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V型反转的可能性——兼论加息的必然性

发布于: 雪球转发:187回复:705喜欢:178

本文首发于2020年9月6日,最新上线的内容为《工商银行2020年中报点评》,欢迎关注和捧场。


2020年半年度总结来看,中国经济虽然同比依然是负增长,但是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应该算是表现最亮眼的。目前,IMF给出的评估,在2020年中国是唯一能够保持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但是,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还没有完全从经济衰退时期的放水救经济转换出来。包括,国内金融监管部门的主要领导还一直在强调我国目前的金融风险和不良资产质量问题依然不可掉以轻心。今年,不良处置量同比增长约50%到3.4万亿,明年还会进一步增加,因为企业很多不良被延期暴露了。



但是,所有的这些警告都是建立在我国经济今明两年依然会比较困难的前提下,但是如果我国经济实现V型反转,所有这些担忧都可能会被全部证伪。我们都很清楚,企业本身是由一定流动资金做为风险缓冲的,也就是说经济衰退如果时间不长比如3-6个月,企业是有能力依靠自身的现金储备扛过去而不会出现大范围的违约。如果,衰退的时间超过6个月,企业贷款变成不良贷款的风险就会大幅提升。个人信用贷也有类似的情况。



也就是说短期的经济衰退可能被企业和个人的现金储备所吸收,而不会传导到银行体系。所以,如果中国的经济真的实现V型反转,所有对于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都会落空。中国经济究竟会不会有V型反转呢?目前看,V型反转的概率正在不断增大。不论是从PMI数据,进出口数据,用电量数据等都可以看出中国的经济复苏要好于世界上任何一个主要经济体。这主要归功于我国疫情控制做的非常好。


但是,和目前主流观点不同的是我认为第二波疫情发生非但不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复苏,反而会加速我国经济的复苏。我有一种隐隐的感觉,第二波疫情可能会击垮全球多数国家的生活必需品供应链。中国可能成为最后一个生产基地,因为中国有完整的供应链而且未受疫情影响。这可以造成中国经济V型反转并持续2-3年的经济繁荣。因为海外被击溃的供应链想要重新恢复需要很长时间


一说到中国经济,势必谈到三驾马车:消费,外贸和投资。这三个方向,这三个方向中,政府可控度最高的就是投资,以前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但是,随着中国的经济体量日渐增大,投资对经济的直接拉动边际效应越来越小。我国大型的传统基建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几万公里的高铁网络,上百万公里的高速公路,遍布全国的4G网络。可以这么说,中国能修的不能修的过去10年都修了。未来的基建主要是投向以信息基础建设,超高速高铁网络等为主的新基建。这一块政府有意愿,但是作用有限。


第二块是三驾马车之中的主力:消费。目前我国经济增量中消费占比已经超过50%。今年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消费明显受到了疫情的影响,特别是以:旅游,餐饮,娱乐为首的非必要消费。但是,随着我国疫情控制战役的胜利,目前消费正在逐步恢复。考虑到今明两年海外消费的途径被掐断。国内的各种非必要消费会出现报复性增长。不过,这里需要注意一点:此次疫情引发的失业率上升目前下降较慢。这个符合产业集中度提升的大方向(小企业批量消失,行业龙头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不过对于消费的影响就会比较有意思了。一面是中产以上家庭的海外消费需求被压回国内,会刺激中高档消费需求的爆发(高档餐厅,精品度假区和酒店,奢侈品消费),另一面是中低收入人群面临失业和工资收入下降(不充分的就业会压低工资收入),它们在快消品消费的选择上将对价格更加敏感。所以,未来1-2年在消费领域可能会呈现两极分化,高端消费高歌猛进。而面向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品高端化倾向将会被打压,比如:牛奶,调味品,肉制品,大众食品等。


最后一块,也是变数最大的一块就是外贸。年初疫情在中国最先被披露的时候,我国政府采取了封闭社区乃至城市,对于疫区的群众采取了应检尽检,应收尽收,无偿治疗的政策。当时,中外媒体最担心的是中国的供应链崩溃,供应链外迁。但是到了4月份,我国大陆的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全社会开始大规模复工复产。而于此同时COVID-19在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大范围爆发,专家们又开始担心欧美市场的需求疲软。总之,就是各种担心外贸会大幅下挫。


实际上我国的外贸最近几个月已经明显恢复,以海关刚刚披露的数据为例: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16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7%,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4万亿元,下降0.9%;进口7.76万亿元,下降2.6%;贸易顺差1.64万亿元,增加8.1%。7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2.93万亿元,增长6.5%。其中,出口1.69万亿元,增长10.4%;进口1.24万亿元,增长1.6%;贸易顺差4422.3亿元,增加45.9%。


外贸刚刚好转,各种专家又开始担心即将到来的第二波疫情会影响欧美发达国家的需求。我觉得这些专家纯属是杞人忧天。个人认为今年冬天的第二波疫情一定会出现,而且比现在更严重。因为,虽然疫苗能够赶在冬季获批,但是产能远远不够全球供应。全球各国除中国外几乎都不会再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因为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根本不具备这种社会动员能力,资本家也不愿意为了少死人而损害经济,毕竟死得又不是他们,但是封锁造成的经济衰退损害的是他们的钱。所以,虽然疫情会更严重,但是主要抑制的是非必要消费,而对于必要消费品并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欧美各国主要提供消费者,而生产者中欧美主要承担高附加值商品的生产:比如:芯片,飞机,汽车,精密仪器等。第三世界国家主要承担原材料、食物、服饰、通用机电产品等低附加值的产品生产。中国作为全世界的工厂,生产的商品横跨各种品类。所以,在未来的第二波疫情中,我们会看到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疫情复发比第一波要严重,特别是在除中国以外的低附加值产品生产中心。欧美各国虽然疫情严重,但是相比第三世界国家,欧美的医疗条件要好的多。这会造成一种现象:欧美国家的必要消费品需求不会大幅萎缩,但是对于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会降低;而第三世界国家由于疫情发展的更严重,其必要消费品的供应链可能会崩溃。而中国作为全球唯一一个工业体系完备,供应链稳定,且没有受到疫情影响的生产基地会替代部分供应链崩溃的产能


实际上这种产能替代现在已经在发生了。以世界500强的电器巨头施耐德为例,施耐德中国区的供应链负责人在7月底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


在国内疫情受控之后,施耐德电气在华工厂迅速承担起填补海外产能不足地区生产的任务,并加大出口力度。以武汉工厂为例,在3月21日正式复工后的一个月之内就达到了100%产能,现在达到了以往最大产能的130%。


所以,从3个方面看我国经济在今年3,4季度迎来V型反转的概率比较大。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疫情实际上加剧了供给侧改革的效果,一些中小企业永久性地离开了市场,它们代表的产能永久性消失并且短期内无法回补。这有利于我国的产业集中度上升,利好龙头企业提升市场占有率,提升获利空间。这种供给侧的低端产能出清使得明年还可以延续今年的复苏态势,从而将中国整体经济带入新的景气周期


考虑到现阶段通胀和经济过热对于中国的伤害更大,所以预判央行会采取逐步、温和的流动性紧缩政策。实际上,最近3个月央行已经开始回收疫情期间过度投放的流动性。而这一动作在明年只会加剧,所以我判断明年启动温和加息的可能性较大(分2-4次上调LPR15-30个基点)。这将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到一个温和的加息周期,而此次周期的加息幅度可能较小,但是持续的时间可能更长。这和目前市场普遍的悲观情绪形成强烈的预期差,而预期差就意味着大幅获利的机会。

 @今日话题    @银行ETF    $招商银行(SH600036)$   

全部讨论

关于二次疫情是否会影响我国经济复苏的分析我在3个月前已经写过了,不想多解释。不明白的看原文。

2020-11-03 23:34

主政者德才兼备,国运昌盛!有盛世之气象!

很久没有讨论金融股了,最近很忙,金融股一直都是底仓。加息周期利好四大银行+招商银行+保险公司这些金融股!市场利率过去两年来一直下跌,直到疫情跌至最低点,如今已经反弹!无论是同业利率还是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都出现了反弹!$招商银行(SH600036)$ $中国平安(SH601318)$ $建设银行(SH601939)$ 

2020-09-09 09:05

此前三个月M2增速、LPR都维持不变,已经宣告边际宽松的暂时停止,但物价指数和财新PMI还在继续上行,穆迪对我国的经济明年预测是7%,经济长期底比较确定,转了

2020-09-08 12:52

我觉得国内经济复苏不是V型的吧。第一,中低收入者今年收入是负增长的,这部分人群才是消费的主力。第二,目前的失业率依然不低。我认同复苏的逻辑,也觉得海外供应链恢复比较困难,出口超预期还会延续,但是我觉得在有效需求不足的背景下,经济复苏应该是耐克商标形状,不是V型

2020-09-07 22:15

@ice_招行谷子地 总体来说,央行有二个方法管控人民币:利率的升降和货币量的收放。
我个人认为,利率的升降是有级变速,货币量的收放是无级变速。因为货币量的变化量相对市场中已有的货币量只是很小的量。而且货币量的变化是对最急需钱的企业首先有影响,对市场中其他企业的影响是有一个传递的时间过程。虽然货币量的变化也会对企业贷款利率有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有差异化的。而央行利率政策的变化则是对所有企业几乎是一致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企业经营和投资活动中,大家都是看着利率来计算着自己的成本(机会成本),即使不借钱的企业在决策时也会受到利率的影响。因为利率是货币的价格。所以利率政策的变化对市场具有更重大的影响力。所以,通常我们会看到,货币政策方向的调整都是以调整货币量的方式为开始。当我们看到央行利率的调整时,那已经是加大力度的表现了。当货币量的量变积累达到调整利率,可以认为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央行向市场发出了强烈的信号。
以美国为代表,其利率的调整主要是看通货膨胀、失业率、和汇率。由于是多任务集一身,往往很难办。其实利率对失业率的影响是很间接的,对汇率的影响还要看其他央行的应对。所以,央行的利率应该主要是根据通胀率来调整。但是在现实世界中,任何政府当面临通胀率和失业率双高时,对升息的操作都是举棋不定的。
疫情之后的中国将有可能面临这样的局面。一方面中国经济快速复苏,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特别是许多中小企业永久性的出局。除非能够比较快地发现较大的中低端需求市场,才能减轻就业的压力。冰哥推测,很可能在二次疫情的袭击下,很多生产中低端产品或必需品的国家的生产能力将会遭到严重打击,其需求量会转到中国。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当央行面对经济复苏后的过热时将会毫不犹豫地升息。
当前,央行已经在收紧流动性(收紧货币量),升息与否明年会是验证的时刻。

2020-09-07 21:44

加息个屁,都快经济危机了。
后疫情时代,百废待兴,消费没戏,地产没戏,外贸没戏,投资不再任性,你让经济怎么起飞?经济不起飞你让怎么加息。

2020-09-07 16:25

有道理,我们公司是做led光源的,现在也出口越南了,原因之一就是越南因为疫情产能不足了。

2020-09-07 15:28

市场已经选择了收复今年的所有失地了。9月7日:3.175%!!!

2020-09-07 13:09

这么快就谈恢复了?我看到的的企业关停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