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27回复:89喜欢:9

$新城控股(SH601155)$ 新城土储分析:

1.A股年报第30页:计容土储13145万平,已经结算3891万平,余9254万平,乘77%就是7126万平。(权益计容)

2.港股01030年报第28页:权益土储7672万平,除以67.14%,A股土储11427万平,计容土储8464万平。(权益计容)

3.按土储大的8464万平继续研究下去。

4.按港股总土储14288万平,计容土储14288/1.35=10584万平,扣除已售未结3600万平,余6984万平,权益计容6984*77%=5378万平,再扣吾悦1560万平(权益比例很高)。余3818万平。

其实新城的可售土储已经不多了,后劲不足了。主要原因是已售未结和吾悦都颇为庞大,而这些都体现在土储里。这也解释了新城有大量投资物业,而有息负债并不高的原因。

对今后新城的预测:要维持2500亿的销售额,必须大量补充土地。今后要维持2500亿的年销售额会非常困难。吾悦低效资产对新城会构成压力。我坚持住宅最佳,商业的可以搞,但要出售而不是自持。坚持商场,办公楼,长租公寓,酒店,文旅均为低效资产的观点。

注:别的公司也有已售未结,自持商业。但自持商业规模小。吾悦规模大,而且权益比例高,使得新城土储虚高,其实并不多了。

$新城发展(01030)$ 

精彩讨论

我不懂股票啊2021-03-29 00:19

不懂别瞎BB

李树鹏20032021-03-29 09:21

说的好像现在囤地还能赚大钱似的。

原先房地产行业主要赚的是土地升值的钱,因为城镇化速度加快,每年大量新增住房需求人口,要赚钱就得猛加杠杆囤地。相当于我们普通人前十年想赚钱,就得猛加杠杆买房一样。融创恒大都是这个路数。

现在房地产行业主要赚的是精细化管理的钱。因为城镇化尾巴阶段,从增量行业变成了存量行业,需求端的涨价幅度已经跑不过通货膨胀速度(尤其新房,还被政府政策摁住),行业毛利率普遍下滑。以后也就赚个制造业的毛利率和净利率。

当全行业毛利率下降到15%左右时,行业普遍亏损。这时,能胜出的企业依靠的是精益求精的管理能力,把三费费率降低,把周转速度加快,再有些品牌溢价更好。

总之,存量时代,以后基本赚不到土地升值的钱,不管什么时候买地,毛利率都差不多。赚的是精益管理的钱,基本就是制造业企业胜出的方法,比如丰田。

你见哪家制造业企业,以多囤原材料为荣的?现在是哪家企业相对土储少,周转快,还能扩大销售额,才更牛逼。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00081)$ $新城控股(SH601155)$

宁静千觞2021-03-29 01:47

综合体算是这几个中最好的了,比文旅,酒店,办公楼等好太多了,就算这样,综合体也不能算高利润的,毕竟7-8亿的综合体,一年才1亿左右收入,4000-5000万利润,如果你的融资利息6%,说明打平。所以综合体算最好的沉淀资产,当是还是不如纯住宅挣钱,就是住宅没有未来。综合体,文旅都是赌将来降息

想猫的人2021-03-29 00:36

这个牵涉到消费者心理。人们就愿意在房子上花钱,而不愿在酒店上花钱。
杭州有西湖国宾馆(刘庄),住过二次,挑最便宜的大约500-600元(淡季)。现在贵了,估计要过1000了。环境是没得说,极好。如果出售,愿意出价的肯定多,但愿意长期租住的就很少。(当然这个肯定不卖了)。
商场也是一样的道理。
消费者的心理就是愿意在住宅上花钱。其实这并不理性,你把别墅卖了,去住西湖国宾馆,绝对比你住的别墅环境好几倍。但没人会这么干。

全部讨论

2021-03-29 00:19

不懂别瞎BB

说的好像现在囤地还能赚大钱似的。

原先房地产行业主要赚的是土地升值的钱,因为城镇化速度加快,每年大量新增住房需求人口,要赚钱就得猛加杠杆囤地。相当于我们普通人前十年想赚钱,就得猛加杠杆买房一样。融创恒大都是这个路数。

现在房地产行业主要赚的是精细化管理的钱。因为城镇化尾巴阶段,从增量行业变成了存量行业,需求端的涨价幅度已经跑不过通货膨胀速度(尤其新房,还被政府政策摁住),行业毛利率普遍下滑。以后也就赚个制造业的毛利率和净利率。

当全行业毛利率下降到15%左右时,行业普遍亏损。这时,能胜出的企业依靠的是精益求精的管理能力,把三费费率降低,把周转速度加快,再有些品牌溢价更好。

总之,存量时代,以后基本赚不到土地升值的钱,不管什么时候买地,毛利率都差不多。赚的是精益管理的钱,基本就是制造业企业胜出的方法,比如丰田。

你见哪家制造业企业,以多囤原材料为荣的?现在是哪家企业相对土储少,周转快,还能扩大销售额,才更牛逼。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00081)$ $新城控股(SH601155)$

2021-03-29 01:47

综合体算是这几个中最好的了,比文旅,酒店,办公楼等好太多了,就算这样,综合体也不能算高利润的,毕竟7-8亿的综合体,一年才1亿左右收入,4000-5000万利润,如果你的融资利息6%,说明打平。所以综合体算最好的沉淀资产,当是还是不如纯住宅挣钱,就是住宅没有未来。综合体,文旅都是赌将来降息

2021-03-29 00:36

这个牵涉到消费者心理。人们就愿意在房子上花钱,而不愿在酒店上花钱。
杭州有西湖国宾馆(刘庄),住过二次,挑最便宜的大约500-600元(淡季)。现在贵了,估计要过1000了。环境是没得说,极好。如果出售,愿意出价的肯定多,但愿意长期租住的就很少。(当然这个肯定不卖了)。
商场也是一样的道理。
消费者的心理就是愿意在住宅上花钱。其实这并不理性,你把别墅卖了,去住西湖国宾馆,绝对比你住的别墅环境好几倍。但没人会这么干。

2021-03-29 09:09

看空的理由真是千奇百怪啊  我特地去查了
2020:可租售面积-已售面积=16434-7490=8944
2019:13052-5533=7519
2018:11000-3462=7538
至于商业自持 1年增加30多个 10W一个 才300W 占比能有多少?
不看好有本事就做空新城控股 不要卖飞了 非要去找看空的理由寻求心理安慰

2021-03-29 00:05

主题公园在淡季,就算晴天,游客也很少。欢乐谷会出现魔术表演没有观众的场面,一个观众都没有哦。能在淡季维持人气的唯有迪斯尼。

2021-03-29 02:28

年报都说了21年也就是2500亿 没人跟保利万科争抢地皮,你还觉得是什么大发现, 大家都去搞综合体了 你还在这 低效资产,前 万达 后 龙湖 真是蠢人难叫醒 $新城控股(SH601155)$

2021-03-29 06:34

这sb踏空了呗,笑死我了,时时想黑新城,可他买的路径

2021-03-29 00:15

观点相同,2500-2700亿是销售极限,土储所致

关于万达:挣钱从来不是靠商业,是靠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