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公告转发:91回复:363喜欢:15
花样年控股 公告及通告 - [内幕消息 / 违反借贷协议] 内幕消息和短暂停牌 网页链接

全部讨论

地產公司的債務惡劣情況遠超預期

2021-10-04 22:42

愿赌服输哈,10月没能兑付确实想不到,套利把本金套没了。。。。

2021-10-04 23:03

好,利空出尽是利好,地产涨[好困惑]

2021-10-04 23:31

上个月销售还在给我推荐他家的房子,幸亏没买

2021-10-05 10:38

民营地产商,80%以上都有巨大风险,未来的2-3年内,最起码死掉50%以上(含主动转型退出的)。

2021-10-05 00:51

财报坑人的玩意

前天我刚发了一个贴担心花样年账面现金不真实。今天就正式债券违约了。
630的时候,花样年控股现金有310亿,38亿受限,270亿是自由流动的。花样年的流动债减去预收款后,也就300亿左右。

这意味着什么?花样年控股的现金有问题。

这就很可怕了。老实说,港股地产,有些估值低到惊人,我也会想着是不是有些非理性下跌,捡个便宜。但是一看花样年这情况,一定要打消念头。因为,民营地产股的账面现金可能是假的。那么像融创,碧桂园,阳光一百什么的通通都不能买。为什么,因为,没法保证账面现金没问题。

2021-10-04 22:13

算是反向收割美元债嘛

转:
花样年是第一家提前自愿躺平的房地产公司。其他地产公司会跟风吗?

花样年上周还跟投资者沟通,说已准备好到期债券的资金安排,并于5日前公告了将旗下的商业物管公司作价5亿美金,出售给碧桂园服务。市场之前估计,花样年应该有足够的流动性,抗过今年年底的到期债务。但是除非是市场恢复再融资能力,不然基本上无法偿还明年年初的到期债务。

在此之前违约的地产发行人(泰禾、华夏幸福、蓝光等)基本上都穷尽所有能够创造流动性的方式,尽一切努力偿还到期债务,只有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选择违约。

而花样年,手握现金,直接躺平。

这其实是最理性的做法。为啥要优先偿还最先到期的债务?为啥要贱卖自己最优质的资产?为啥不趁机会直接违约,然后跟境外债权人谈个重组,削点债?当自己手握优质资产,并境内还能有序运作的时候,是最好谈重组的时候。

不断扩散的行业道德风险

当你是唯一违约的发行人时,市场将长期惩罚你(即使重组后,依然背负更高的融资成本)。当一大票发行人违约的时候,市场惩罚的是一整个行业(整个行业融资成本上升)。这将直接导致经济学所说的道德风险,促使其他地产发行人也选择提前自愿违约。

选择无非就是:自愿违约,则融资成本上升,但是能削债,还能保着最好的资产。死扛,最好的情况也无非是,融资成本上升,更高的债务,还要贱卖核心资产。哪个更好不言而喻。

这个操作思路,会不会迎来一大批资金链偏紧的民营房地产企业争相效仿呢

2021-10-05 15:01

花样年公告给出的违约理由是市场环境不好,疫情等客观原因。宝宝对自己的认知是我没偷没抢没杀人放火,没必要指责我。


假如不是她来管公司,而是继续让三番哥管,花会是个平庸的小公司,但或许不至于违约。可惜由于两年前宝宝上台后(也就是股价1.6,一群人在憧憬着未来2、3元的美好前程的时候)大肆扩张埋下的雷吧,现在违约是果不是因。对于企业家,企业经营成果很大一部分是自身认知的变现,有什么样的认知就有什么样的成果。投资者也一样,有什么样的认知就会在投资收益上反映出来。认知不足导致亏损,不反思自身哪里错了,未来如何避免,却拼命寻找对自己重仓股有利的消息,忽略甚至谩骂自己重仓股的不利消息,认为自己永远对,市场走势和自己希望的不一样就是市场很傻,那只能越亏越多。


达克效应,全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上世纪90年代由邓宁和克鲁格开展研究的心理学效应名称,简单描述即:
完成特定领域的任务时个体对自己的能力作出不准确的评价的现象——能力低者会高估自己的能力,甚至显著超过平均水平,能力高者会低估自己的能力。

成因
元认知能力
指个体能知道自己表现的怎么样,也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准确的评价。元认知能力与自身在特定领域的能力呈正相关,能力高者能认识到自己的过人之处,能力低者则不光无法认识到自己能力低下,甚至反而会产生无端的自负。
1、元认知能力缺陷
是能力低者却自负的成因,表现为能力高/低者的元认知能力均存在缺陷,是不准确的,导致无法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元认知能力是个体在某一领域客观能力水平与其自我评价的中介变量。能力低者元认知能力存在缺陷,无法取得能力测验好成绩,也无法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
通过能力训练,可以一定程度上修正元认知能力缺陷。
2、虚假一致性效应
是高能力者过低估计的成因,即人们进行评价性判断时,会对自己的信念,判断准确性,行为普遍性做出过高估计或夸大。高能力者在进行评价时,会参考他人表现,但当其无法认知他人情况时,由于虚假一致性效应,会错误地估计他人也能呈现与自己相似的表现,对自己能力突出这一特征并不敏感,所以给出自我评价时会有低估趋势。
其他存有争议的成因
1、回归效应与优于平均启发式
回归效应指在心理学实验中,第一次测验中取得好的成绩可能在第二次测验中表现差,反之亦然,所有人都有向平均成绩回归的趋势。
优于平均启发式,指大多数人相信自己比一般人优秀,是一种动机偏向的表现,即个体总是把自我往好的方面想的倾向。
2、任务的性质
任务难度,容易的任务中,能力高的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更准确,困难任务中能力低的人反而自我评价准确。
任务熟悉度,当人们对任务作出评价时,是以已有的与任务领域相关的知识为锚定。个体可以以之作为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出客观的标准,但这个标准却无法迁移到与他人的比较中。即无法得知自己的表现在群体中的水平
影响元认知能力的因素
1、过渡自信与自我提升
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能力水平,知识技能有不实际的积极的信念,这一现象广泛存在。表现为三个方面:
对个体绝对能力、表现的判断超过了其实际水平,即过高估计置信区间狭窄,即过渡精确自认为能力高于平均水平,即高于平均效应或称过高定位个体在对自我进行知觉时,认为在那些对自己重要的积极的方面是超过一般人的,如认为自己比他人道德感更强,更值得信任,更具有吸引力,生活更加幸福等。
2、汤宁效应
与他人比较时地虚拟优越感吗,发生领域涉及学术环境,如学业成绩、智力测试,工作环境,社会情境,如预测个体受欢迎程度、个体具备宜人特质等。智商越低的人越不能准确的评价和欣赏他人的能力, 因此他们更倾向于评价自己拥有比常人更高的智力。相反,智商越高的人能更好地欣赏他人的能力,但他们常常认为别人的聪明程度不亚于自己,因此倾向于低估自己的智力。
汤宁效应在男女中存在差异,男性会高估自己的智商5个百分点,女性则倾向于在同等水平中低估自己的智商。
3、 自我观念的影响
自上而下的自我观念: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会用一些已经形成的固定思维作出判断、预测他人行为,这种方式很难做到客观。社会反馈:个体总是会从他人哪里接受反馈信息,反馈影响着自我评价,但反馈也可能导致自我评价的不准确。社会规范:由于社会规范的存在,个体对他人的评价信息几乎很少是负面的。当问及对付他人的评价是否客观时,人们能认识到社会规范的作用,明确自己有时会进行不实的积极评价,但问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否客观时,却难以接受这些评价的非客观性。
$融创中国(01918)$ $中国平安(SH601318)$花样年控股(0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