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基金经理赔了50%

发布于: 雪球转发:72回复:78喜欢:153

陈嘉禾 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

1974年,对于后来名满天下的价值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来说,并不是一个好年份。

巴菲特出生于1930年8月30日,1974年的时候已经44岁。在今天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看到许多公司的招聘广告都写着“年龄要求35岁以下”(即使是对于很多中层管理岗位来说也是如此),那么44岁显然是一个不小的年纪。

巴菲特的中年危机

但是,就是在这一年,巴菲特的账面亏损、也就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价格(巴菲特的投资结构设计与一般基金略有不同,股票价格即相当于基金净值,也是他的投资者所能变现的价格,公司基本面则相当于基金所有持股的合并财务报表),下跌了48.7%,几近腰斩。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怎么看都不算一个好消息。

更糟糕的是,这已经不是巴菲特的投资业绩第一年这么糟糕,甚至也不是最后一年。在1972、1973、1974、1975年这4年里,以市值计算(也就是巴菲特的投资者能拿到手的钱),巴菲特的投资业绩分别是+8.1%、-2.5%、-48.7%、+2.5%。

也就是说,4年加起来,巴菲特和信任他的投资者们,累计赔了44.6%。在1975年,对于已经45岁的巴菲特来说,这样的投资事业绝对不算顺利。

想象一下,今天我们有一位基金经理已经45岁了(意味着离传统退休年龄只剩十几年的时间),他在过去4年里把投资者的钱亏掉了将近一半,什么时候反弹不知道,我们会怎样看他?或者,有一对中年夫妻,其中一个人把家里的钱在4年里亏掉了将近一半,另一位还能不能坐的住?

更糟糕的是,在最黯淡的1974年和1975年,巴菲特的投资业绩不仅亏损惨重,而且远远跑输市场。

在1974年,在巴菲特赔了48.7%的钱的同时,标普500指数(包含股息,下同)只下跌了26.4%。在1975年,巴菲特几乎赚了个寂寞,当年只上涨了2.5%,标普500指数却上涨了37.2%。

始终逻辑清晰、信心满满

熊市赔的更多、牛市赚不到、4年赔了快一半、年纪一大把,这样的投资经理,谁见了能有信心?对于这种年纪挺大、事业很烂的情况,北宋的王安石曾经有一首著名的《浪淘沙令》,把这种糟糕的情况描述的惟妙惟肖。

这首词的上阕是这样写的:“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意思就是说,开商六百年江山的伊尹、和周八百年江山的吕尚(姜子牙),在建功立业之前历遍艰辛,一个做钓鱼佬、一个做耕地农。要不是当时正好碰到了成汤、周文王,那么依照他们当年七老八十的年纪,必然英雄老去、功业难成。

不过,在《浪淘沙令》的下阕,王安石笔锋一转:“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年纪大、业绩差,并没有什么了不起。有了正确的基础,一旦风云际会,那么龙腾四海的功业,在笑谈之中就建立起来。

那么,在1975年,对于45岁、业绩一塌糊涂的中年巴菲特,他又是怎样看自己当时的业绩呢?是感到心灰意冷、还是决定破釜沉舟、放手一搏?都不是,连续4年赔了将近一半钱的巴菲特,对自己的投资信心十足。

在1975年之后37年的2012年,阿歇特出版公司出版了一本书《The Oracle Speaks》,记录了巴菲特的许多经典言论。在2014年,这本书被电子工业出版社翻译成中文出版,取名为《巴菲特箴言》。在这本已经被许多人忘记的书中,我们可以找到巴菲特在1974年的言论:下面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我觉得投资是世界上最棒的工作,你不需要时时刻刻都做出决策,机会不好就不做嘛,一直等,等到机会好的时候出手,赚钱就很容易啦!”(虽然这一年从市值上看,他其实亏了将近一半。)

“市场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认为股票价格现在在跌、所以不能买的人,都是傻子。好投资者抱着好公司不动,早晚市场都给给他钱。”

“市场就像一个所有人都喝醉了的Casino(赌场),每个赌客都醉醺醺的乱出牌。如果你只喝可乐、让自己清醒一点儿,你就会做的不错。”

从这些言论里,我们可以看到,巴菲特既没有失败后的忧愁,也没有急于翻盘的咬牙切齿,有的只是一如既往的逻辑清晰、信心满满。

也就是说,几年糟糕的行情对巴菲特的情绪毫无影响,他知道自己一定会赚钱:既然价值一直在增长,那么价值反映到市值上就是早晚的事情。这真如《庄子》所说:“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甚至,巴菲特也没有把自己糟糕的业绩推给外部环境:而今天的许多投资者却喜欢这么做。

在1974年到1975年,国际形势并不算太平。中国和越南在打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埃塞俄比亚爆发了革命,法国卖了5座核电站给伊朗,印度吞并了锡兰王国,越南战争刚刚打完、黎巴嫩内战又爆发。而在美国国内,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的丑闻辞职,经济更是因为第四次中东战争陷入了经济危机:1974年美国的CPI高达12.3%。

听其言而观其行:自信的底气来自真实的价值增长

巴菲特的自信,并不来自稳定的世界环境,也不来自空洞的口号,而是来自他的投资基本面实实在在的价值增长。而这种基本面的增长,也是我们在以市值计算的业绩之外,判断一位投资者真实能力的重要依据。

在中国,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听其言、观其行。”如果我们只通过一位投资者在低谷期的说话,来判断他的信心、继而判断他糟糕的业绩是暂时运气不好、还是水平就是很差,我们无疑会陷入巨大的困惑中:几乎很少有人会公开承认自己糟糕的业绩是因为水平差,绝大多数人都会说自己运气不好、假以时日一定会翻本。但是实际上,水平差的投资者大有人在。

在1972年到1975年的4年中,虽然巴菲特的业绩一塌糊涂,但是他投资组合所对应的商业基本面,却一直在增长。根据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2019年发布的年报,在当时这4年中,公司的净资产每年的增速分别是21.7%、4.7%、5.5%、21.9%,4年累计增加了63.9%。

也就是说,在这4年中,巴菲特的投资组合的基本面增加了63.9%,同时市值却下跌了44.6%。这也就意味着,投资组合所对应的估值下跌了足足66.2%。如此看来,巴菲特短期糟糕的业绩,真的是来自运气不好,跟他的商业增长能力一点关系都没有。

“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在西周姜子牙所著的兵书《六韬》中,姜子牙如此描述潜伏许久的真正英雄之才,在腾飞前的蛰伏。而1975年的巴菲特,也如同这段描述一般,做好了一飞冲天的准备:他既有4年糟糕行情攒下来的、已经下跌了66.2%的极低估值,也有持续高速增长的投资组合基本面。

结果,从1976年到1985年,在短短10年之中,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涨了足足59.2倍、也就是5,922%。1美元的初期原始投资,被变成了60.2美元。一代传奇投资者的基业,就此奠定。

回到1974年,在那个平常的年份,一位业绩糟糕、逻辑清晰、信心满满的投资者、沃伦﹒巴菲特,曾经漫步在奥马哈市温暖的阳光下,和他的老搭档查理﹒芒格一起畅谈投资,继续寻找下一个有价值的投资标的,同时对多年的糟糕业绩视若无物。

到了今天,如果你也能做到如此无视价格波动、永远专注于价值增长,那么你又会取得怎样的投资回报呢?但是,扪心自问,真能做到完全无视价格、只管价值的,天下之大,又会有多少人呢?

精彩讨论

主观的观2023-10-14 21:45

我知道这个观点一定可以安慰到雪球上众多还在赔钱的私募基金经理。
但是,说实话,如果你完整读过致股东的信的话,就会发现这篇文章中有着明显的事实错误。
在1975年之前,甚至直到1983年,伯克希尔哈撒韦不过是巴菲特众多投资事业中的一部分,其他两项业务分别为蓝筹印花和多元零售,在1970年代,巴菲特收购的很多公司,都是这三家公司交叉持股的,因此这些公司的经营业绩并未完全合并到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业绩当中。
或者说,这时的巴菲特还没有下定决心,将伯克希尔作为未来控股集团的主体,真正的决定大概是在1977年前后做出的,这大概也是伯克希尔网站可以下载最早的年报是从1977年开始的原因。
而诱发他最终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他们在收购西科金融时,因为三个公司交叉持股的问题,被竞争对手举报,监管部门也因此进行了长时间的调查,加上当时巴菲特背部疾病发作,承受了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所以在调查结束之后,就开始了以伯克希尔为主体,收购兼并另外两家公司的行动,当然最终完成是在1983年。
所以,对于巴菲特,从三个公司的总体业绩而言,他可能谈不上有啥危机,可能即使不考虑内外价值的增长(喜诗和布法罗的收购,华盛顿邮报和盖可股权投资),总体上他还是是赚钱的呢,只是持有伯克希尔股票的股东,可能体验差一点。
不过,这些股东大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伯克希尔的股东,另外一部分是巴菲特合伙公司解散时的原来合伙人。因为,在合伙公司解散时,巴菲特把合伙公司资产分为四部分,多元零售股权,蓝筹印花股权,伯克希尔股权,现金,让这些合伙人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几项。
由此,如果是原来伯克希尔的股东,伯克希尔来了一个新人经营,股价表现不好,完全可以卖掉股票走人。
而对于那些原来的合伙人,现在成了为伯克希尔的股东,因为在巴菲特合伙公司时代,巴菲特帮助他们赚了很多钱,有良好的业绩记录,而且他们已经建立了对巴菲特足够的信任,所以我觉得大概率也没有啥问题。
最关键的是,大家都是伯克希尔的股东,而这又不是合伙公司,巴菲特已经完全卸掉了对其他人的信托责任,不用对其他股东负责,所以巴菲特完全不会有业绩压力,更不用说他只看重内在价值了。
因此,完全谈不上什么中年危机。
但是,如果雪球上确实对投资人富有信托责任的私募基金经理,收着管理费,赔着客户的钱,还打算从中巴菲特的经历中寻找安慰的话,那就有不要脸了。

老吳酿股2023-10-14 11:01

绝大多数投资者如果当年重仓了伯克希尔那样一个大烟蒂的话,几无翻身的可能。但老巴依靠伯克希尔可怜的现金流,逐步买入盖可保险等好企业,才逐渐扭转局面,强大的资本配置能力成就了中年后的巴菲特,这也是老巴远胜过常人之处。

陈嘉禾2023-10-14 10:51

他2018年年报里自己写的很清楚嘛

陈嘉禾2023-10-14 15:29

赞挑错!有文化!

Ejnstein2023-10-14 12:12

什么叫亏损?按短期票面价格看待是世人的视角。从巴菲特的视角看,他持有公司股权价值是增值的,时间最终证明了谁是赢家。
这个世界只有一个巴菲特是有原因的,并不是他智商有多出类拔萃,而是他的投资体系、眼光、理性、纪律性和生活习惯,这些内在的因素真不是一般人靠毅力可以模仿的。

全部讨论

我知道这个观点一定可以安慰到雪球上众多还在赔钱的私募基金经理。
但是,说实话,如果你完整读过致股东的信的话,就会发现这篇文章中有着明显的事实错误。
在1975年之前,甚至直到1983年,伯克希尔哈撒韦不过是巴菲特众多投资事业中的一部分,其他两项业务分别为蓝筹印花和多元零售,在1970年代,巴菲特收购的很多公司,都是这三家公司交叉持股的,因此这些公司的经营业绩并未完全合并到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业绩当中。
或者说,这时的巴菲特还没有下定决心,将伯克希尔作为未来控股集团的主体,真正的决定大概是在1977年前后做出的,这大概也是伯克希尔网站可以下载最早的年报是从1977年开始的原因。
而诱发他最终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他们在收购西科金融时,因为三个公司交叉持股的问题,被竞争对手举报,监管部门也因此进行了长时间的调查,加上当时巴菲特背部疾病发作,承受了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所以在调查结束之后,就开始了以伯克希尔为主体,收购兼并另外两家公司的行动,当然最终完成是在1983年。
所以,对于巴菲特,从三个公司的总体业绩而言,他可能谈不上有啥危机,可能即使不考虑内外价值的增长(喜诗和布法罗的收购,华盛顿邮报和盖可股权投资),总体上他还是是赚钱的呢,只是持有伯克希尔股票的股东,可能体验差一点。
不过,这些股东大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伯克希尔的股东,另外一部分是巴菲特合伙公司解散时的原来合伙人。因为,在合伙公司解散时,巴菲特把合伙公司资产分为四部分,多元零售股权,蓝筹印花股权,伯克希尔股权,现金,让这些合伙人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几项。
由此,如果是原来伯克希尔的股东,伯克希尔来了一个新人经营,股价表现不好,完全可以卖掉股票走人。
而对于那些原来的合伙人,现在成了为伯克希尔的股东,因为在巴菲特合伙公司时代,巴菲特帮助他们赚了很多钱,有良好的业绩记录,而且他们已经建立了对巴菲特足够的信任,所以我觉得大概率也没有啥问题。
最关键的是,大家都是伯克希尔的股东,而这又不是合伙公司,巴菲特已经完全卸掉了对其他人的信托责任,不用对其他股东负责,所以巴菲特完全不会有业绩压力,更不用说他只看重内在价值了。
因此,完全谈不上什么中年危机。
但是,如果雪球上确实对投资人富有信托责任的私募基金经理,收着管理费,赔着客户的钱,还打算从中巴菲特的经历中寻找安慰的话,那就有不要脸了。

谢谢陈总好文章。其中所述“也就是说,在这4年中,巴菲特的投资组合的基本面增加了63.9%,同时市值却下跌了44.6%。这也就意味着,投资组合所对应的估值下跌了足足66.2%”,虽然明资道基金市值/净值下跌没有这么严重,但基金过去几年估值与基本面背离的程度,却是与此情形相近的。各位$明资道一期(P000375)$ 合伙人可以结合基金半年价值报告比较/参阅一下。净值与内在价值/基本面背离,确实是开放式基金的致命挑战,伯克希尔就相当于是一个“封闭基金”,这无疑也是巴菲特做价值/长期投资的一个巨大优势。

2023-10-14 11:01

绝大多数投资者如果当年重仓了伯克希尔那样一个大烟蒂的话,几无翻身的可能。但老巴依靠伯克希尔可怜的现金流,逐步买入盖可保险等好企业,才逐渐扭转局面,强大的资本配置能力成就了中年后的巴菲特,这也是老巴远胜过常人之处。

原来网上很多巴菲特历年收益表有2种,一直说的巴菲特只有2年是负收益是错的

说了这么多,也就是股神赌对了国运。话说回来,你国国运能赌吗?确定性在哪里?

2023-10-14 12:12

什么叫亏损?按短期票面价格看待是世人的视角。从巴菲特的视角看,他持有公司股权价值是增值的,时间最终证明了谁是赢家。
这个世界只有一个巴菲特是有原因的,并不是他智商有多出类拔萃,而是他的投资体系、眼光、理性、纪律性和生活习惯,这些内在的因素真不是一般人靠毅力可以模仿的。

2023-10-14 11:25

原来只是市值跌了,投资标的还在增长,这和巴菲特有什么关系?基金经理赔的什么,是基金净值好吧,不是市场估值,这根本是两回事。

2023-10-15 09:34

巴菲特腰斩过,后来发财了,所以腰斩不可怕,关键是以后要发财。

2023-10-14 10:50

赔钱类比巴菲特,但却没有巴菲特的赚钱能力。看到巴菲特也会回撤50%,却忘了他上万倍的收益。

2023-10-14 13:22

今年的基金经理赔了50%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