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谦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23喜欢:0
大卫·史文森的这个说法也令我困惑,因此想谈一下我的看法。
他说:“长期而言,决定投资收益的核心因素是资产配置,选时和选股不是很重要。”

我觉得令人困惑主要还是大家面对的格局不同。史文森掌管数十亿美元的投资业务,他希望从长期来看实现稳定、确定的增长。西格尔等人的研究支持了资产配置的观点,即在长期来看,将资产配置到不同的领域,并保持相对稳定的比例,从而让总的投资回报水平是基本上就是这些资产大类各自的长期统计的回报水平的加权平均;而对美国基金公司的统计研究则从反面来确认了他的投资策略,即以资产配置为长期回报的基石,而不依赖选股和择时。
他也注意到长期统计的回报水平是一方面,然而这个回报水平在时间分布上很不均匀,表现为周期性的大幅波动。为此他又设计了动态再平衡,以保持各个资产大类维持在既定的配置比例上,这种被动地应对波动的策略长期来看大概率地比择时交易的效果要好。

总之,史文森的长期投资的回报的基石是建立在资产配置,也就是资产配置决定了他的投资回报水平。动态再平衡实际上是确保资产配置策略长期有效的一个辅助工具。

对于个人投资者,往往还没有建立这样的资产配置格局,一般就是大部分资金投资在股票上,甚至还融资。这样的局面自然不能做到资产配置决定收益水平了,往往就会依赖选股和择时。当然,不是说史文森的就一定好。
我的思考是,如果不能将长期投资回报水平建立在资产配置这样一个基石上,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稳定可靠的基石呢?
答案是肯定有的,有两个大家常用的“基石”,刚好也反映了股票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公司层面,正所谓“我们的经济命运取决于所投资的公司的长期经济表现”;一个是市场层面,建立一个组合,赚估值修复的钱。当然还有其他的“基石”,就不一一列举了,但个人投资者最好不要把需要频繁做出决策的投资系统当做自己的“基石”。
就我个人而言,两者都会涉及但更倾向重点把握前者。前者确实是“时间的朋友”,也更适合个人投资者的业余投资的特点;而后者有的时候是要与时间赛跑。

热门回复

2014-04-13 20:22

你要做投资,你就先研究投资的underline,至于你投资的结果,回报率只是一个结果而已。

另外一种,就是先设定说我要做到什么什么投资的回报率(期望),但是却没考量过期望能否做到。

[想一下]

//

2015-06-09 00:07

[很赞]

2014-04-13 20:56

大概意思就是
你在每个资产类里很难跑赢平均水平,比如你投股市,很难长期跑赢指数
超额收益主要来源不是再某个资产类里跑赢而是不同资产类之间的再平衡

2014-04-13 16:31

“另外一个方式是先研究”,研究什么呢?如何展开研究?这个方式好像脱离了人类的思维能理解的范畴啊。“目的只是产物”,能说结果是产物而已,假如目的是产物那也不是此目的也不是目的本来意思了,无头苍蝇一样撞哪里是哪里。

2014-04-13 16:02

目的期望与路径有意思。

有一种方式是,先有个目的期望,然后寻找路径。另外一个方式是先研究,再有路径,目的只是产物。

不可否认,前一种方式很普遍,也代表了一部分人类进步的动力。可惜的是,第一种方式只有n个西格玛才能呈现出一个的最佳结果。

2014-04-13 15:36

目的期望和路径选择问题,分歧在于此,我觉得。不是别人不能理解,是各人的目的期望和路径选择不一样所致,最佳结果都是可以殊途同归的。

[很赞]

2014-04-13 13:05

不考虑流动性的情况下。所有的undeline,对于投资者来说,不存在买多少的区别的情况下,对于投资者有意义的是怎么能赚到钱吧。
那么无论是集中还是分散,无论是价值还是趋势,无论是XX还是YY。存在区别吗?
一个小投资者的策略应该和大投资者的策略应该是互相使用的。资金量大的投资者的策略可以复制到小投资者,小投资者的策略也可以复制到大投资者。
成功或者失败在于策略本身是否有效,而非其他。大多数人把其他的东西混在一起了。

引申的话题是,钱少的人应该去买彩票,钱多的人应该去买固定收益。这个成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