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抱团已死!碳中和的机遇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0

 先说第一点,大部分抱团股不用看了,元气大伤,没有半年一年回不来。抱团股之所以能涨,直接的原因就是不断有增量资金买入;过去的两年里,抱团股以一个“核心资产”的逻辑和预期不断自我强化,不断吸引资金,才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大牛市。 $贵州茅台(SH600519)$  

 现在呢?公司本身没问题,但这一轮下跌,1. 追高抄底的套牢盘大幅增加、股东和筹码乱了,2. 市场情绪散了,资金的正循环流入中断 3.更重要的是,市场开始对“核心资产”这个维持了两年的逻辑产生质疑。

 情绪一旦散了,聚起来很难。市场的逻辑一旦有了质疑,再凝聚成共识更难。

 好公司依然会新高,但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碳中和到底有多重要,尤其是很多大V都还把只是碳中和当作题材。

 一句话,碳中和是国际社会的最大共识、是全球的政治正确,是下一代技术制高点,是十四五计划、2030年前的核心挑战!

 中美欧三个最大的经济体,虽然在网络空间、国家安全等多个领域有分歧,却在碳中和达成了高度一致(日本也是)。由于中美欧日GDP占据全球近70%,这实际上就代表了全球最高共识。在这个背景之下,谁碳中和做得好,谁就能在国际上占领道德高地和话语权;谁敢反对,谁就是破坏环境的人类历史罪人。

 欧洲提出2050年碳中和,实际上在2010左右完成了碳达峰,目前正在这条路上飞速狂奔。拜登上台的一个重大政策就是发展绿色能源,这几乎是拜登政府的执政基础,接下来四年必然举国推进。中央去年提出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这是对国际社会郑重的承诺,也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必走之路;意思是,只能完成,必须完成

 碳中和有两个方向,一是能源绿色化,二是减少传统行业碳排放。大部分人只看到了前者,却没有注意到后者在其中的参与和变革。

 前者的代表,就是风电、光伏、新能车。这个逻辑从去年就开始演绎,近期的下跌主要是预期打得太满、透支得太多了,跟着抱团股一块回调。但我相信随着业绩的逐步改善,未来还有继续新高的机会,是近期抱团下跌股里值得关注的方向。

 前者的代表,还有铜、锂等有色。铜导电性好、抗氧化、强度高,只要和电有关,必然会用到铜。一辆新能源车的用铜量是燃油车的3-4倍。大规模的光场建设、电缆,增加的用铜量都极其巨大。不过这已经得到了比较充分的演绎,例如紫金矿业

 对于煤炭和钢铁行业的影响,可能更值得注意。中国的碳排放来源于哪?火电、水泥、钢铁,这三个行业的碳排放几乎占了60%!

 2020年,中国煤炭产量39亿吨,十四五规划明确到2025年不超过41亿吨。上个月,工信部表示严禁新增钢铁产能,要确保2021年全国粗钢产量下降。

 某种程度上,这相当于再来一次供给侧改革,而且是头部企业集中度加速提升,未来业绩的确定性更高,现金流大幅改善。

——————————

今天清仓了 $第一拖拉机股份(00038)$   。A股四连扳,港股下跌,这说明什么呢?如果A股买入的资金是基于业绩考虑,那么他就会直接买入港股。实际的数据也表明,大部分有业绩的股票,AH的溢价并不会那么夸张。这就意味着,今天去打板A股的资金,大部分是基于情绪博弈的考虑,内心未必认可一拖的业绩。而今天A股成交13个亿,在没有业绩共识的基础上,明天的确定性是极低的,如果A股崩了,必然会影响到港股。

——————————

当前持仓蒙古焦煤: $马鞍山钢铁股份(00323)$  =50%:50%

蒙古焦煤的流动性真的太差了啊,同样是煤炭股,01171都已经起飞了。流动性不好的股票真的不能碰。

全部讨论

2021-03-05 08:58

🍑碳世纪盛宴开启🍎

碳排放和碳补偿

在实现“碳中和”过程中,需要利用碳排放统计监测系统计算碳排放和碳补偿。

简单来讲就是,“碳中和”不是自己说了算,必须👁️通过设备来监测👀,筛选出能耗高的工厂(发电、冶金、钢铁、建材、石化等),进行节能改造。

所以第一步应该是各大高污染的企业👄先把设备更新👀,大数据介入,环评,然后改建。理论上跟ETC、国六、胎压很像,各企业必须把设备都配置齐全了。

因此,碳中和率先受益的就是👄检测设备概念👁️3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