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药行业上市公司与美国同行对比:非典型仿制药企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6回复:22喜欢:19

雪球大咖喜欢以点带面,以前段时间 @汤诗语 拿海外仿制药企营收对比内地,公开认为内地仿制药企市值太高。笔者有不同观点,等到今天长假归来,不吐不快。

@汤诗语 认为仿制药企应该按照批文数量估值;记得@TOPCP 认为仿制药企应该按照营收(PS)估值。笔者却认为,仿制药企应该算成非周期重资产行业,应该按照资产负债率估值

(图表中的货币单位是:RMB)

理由:

①以美国仿制药头部企业财务数据来看,营收高得惊人,批文数量多得像草纸,市值却低得跌破净资产。跌破净资产的公司类同化工股,但是却没有化工股的周期性,甚至不如化工股。唯一能够估值纯正仿制药企的方式只能是按照破产清算估值

美国市场份额第一的梯瓦制药(TEVA)和迈兰制药MYLAN),资产负债率高达74%和62%,就是典型案例。随着印度低成本仿制药不断由FDA批准上市,早期头部仿制药企全部陷入泥潭,也不足为奇。

②即使在美国仿制药市场,头部企业仍然不能通过价格竞争做到市场出清。美国市场份额最大的仿制药TOP15,总市场份额仍然只有63.70%,并且每年排名仍然在变化之中。

③美国纯正仿制药企几乎没有创新药。即使是TOP1梯瓦制药,股价下跌了97%的主要原因之一,仍然是创新药格拉替雷专利到期(梯瓦曾经每年销售格拉替雷40+亿美元)。

2015年,梯瓦制药的50%利润来自于格拉替雷,所以说梯瓦制药的独家创新药估值曾经高达1000亿美元市值,不过分吧?

(图表中的货币单位是:RMB)

中国制药公司的境况似乎要比美国同行好得多。虽然东阳光药、华东医药华海药业的资产负债率高得惊人,但是$信立泰(SZ002294)$恒瑞医药的资产负债表就低得多,甚至在A股市场也是凤毛麟角。这种低负债公司在行业低迷周期之时更容易负债扩张。

前文也说了,梯瓦制药曾经高达2000亿美元市值,一半来源于专利药格拉替雷(克帕松)。

国内这一大批上市药企,很多已经拥有了上市创新药(me-too),@汤诗语纯正仿制药企来估值是很不准确的。

另外,内地药企应该算成是制药公司+CSO的集合体吧。这种公司架构恰恰是海外创新药企的组织架构,源头创新交给CRO,部分生产交给CMO,自己开展新药临床试验和市场销售推广。诸如信立泰恒瑞医药与之类同。

当然,东阳光药虽然是奥司他韦仿制药企,营收较低,但是奥司他韦利润高得让人汗颜,所以7PE的估值,完全是资本市场的极度悲观预期造成的。

在带量采购高压之下,笔者更认为中国生物制药的高估值才是站在冰山之巅。考虑到中国生物制药只持有正大天晴60%的股权,而正大天晴是上市公司主要的研发制药部分。目前为止,中国生物制药实际估值高达1700亿元RMB,性价比太差。中国生物制药的阶段价值明显小于恒瑞医药

所以,笔者认为内地仿制药企(上市公司)其实是非典型仿制药企,是转型中的医药公司,简单用营收市值横向对比,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除了在论坛博眼球以外,没有行业研究的实际意义。

@今日话题 @水里望月 @TOPCP @老狼牙 @最后的莫希干人22 @格格丫丫 @壁立千仞666十贰生 @青侨阳光 @逍遥的求索者 @任天越 @十年之痒

全部讨论

2019-10-07 15:20

在中国目前还没有看到纯粹的创新药企业,国内企业的估值更多是基于国内庞大的老龄人口市场,低渗透率面对的可能的高成长性,以及国内供给侧改革所带来的结构化机遇等。目前的估值,对于有潜力的好企业,敢于投入对应负债率可能高一点,这些都只是成长路上的必经的小问题,关键还是企业的战略及其定力,所谓的中美对比分析,总体来看不太客观,成熟市场和成长性市场可比性不强。

2019-10-07 22:25

话题是值得讨论的,但是有些表述似乎很不专业,梯瓦那个创新药凭什么1000亿美元市值,迄今为止只有修美乐有这种资格,整个新基公司有上百个创新管线才值740亿美元,事实上梯瓦管线根本不止一个创新药,譬如CGRP头痛药也不错,梯瓦的失败是非典型的,是片面追求规模的低水平并购造成的,不必放到仿制药乃至中国医药行业未来这个话题中作为案例

2019-10-07 12:06

把中美科技股芯片股估值对比一下看看

这个解毒有自己的视角

2019-10-07 22:43

呵呵,您持有中生空仓吗其实未来谁也讲不清,但国家用集采杀药价,说明人口老龄化对未来的负面预估可见一斑

简单拿美国公司和国内公司比较没有意义,还不如单独分析公司产品结构和前景

2019-10-07 20:23

关注我没有错

2019-10-07 13:41

说的不赖,可是不是所以仿制药企都能转型成非典型仿制药企,大部分都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