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fighter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27
中国制造的量已经足够大了,很多产品的产品都已经占据了世界的第一。
再靠量,这条路已经很难了,别人也会和你冲突。
只有靠质。
国内很多巨头,产品的销量已经接近甚至超越世界第一巨头,但是利润和市值差异巨大。
由大变强,是下一步的主题。
国外巨头为什么强?
我之前说过一些案例。
我个人看法,国外巨头很多是六边形战士。
举个例子,法国施耐德=断路器巨头+工业软件平台巨头+中高压变频器巨头等。
而中国的良信股份呢?
再比如,宏发股份已经是行业龙头了,但他很清醒,去年Q3纪要提到,
“具体来说,在继电器产业上,宏发将致力于驱动由大变强的转型,推动从单一继电器产品到多元化产品线的全方位发展,以及实现从单一的继电器产品向为客户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领域。
这也是目前头部继电器企业正在研究的方向和目标,相比于传统只售卖单一的继电器产品,为客户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领域,无疑会带来更高的利润率与用户黏性,也能更好地了解需求端,根据需求端反馈进行产品开发。”
宏发股份依然只是大而不是强。

热门回复

软件公司,还真只有他们那能有这个估价。
过去几十年,也就欧洲出了个头部软件公司,SAP。
原因主要是:
1、他们基本上是可以无障碍面向并进入全球市场。
2、产品化、专业化极高,在每个方向风投等自我调整下,最终跑出的公司基本上是一二家,不会卷。
其它地方的软件公司基本上只能按照服务类公司估值,没法享受软件类的极低边际扩张成本、规模化扩张估值优势。

你的观点成立的前提是,制造业消耗大量能源,所以制造业转移了,会减少能源需求,所以利空能源股;但问题是,经济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人均能源消耗的提升(当然也跟产业结构等因素相关),那么有没有可能,即使制造业转移了一部分,腾出来的能源需求被其他更高水平的产业替代甚至反超呢?比如AI、算力、数据中心等对能源的消耗也很大,还有电动车的普及,减少了对外依存度高的石油需求,而转向国内的能源供给,等等。

[献花花]

[很赞]

说得好

Mark由小变大改为由大变强

02-18 16:56

说的真好

AI大模型对工业软件也可以说2b这一块应该没有影响吧

mcu几乎没有软件生态

[很赞]
一边或者两边战士业绩弹性大,既然是弹性,也可能是向上也可能是向下。
选择成长股难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