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起云藏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39喜欢:24
首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是董宝珍先生的助手---李元刚。我对招行谷子地先生的文章比较熟悉,他的文章表现出极其杰出的会计能力,我本人是会计出身,从而我知道那么深的会计分析能力,根本不是一两年的功夫,是长期的功夫,如果不是很长时间就能达到那样的水平,那一定是很有天赋。实话实说,招行谷子地利用财务优势所做的有些分析质量很高,但这一次关于民生银行的分析犯了严重错误。
700亿新生不良错在何处?
谷子地关于民生银行的资产质量的讨论过程中,有原文如下:
“减值准备约846亿比三季报的806亿增加了40亿。民生银行全年核销509亿,通过向第三方转让共处置不良贷款账面余额人民币212.57亿元,再加上不良余额增加了接近6亿。所以,最保守的估计民生银行新生成不良金额在727亿,所以新生成不良率高于2%。”
下图是2019年民生银行年报中对核销和转出资产的描述,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19年核销和转出额为509亿,而不是谷子地先生说的700亿。
招行谷子地先生多算出了200多亿新生不良问题出在哪里呢?民生银行年报附录中的一段话:“向第三方转让共处置不良贷款账面余额人民币 212.57 亿元”,对这段话,他错误地理解为,此212亿元是在核销500多亿之外又转让给第三方不良资产200亿,实际上这212亿元是民生银行用于解释2019年所核销的500多亿的不良资产,有212亿通过向第三方转核销的,其余300亿是一笔勾销。以下是民生银行19年报中关于转出资产的描述:
谷子地先生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这种错误与早期民生银行的报表中,是把出表的不良资产分为核销和转出,现在的报表已经合并为一个“本期核销及转出”科目。下表是我的小伙伴统计制作的民生银行历年核销、新生不良、计提和拨备数据,供读者参看:
作者:否极泰董宝珍
链接:网页链接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想一下]首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是董宝珍先首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是董宝珍先首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是董宝珍先

热门回复

没关系,第一我这种野生的,没学过金融,没有CFA,没考过注会,发生错误及时学习,改正就好。第二,我就一个人,没有一个团队。看报表,写文章,查数据都是我一个人,没有会计,编辑和美工帮我计算,校对和排版。所以,出错是正常的,人不犯错不是神就是骗子。
感谢 @云起云藏 指出的问题,那我也指出你的问题吧:银行的新生成不良-被处置不良=不良增量。核销和转出只是处置不良的2种手段,其它手段还包括催收,诉讼,抵债拍卖等。只不过多数银行都不公布剩下的处置金额,但并不代表剩下的处置方式为零,所以不良增量+核销转出只是新生成不良的下限而不是实际值。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银行公布新生成不良率,可惜整个A股银行公布这个数据的只有 $招商银行(SH600036)$ 和 $平安银行(SZ000001)$

没问题,这个解释可以成立。但是,我的文章主要不是在说2019年的资产质量如何,而是说2020年民生银行的资产质量可能面临冲击。所以,结论并不会更改。

瑕不掩瑜,实事求是,给谷子地点赞![献花花]

2020-04-02 13:07

哦,[很赞]

都是君子之辩,道理越辩越明。

2020-04-02 13:29

谢谢,我是你的粉丝,只是出口转内销[笑]

只能说这两家的年报更照顾投资者的知情权。招行一直是标杆,新生成不良率是在2017年的股东大会上有分析师提出希望招行加上的。后来招行就加上了。
平安银行的报表披露水平在被平安收购之后,特别是谢行长上任后有了显著地提升,甚至有些细节的披露超越了招行。这个是值得肯定的。
好多银行的报告就是不强制的就不说,要么就是放在附录里让投资者自己去找。

突然想起云蒙的一个回复“好,够硬”[俏皮][俏皮][俏皮]

谷子地是条汉子[很赞]

会计科班出身,犯这样的低级错误,说不过去了吧。@云起云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