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在周期顶点做总结

发布于: 雪球转发:111回复:99喜欢:193

陈嘉禾 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

 

在证券市场上,不少投资者非常勤奋,善于学习最新的知识,每天总是让自己处在最新的研究报告、新闻、分析文章的包围之中。但是有意思的是,证券市场并不是一个“越勤奋收益就越高”的地方。过于勤奋的学习最新的知识,很可能会让自己陷入一个误区:在周期的顶点做总结。

对于某一种证券的价格究竟为什么上涨、为什么下跌,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当价格演绎到极致、周期走到顶点时,绝大多数的声音,会告诉我们说“价格是对的”,也就是“贵自然有贵的理由、便宜自然有便宜的道理。”

以原油市场为例,国际原油的价格一会儿上冲到100美元以上,一会儿跌到30美元以下。在过去,我们已经看到了不少次周期的顶点(以及底点)。

那么,国际油价究竟应该是多少美元呢?其实,如果从生产成本来看,在2022年时,国际原油生产商的平均成本,大致在每桶60美元左右。

当然,没有市场会一直呆在成本线附近,尤其是原油这种波动巨大的大宗商品。那么,当原油涨到100美元以上时,最好的解释,应该是“油价太贵了、它在长期大概率会跌下来”。反之,则是“油价太便宜了,在长期会涨上去。”

对于油价的这种“从周期顶点向均值回归”的特性,霍华德﹒马克斯先生做过更加具体的描述。

当石油价格远高于生产成本时,石油开采商会增加供应(毕竟多采油多赚钱),而消费者则会减少使用,更多的人会买小排量的汽车、甚至电动车,塑料回收的力度会增加,等等。

反之,当油价远低于生产成本时,石油开采商会减少生产(毕竟赚的不多,石油不开采出来又不会坏,将来贵了再卖),同时消费者则会增加消费,这一进一出、供给减少消费增加,就又会导致油价向均值回归。

以上的逻辑,是我们在油价的周期顶点(或者底点)真正应该思考的逻辑。但是,回忆一下,我们在每次油价的周期顶点与底点,听到市场上最流行、最新的逻辑,是以上的这些逻辑嘛?

绝对不是。当油价在周期顶点时(比如2007年的140美金),市场上最新的逻辑,往往是这样的:国际政治不稳导致石油供应短缺;石油储量消耗殆尽,所以供应会越来越少;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空间巨大,所以将来石油会越来越不够用;美元超发导致油价上升。如此种种,都在试图向我们证明,眼下的高油价会是永恒的。

反过来,当油价很便宜的时候(比如2020年的20多美金),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呢?经济萧条导致原油消耗量下降;石油供应商互相之间有矛盾,所以没人肯减产;新能源的发展导致对原油需求减少。所有的逻辑,都在试图告诉我们,油价就是应该便宜。

对于那些勤奋学习最新流行理论的投资者来说,他们在周期的顶点与底点,学到的就是以上这些逻辑。但是,这些逻辑是错误的。它们的出现,不是仔细推理的结果,而是因为价格如此、所以为了牵强解释价格而拼凑出的逻辑。

这些拼凑出来的逻辑,就像先射箭、再画靶子一样:看起来箭箭命中靶心,实则对提升作战技巧毫无用处。而这些投资的逻辑,看起来一条条都能解释当前的高价格(或者低价格),但是其实对提高投资技巧毫无用处。

不仅原油如此,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房地产市场、甚至收藏品市场,我们也会看到无数次在周期顶点做出的结论。这些结论,无一不自圆其说的解释了当时离谱的价格,但是过几年再看,无一不错的可笑。

那么,为什么在周期的顶点,我们所看到的总结逻辑,往往是错的呢?这是因为,在周期的顶点,做出与市场价格相反的逻辑分析,是需要承受巨大压力的。

想想看,全市场都肯为了某个资产付出高价,基金经理喜欢它,负责销售的业务员也喜欢,前两天买入的投资者也赚的盆满钵满,甚至当房地产价格昂贵的时候,丈母娘也喜欢让你买房。这时候,面对这种如日中天的资产,要是写出一篇“这个资产太贵了”的分析,需要多大的勇气?

从古到今,要有勇气才能写出来的东西,就一定不容易写出来。

遥想当年,明朝初年的燕王朱棣起兵造反,经过数年艰苦的靖难之役,终于拿下南京城、赶走了他的侄子建文帝,自己要当皇帝。如日中天的朱棣,找来当时天下文人的领袖方孝孺,让他给自己写登基诏书。

方孝孺不肯,朱棣强逼,结果方孝孺提笔写下四个大字:“燕贼篡位”。朱棣大怒,腰斩方孝孺,并灭其十族,连坐被杀者八百七十三人。(中国历史上往往只灭九族,朱棣加上了方孝孺的朋友一族,创造了著名的“灭十族”。)

所以说,天下趋炎附势者多、据理力争者寡。千古之下,能有几个方孝孺呢?需要勇气才能做的事情,自然就不会有多少人去做。只有能获得眼前利益的事情,才会让人们趋之若鹜。

现在,你应该明白了,为什么在周期的顶点,很难在市场上听到真正正确的逻辑了吧?那么,在周期的顶点,我们能轻易根据那些到处都是的流行逻辑,做出投资的总结吗?

 

 

精彩讨论

Vccs2022-08-27 19:20

为什么会认为方孝孺是对的

纳履而去2022-08-27 19:20

其实就是一句话,绝大多数所谓逻辑都不是后续涨跌的原因、甚至不是股价涨跌的原因。逻辑是大众为了解释【过去之事】而主观总结的后视镜理由,这些逻辑其实在股价底部与顶部经常同时存在且不变。比如一些化石能源股大多数时段处于破净线附近,今年猛然情绪化涨到1.6PB。其实1.6和0.7PB时同样存在新能源、环保、碳中和持续的重重压制,但低位这种压制往往顺理成章用来解释股价长期低迷,而高位时在市场情绪的激发下,压制就“顺理成章”被解读传销为压制导致稀缺、去产能、预期反转。逻辑只能用来定性,不能用来定量,只有长期逻辑足够硬的品种才有资格【涨多了跌 跌多了涨】。

芒格在忙割2022-08-28 00:26

你说的勤奋是新闻刷的多 真正的勤奋是真会去查数据看资本开支的

淡然无极242022-08-27 19:17

说到塑料回收,我很好奇:2000年一个矿泉水塑料瓶一角到1.5角一个;而在油价上涨的今天,现在只值一分钱到二分钱了。简直奇葩了:最底层人更难生活了,连捡垃圾都被更多剥削

郭荆璞04-03 17:54

编辑已经怼过我了 可能是太翻译腔了,看起来还不如GPT流畅

全部讨论

2022-08-27 19:20

为什么会认为方孝孺是对的

2022-08-27 19:20

其实就是一句话,绝大多数所谓逻辑都不是后续涨跌的原因、甚至不是股价涨跌的原因。逻辑是大众为了解释【过去之事】而主观总结的后视镜理由,这些逻辑其实在股价底部与顶部经常同时存在且不变。比如一些化石能源股大多数时段处于破净线附近,今年猛然情绪化涨到1.6PB。其实1.6和0.7PB时同样存在新能源、环保、碳中和持续的重重压制,但低位这种压制往往顺理成章用来解释股价长期低迷,而高位时在市场情绪的激发下,压制就“顺理成章”被解读传销为压制导致稀缺、去产能、预期反转。逻辑只能用来定性,不能用来定量,只有长期逻辑足够硬的品种才有资格【涨多了跌 跌多了涨】。

2022-08-28 00:26

你说的勤奋是新闻刷的多 真正的勤奋是真会去查数据看资本开支的

2022-08-27 19:17

说到塑料回收,我很好奇:2000年一个矿泉水塑料瓶一角到1.5角一个;而在油价上涨的今天,现在只值一分钱到二分钱了。简直奇葩了:最底层人更难生活了,连捡垃圾都被更多剥削

2022-08-27 20:18

我想写一个:《别跟余额宝比收益率》 谁赞成?谁反对?

嘉禾你什么意思,我们这些研究石油基本面且没有在周期顶点编故事的人该腰斩么

2022-08-28 07:42

大部分人的问题不是在顶点做总结,而在于缺乏周期思维,只懂得简单的线性外推。
这种情况下,无论什么时候做总结,结论都不靠谱。

文章挺好,感觉方孝孺例子不太搭

那个油价的均值回归观点是有问题的。
油价高过某一阈值之后,产油国财务改善反而没有超量生产的冲动,没人想砸自己的饭碗,造成油价会持续在高位盘整。
而油价过低时,反而因为产油国财务的恶化,陷入多生产能多赚一点是一点,卷到死的恶性竞争之中。在达到最低的边际成本之前,每一分钱都赚的,谁生产的多谁就占便宜。甚至20年初都出现了宁可倒贴运费成了负油价,也不愿意关井,因为代价成本太高了。

2022-08-27 19:51

石油的价格周期高点会持续多年,2007年的140美金。一直在高位盘旋到7年后的2014年。73年那次也在高位持续到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