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17回复:160喜欢:108
大卫斯文森在《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说,长期而言,决定投资收益的核心因素是资产配置,选时和选股不是很重要。选股不重要吗?我一直没整明白。请问你们如何理解的。@每天发现一个更好  @管我财  @混乱中的秩序  @微光破晓  @刘马克

全部讨论

说说我的理解:

先说选股。做投资七年来,我是越来越觉得选股不重要。选出一家未来可以胜出的公司,并非不能,但这属于神技,不是单纯通过学习和训练就能获得的。巴神可以这样做,但他的师傅和大师兄却做不到(若说这两位不是人杰,恐怕鬼都不信)。梦想通过选股取胜的人,需要考虑一下,自己是否拥有足够逆天的眼光和智慧。

再说说选时。很多投资者容易混淆选时和选价的概念,史文森不选时,但是选价。而史文森的选价,又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价值投资者。他是通过把资产分为几块,然后严格保持这几块资产之间的比例,来被动实现低买高卖的。当某一块资产在短期内涨幅大于其他资产,而史文森又认为这块资产的长期收益率,和其他资产应当是差不多的,这时就会进行被动的再平衡操作。

2014-12-26 17:43

以后看

2014-04-13 15:58

2014-04-13 12:02

根据我有限的理解力,“决定投资收益的核心因素是资产配置”应该是说用比较大量的资本炒股价波幅,即是所谓的“投机”。
“选时和选股”应该是说对优良的个股被低估的时期进行抄底动作,即是所谓的“投资”。
他最终想表达的可能是以最高效率运用资本,而不是高功率地进行价值投资。

2014-04-13 10:56

大卫·史文森的这个说法也令我困惑,因此想谈一下我的看法。
他说:“长期而言,决定投资收益的核心因素是资产配置,选时和选股不是很重要。”

我觉得令人困惑主要还是大家面对的格局不同。史文森掌管数十亿美元的投资业务,他希望从长期来看实现稳定、确定的增长。西格尔等人的研究支持了资产配置的观点,即在长期来看,将资产配置到不同的领域,并保持相对稳定的比例,从而让总的投资回报水平是基本上就是这些资产大类各自的长期统计的回报水平的加权平均;而对美国基金公司的统计研究则从反面来确认了他的投资策略,即以资产配置为长期回报的基石,而不依赖选股和择时。
他也注意到长期统计的回报水平是一方面,然而这个回报水平在时间分布上很不均匀,表现为周期性的大幅波动。为此他又设计了动态再平衡,以保持各个资产大类维持在既定的配置比例上,这种被动地应对波动的策略长期来看大概率地比择时交易的效果要好。

总之,史文森的长期投资的回报的基石是建立在资产配置,也就是资产配置决定了他的投资回报水平。动态再平衡实际上是确保资产配置策略长期有效的一个辅助工具。

对于个人投资者,往往还没有建立这样的资产配置格局,一般就是大部分资金投资在股票上,甚至还融资。这样的局面自然不能做到资产配置决定收益水平了,往往就会依赖选股和择时。当然,不是说史文森的就一定好。
我的思考是,如果不能将长期投资回报水平建立在资产配置这样一个基石上,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稳定可靠的基石呢?
答案是肯定有的,有两个大家常用的“基石”,刚好也反映了股票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公司层面,正所谓“我们的经济命运取决于所投资的公司的长期经济表现”;一个是市场层面,建立一个组合,赚估值修复的钱。当然还有其他的“基石”,就不一一列举了,但个人投资者最好不要把需要频繁做出决策的投资系统当做自己的“基石”。
就我个人而言,两者都会涉及但更倾向重点把握前者。前者确实是“时间的朋友”,也更适合个人投资者的业余投资的特点;而后者有的时候是要与时间赛跑。

2014-04-12 22:25

我学cfa的时候,教科书上写着,资产类别的配置差异本身(比如买股票和买债券),长期看能够解释两种配置差异收益的94%。
当然,如果都是买股票或者都是买债券,那么就不能套用这个了。

2014-04-12 17:53

国内市场绝对择时第一

2014-04-12 16:37

资产配置很重要,不是对个人投资而言吧。对小资金来说,选股不重要,那是胡扯

2014-04-12 12:31

配置, 这个早有定论.

2014-04-12 08:05

资产配置,即在不同时机配置不同比重的投资类,可谓战略级;而选股仅是众多资产配置的一类:股票里的投资方法,要比前者低一个层次,可谓战术。斯文森这样重量级机构,当首先更注重配置战略。战略定好后,才会去考虑具体买什么。斯文森聘很多基金经理,应是把选股交给下面人去做的,自己主管战略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