普惠金融——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

发布于: 雪球转发:9回复:191喜欢:25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都有强调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强调金融的人民性,就必然要突出金融的普惠性。但是,近年来金融市场对于普惠金融这块的认识还是不到位的。特别是在银行投资者中间,很多人把普惠金融完全理解为政治任务,理解为违反经济规律的行为,担心普惠金融业务会拉低银行的收益和利润。

个人认为这种认知是完全错误的,我一直以来的观点都是:不能将金融和实体经济放在对立的位置。金融业是依附于实体经济,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金融业的创新和发展应该以是否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作为衡量正确与否的准则。实际上如果各位仔细研究过金融发展的历史就能看到,普惠金融是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也是金融发展的正确方向。

普惠金融能够有效缓解经济矛盾

我在之前的专栏文章《零售银行业务是银行业发展的长期方向》中提到:消费需求相对不足和产能相对过剩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现代工业化生产效率大幅提升,需要的员工越来越少,产能越来越高。如果社会上大量公民失业没有收入,自然也就没有能力去消费生产出来的商品,从而造成经济危机。

现代社会,中小微企业解决了绝大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根据数据统计,全世界中小企业所解决的全球就业量超过70%,我国1.4亿的中小微企业主体就业占比已经超过了85%。所以,让更多的中小企业活下去,就是保证社会就业率和经济活力的关键。因此,普惠金融对中小微企业的定向支持能够有效缓解经济矛盾,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普惠金融是银行发展的必然方向之一

从各国银行业发展的历史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直接融资规模的扩大,大型企业的融资需求更多倾向于股权融资和发债融资。银行业的信贷需求必然向个人贷款和小微贷款转移。

我们以美国银行业为例,2020年,美国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20.56万亿美元,贷款占比约为53%,即10.89万亿美元,其中单户100万美元以下的美国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9039亿,占总贷款的约8.3%,占对公贷款的1/3强。

相比之下我国2020年普惠小微贷款(单户1000万人民币以下)15.1万亿,占总贷款的比例和美国基本相当,但是占对公贷款的比例只有14%。通过数字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贷款结构倾向于对公,特别是企业中的大型和特大型企业。普惠和小微企业分到的信贷资源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普惠金融让资金流向更有活力的经济成分

近期,央行在信贷投放表态时提出:“要更多关注存量贷款的持续效用,提升存量贷款的使用效率。”个人理解其中的含义是,国内目前的信贷规模从总量上是足够的,但是在信贷资源分配上并未达到最优。实体经济中活跃的主体没有得到足够的信贷资源支持,而很多成长性不足的巨型企业占用了太多的信贷资源,最终造成货币增量没有带来与之匹配的GDP增加值。

实际上在今年稍早的时间,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副院长宋效军表示部分央企贷款利率接近2%。大量低成本的信贷流向巨型央企国企,既没有给经济带来足够的增加值,又压低了银行的盈利能力。

根据国外的统计数据显示,最近40年超过70%的科技创新由中小企业完成,是同期大企业的2倍。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中最有活力的成分。美国小企业管理局曾收集20世纪对美国和世界有过巨大影响的65项发明和创新,总结发现:这些发明和创新基本上都先由个人完成,取得专利后创办自己的小企业,生产和销售这种新产品,最后再发展成为大公司。

由此可见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投入是一件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投资者应该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中国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大行向普惠金融转型的举措。我们以工商银行为例,具体看看近几年工行在普惠金融上取得的成果。

从2020年到2022年,工商银行普惠金融贷款投放连续三年增幅超过40%。截至2023年11月末,普惠金融贷款规模已超2.1万亿元、有贷户超130万户。2021、2022年,连续两年工行获评原中国银保监会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最优级。

对于大家普遍比较担心普惠金融贷款是赔本赚吆喝的问题,个人觉得是过虑了。虽然工行在大力向普惠金融转型,但是在贷款收益率方面控制的还是比较好的。既没有因为普惠客户规模小而歧视他们,抬高贷款利率,又没有为了完成任务放弃风险定价的原则。根据工行2023年中报披露的信息,2023年上半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3.64%。这个利率水平和工行中报披露的对公贷款整体收益率相当,考虑到目前银行业处于降息周期中,存量贷款的利率显著高于新发放贷款。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工行新发放的普惠金融贷款略高于整体新发放贷款的利率水平,更是显著高于前文提到的对央企接近2%的贷款收益率。所以,可以说工行的普惠金融贷款兼顾了社会效益和自身经营效率。

今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即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体系基本建成,并强调要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日前,工商银行将原网络融资中心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并升级为数字普惠中心。这一举措呼应了此前监管层呼吁大力发展数字普惠的方向。

数字普惠中心挂牌没多久,立刻对原有数字普惠产品“经营快贷”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新产品在界面友好,授信便捷,提款灵活等方面进行了较大提升:

界面友好

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个体工商户登录个人手机银行,点击右上角三条横线的图标,选择“版本切换”,切换至普惠版。选择首页“精选产品-经营贷款”点击页面最下方“立即申请”就可以开始申请经营贷款。操作界面和工行的个人手机银行风格相近,一个App实现两套功能,缩短了用户的学习路径。

授信便捷

新产品可以根据客户申请实时测算额度,融合各类场景提供最优融资解决新方案,实现线上一键出额,避免客户在不同贷款产品中反复计算权衡,贷款办理流程更加高效省心。客户可以一次性授权多元场景数据,系统自动匹配数据提供最优融资额度;也可以授权单一场景数据,根据额度测算结果,自主选择补充数据申请提额,方便了小微企业的贷款申请,授信额度最高可达500万人民币。

提款灵活

工行从客户融资需求出发,把握小微企业经营特点,针对小额紧急资金周转需求,可通过全线上方式优先提款,汇聚新动能全方位支持客户经营发展。

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单看规模已经位列全球规模最大商业银行的前几位。国有大行这几年在普惠金融方面的转型进步巨大。虽然,目前普惠金融贷款占国有大行总资产的比例还不高。但是,我相信随着工行为首的国有大行在数字化金融的辅助下积极向普惠金融转型,这些大行未来一定会在普惠金融这条充满希望的道路上讲好自己的故事。

@@今日话题 $招商银行(SH600036)$ $建设银行(SH601939)$ $工商银行(SH601398)$

精彩讨论

ice_招行谷子地2023-12-19 14:45

哪里有偏见,哪里就有我。小波都快变太平了,必须再救一下

ice_招行谷子地2023-12-19 08:17

很多人一说普惠金融就拿民生银行失败的案例说事儿。真是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其实,招行早在5年前就开始大规模做小微贷了,效果挺好的。
很多金融科技技术手段到位了,普惠金融是可以做好的。

ice_招行谷子地2023-12-19 09:11

所以,正确的方法是年轻的时候找个正经工作,先把信用卡,消费贷这些需要信用的产品用一用给银行留下踪迹数据和信用评估数据。这样等有一天你辞职歇着了,银行有历史数据也可以给你发放贷款。

ice_招行谷子地2023-12-19 13:53

我也这么想,可惜我们说了不算

ice_招行谷子地2023-12-19 09:56

纪念一下,大波成小波了

全部讨论

小微贷是不是应该做好风险定价的问题,不同的人的信用度应该是不同的,贷款收益率高但是消耗对应的资本金也高。

哪里有偏见,哪里就有我。小波都快变太平了,必须再救一下

纪念一下,大波成小波了

很多人一说普惠金融就拿民生银行失败的案例说事儿。真是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其实,招行早在5年前就开始大规模做小微贷了,效果挺好的。
很多金融科技技术手段到位了,普惠金融是可以做好的。

工商银行给我发工资居然不给我消费贷,农业银行只有房贷居然给我消费贷。建设银行就开了张信用卡也给我消费贷。

2023-12-19 08:28

$建设银行(SH601939)$ 如果遵循市场原则,银行发展普惠业务、实施风险定价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工行普惠平均利率与对公贷款平均利率相当,那么所谓风险定价就有失偏颇,个人认为没有遵循市场原则办事,最后就很难绕过去坏账这道坎。$工商银行(SH601398)$

整个世界最底层的逻辑都是逐水草而居。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大企业的成长已是昨天的故事,未来最多最有活力---也就是最能挣钱和花钱的地方只能在经济的末端也就是小微企业和个人吧。银行的未来也需要与此匹配。

2023-12-19 08:18

在资产荒的大背景下找到市场对信贷资金的有效需要、实现双赢才是关键

2023-12-19 08:24

兴业银行在这方面怎么样呢?

2023-12-19 08:20

一张来自工行的奖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