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丰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13喜欢:13
看了原文,写的很精彩。唯一不认同原作者的一个观点是“极度低估的生物科技小公司应该回购一点股票”。对于这类公司我认为在寒冬应该是节约开支,把所有钱用在最有前景的项目上而不是回购浪费宝贵的资金。

海外制药行业的最底层逻辑就是小药企研发的药不是PPT,上市以后能产生大量的真金白银同时大药企必须不停的进行收购来填坑专利悬崖。一旦价格便宜大药企必然买买买。而且随着大药企越来越大,他们需要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假设一个产品平均上市15年。那么一个200亿营收的大药企平均每年必须收购13亿的营收。一个更大的400亿营收大药企则需要收购27亿营收。这还只是保证自身的营收不下跌而已,为了增长还需要并购更多。这个产业资本的并购是最后的估值底。 最近辉瑞116亿美元收购偏头痛药物就是捡了大便宜,正常市场这个资产我估计至少是150亿才能拿下。所以根本无需担心海外生物科技这个行业。小企业被并购以后股东套现走人赚的钱继续投入这个行业寻找下一个有前景的项目,创始人走人继续下一轮连环创业,如此循环。小企业研发,大企业并购的生态环境非常健康。

国内则完全不一样,我还是维持我的观点:国内要投产销一体化的biopharma。传统的biotech也会有机会但是机会不会多,主力一定是转型成功的biopharma企业。

热门回复

2022-05-31 14:59

是的,国内同质化研发严重。真正能做出有世界竞争力的药物不会多。

2022-05-31 15:37

哈哈,毕竟屁股决定啊,Peter还是要暗戳戳地想说服一些没啥前途的公司分点钱出来止点损吧[大笑]

2022-05-31 15:30

眼下这次大幅波动,对于全球生物医药领域完全不是新鲜事,而且也有各种定量和半定量来判断底部位置和时长的依据,医药行业整体向上的逻辑始终未变;反观中国医药市场,过去几年的繁荣并不说明创新能力有等比例的提升,而如今的萧条也同样不意味着就此吸引力不再,只是需要时间来残酷出清企业和投资人,必然也必须有人无法渡过寒冬,但它终将过去,春暖后依然会有太阳。$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

我也认为不应该回购,除非钱实在太多花不完。越是生死存亡就越要谨慎。让手里现金尽可能用更长时间,最起码能撑到手里项目能做到有现金流才算是相对安全。要是贪图便宜股价回购了,钱没撑过资本寒冬那就得不偿失了

2022-06-02 16:01

在中国,biotech和biopharma企业对比的话,按照确定性,一定是biopharma,看看过去的康哲就知道了。俺只选了一个基石作为这个行业的配置了,觉得管线随时变形以及优秀的大股东资源。不可能破产的。2年内,生科应该有波行情,否则基本都是破产结算。这两年,刚好面临到海外突破的节点,看好能拥抱海外的公司。基石虽然是不断买买买,但是目前效率最高。

资金不足的时候回购甚至会传出管理层短视的不良信号。

哪里可以买你的基金?

2022-05-31 15:28

国内医药公司难出巨头   医保付款很慢的  以后越来越多集采  医药公司的应收款会越来越大了

2022-05-31 14:58

为什么国内小biotech机会不多?是因为技术实力还不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