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尽带黄金甲

发布于: Android转发:83回复:43喜欢:159

文/姚斌


我曾经解读过皮特·贝弗林的《探索智慧》,但没有去解读《穷查理宝典》。究其原因,大概是觉得功力不够,因此拖延至今。实际上,要真正理解查理·芒格先生的深邃思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近几年,我一直沿着查理·芒格先生所指引的格栅思维路径行进,研读了大量的相关论著,所以现在觉得可以进行一次大胆的解读。当然,或许这个解读还是相当的肤浅,无法表现出这部鸿篇巨制的深刻内涵。

《穷查理宝典》出版于2016年,其作者是彼得·考夫曼。考夫曼是查理·芒格先生的老朋友,最能感受查理·芒格的伟大思想。实际上,这本书最早出版于2005年,国内最早的中文版在2010年出版。其后进行了两次修订,分别于2011年和2019年。因此,这目前一版可以算是第三版了。这本书现在有五章。正文前有李录先生的序,还有“巴菲特论芒格”和“芒格论巴菲特”,以及作者彼得·考夫曼的导读。全书洋洋洒洒接近550页。

1

让我们先从李录先生的中文版序言“书中自有黄金屋”入手。正如李录先生所叙的,他作为一个年轻的中国学生来到美国,遇见了伟大的查理·芒格先生,这是一件极为幸运的事,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机遇。受益于查理·芒格先生近距离的言传身教,李录先生更能从中体会到查理·芒格先生思想的博大精深,对个人事业起到了“塑造式的影响”。

在尚未认识查理·芒格之前,李录先生就有幸聆听到巴菲特的一次演讲。巴菲特在这次演讲中将投资的道理阐述得清清楚楚。巴菲特说,股票本质上是公司的部分所有权,股票的价格就是由股票的价值,也就是公司的价值所决定的。而公司的价值又是由公司的盈利情况及净资产决定的。虽然股票价格上下波动在短期内很难预测,但长期而言一定是由公司的价值决定的。聪明的投资者只要在股票的价格远低于公司实际价值的时候买进,又在价格接近或高于价值时卖出,就能够在风险很小的情况下赚很多钱。

巴菲特讲的这些大道理在今天只要是价值投资都懂,但在20年前懂的人却很少。因此,对于初出茅庐的李录先生而言,这绝对是一件十分震撼的事。用李录先生的话形容,“好像捞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在听完演讲以后,李录先生就找来了有关巴菲特的所有图书,包括他的致股东信以及关于他的各种研究。同时也了解到他的搭档查理·芒格先生。然后花了整整一两年时间来研究他们。之后,李录先生就买进了股票。到1996年他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时候,已经从股市投资中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回报。

1998年,李录先生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喜马拉雅资本。那时,他大量买进一些亚洲优秀企业的股票,同时也买入大量美国及加拿大的石油公司的股票,但随后产生了19%的账面损失。客户的撤资加上营运成本,使得公司一度陷入生存的危机。这时,巴菲特和芒格的榜样对他起了很大的支持作用。于是,他顶住了压力,连续做出三四个重要的决策,最终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在20世纪90年代,价值投资并未蔚然成风——今天依然并未蔚然成风,巴菲特和芒格所倡导的投资理念与华尔街格格不入。整个市场信奉的是有效市场假说理论,认为市场总是对的,相信股价的波动等于真实的风险,判断投资者的表现最看重的是业绩的波动性如何。而价值投资者却认为投资股市最大的风险并不是价格的上下起伏,而是未来是否出现永久性的亏损。单纯的股价下跌不仅不是风险,其实还是机会。面对如此的市场,那时的李录先生也只能妥协,通过做长短仓对冲去管理波动性。如此一来,就很难进行长期投资,必须不停地交易。虽然回报的波动性减少了,然后结果却乏善可陈。

在这个重要的关口,李录先生有幸遇到了查理·芒格先生。当李录先生向芒格先生请教那些投资难题时,芒格先生说他的问题同时也是华尔街的问题,整个华尔街的思维方式都有问题。虽然伯克希尔·哈撒韦已经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功,但在华尔街上却找不到任何一家真正模仿它的公司。如果李录先生确实想走出困境,那么芒格先生愿意帮助他。之后,李录先生对公司进行了彻底的改组,变成了类似早期巴菲特的合伙人公司和芒格的合伙人公司。从此以后,李录先生的合伙人公司再也无需受华尔街那些投资者各式各样的限制了。

2

芒格是一个十分独特的人。根据李录先生的观察,芒格思考问题总是从逆向开始的:如果要明白人生如何得到幸福,那么就要研究人生如何才能变得痛苦;如果要研究企业如何做强做大,那么就要研究企业是如何衰败的;大部分人关心如何在股市上获得投资上的成功,但芒格更关心为什么在股市投资上大部分人都失败了。这种思考方法来源于一句农夫谚语所蕴含的哲理:我只想知道将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不去那儿了。

芒格的头脑是原创性的,从来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约束,也没有任何教条。他既有儿童一般的好奇心,又有一流科学家所具备的研究素质和科学研究方法,几乎对所有的问题都感兴趣。任何一个问题在他看来都可以使用正确的方法通过自学完全掌握,并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然后将此辐射到事业、人生、知识的每一个角落。在他看来,世间宇宙万物都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对这一整体研究的部分尝试。只有把这些知识结合起来并贯穿在一个思想框架中,才能对正确的认知和决策起到帮助作用,以此形成独特的思想体系和“普世智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商业投资领域的重要问题。

李录先生认为,芒格这种思维方式的基础是基于对知识的诚实,因为芒格认为这个世界复杂多变,人类的认知永远存在的限制,所以必须要使用所有的工具,同时要注意收集各种新的可以证否的证据并随时修正,即所谓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如此才能养成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预测别人预测不到的东西,从而过上更幸福、自由和成功的生活。但即便如此,一个人在其一生中可以得到的远见卓识仍然非常有限,所以正确的决策必须局限在自己的能力圈以内。

芒格一生追求并坚持“理性,这就让他具有敏锐独到的眼光和洞察力,即使对于完全陌生的领域,他也能一眼洞穿事物的本质。芒格对理性有更苛刻的定义,不是我们一般人理解的理性。巴菲特把这种特点称作为“两分钟效应”,即芒格比世界上任何人更能在短时间之内把一个复杂商业的本质说清楚。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比亚迪的经过就是一个例子。

芒格一生研究人类灾难性的错误,对于由于人类心理倾向引起的灾难性错误尤其情有独钟。为此,他研究人类失败的原因,对人性的弱点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最早构建了“人类误判心理学”,提出并系统研究人类心理倾向在投资和商业决策中的巨大影响。今天,行为金融学已经成为经济学中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丹尼尔·卡尼曼、理查德·塞勒等人也因为研究行为金融学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李录先生看来,芒格是一个完全凭借智慧取得成功的人。他的成功完全依靠投资,而投资的成功完全靠自我修养和学习。作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芒格用最干净的方法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取得了这个商业社会的巨大成功。在取得事业与财富的巨大成功之后,芒格又致力于慈善事业,造福天下人。

3

李录先生非常幸运,能够师从芒格先生。过去十几年,李录先生几乎每周都能与芒格共进一次早餐,并聆听到芒格先生的教诲。能够获得这样机缘的人绝对寥若晨星,对此我十分羡慕。芒格对于李录先生而言,不仅是合伙人,是长辈,是老师,是朋友,是事业成功的典范,也是人生的楷模。为此,李录先生不仅学到了价值投资的道理,也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芒格让李录先生明白,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时机固然重要,但人的内在品质更重要。

李录先生愉快地回忆与芒格共进早餐的趣事。他说,芒格喜与人早餐约会,时间通常是七点半。第一次约会,李录先生准时到达,却发现芒格早就坐在那里把当天的报纸看完了。第二次约会,李录先生大约提前了一刻钟到达,依然仍发现芒格坐在那里看报纸了。到第三次约会,李录干脆提前了半个小时到达,结果还是发现芒格坐在那里看报纸。直到第四次约会,李录先生狠心提前一个小时到达,六点半坐在那边等候,到六点四十五分的时候,芒格悠悠得来了,手里拿着一摞报纸,头也不抬地坐下,完全没有注意到李录先生的存在。之后,李录先生才逐渐了解到,芒格与人约会一定早到,到了以后也不浪费时间,会拿出准备好的报纸翻阅。从那以后,李录先生知道芒格这个习惯后,他都会提前到场,并且也拿着一份报纸看,互不打扰,到七点半之后在一起吃早饭聊天。

李录先生知道芒格本人也很喜欢《穷查理宝典》一书,认为这本书收集了他一生的思想精华和人生体验,其中不仅包括了他对商业世界的深刻洞见,也汇集了他对人生智慧的终身思考,并用幽默有趣的方式表达出来。李录先生在美国留学期间,有幸在哥伦比亚大学系统地学习到对西方文明史起到塑造性作用的100多部原典著作,其中涵盖文学、哲学、科学、宗教与艺术等各个领域,以希腊文明为起点,延伸到欧洲,直至现代文明。后来又得益于哥伦比亚大学提供的一些关于儒家文化和伊斯兰文明的课程,对于中国的儒家文化有了崭新的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现代化十六讲”,催生了《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一书。

李录先生对我影响也是巨大的。早在十年前,我就阅读到了他的多次演讲,其中的一些名句我至今依然铭记于心:“市场上只有5%的资金进行的是价值投资。”“如果你是那5%的价值投资者,你不会张扬,会安心做少数派,但这与人类的本性相左。”“价值投资者绝大多数时间不是‘行业人士’,而是学术型的研究员或记者,他们有无穷尽的好奇心,总想弄清来龙去脉。”

2019年《穷查理宝典》的新版与我在10年前阅读的第一版有所不同,它增加了伯克希尔哈撒韦2014年致股东信中查理·芒格对伯克希尔哈撒韦50年的评论:《过去与未来:副董事长致辞》。它从5个方面阐述了伯克希尔哈撒韦50年来的成功的原因和经验,分别是:①让伯克希尔哈撒韦日渐强大的管理体系和政策;②伯克希尔哈撒韦管理体系和政策的发展历程;③伯克希尔哈撒韦成功的原因;④如果巴菲特卸任,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辉煌业绩能够延续;⑤伯克希尔哈撒韦过去的成功经验是否具有借鉴意义。

《穷查理宝典》进入中国已有12年,被国内很多投资人奉为投资必读之作。顶级的投资者几乎不约而同地大力推荐这部经典之作。段永平就曾毫不吝啬地赞美:“我去洛杉矶参加Daily Journal股东大会时,买了两本有查理签名的版本,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一生中最好的一笔投资。”与此同时,那些顶级的投资者也在努力践行查理·芒格的伟大思想,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如果说李录先生从中看到了“书中自有黄金屋”,那么大多数践行者则早已是“满城尽带黄金甲”了。

读《穷查理宝典》,只会让我愈来愈坚定:只有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道路才会越走越宽阔。成为一个成功的价值投资者,必须有至少五年的目标持有期,通常来说最好更长久些。一个人愿意等得越久,价值投资策略带给他的回报就越高。真正坚持长期的价值投资,那么其竞争者会更少,成功的几率会更高。这样就会进入一种“正向循环”,既可以帮助社会进入现代化,又可以改变自身的经济命运。查理·芒格和沃伦·巴菲特就是最好的典范。

精彩讨论

闲来一坐s话投资2023-01-23 13:52

【谢谢分享】我手头的版本是2012年的(为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已经不知被我翻过多少遍了,文中所提到的2019年《穷查理宝典》的新版,我还未读,看来是要读一读的。有投资者说,一生俯首拜芒格,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他对投资人的影响绝不仅仅限于投资上,在人生的智慧等诸多方面,其影响也可以说是深远的。

海哲投2023-01-24 09:19

读书,读好书,深读好书,获益匪浅。这一年时间,我暂停了读书的量,开始深读,一年时间只读了两部半,两部是《心经》《传习录》,半部是《道德经》,读书笔记已经写了30万字,真正下功夫深读,能从中读出很多平时读不出的东西,特别是书中的体系。虽然还没读完,但我已经能清晰明确地感知到这三本书是在一个体系下的东西,是一个认知体系下在不同方向的应用。难怪儒释道三教能共处在一个庙里,因为他们的世界观是一致的,价值观是一致的,只是人生观各有不同罢了。

xuyk_2023-01-23 14:06

赞!

全部讨论

2023-01-23 13:52

【谢谢分享】我手头的版本是2012年的(为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已经不知被我翻过多少遍了,文中所提到的2019年《穷查理宝典》的新版,我还未读,看来是要读一读的。有投资者说,一生俯首拜芒格,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他对投资人的影响绝不仅仅限于投资上,在人生的智慧等诸多方面,其影响也可以说是深远的。

2023-01-24 09:19

读书,读好书,深读好书,获益匪浅。这一年时间,我暂停了读书的量,开始深读,一年时间只读了两部半,两部是《心经》《传习录》,半部是《道德经》,读书笔记已经写了30万字,真正下功夫深读,能从中读出很多平时读不出的东西,特别是书中的体系。虽然还没读完,但我已经能清晰明确地感知到这三本书是在一个体系下的东西,是一个认知体系下在不同方向的应用。难怪儒释道三教能共处在一个庙里,因为他们的世界观是一致的,价值观是一致的,只是人生观各有不同罢了。

2023-01-23 14:06

赞!

2023-01-29 08:11

即使看过N边《穷查理宝典》(包括《穷理查年鉴》与《纳瓦尔宝典》)的人,又有多少会真正按查理讲的去践行呢?这个比例虽然没有确切的数字,但可以肯定是不会高,恐怕不会超过5%。
比如查理说,反过来想,总是要反过来想。但是绝大部分读者都会深读精读《穷查理宝典》以期望从中学习并提高自己的能力,以获得投资成功和美好人生。又多少人去研究失败呢?
希望姚兄有时间能多多解读一些失败案例!比如美国安然事件为什么会发生?日本福岛核电站为什么会泄漏?中国恒大到底怎么走到今天的残局?
国内外都有相关书籍,如《穿越寒冬》、《大败局》、《创新者的窘境》、《隐秘帝国》、《隐形冠军》、《雷曼兄弟之殇》、《品牌没落》、《企业文化生存与变革》、《品牌失败经典100案例》、《跨国品牌失败案例》、《柯达兴衰启示录》、《百年兴衰诺基亚》、《败局-点击中国14个失败企业》、《28个世界顶尖企业的失败》、《来自世界一流企业的失败教训》、《迷途:解码企业从成功走向失败》、《中国民营企业失败原因分析》、《国际知名企业失败案例分析》、《美林传奇:百年兴衰录》等。印象中姚兄解读过《隐形冠军》与《创新者的窘境》。

还有个小疑惑,姚兄研读的书,绝大多数是国外著作,是国内的不值得读,还是读过后的二次选择?
遥祝正月初八,发发发!

2023-01-23 22:12

我今年也买了一本,只读李录的前言和前边十几页,后边实在读不下去了,字太小,编排不适应,外国人叙述的风格不喜欢,就停下来了。看了老师这篇文章,23年下决心再读。

2023-01-23 15:58

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时机固然重要,但人的内在品质更重要。

2023-01-24 11:43

请问格栅思维应该如何建立,请指点一二

2023-01-24 10:46

学习芒格,中翻中《穷查理宝典》

2023-01-23 19:16

看过两遍《穷查理宝典》,仅仅也就是感知了点皮毛,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确实很难通篇理解,但不管人生的哪个阶段都应该读这本书,在二十岁还是四十岁都会有不同的感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跟随成功者的脚步,而查理·芒格就是其中一位。

2023-01-23 16:34

也谢谢闲大推荐,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