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电器系列二:格力电器发展史之董明珠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14喜欢:10

本文首发公众号:财报是一本故事书,欢迎关注!

本文分成四个系列:

系列一:格力电器发展史之朱江洪

系列二:格力电器发展史之董明珠

系列三:格力电器2020年年报解读

系列四:格力电器完结篇:格力电器竞争力分析及未来思考

欢迎关注系列一:格力电器系列一:格力电器发展史之朱江洪

上一篇讲到朱江洪时代的格力电器,2012年轮到董明珠正式执掌格力电器。

董明珠一上台在薪酬上就比朱江洪高出了不少。

董明珠上台之后就为格力作出了未来发展战略,以及下一年度的经营目标: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未来五年年均销售200亿,实现五年再造一个“格力”

2013年公司营收果然在1200亿,多了点小数点。公司营收增长不错,净利润也增长不错。2013年公司对下个年度定的目标:2014年销售收入1400亿,结果2014年营收刚刚1400亿,又多了一点点小数点。

仔细研究,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可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强

2012年公司的销售费用大幅增长

2013年公司的销售费用同样也大幅增长

2014年公司的销售费用增长有所放缓,但仍远高于营收的增长

公司从2012-2014年期间利润增速大于营收增速,主要是来自于毛利率的大幅上涨,毛利率的大幅上涨,主要由于原材料价格下降及公司规模效应。

在2014年年报核心竞争力分析中,我们已经看到格力已经有多元化的想法,一方面进军智能家居,另一方面延伸上下游产业链。

那么格力为什么要进军智能家居,在2018年年报里我们看到,智能家居这个行业发展非常迅速,且空间非常大,中国的渗透率较低。

在延伸出来的上下游产业,格力电器也进军高端装备,同样高端装备行业规模非常大,且增长迅速。

2015年公司业绩大幅下滑,空调行业从2014年急速冲量,到了2015年国内空调行业下降8.6%,而格力电器营收大幅下滑28%,下滑速度远高于行业。我在想,董明珠是否有为了2014年那1400亿的目标而大幅冲量。

2015年公司营收大幅下滑28%,但扣非净利润只下滑了13%左右,这是为什么呢?在年报里我注意到销售费用大幅减少。

为什么销售费用可以压缩得那么厉害呢?在年报里我了解到格力电器2014年年底格力官方商城正式上线,2015年全面发力,格上电商成功上线之后,销售费用大幅降低。

因为线上渠道ROI(投资回报率)相比线下渠道,投资回报率更高,也是未来家电行业或者应该说是绝大多数行业都必须争夺的渠道之一,因为线上业务渠道发展有可能会影响一家企业的生死存亡。

2016年公司营收、净利开始回暖。

2016年,是格力调整转型的关键年,为什么这样讲呢?

2016年7月23日,在第二届中国制造高峰论坛上,格力正式宣布进入多元化时代。围绕智能家电和智能制造两大板块,格力从造空调的技术延伸出去,发挥从产品到设备的协同效应,达到多条赛道上并驾齐驱的发展目标——在家电制造等传统领域迈向纵深,在智能装备制造等新兴领域不断开疆拓土。 

2016年公司已经对新能源车、手机非常感兴趣了,格力电器一旦多元化,所布局的面,所延伸的产业链是否太长了呢?格力专注的精神是否存在?

注:2016年当时发生了前海人寿股权争夺战,也相当精彩。

【前海人寿敲门格力 董明珠如何应对?】在收购银隆告败后半个月不到,险资就敲上了格力的大门。11月30日晚,格力电器(000651.SZ)在停牌两天后发布答复深交所关注函公告称,发现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2016年11月17日公司股票复牌至2016年11月28日期间大量购入公司股票,持股比例由今年三季度末的0.99%上升至4.13%,直逼5%举牌线。

2017年年报,在公司主要业务及行业地位,公司就已经明确把自己定义为:是一家多元化的全球型工业集团。

2017年世界经济增速3%,较2016年显著上升,是2011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在供给侧改革及消费升级带动下,中国经济形势趋于好转,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达6.9%,好于预期。2015年以来,消费升级和产品升级换代带动了空调需求,同时,连续一年多房地产市场的火热及其带来的延续效应刺激了国内空调市场高速增长。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17年中国家用空调产量14350万台,同比增长28.7%;销售14170万台,同比增长31%,其中内8875万台,同比增长46.8%,出口5295万台,同比增长 11%。

受益于行业的景气度,格力电器营收、净利也保持较快增长。

2017年由于行业景气度,各个板块发展都比较不错,特别是智能装备,更是爆发性增长。

2018公司把再次把各个板块作出比较细致的划分:1、空调

2、生活电器  3、高端装备  4、通信设备

2018年由于去杠杆、贸易战,中国的经济处于深度调整,而家用电器国内外市场却逆势增长,行业各项指标总体超出预期。受益于行业景气度,公司旗下的各个板块都发展非常不错。

2018公司的营收增长33%,扣非净利润增长20.8%。为什么扣非净利润增速变慢了呢?

2018年由于供给侧改革,导致了原材料的上涨,成本上升,毛利率降低。

不过此时公司的营收终于在2000亿以上,实现了“董小姐”在2012年执掌格力电器的豪言壮语,力争五年内再造一个格力,虽然现在已经是六年,对于投资者来讲,还是非常不错。

2019年公司营收大幅放缓,或者应该说是停止增长了,利润进入负增长。

当时空调整个行业处于调整期,但市场集中度仍然在提升中。

格力电器却在这个市场集中度落伍了,因为公司在2019年大幅下滑了11%,而行业只下降了不到1%。为什么格力电器在这个市场集中度落伍了呢?

2019年家电行业线上仍然处于增长之中,市场份额持续扩大,而线下却处于负增长了,格力电器曾经引以为傲的线下渠道优势在此时已不再是一种优势了,将来有可能会成为一种负担,渠道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2019年年底,格力集团引来了高瓴资本的入股,珠海明骏是高瓴资本的子公司。

格力集团向珠海明骏转让其所持有的15%格力电器股份获得珠海国资委批复,格力集团与珠海明骏正式达成协议。自此,珠海明骏成为了格力电器除陆股通以外的第一大股东。格力电器管理层在珠海明骏中持股比例达11%,加上珠海明骏未来推动的股权激励改革,管理层在格力电器的最高持股比例可超过6%。 

股权改革对管理层与上市公司之间起到了深度绑定作用,也激发了格力电器的活力与决心。2019 年 双十一,格力电器通过其线上销售平台“董明珠的店”进行让利销售活动,正式掀开了格力渠道变 革的序幕。股价也引来了一波反弹。

高翎与董明珠牵手,格力电器能否再创辉煌?

请看下一篇:格力电器2020年年报解读

作者的心里话:为了写一篇高质量的系列文章,我每天花10小时阅读财报、研报,看了大量的文字、数据,一个星期七天,才能对公司有所了解,每创作一个系列共花70小时,目前已经写了二个月半,说实在话,有点点累了,我是一个笨的、执着而固执的人,今年的目标坚持一个星期一个系列,提供高质量的文章,不推荐股票,授人以“渔”的方式分享给我的读者朋友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不知各位读者朋友们对这样的文章是否喜欢,如果喜欢的话,希望我的读者朋友们能够高抬贵手多点“在看 ”“转发”,无须打赏(每次我只能自己打赏自己,以安慰、鼓励自己,要不断前进),原创不易,高质量的文章更不易,好文章多多分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拜托了


注:目前研究的上市公司有:

1、上海家化   2、爱美客   3、顺络电子   4、永新股份   5、汤臣倍健   6、同花顺   7、恩华药业   8、长春高新   9、双箭股份   10、健民集团   11、东阿阿胶   12、志邦股份   13、北新建材    14、海信家电    15、华侨城    16、国检集团    17、洽洽食品    18、分众传媒   19、百润股份  20、上海机场

可以在我的公众号对话框里输入对应的上市公司名字,系列文章就会跳转出来。

我的公众号致力于企业价值研究,希望球友们能够喜欢、关注、转发

以上只是个人投资笔记,不作为投资依据,如有错误,望其指正,不喜勿喷,仅供参考与交流,请多包涵!点关注!多谢大家支持!

 @今日话题    @上市公司    #2021雪球投资炼金季#    #财报是一本故事书#    $格力电器(SZ000651)$   

全部讨论

2021-06-01 11:13

还是很客观的列举事实,值得读

2021-10-20 19:53

销售返利对营收,销售费用,毛利的调节是关键。

2021-10-18 22:46

管理层太在乎经营的数字,太在乎达成数字的目标,不是好事
董明珠上台之后就为格力作出了未来发展战略,以及下一年度的经营目标: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未来五年年均销售200亿,实现五年再造一个“格力”
2013年公司营收果然在1200亿,多了点小数点。公司营收增长不错,净利润也增长不错。2013年公司对下个年度定的目标:2014年销售收入1400亿,结果2014年营收刚刚1400亿,又多了一点点小数点。
2015年公司业绩大幅下滑,空调行业从2014年急速冲量,到了2015年国内空调行业下降8.6%,而格力电器营收大幅下滑28%,下滑速度远高于行业。我在想,董明珠是否有为了2014年那1400亿的目标而大幅冲量。

2021-07-03 04:16

谢谢老师

2021-06-04 07:42

2015年销售费用降低,和2013-2014大幅增加,你的解读有问题,注意观察那几年销售返利计提对销售费用的影响。

2021-10-21 08:23

董姐财务出身,13年带小数点的1200亿,同样的14年带小数点的1400亿,真的是不得不怀疑水分。即便如此,也能够看得出来,董小姐的管理层,真的是为了实现目标,拼尽全力,只是希望用对了地方。多元化并没有持续的成功,主营业务空调也在吃老朱时代的老本,磁悬浮等等技术都是前任老朱时代的成果,然后又引进高瓴资本,说实话,有点堪忧。

2021-06-18 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