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iPhone转发:1回复:437喜欢:20
$比亚迪(SZ002594)$ $广汽集团(SH601238)$ 打个比方,原来工人在广汽上班年薪14.7万,比亚迪靠低价抢市场,广汽生意差了,只能裁员,比亚迪生意好,扩招!广汽被裁的员工去比亚迪上班,年薪变成12.8万,原来一周上五天班,变成一周上六天班,不时还得加班。你说这个员工该高兴还是不高兴呢?本来好的安全气囊成本在500块,为了降低成本,把气囊用了市场上最便宜的那家只要300一个,本来底盘是要做防锈的,为了低价把防锈也省了,这些做法对吗?看看中国的光伏行业卷成啥样了,技术全球最领先,污染留给自己,亏本卖产品给洋人?我是广州居民,我理解曾董为什么要仗义执言!大家看图吧!当然,说句公道话,现在比亚迪在外观内饰设计,核心技术上已经优于一众国企,说出来是希望比亚迪在取得竞争优势的时候,提升自己的产品用料标准,提升自己的员工工资,把质量和口碑做好。不要零和博弈,靠压榨员工,压榨用料成本取得优势。
$赛力斯(SH601127)$ 卷是常态,,但应该卷得透明,才能防止偷工减料!每台车应该附加说明自己使用的材料和工艺,比如什么品牌的油漆多厚,比如车身钢材强度图,比如防锈如何处理,比如隔音如何去做,把自己的生产过程亮出来,做直播!我觉得小米的发布会就很好,说了很多东西。问界直播自己车的制造过程和用料也值得推广!实话说,比亚迪卷成本,做工用料确实不咋滴,所有汽车行业的人都知道!
支持李书福的说法:中国汽车工业的内卷程度全球第一,价格战一浪高于一浪,也是举世无双,这种现象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如果市场化水平高,法律健全,执法严格,透明公平竞争这就是好事;反之,就是坏事。任何产业的健康发展都必须表现在投入产出比方面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无穷无尽的内卷,简单粗暴的价格战,其结果就是偷工减料、造假售假、不合规的无序竞争。
#曾庆洪建议推进油电同权#支持曾董的建议,电动化的大趋势已经确立,而且速度超过预期,这两年电池成本大降,电车成本已经有优势,所有支持*策就应该及时退出。油电同权都交税,把税收用在国计民生上。事实上能买车的人都不是社会最底层,我们的税收不应用于补贴少数人,什么免征购置,购车补贴,置换补贴都是有违公平原则,提高全民的基本保障水平才是正路!<a href="http:/<a href="http:/<a href="http:/<a href="http:/<a href="http:/<a href="http:/<a href="http:/<a href="http:/<a href="http:/

精彩讨论

雪厚坡长202006-09 01:03

这些合资车(上汽、长安、广汽、北汽,听听他们高管和官方都说的啥),靠着垄断官僚资本,做着买办的事,合作了几十年技术还是落后,还有脸批评自力更生、不断取得科技进步的民营企业。希望国家让国企民企自由竞争,中国经济才有出路,汽车这场战争我们输不起,靠国企央企绝对赢不了

爽快的增长小雨伞06-09 00:56

ip正确 你要是广汽员工 恭喜你 可能快要失业了 你要是套牢了广汽股票 恭喜你 要继续套牢了

剑神一笑--陆小凤06-09 00:38

你这说了几个前提,说比亚迪比广汽的质量差,说比亚迪员工比广汽的员工工资低。请问有证据吗?
广汽自己是合资厂,被老外拿走一半利润大家倒是都知道。

bigfatcat06-10 06:41

一季度广汽研发费用3.754亿,比亚迪106.1亿。广汽研发费用不到比亚迪的零头,到底谁在偷工减料?3.754亿够不够做几次碰撞测试?够不够去做冬测?够不够每个零件检测验证一下?没有足够的技术验证是对消费者最大的不负责任,就是最大的偷工减料。
比亚迪高级副总裁及乘用车事业群首席运营官何志奇便表示,“制造业靠采购去挖成本,实际上是很有限的,因为大家看到所有行业上市公司的毛利也就5%-10%,全让给用户也没多少钱,真正的成本创新是技术创新”。
例如,在汽车行业,一款产品80%的成本是由设计决定的,20%才是采购决定的。汽车厂商对产品采取什么样的设计方式,就基本决定了产品会是什么样的成本水平。而比亚迪在成本控制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在于通过技术创新去实现产品设计的优化,以获得同行所不具备的成本优势。
桑塔纳如果现在还卖20万,那么大众也可以躺着收钱,员工可以36薪,全国人民养活几万大爷吃香的喝辣的。雅阁凯美瑞卖2030万,广丰广本日本人拍着广汽领导肩膀说,你的良心大大的好。
如果这样高工资可行的话,那么汽油价格涨到15块,中石油中石化员工工资翻倍,电费水费煤气费价格翻倍,他们员工工资翻倍,大家满意不。

花开的刹那06-09 07:40

你的意思是国家的各项政策只有比亚迪可以享受,请问广汽的埃安是不能上绿牌还是要交购置税?

全部讨论

最看不惯b车李某飞说卷就是竞争,可竞争都不是公平竞争。B车每年既吃又拿着国家四大税费减免的红利(新能源车补贴、免购置税、免燃油税或能源税、免车牌费),人家燃油车每辆比你多交几万税费的社会责任贡献,你B车有什么社会责任贡献?是环境保护吗?是减碳排放吗?不好意思,这也没有,因为国家电源69%是煤电,加上电池制造链条也不是绿色的(特别是锂提炼),而电池牵涉回收,均污染大。所以,B车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就国家补贴一项,B车每年有一两百亿)

这些合资车(上汽、长安、广汽、北汽,听听他们高管和官方都说的啥),靠着垄断官僚资本,做着买办的事,合作了几十年技术还是落后,还有脸批评自力更生、不断取得科技进步的民营企业。希望国家让国企民企自由竞争,中国经济才有出路,汽车这场战争我们输不起,靠国企央企绝对赢不了

你这说了几个前提,说比亚迪比广汽的质量差,说比亚迪员工比广汽的员工工资低。请问有证据吗?
广汽自己是合资厂,被老外拿走一半利润大家倒是都知道。

ip正确 你要是广汽员工 恭喜你 可能快要失业了 你要是套牢了广汽股票 恭喜你 要继续套牢了

一季度广汽研发费用3.754亿,比亚迪106.1亿。广汽研发费用不到比亚迪的零头,到底谁在偷工减料?3.754亿够不够做几次碰撞测试?够不够去做冬测?够不够每个零件检测验证一下?没有足够的技术验证是对消费者最大的不负责任,就是最大的偷工减料。
比亚迪高级副总裁及乘用车事业群首席运营官何志奇便表示,“制造业靠采购去挖成本,实际上是很有限的,因为大家看到所有行业上市公司的毛利也就5%-10%,全让给用户也没多少钱,真正的成本创新是技术创新”。
例如,在汽车行业,一款产品80%的成本是由设计决定的,20%才是采购决定的。汽车厂商对产品采取什么样的设计方式,就基本决定了产品会是什么样的成本水平。而比亚迪在成本控制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在于通过技术创新去实现产品设计的优化,以获得同行所不具备的成本优势。
桑塔纳如果现在还卖20万,那么大众也可以躺着收钱,员工可以36薪,全国人民养活几万大爷吃香的喝辣的。雅阁凯美瑞卖2030万,广丰广本日本人拍着广汽领导肩膀说,你的良心大大的好。
如果这样高工资可行的话,那么汽油价格涨到15块,中石油中石化员工工资翻倍,电费水费煤气费价格翻倍,他们员工工资翻倍,大家满意不。

你的假设根本不成立

虽然我持有比亚迪股票,但是有一说一作为曾经的比亚迪唐车主,我觉得质量确实不怎么样,4年我只开了一万多公里,但是换了3次线控,有一次出门旅行一个月回来,发现全车内发霉。。。连洗车的都没见过这么夸张的,大概率是哪里漏水吧,但是4s一直找不到原因,因为过保了,我感觉还是及时止损最后把车卖了。

比亚迪是价低质优,价高质次的产品和公司就应该被淘汰

这就是比亚迪的车,两年的车,被饰板掩盖起来的地方就已经开始生锈

一个大灯,有人用五年就颜色变淡了,有人20年了还一样鲜红!一桶墙漆,市场上有100的,也有500的。汽车油漆也是这样,一味追求低价,牺牲的一定是产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