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回撤”的思考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216回复:145喜欢:900

什么是“回撤”?

“回撤”是个谓语,前面隐含了一个主语。一般来说,没有人说“亏损回撤”的,我们说的“回撤”,通常指“股价回撤”、“市值回撤”、“净值回撤”和“盈利回撤”。

“股价回撤”是针对个股的,即股价从前期高点回落。“市值回撤”和“净值回撤”一般对应一个投资组合,我们可以简化地只讨论股票组合。一支或者多支个股的股价回落,引起市值或者净值回落。而“盈利回撤”的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在股票没有卖出之前,基金没有赎回之前,这笔投资并没有结束,没有所谓的“盈利”。所谓“盈利”只是“账面浮动盈利”。股价、市值或净值从高点的回落,造成了“账面浮动盈利”回撤。

绝大多数人是厌恶“回撤”的,那种感觉就像刚刚赚来已经放到包里的钱,又被掏了出去。“回撤”之所以让很多人难受,是因为人们在心中把“市值”等同于“银行活期存款余额”,把“账面浮动盈利”等同于“已经实现的盈利”。要想减轻甚至消除回撤带来的痛苦,首先需要在心理上有正确认识,把“市值”与“银行活期存款余额”区分开,把“账面浮动盈利”与“已经实现的盈利”区分开,把“可能可以避免的回撤”与“不可避免的回撤”区分开,并且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减少“可能可以避免的回撤”。

那么股价为什么发生回撤?

股价回撤有五类原因。

第一类是单纯因为股价随机游走引起的回撤。任何一个具体的股价、市值和净值,都是精确的错误。这很像薛定谔的猫。当我们不去观察猫的时候,猫是既死又活的状态的叠加。当我们观察猫的时候,猫的状态就坍缩为生或者死唯一一种结果。只用一种具体结果去代表整体是错误的。在股市没有开市的时间,或者停牌期间,人们对公司股价的估量都是模糊的,各不相同的。股价是一个弥散的状态。一旦开始交易,公司的股价就坍缩为一个具体的值,并开始随机游走。其实,任何一个具体的交易价格,都不足以衡量公司价值,都只是从一个极小的角度反映公司价值。当我们有长期的、大量的交易价格时,才可以逐步接近公司价值的全貌。所以,单纯因为股价随机游走引起的回撤,是完全无法预测的,也没有必要去防范。

第二类是对个股短期高涨情绪回落引起的股价回撤。这多发生于个股股价短期冲高之后。这一类回撤很多人认为可以预测,即使长期看好也会依此来短期地做高抛,希望随后低吸进一步降低成本。这类操作有一定的正确的概率。但是,高涨的情绪可能会延续,也可能拉长时间跨度后被公司盈利增长追上。所以这种操作正确的概率就大打折扣。而且,高抛之后,理论上任何一个低于高抛位置的价位都值得接回,何时接回就显得很为难。另一种情况是,高抛之后股价继续上涨,是否要认错加价接回长期看好的股票就显得更加为难。绝大部分人是不愿意加价接回的,从此与当初长期看好的股票再无关联。所以,我们认为这一类回撤也很难预测的。我们建议不必去预测,也没有必要去防范。

第三类是公司业绩回落引起的股价回撤。有一些人已经不再对股价追涨杀跌,但是却对公司业绩追涨杀跌。公告业绩大增时,就加仓,公告业绩不如预期甚至下滑时,就减仓。殊不知,大牛股公司的业绩也不是年年季季高增长的。而且,业绩只是公司经营在财务上的结果,依据业绩表现来加减仓,通常已经太晚了。这一类回撤,要区分将是长期业绩下滑还是短期业绩回落。如果是因为公司的经营或者外部环境出现了重大恶化,则一定要尽量避开。例如2010年后李宁多项经营战略出现重大失误,经营业绩连续下滑,股价大幅回撤。如果是因为行业特性,短期变化和会计处理引起的短期业绩波动,可以不去做预测和防范。

第四类是黑天鹅事件引发强烈悲观预期,造成的股价回撤。公司的经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并带来股价的剧烈回撤。有的黑天鹅事件是影响深远的,根本性的。例如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极大地改变了乳业的市场格局和行业规则。有的黑天鹅事件却只是一个小插曲,例如“张三林”举报伊利事件,金螳螂朱兴良涉季建业案事件。黑天鹅事件造成的股价回撤,事前我们几乎无法预知和防范,但事后我们要持续关注事态发展,及时做出评估。有的可能不需要做出反应,有的需要尽快减仓(但不要仅仅因为股价下跌而减仓),也有的可能反而是加仓的好机会。

第五类是牛市崩塌引起的股价回撤。这一类回撤可以比作“倾巢之下,焉有完卵”。2007年的牛市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牛市。所谓完整意义上的牛市,就是整个市场上已经找不到敢继续持有的股票,更别提建仓了。任何一个牛市,都将以一地鸡毛结束。这类牛市崩塌引起的回撤,是有非常大的概率可以预见的。2015年的牛市,我们认为是一个“半截子”牛市。因为即使是上证指数在5178点的最高点,还有不少股票处于合理甚至合理偏下的估值位置。但是当时的情况是,中小创的估值已经疯狂,并积累了大量高杠杆融资盘。很多公募私募不顾风险,一起炒作中小创。当证监会杀配资时,爆仓使得中小创连续跌停完全丧失流动性,公募私募只得抛售蓝筹股来应对巨额赎回。牛市崩塌引起的回撤,所有的投资者,无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都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尽可能避开这类回撤。并且,安全的投资体系,需要先假设不能在牛市逃顶,仍然可以获得相当的浮动盈利而不会亏损。我们要牢记牛市是用来卖股的,不是用来买股的。

那么回撤有规律吗?

有。但肯定不是“连续上涨xx日会回撤”、“涨停板的下一日会回撤”、“高出60日均线xx%会回撤”或者“利好出尽要回撤”这样的规律。关于回撤,我们最确定的是——回撤一定会发生。但是不同类型的回撤,规律不同。对于股价随机游走引起的回撤、个股短期高涨情绪回落引起的回撤、黑天鹅事件引起的回撤、短期业绩回落引起的回撤,我们发现的规律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不知道在什么位置会发生,不知道回撤多大幅度后会结束。我们将之归结为“不可避免的回撤”。对于长期业绩下滑引起的回撤,和牛市崩塌引起的回撤,是有比较大的可能性可以预见的。我们将之归结为“可能可以避免的回撤”。这部分回撤才是我们最需要关注和预防的,考验我们对商业的洞察力和对人性的感知力。分散持股,构建一个相关性较小的股票组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个股的某些“不可避免的回撤”,从而减轻“市值回撤”或者“净值回撤”。但是分散持股并不是防范“可能可以避免的回撤”的主要手段。

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如何面对回撤?

个人投资者相对于机构投资者最大的优势就是“对资金的绝对控制权”。个人投资者可以绝对控制投资的资金量、仓位和投资期限。但是很多个人投资者放弃了这个最大的优势,将短期资金投入股市,听消息买卖,追涨杀跌,动用杠杆资金(杠杆资金的平仓规则和杠杆成本都限制了投资期限)。这种情况下个人投资者必然会被各种“不可避免的回撤”所困扰。如果个人投资者能够看清股价幻象,牢牢把握“对资金的绝对控制权”,将关注力集中在公司长期经营业绩和市场整体情绪上,那么“不可避免的回撤”将不再是一种困扰,“可能可以避免的回撤”也可能被预防。“不可避免的回撤”发生后,可以不动,可以伺机加仓。“可能可以避免的回撤”应事先尽量预见和防范,或者尽快做出反应,可以减仓、清仓,或者用期货、期权工具来对冲,加保险。希望证监会能够尽快推出个股期权工具,完善我们的工具箱。

机构投资者并没有对资金的绝对控制权,开放式、定期开放式基金还面临投资理念不端正的客户的赎回压力,所以困难会更大一些。机构投资者既需要自己守得住不随便卖出,还需要帮助客户守得住不随便赎回。如果股市里的个股不是每天报价,而是每半年或者一年才交易一次,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买入和卖出时会更审慎,投资成绩也会更好。封闭式基金、定期开放式基金如果大幅降低净值播报频率,本来可以变相实现这种机制,帮助部分客户规避频繁面对回撤的痛苦。可惜不少基金还是愿意频繁地播报净值,让客户频繁去感受净值的回撤。

之所以人们害怕“回撤”,心理学上的机制是“损失厌恶”,浮亏一块钱造成的心理影响至少是浮盈一块钱的2倍,这也是进化造成的结果。如果对股市规律没有深刻理解,是很难淡看波动的。当前不少机构为了迎合客户,将控制“回撤”作为头等大事。如果净值能直线增长当然是好事,但这在股市中是不可能的。大多数机构用“止损”手段控制“回撤”,显然解决不了问题,净值下跌10%就砍掉,运气差的话连砍几次净值就归零了,有时候很好的加仓机会反而变成了永久性损失。用复杂的“对冲”工具消除“回撤”的同时,也同时消除了可能的收益,增加了成本。当然,如果只做打新和套利的策略,没有回撤,但收益却远不如股票,为了追求更高的长期收益,必须不能把波动简单当做风险。

“回撤”并不可怕,甚至可能是我们的好朋友。看淡“不可避免的回撤”,防范““可能可以避免的回撤”,利用“可能带来更好买入机会的回撤” 。提高买入标准,事先假设避不开任何“回撤”,仍然能不亏损。潮水褪去的时候,我们还穿着沙滩裤。


@谦和屋 @闲来一坐s话投资  @诗安  @林奇法则  @徐凤俊  @静气 @被解放的mogwai  @我是腾腾爸 

精彩讨论

杨天南财务健康谈2016-10-11 18:17

能成功躲避回撤的人,也会成功躲避上升。

闲来一坐s话投资2016-10-11 17:55

【转发学习】点个赞,文章对各种回撤分析得很全面、到位了!十分认同:个人投资者对自己的资金有绝对控制权这一说法(我以前也说过,只要夫妻双方认同即可,别为此打架抬杠,呵呵),而且这也是个人投资者的最大优势。就此,我再补充几点浅见:
    1、回撤的问题,其实说到底还是如何对待波动的问题。在价投们眼里看来,波动并不是风险,真正的风险是来自于本金的永久损失与回报不足,除此之外,还有风险吗?应该说是没有的了。所以,那些将有的不可避免的回撤当成风险的人,实则是十分可笑的。我认为,认识到这一点了,投资才应该说已经提升了到了一个境界。或许许多人就是在如何面对波动上过不了关。
    2、当面临2007年整体疯牛,以及去年中小创这种疯牛之时,其实就已经不是否控制回撤的问题了,此时一个人的投资系统应当告诉自己:要减仓甚至全部卖出了,尽管这对于有些人来讲很难,但真正理性的价投至少具备这样的理性,至少要做出减仓的举动。
    进一步言之,中国股市不同于美国成熟国家股市(下跌30%以上就可视之为熊市吧),向来具有波动巨大的特征(过往的熊市多整体下跌50-70%之上),因此,虽然在“出发点”上,我们立足于穿越牛熊,坚定长期持有,但是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之中,也当视市场的具体热度、疯度而执行。如果这种大周期的技术性操作把握好,收益会更高,会胜过成熟国家股市的价投者收益也就不足奇怪了。这也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之一。如果说我们学习巴菲特思想需要与中国股市具体的实际相结合的话,我认为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当然,中国现在股市的容量进一步加大,并且逐步会与国际市场接轨,以后是否还会再现2007年那种“整体疯狂”,这一切均需要边走边看。
    3、与此相反,去年的“牛市“,如文中所言,顶多称之为“半截子牛市”,此时,如果没有持有神小创,而是持有一些绩优而且并不高估的组合,我认为完全可以对市场的这种系统性风险无视,做到股灾“飞渡”仍从容,哪怕自己的组合市值一时“回撤”我认为也当是应该承受的(因为你的投资系统告诉你,此时你不应该卖出)。其实,不仅不应当控制这种回撤,相反,还当利用这种股灾机会调仓、加仓。因为,当时一些机构的资金集中于神小创,出于流动性的考虑不得不卖出一些绩优且低估的标的这种现象,是“人祸”,不是我们投资者所能预料到的。其实现在看来,就是今年一月的融断机制被废,也是价投者买入的良机。——这里不是自吹,只为探讨问题,本人就是如此做的,如对格力、康美、阿胶的进一步买入,如利用年初融断机制以后的“小股灾”对复星医药等标的买入等,有的博客、雪球也是做了记录的,至今自己还对其中买入到当时跌停板上的价钱沾沾自喜)

如意壹贰2016-10-11 21:06

这认识,不能用“深刻”来表述了

全部讨论

【转发学习】点个赞,文章对各种回撤分析得很全面、到位了!十分认同:个人投资者对自己的资金有绝对控制权这一说法(我以前也说过,只要夫妻双方认同即可,别为此打架抬杠,呵呵),而且这也是个人投资者的最大优势。就此,我再补充几点浅见:
    1、回撤的问题,其实说到底还是如何对待波动的问题。在价投们眼里看来,波动并不是风险,真正的风险是来自于本金的永久损失与回报不足,除此之外,还有风险吗?应该说是没有的了。所以,那些将有的不可避免的回撤当成风险的人,实则是十分可笑的。我认为,认识到这一点了,投资才应该说已经提升了到了一个境界。或许许多人就是在如何面对波动上过不了关。
    2、当面临2007年整体疯牛,以及去年中小创这种疯牛之时,其实就已经不是否控制回撤的问题了,此时一个人的投资系统应当告诉自己:要减仓甚至全部卖出了,尽管这对于有些人来讲很难,但真正理性的价投至少具备这样的理性,至少要做出减仓的举动。
    进一步言之,中国股市不同于美国成熟国家股市(下跌30%以上就可视之为熊市吧),向来具有波动巨大的特征(过往的熊市多整体下跌50-70%之上),因此,虽然在“出发点”上,我们立足于穿越牛熊,坚定长期持有,但是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之中,也当视市场的具体热度、疯度而执行。如果这种大周期的技术性操作把握好,收益会更高,会胜过成熟国家股市的价投者收益也就不足奇怪了。这也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之一。如果说我们学习巴菲特思想需要与中国股市具体的实际相结合的话,我认为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当然,中国现在股市的容量进一步加大,并且逐步会与国际市场接轨,以后是否还会再现2007年那种“整体疯狂”,这一切均需要边走边看。
    3、与此相反,去年的“牛市“,如文中所言,顶多称之为“半截子牛市”,此时,如果没有持有神小创,而是持有一些绩优而且并不高估的组合,我认为完全可以对市场的这种系统性风险无视,做到股灾“飞渡”仍从容,哪怕自己的组合市值一时“回撤”我认为也当是应该承受的(因为你的投资系统告诉你,此时你不应该卖出)。其实,不仅不应当控制这种回撤,相反,还当利用这种股灾机会调仓、加仓。因为,当时一些机构的资金集中于神小创,出于流动性的考虑不得不卖出一些绩优且低估的标的这种现象,是“人祸”,不是我们投资者所能预料到的。其实现在看来,就是今年一月的融断机制被废,也是价投者买入的良机。——这里不是自吹,只为探讨问题,本人就是如此做的,如对格力、康美、阿胶的进一步买入,如利用年初融断机制以后的“小股灾”对复星医药等标的买入等,有的博客、雪球也是做了记录的,至今自己还对其中买入到当时跌停板上的价钱沾沾自喜)

2017-06-01 15:42

谈谈我理解的回撤。
1)回撤一般指自己管理资产的净值发生的阶段性的下跌过程。对于股价一般叫下跌,不叫回撤。
2)回撤的原因当然是资产组合中的数个标的价格下跌所致。而资产标的比如股票价格的下跌原因则是多种多样,就不细述了。
3)回撤是否有规律?从个人经验看,纯粹股票组合投资者会经常在整体市场下跌时遭遇回撤,如果是单一区域跨市场投资者,会经常在流动性紧缩时遭遇回撤(即市场上同时出现多个投资品种的下跌),如果是多区域跨市场投资者,有时会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遭遇回撤,但这种情况不常出现。
4)面对回撤需要理性和严肃的态度。仅就个人投资者而言,如果是短期交易型就需要分析这种回撤是否意味自己的交易系统产生了对市场的不适应性,这种回撤达到一定幅度后一般要求缩减投资规模,待交易系统盈利能力回复后再扩大投资规模。如果是长期价投者,一般对短期阶段性回撤是无视的,已经拟定的投资时限和合理价格区间才是关注的重点。

2017-12-01 08:54

【旧文转发】对于股价随机游走引起的回撤、个股短期高涨情绪回落引起的回撤、黑天鹅事件引起的回撤、短期业绩回落引起的回撤,是为“不可避免的回撤”。对于长期业绩下滑引起的回撤,和牛市崩塌引起的回撤,是“可能可以避免的回撤”。当前的市场回撤主要是随机游走和短期高涨情绪回落引起的回撤,是不可避免的回撤。

2016-10-12 16:02

研究回撤,利用回撤,这是复利的真正源泉。大家都知道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可是人们依旧热衷于研究上涨,却少有人研究下跌,其实,下跌才是最好的朋友,下跌带来的机会远多于上涨。

2016-10-12 13:43

“回撤”并不可怕,甚至可能是我们的好朋友。看淡“不可避免的回撤”,防范““可能可以避免的回撤”,利用“可能带来更好买入机会的回撤” 。

2016-10-12 12:55

买入并一直持有,这是价值投资者一贯的做法。但对于目前我们的散户市场,情绪化严重,如果在市场亢奋时急流勇退,在潮落时再进入,却是可取的。这种投机性操作,虽然有时会提前出局,牺牲盈利,但同样有时由于做了短差,也会扩大盈利。注意的是要在大涨急涨之后,预计有足够的回撤空间如25%以上,并控制频率,不可沦落为短线频繁交易。准备用模拟组合在三聚上尝试一下。

2016-10-11 20:03

讲的很有逻辑。我理解下来,有些回撤是必须要经历的,因为它们不是真正的风险。闪电下来的时候,你必须在场。长期投资过程中,市值等回撤是价投实践者的家常便饭。

对于业绩下滑或估值下降,特别是股市崩盘时,提前做的一些防范措施,可以控制回撤,但是也控制了上涨。不过,对于追求稳定增长的投资者,对于大额资金的投资者,业绩适当平庸却带来业绩稳定性的成倍提高,这是完全能接受的。

2016-10-11 11:03

静逸兄的文章很全面,把回撤的方方面面都概括了,不过对于价值投资者一直有场外记分牌和内部记分牌的说法,所以对于我来说市场价格并不是我最看重的,我对每年的收益率更顷向于内部记分牌,即企业的竞争力包括ROE的变化,净资产的增长,估值水平的变动的综合。如果企业的经营向好,只是因为合理甚至低估的估值又因为市场情绪而下调造成的价格下跌,这算是回撤吗?充其量只是假性回撤而己

2021-03-08 15:44

不能更赞同了,,

2021-03-08 07:52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