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角里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0
这个我也无法回答,每个人对合理的标准可能差异很大

热门回复

6)四期工程稳步推进。根据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及发改委,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预计于2027年基本建成、2028年投运,其中T3航站楼面积约85.26万平米,项目完工后机场保障容量达1.3亿人次。大规模资本化投入期,运营成熟后,再一次卖给上市公司?按历史经验,要竣工投入使用后,几年可以注入上市公司?

2023年末,上机账上有约150亿类现金资产,但是依然有短期信用借款12亿和超短期融资券20亿(期限大致3个月、年化利息在1.88%-2.38%,平均约2.14%)。
(注:这个超短期融资券,在资产负债中是那个项目?其他流动负债?)

如此,上机的2026年的合理估值就等于上述免税经营权出让业务、广告板块、物流板块、航空油料、免税投资业务这5大业务的合理估值之和,即2026年上机的合理估值为933亿。
(注:我的天?!居然是2倍PB左右吧。换个角度:2003-2019年,上机(浦东机场)历年平均ROE=12%,属于正常水平,2倍PB买入并持有的收益是6%左右,公平合理。未来,还能长期达到12个点的ROE嘛?存在重大疑问。)

最后,把上机剩下所有的航空和非航业务看作一个整体,预计到2026年,这些业务能维持盈亏平衡,且每年的折旧摊销(不含使用权资产折旧)能覆盖上机的保全性资本支出,对这些业务的估值为0,也就是说,这些业务不对上机的整体估值产生正面贡献,也不拖累前述5项业务产生的自由现金流。
实际上,2023年,剔除前述5项业务后,上机剩余的这些业务还处于亏损状态。(注:这个航空业务的帐,是怎么算出来的那?)
2023年,上机的营业收入是110亿,剔除物流板块14.8亿和免税收入17.9亿后,剩余业务的营收约71亿。
2023年,上机的营业成本是92亿,剔除物流板块的成本约9个亿之后(物流板块业务主要是货站业务,毛利率参考东航物流2023年Q2的约40%计算得到),剩余业务的营业成本约83亿,算上6个亿的期间费用(主要是管理费用)和约7个亿的租赁负责利息费用(实际是支付给机场集团的租金的一部分),剩余业务的营收要来到约96亿(83+6+7)才能达到税前盈亏平衡状态,我预计2026年,上机大概率能达到这个状态。
请教您:1)这个航空业务的帐,是怎么算出来的那?在分部分类统计中,无法找到准确的数据,证明是亏损的?虽然,我大概率认为是亏损的。
2)未来挺长时间,为何航空业务不能一直亏损呐?dang需要刺激经济增长,让更多人搭乘飞机,成本低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上海机场为何不能持续补贴客户呐?

按照23年报披露的在建工程信息,上机目前自己负责T3旅客过夜用房及配套工程
的建设,T3航站楼,目前我也不知道是采取上机自己投资建设,还是控股股东投资建设,然后再租给上机.

长期能不能达到12个点的ROE,我不确定,短期3年内我认为比较难,一是上机的免税收入有所减少,二是虹桥机场并表,虹桥本来ROE就不高,并表后有拉低效果,三是,T3航站楼慢慢转固后,前几年都会拉低ROE。

1)给上机贡献自由现金流的免税、广告、投资(航油、免税股东),上机自身并不需要付出营业成本,也几乎不需要支出期间费用,物流公司会有成本和费用,把前面3项目的营收从总营收中剔除,把物流公司的营收、成本和期间费用剔除,大致就能知道剩余的主要航空性业务是亏损的。
2)以低价让更多的人搭乘飞机是航司考虑的事情,不是上机考虑的事情,上机按照政府指导价向航司收取飞机起降、停靠过夜等费用。

以低价让更多的人搭乘飞机是航司考虑的事情,不是上机考虑的事情,上机按照政府指导价向航司收取飞机起降、停靠过夜等费用?
哈哈,不是的。这是航司+机场(地方政府)共同承担的事情。例如:深圳机场?这个机场,深圳政府就没打算盈利赚钱,就是为深圳经济服务的,为本地经济繁荣服务的。基本等同,公交场站。
当然投资者们,就没法赚钱的。

基本同意哈。T3航站楼慢慢转固后,前几年都会拉低ROE,T3不在上市公司啊?怎么转固定资产?

收到,谢谢。。。通常这个租赁期多久,就可以注入上市公司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