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2022年业绩发布会点评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58回复:85喜欢:56

2023年3月27日上午,招商银行在香港召开了2022年业绩发布会。招商银行这边由缪董事长带队,出席的还有王良行长,朱江涛副行长、彭家文行助。整个发布会时间2个小时。先后有8位分析师,1位投资者和3位媒体获得了提问的机会。12个问题基本涵盖了招商银行的战略方向,资产质量,净息差展望,资本新规影响,分红等投资者关注的问题。

关于发布会的原文比较长,各个提问者之间也有重复或者不重要的地方。我这里做个混剪,集中为4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个点评:

注意:本文高管的回答内容为个人速记版,难免有所偏差。业绩发布会的最终文字实录以招商银行官网发布版本为准!

战略方向,关键词:重为轻根,价值银行

缪董事长:

……

传统的商业银行做的基本是重资本业务。把它称为重资本业务,因为它消耗资本。传统的商业银行做的大多数都是重资本业务。贷款再加上自营的金融投资也有轻资本业务,但轻资本业务占比不高。我们看金融史,发生金融危机,出现系统性风险,都发生在传统的重资本业务上。最近硅谷银行也是这样,我认真看了它们的资产负债表,他们债券投资占到了62%,就这个部分出了问题。它的轻资本业务占比不是很高,非利息收入占比只有26%。

所以,从银行经营的角度来讲,出现系统性的问题都出在重资本业务上。轻资本业务哪怕没做好,不会产生系统性风险。所以我强调要做强重资本业务,做大轻资本。做强是什么意思?就质量,做强就是quality。所以我们考核的时候,重资本业务我们强调贷款的不良利要低,这是做大是什么呢?quantity就是数量,对轻资本业务而言,大就是强。所以我们强调 AUM,不强调 AUM 的质量。轻资本义务不承担风险,它收的是管理费和手续费,都不承担风险,不消耗资本。所以我们强调要做强重资本业务,做大轻资本业务,这也正是我们招行的特色。

什么叫重为轻根?根就是根本,是基础。如果作为一家商业银行,它的重资本业务出了问题,轻资本业务做得再好也是救不了的。就像硅谷银行一样,如果他的资产负债表里面的贷款、自营金融投资出了严重的问题,你的财富管理做得再好也救不了。瑞信也是这个问题。所以重为轻根一定要把重的做好,它是根本。

业务结构更加合理体现在什么地方?就是重资本业务和轻资本业务的结构更加合理。现在不够合理。为什么呢?轻资本业务的占比还是不够高,还是以重资本为主。所以要更加合理,就进一步提升轻资本的业务比例。

……

以前我们讲招行是零售银行,后来又提轻型银行,今年开始提价值银行,这是既一脉相承,又是不断升华。

点评:

这一块有两位分析师分别提问了关于重为轻根和价值创造银行。在昨天《听其言观其行》的文章中我已经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一定说明。目前来看,我的点评基本暗合了缪董事长发言的主旨。

重资本业务和轻资本业务两者是需要兼顾的。重资本业务在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仍旧是招行营收的主要组成部分,重资本业务做不好可能关系到银行的生死问题,正如缪董事长举的两个例子:硅谷银行,瑞信都是在重资本业务上出了问题。所以,重资本业务这一块强调的是做强,就是提高资产质量,降低信用风险。

对于轻资本这块,可以看出来缪董对此寄予厚望。缪董明确提出了对代表轻资本业务的手续费收入占比,虽然目前招行在国内银行中已经是很高了,但是这还是不够的。未来,这部分收入占比还要继续提升。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我在以往的文章中分析过,手续费收入的高低和RORWA指标高低高度相关。而RORWA指标直接决定了银行的资本内生能力和潜在分红能力。所以,缪董的这个要求我听了非常兴奋。

对于价值创造银行,缪董的解释是和零售银行,轻型银行一脉相承的,是招行进一步的模式转型。缪董关于如何做好模式转型的部分才是我关注的重点。他提了3点:第一,按现代公司治理来管理招行;第二,始终坚持市场化专业化的道路;第三,始终坚持走差异化经营的道路。这三点是招行有别于国内其他银行的特质,也是招行这么多年来始终保持优秀的根源。去年,曾经一度有市场谣传招行的战略方向要发生漂移。这一次,缪董作为招商银行的掌舵人重申了招行的战略方向不会变化。这对于投资者,特别是长期投资者是一个定心丸。

资产质量,关键词:房地产,信用卡

朱副行长:

去年末整个零售(不含信用卡)的不良率是0. 56%,其中我们住房按揭贷款的不良率是0.35%。按揭关注贷款类当中非逾期的占比超过七成。同时,住房按揭的加权平均抵押率为32.59%。

……

最后关于信用卡贷款,去年年末的不良率是1.77%,反映信用卡风险的早期风险指标——入催率是6.87%,这个指标已经低于2019 年的水平。但是,受到部分客户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下降,以及催收政策的影响,我们预计整个信用卡不良生存率仍然会在高位。在2023年有一定的回落空间。所以展望整个2023年,我们判断全行整体的资产质量仍然会保持稳定。

……

关于您关心的房地产不良贷款的拐点问题,我个人的一个判断就是2023年整个房地产不良贷款的生成相较去年来讲会有一个比较大的下降。但是在季度之间的生成不会那么均衡。主要的原因是我们今年要集中处理内保外贷这个产品的风险,这个因素会形成季度之间的扰动。整个房地产不良处置的难度是进一步加大的,所以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我们判断今年的房地产行业的不良率,可能还会有所上升,但是生成会大幅下降。总的来讲,对 2023 年的展望就是我们房地产行业的风险大概率在2023年会基本出清。

点评:

这个问题是大家最关注的问题。我在年报中没有特别Highlight资产质量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这些问题是大环境造成的行业共性问题。去年,受到房地产严控和疫情防控的共同冲击。各家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信用卡资产质量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今年,随着房地产政策和疫情防控的放松,这些问题都会有所缓解。

另外,可以看到招行的很多关注贷款增长并不是逾期造成的。而是因为外源性违约信息导致的。比如,某个客户在招行有按揭贷款,没有违约。但是,她在其他银行的信用卡或者消费贷违约了,那么招行也会把这笔贷款认定为关注贷款。根据朱行的披露,按揭的关注贷款中有七成是这种情况。这个信息在3季度业绩发布会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了,所以在年报点评的时候并没有因为关注贷款的数据增长而大呼小叫。

最后,朱行长披露的有关入催率的数据还是有一定价值的。所谓入催率,实际上就是信用卡客户无法偿还本息后客服联系客户催她们还款。入催率已经低于2019年说明问题发生的范围是比较集中在少数人群,但是由于这部分人群的收入问题还款能力下降造成实际的违约率较高。那么,当疫情防控放松,经济恢复,失业率下降后,这部分违约可能会转回成正常。

最后关于房地产的问题,2022年招行在房地产贷款上确实有不小的不良生成。朱行长说得很坦诚:表内房地产风险得到了一个充分的释放。对于2023年的展望,新生成不良和22年比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招行在房地产行业的存量风险会在2023年出清。但是,朱行长也提了对于内保外贷的处理还会产生一些波动。所以,个人猜测在上半年招行的房地产不良还会有一定生成,下半年开始会加大对这部分不良的处置。所以,今年的信用成本不会有明显的下降,但是不良指标在下半年可能会有好转。

净息差展望,关键词:重定价,消费复苏

彭家文行助关于净息差的内容比较多,也比较细碎,我就不摘录了,大家可以等招行的文字实录出了以后再去看原文。

点评:

净息差展望这个问题,个人觉得虽然提的水平不高但是确实也是大家关注的点。提问的分析师上来就问一季度环比会不会掉10bps。我只能说这位分析师的水平真的不行,自己分析一下资产负债分布和最近几个月的市场利率也不至于说出这么耸人听闻的说法。

彭行助对于去年招行净息差的回顾我就不多费口舌了,总之去年招行的净息差表现很不错,这个成绩确实来之不易。关于今年一季度的的净息差展望,彭行助给了2喜2忧的说法。2喜是:1,消费复苏短期贷款利率有所回升;2,22年四季度提前布局了一些资产会在今年一季度有所表现。2忧是:1,贷款重定价;2,按揭贷款目前仍然低迷。

这里面消费复苏和贷款重定价我在《银行净息差展望》都已经评估过。剩下的一喜一忧属于新的消息,不过两下相抵大概率不会影响我之前对一季度净息差的判断。

资本新规和分红,关键词:新版巴三,逆周期

彭家文行助:

……

总体下来,我们认为如果把正反两方面叠加起来看,总体是一个中性的,对于实施高级法的银行可能总体要偏乐观一点,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

……

但是资本充足率客观地讲,也不是一个越高越好的一个目标,不是说我要无限高,因为无限高必然你会带来更多的经营压力,会摊薄你的ROE。所以说资本充足率要保持一个合意目标为好,但是什么是合意的?这可能需要我们去探讨。我也认为对中国商业银行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不确定性的因素。以招商银行为例,我不认为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为什么啊?因为即使我们持续的上升,放眼全球,我们并不比全球的先进银行的充足率高,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

另外就是未来有巨大的不确定性,比如说我相信迟早有一年,或者迟早有一天我们会进入系统重要性银行,那么又会对我们有更高的资本监管要求,同时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会不会增加我们的资本要求?会不会增加我们的风险资产?

缪董事长:

……

我们的ROE 17. 6% 投到别的方面,可能还不如放在我们招行的收益高。所以即使资本充足率进一步提升,我们要考虑提升分红派现的比例,也是进入银行经营上升周期的时候,才能考虑。下行周期,不能考虑这个事,要逆周期管理。这样我们这才能增强招商银行应对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能力。

点评:

首先说一下,这个问题是我提交给招行IR的问题。我问的问题原文是:新版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公布后,如果未来取消并行期底线,根据我的估算招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会提高约2个百分点。如此充足的核心一级资本本身也是一种浪费,那么请问招行未来会采取提升资产扩张速度还是会提升分红率?

我提这个问题的时候年报还没发布,所以我的估算是基于2022年三季报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基数提出的提高约2个百分点,结果年报环比一下提升了0.83个百分点。

我当然知道,招行的高管在公开场合不可能会给出明确的答案。我提这个问题的初衷一方面是看看招行高管是否有继续做大的意愿,另外也将中小股东期望提升分红率的诉求传达给管理层。

对于招行高管的回答我是比较满意的,从里面透露出不少有用的信息。首先回答问题的是彭行助,他主要讲的是新版资本新规的影响。大方向和我在《压制银行10年的规定修订,大凶?大吉?》文章里说的基本一致。资本新规出台总体上对行业是中性,可能对不同的银行业务有一些差别。不过从他最后说的对实施高级法的银行总体是偏乐观的。

然后,他谈到核充率不是越高越好,至于多高是合适要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和系统重要性银行入围的因素等。其实,我早就猜到招行把核充率垒这么高主要的目的就是为进入G-SIBs做准备。

之后缪董谈到了提高分红率,说的内容有两点比较重要。一点是他提到招行的ROE是比较高,比较稳定的,把钱留在公司账上的收益是有保障的。这里面其实暗示了招行的ROE在近几年有能力保持在17%的水平,另外也暗示了招行还有继续成长的空间。第二点,他提到目前经济属于下行周期,这时候要做逆周期调节把资本留在手中有利于抵御风险,未来经济好转盈利上升了才会考虑提升分红率。这个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也给未来提升分红率一个较为明确的预期:当经济复苏,招行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长比较好的时候,会考虑提升分红率。

@今日话题  $招商银行(SH600036)$  #2023股东大会调研见闻#

全部讨论

2023-03-28 10:02

如果招商银行能完成ROE17%的维持,那就真的牛逼大发了,这将意味着5年能够翻倍。另外关于系统重要性银行,招商银行真的打算通过堆叠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去完成吗?降杠杠好像也能提高估值。

原来是行长管业务,现在是董事长;原来是做零售,轻质银行,现在做“价值”银行,大家可以体会一下区别,更强调国有属性。近期招行的基层架构调整实际上是弱化零售业务,或者叫不那么强调零售业务,基层从一级支行结构改成和四大行一致的一二级支行结构,从业绩导向转向更多服务小客户导向。

ice嫂,建议您关注一下此人的手机输入法数据。

2023-03-28 13:54

冰哥,苏州银行咋样,可以买吗

官方文字实录已经上线!

网页链接

2023-03-28 08:57

王良行长不回答问题,不寻常

2023-03-28 08:56

有我冰哥的提问环节吗。

2023-03-28 19:28

昨天下午3点后是招行H和A股同水位,这个现象出现就是股价反向之時,再加上H股的沽空近日减少,离底不远,空头要压低股价才能平空仓,等等等

2023-03-28 15:03

冰河RORWA指标确实好,核心一把刀

关于重资本和轻资本的业务,均衡发展这一点我在一年多以前就说过:1,财富管理不能独立存在,财富管理底层需要优质资产的支撑,优秀的财富管理机构不可能所有资产都是代销别人的,一定要有一些自己发掘的优质资产。这部分工作就依赖于对公和投行这些重资本业务。2,零售银行自己的存款不足以支撑零售信贷投放,完全放弃对公意味着负债稳定性变差。3,零售的获客现在无非就是2个手段:1,工资代发。2,消费场景构建。后者受到互联网平台的竞争,前者是银行独有的渠道必须好好利用。另外,商投私联动也是私人银行经营的有效手段。

所以说,单靠零售一条腿走路走不远。这一点招行早就注意到了,现在只不过找了个新名词把这些认识概括起来。平安银行应该是2021年之后才意识到的,所以可以看到平安最近两年重新恢复了对公的发展,不单搞零售一条路了。

$招商银行(SH600036)$ $平安银行(SZ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