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怎样才算自主品牌?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36喜欢:3

国内家电企业有很多通过品牌收购的方式进入海外市场,但网友们似乎对于是否将“外生式品牌”纳入自主品牌的范畴有不同的观点。我列举几个维度,把你们认为算自主品牌的场景打在评论区(可以多选)。

1、母公司拥有少数股权,母公司不参与或浅度参与运营,利润并表(例:2010年前,海尔只拥有20%股权的费雪派克)。同意这个场景的请扣1.

2、母公司拥有少数股权,利润并表,无品牌所有权,但有长期使用权。由母公司全面运营,对子品牌损益负责(例:2010年美的收购埃及Miraco 32.5%股权,获得开利品牌在当地的品牌使用权与运营权)。同意这个场景的请扣2.

3、母公司拥有多数股权,控制董事会,营收+利润并表,有品牌所有权。但子品牌在协议保护下保持独立运营地位,母公司无法插手。(例:2016年美的收购Kuka)。同意这个场景的请扣3.

4、母公司拥有多数股权,营收+利润并表,无品牌所有权,但有长期使用权。由母公司全面运营,对子品牌损益负责。但少数股东在董事会对部分关键事项有否决权(例:2011年美的收购开利拉美地区51%股权,2012年作为多数股东与开利成立印度合资公司,获得开利品牌在所在地的品牌使用权与运营权)。同意这个场景的请扣4.

5、“买现成的果子1”:母公司拥有多数股权,完全控制董事会。营收+利润并表,无品牌所有权,但有长期使用权。由母公司全面运营,对子品牌损益负责。经营业绩基本靠的是品牌之前留下的良好资产(例:2016年美的收购东芝生活电器80%股权,获得东芝冰、洗、小电在全球的品牌40年使用权与运营权)。同意这个场景的请扣5.

6、“买现成的果子2”:母公司拥有100%股权,营收+利润并表,无品牌所有权,但有长期使用权。由母公司全面运营,对子品牌损益负责。但经营业绩基本靠的是品牌之前留下的良好资产(例:2016年海尔收购GEA,获得GE品牌40年使用权与运营权)。同意这个场景的请扣6.

7、“变废为宝”:母公司拥有多数股权,完全控制董事会。营收+利润并表,无品牌所有权,但有长期使用权。由母公司全面运营,对子品牌损益负责。子品牌在被收购前业绩极差,被母公司收购后成功扭转劣势,扭亏为盈、份额大幅提升(例:2016年美的获得东芝家用空调在日本市场的40年品牌使用权与运营权,2年左右扭亏为盈,市占排名提升4位)。同意这个场景的请扣7.

8、“平地起楼”:母公司仅获得该品牌的长期使用权,但没有所有权。营收+利润并表。由母公司全面运营,对子品牌损益负责。子品牌在当地之前没有开展业务,母公司从零开始运营(例:2018年美的获得东芝家用空调在北美市场的品牌40年使用权与运营权,进入家得宝等零售渠道)。同意这个场景的请扣8.

9、母公司收购了该品牌的100%所有权,营收+利润并表,有品牌所有权。由母公司全面运营,对子品牌损益负责。(例:2016年美的收购伊莱克斯旗下吸尘器品牌Eureka、2018年海尔收购意大利Candy)。同意这个场景的请扣9.

10、母公司为特定渠道创设的专有品牌,拥有该品牌的所有权,营收+利润并表。由母公司全面运营,对子品牌损益负责。(例:美的为北美沃尔玛渠道专设的ArticKing品牌,格力在部分市场区分渠道代理用的TOSOT品牌)。同意这个场景的请扣10.

11、“原生主义”:只有企业初创的原生品牌才算自主品牌。(例:格力电器格力品牌、美的集团美的品牌,海尔智家海尔品牌).同意这个场景的请扣11.

$格力电器(SZ000651)$ $美的集团(SZ000333)$ $海尔智家(SH600690)$

全部讨论

2023-09-01 14:10

$美的集团(SZ000333)$ $海尔智家(SH600690)$ $格力电器(SZ000651)$
个人觉得从长期来看真正自主品牌至少具有以下两个特征:1、拥有该品牌多数股权并控制董事会;2、拥有该品牌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所以美的、格力、海尔为自主品牌应该是没有异议的,ArticKing、TOSOT、COLMO、华凌、小天鹅、卡萨帝、统帅这类也没太大异议。美的收购的Eureka和海尔收购的Candy,也符合这个定义。有点特殊的就是KuKa。KuKa也符合上述两个特征,但存在一些协议保护,短期内母公司不能完全掌控。然而,协议是有期限的,并且母公司还有比较多的手段可以逐步减弱协议的影响,因此从长远来看也属于自主品牌。
不太认同把缺乏品牌所有权的品牌列入自主品牌,这种品牌面临的变数太多,通常企业对这类品牌的投入都还是存有戒心。

提出这个问题,其实背后有一系列的管理学、社会学、甚至哲学思考。先说管理学思考。2016年我还在美的空调的时候,管理层在做战略规划的时候就如何定义“自主品牌”争执了很久。因为,在当年“由代工模式逐步转型自主品牌模式”的大战略方向下,一个品牌的业务是否被定义为“自主品牌”,决定了它能否获得更多财务预算、人员编制能否增加、人员薪资激励能否获得倾斜。$美的集团(SZ000333)$ $格力电器(SZ000651)$ $海尔智家(SH600690)$

最后说哲学思考。大家应该都听过“忒修斯悖论”。如果忒修斯的船上的木头被逐渐替换,直到所有的木头都不是原来的木头,那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因此这类问题被称作“忒修斯之船”的问题。同样,一个原生的品牌,随着历史变迁、创始团队全部退出,承载这个品牌的企业管理层已经不是原来的管理层,股东也不是原来的股东,那这个品牌还是那个原生的“自主品牌”么?$格力电器(SZ000651)$ $美的集团(SZ000333)$ $海尔智家(SH600690)$

再说社会学思考。如果有人对于并购回来的品牌带上“非自主”的有色眼镜,就如同隔壁老张家的养子考上了哈佛,邻居却酸溜溜的说:“有本事你让你自己生的娃去考哈佛”。孩子被收养以后,养父母付出的心血算不算付出?养子女获得的成就,有多少是原生家庭赋予的,有多少是收养家庭赋予的?$格力电器(SZ000651)$ $美的集团(SZ000333)$ $海尔智家(SH600690)$

2023-09-01 16:34

凡是反对的基本都是某某芬。
因为它们出海业绩非常差,所以不断诋毁而已。
只要能控制该品牌销售,能从中赚钱,就是自主品牌。
某某某们,不顾富裕国家消费者的真实倾向,意想自己大陆品牌能全球大卖,
只能是丧失了一个个发展壮大的好机会!
如果都这样犯傻,今年C919就不该上天!
发动机都是美帝的。
下面是中国白电企业出海情况,海尔和美的做得都不错
网页链接

2023-09-01 12:45

不用给别人交钱的品牌,那就算。

2023-09-02 06:51

四十年后怎么办?

2023-09-01 16:06

没有格力钛,差评

2023-09-01 14:14

能拿国家补贴的。。

2023-09-01 12:32

格力就家电规模而言已追不上美的,除非改变策略也去并购。看起来,董总似乎志不在此。她想玩的是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冷冻,电机,机床,功率器件等领域。最后成功与否,要看这些东西能不能贡献利润,以及对格力在产业中的话语权有没有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