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1473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回复:11喜欢:1
"视角5-贷款质量 新生不良率和新生逾期率"
本文计算“新生不良率”的分母是 “期初贷款和垫款总额”? 还是“贷款和垫款均值”?
贷款和垫款均值=(期末贷款和垫款总额+期初贷款和垫款总额)/2
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生成率”计算公式见下图。
"视角5-贷款质量 新

热门回复

我读了"平凡价投人"写的两篇文章:
[1]"探秘新生成不良逻辑-招商银行2022年年报深入解读",
网页链接
以及,[2]“资产质量对比分析-工行、农行、中行和建行”,
网页链接
在[1]中,"平凡价投人"推导出,招商银行计算“新生成不良率”的公式为:
新生成不良率=新生成不良贷款/贷款和垫款总额均值。
然而,在[2]中,"平凡价投人"却使用"期末贷款和垫款总额"计算四大行的新生成不良率,
新生成不良率=新增不良金额/贷款和垫款总额。
在计算"不良贷款生成率"时,民生银行使用的"期初贷款和垫款总额",可能更合适!

为什么不来投银行股?

2024年“平凡价投人”的文章找不到了,只能到wx看了。

不太懂这些,我觉得大多数行业都会不停卷到亏损,但银行不会。科技企业都想着干网贷,倒是股民都绕开银行[大笑]

平凡价投人挺有水平的,他现在文章好像都去wxgzh那边发了吧

银行一个行业,里面的研究方法、角度都和其他行业不太一样。比如一个消费股,里面行业那么多,股票数不胜数,研究方法大致都差不多,受众自然就比银行股多很多。

其实自己银行比较的话,年初、平均、年末值都可以。使用年初值会忽略当年新发放贷款的不良贷款,因为我使用的不良贷款率数据还有很多明细项做支撑,不良率-留存坏账稀释就差不多等于使用了年初数据计算结果。所以我更倾向于使用年末值。

我的统计数据都用年末额

其实新生不良率的痛点还是在当年处理不良贷款额这边,大部分银行只能去估算,方法也有几种,问题是估的准不准呢?谁也不知道

银行股投资人不多,研究起来还难,流量却一般。其实他们想做自媒体其实还是其他行业股票的经营分析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