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率下调宜早不宜迟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8回复:348喜欢:55

刚写完两篇文章《上市银行净息差研究》和《财报大侦探之降息周期存款成本上涨之谜》,分别讨论了最近两年全国性银行的净息差走势和存款成本上涨的原因。在净息差研究的文章末尾,我们得出结论:“8家样本银行的净息差下滑严重(平均-41bps),其中既有资产收益率下降的因素(-25bps),也有负债成本上涨的因素(+17bps)。”

在随后的存款成本上涨之谜中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导致存款成本上涨的主要原因有3个:1,由于银行之间卷造成活期成本上涨,特别是对公活期。2,存款定期化趋势。3,外币存款利率大幅上涨。

目前我国银行体系的净息差已经降到了危及银行业正常营运的边缘。根据金监局公布的数据,今年前3季度国有大行的净息差分别为1.69%,1.67%,1.66%。需要注意的是,金监局公布的口径是累计净息差,而不是单季净息差。如果利用上面的数据算术可以推算国有大行单季的净息差分别为:第一季度1.69%,第二季度 1.65%,第三季度 1.64%。

这个净息差水平是高是低呢?我们从2个角度观察对比一下。第一个角度:在中国人民银行今年颁布的《 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中,第七条第三点为:

净息差(NIM),评分标准为:

不低于1.8%(含):100分。

0.8%(含)至1.8%:60分(含)至100分。

0.8%以下:0分。

从这里看出央行认为1.8%的净息差是一个行业合理的数值,净息差低于1.8%说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管理得不好。

第二个角度:银行需要合理的净息差来抵补信用风险,维持资本内生增长。如果净息差太低要么是没有足够的风险计提去处置生成的不良资产,要么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降不得不依赖外部股权融资。所以,银行业想要健康发展净息差需要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之上。那么这个合理净息差大概是多少呢?这一问题,很多券商的银行研究员都论述过,这里我就直接引用结论不做详细阐述了。

国信证券金融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在其2023年4月16日的专栏文章《【随笔】什么是银行的合理利润和合理息差》中给出的结论:

银行要维持支持实体的能力,每年资产增速要处于名义GDP增速(7%)附近,那么未分配利润留存资本的增速也得7%附近。按分红率(30%)倒算出ROE应该在10%左右。再考虑其他收入、支出水平不变,那么净息差应该在1.68%左右,再留点安全垫,应该在1.8%左右。2023年净息差进一步下降,可能会接近这个值。

目前看,2023年金监局披露的中国银行业全行业净息差已经降到1.73%(前三季度)/1.71%(第三季度)。这一数值已经低于1.8%左右的合理值。四大行的净息差更是彻底跌破1.68%的底线。这充分说明,目前银行业的净息差已经影响到了行业的正常发展。

上面的这些数据还只是截至今年3季度的,未来银行业的净息差在资产端还会面临3方面更严重的压力:

存量按揭贷款利率下调

存量按揭贷款利率下调的数据之前人行和金监局都公布了,平均相当于所有按揭贷款收益率下降43bps。大家只要自己计算一下各家银行按揭贷款占生息资产的比例,用这个比例*43bps就是资产端收益率下降的数字就可以计算出总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的幅度,基本下降3bps~5bps。

2023年LPR降息的重定价

今年6月份和8月份人行两次下调LPR贷款利率,这部分影响将会在今年4季度到明年3季度体现出来。2次下调累计1年期LPR下降20bps,5年期下调10bps。考虑到贷款占银行总资产的比例,这两次降息估计对总生息资产的收益率影响为下降6bps~9bps。

3,地方化债造成的相关资产收益率塌陷

地方化债在之前的专栏文章中已经讨论过,如果只是城投债同类替换,那么资产收益率可能下降100bps左右。如果是增信替换,那么资产收益率会掉约300bps。我们取中间数为200bps。剩下的问题是到底有多少地方隐性债务资产在银行体系中。这个数据官方一直讳莫如深。目前市面上看到的说法30万亿~60万亿不等。我这里估算采用银行体系内有30万亿相关资产需要在未来3年中化解缓释。即每年约3%的资产会跌200bps,即每年资产端收益率下降约5bps~6bps,持续3年。

上面这3项静态评估未来3年会对银行端资产收益率带来24bps~32bps的压力。其中明年有14bps~20bps的资产收益率下滑压力。很显然,按照目前银行的净息差水平,绝对不可能自己承担这么大的资产收益率下行压力。压低存款成本势在必行,且宜早不宜迟。

个人建议针对之前存款成本上行的3点,针对性做出强有力的存款成本压降措施:1,降低活期存款利率5bps;2,降低协定存款,协议存款,通知存款利率10bps;3,针对定期存款利率下调20-30bps。这样静态评估未来3年可以总体下调存款成本16bps左右,影响整体负债成本下降约11bps。

我的建议中下调活期存款利率主要是为了让存款成本下调的作用能够快速反映到整体负债成本上。因为,存款不存在重定价的说法,只能是存款到期滚存的时候新利率才能生效。如果只调整定期存款,那么对于占银行存款50%的活期存款,协议存款,通知存款就没有影响,而且生效会很慢。而存量按揭利率下调和LPR降息重定价很快会生效,这样对于银行体系的短期净息差会构成极大的压力。

下调协定存款,协议存款和通知存款主要是为了压低对公和零售存款中智能活期+产品的利率水平。

至于定期存款利率下调主要是为了和LPR利率下调幅度相匹配。从2019年8月至今,LPR利率累计下调了:1年期 80bps,5年期 65bps。而最近几年存款下调幅度为:活期累计下调10bps,协议/协定/通知存款累计下调10bps,1年期累计下调20bps,2年期累计下调40bps,3年期累计下调55bps,5年期50bps。可见存款下调幅度是不及贷款下调幅度的。前几年由于CPI偏高,央行一直没有大规模下调存款利率。如今,我国的CPI已经接近于0,部分存款已经和同期国债收益率出现了倒挂,部分小银行存款利率已经和市场贷款利率出现了倒挂,这些显然不符合金融常识。所以,定期存款利率必须下调,以达到挤出效应,让定存转为消费和投资。

@@今日话题 $招商银行(SH600036)$ $建设银行(SH601939)$

精彩讨论

ice_招行谷子地2023-11-24 08:32

你放心,只要股市短期涨幅超过20%,你的客户马上一堆人抢着把存款取出来买股票,买基金。毕竟老百姓的记忆只有7秒钟。

ice_招行谷子地2023-12-21 18:52

给了大家27天时间

ice_招行谷子地2023-11-24 10:36

鬼故事降了没有十年也有五年了。目前银行的估值过度反应了风险。

工行基层10年老混子2023-11-24 08:28

你就是把存款利率降成0,也不会有多少资金流入股市,这都不是存款收益问题,也不是投资信心问题,而是中国老百姓这几十形成的朴素认知,炒股有几个赚钱的?你会因为银行存款利息降了就去赌场吗?

全部讨论

给了大家27天时间

你就是把存款利率降成0,也不会有多少资金流入股市,这都不是存款收益问题,也不是投资信心问题,而是中国老百姓这几十形成的朴素认知,炒股有几个赚钱的?你会因为银行存款利息降了就去赌场吗?

是的,完全不理解为何还不大幅下调存款利率?事不宜迟。

再降也扭转不了消费,经济不景气、现在收入的减少、对以后收入的预期,这些才是大家不消费的原因

以前是躺在房地产上发财,现在是担责任接飞刀的阶段来了,银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是客观事实,来自于顶层的施压!楼市下行,下游的债务市场也如履薄冰,最终房地产和债务市场再合力影响银行。现在想让家底丰厚的银行来承接楼市的危机,方案是正确的,但是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按说存款利率早应该降,央行早就知道对银行的影响,可是目前迟迟不动,我觉得可能有2个原因:一是上面一再强调金融要服务于人民,要有人民性,对于大多数没有投资渠道的老百姓来说,存款是稳定保值渠道,给予他们一个与CPI相匹配的收益可能是必要的;二是随着经济不断修复,外加去年四季度CPI涨幅低,巨量空转存款放在银行,估计央行也担心CPI快速涨起来,虽然近期人民币升值一些,可毕竟国外大宗相较20年可都涨了不少,有的接近翻倍。想来想去,估计也就这2点,否则没理由不降哈。

国内银行一直被认为以后可能像日本银行一样被压缩到0.5左右,但实际上随着经济增速下降,日本银行是先压缩存款利率保持净息差,后来差不多把存款利率压缩到0.5以下才开始有明显的净息差走低。而国内目前存款利率还超过2%的情况下竟然在近乎是单向压缩净息差,导致净息差甚至比存款利率还低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

存款利率一旦降了,降准降息又要来了

银行存款利率定期增速快,活期存款增长慢的原因还是因为放水放太多(M2-M1太大)。银行为了所谓救市,放出来了大量没用的水,并未成功刺激实体经济而是被企业和个人又拿去存定期了(资金空转)。最后造成“流动性陷阱”(M1太低)。这本质上是需求不足产生的。需求侧中地产和美国是过去两大需求。外需可以调整到一带一路上,内需嘛,我就不知道了。有待专业人士解答。$招商银行(SH600036)$ $建设银行(SH601939)$ $成都银行(SH601838)$

这边继续下调利率 外面继续上涨利率 带来的结果就是 资本想尽办法出逃 然后汇率下崩;股市才几毛钱的规模?利率上下首先考虑的是实体经济这种基本盘,而实体经济持续萎靡并不是缺钱的问题,而是找不到增长点的问题。即便想解决股市问题直接定向放个水就好了,为什么非要给大江大河改道?募资规模已经冠绝全球了,这股市还缺钱?不如建议商业银行将空闲存款强制买入ETF你看可好,毕竟他们对股市、经济的认知非一般散户可比赚钱了还可以给储户分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