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4回复:68喜欢:11
原帖已被作者删除
引用:
2024-05-12 11:29
大家讨论很热闹,我的研究很简单,估值模型
保守估计未来数年平均油价不足70,未来roe平均15,给pb1.5估值(已经是所谓周期股保守估值了,如果正常股票,pb2以上了)。长期持有如果不足1.5,那么修复到1.5pb。修复到1.5后,长期持有复合回报略低于15%,因为pb1.5分红再投的损失(大于1pb的损失...

全部讨论

我以前讲过,投资做得不错的人讲毛估估就可以,对大多数人没什么参考价值,因为他们的“毛估估”里面渗透了多年的经验,大多数人一开始做投资,就想毛估估,大概率亏钱

05-13 11:13

大师现在这气度是真大师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05-13 11:05

其实是精力和认知决定的。
个人经验来说,自己越是不熟悉的研究,必然是做加法的阶段,花的精力必然多,研究也是怎么复杂怎么精细怎么来。等到对行业认知积累有复利效应了,模型自然会适当简化,这是认知和模型的关系。
精力和模型的关系更好懂,一个勤奋的投资者,总在寻找更低的机会成本,这决定了哪怕对一个行业可以挖掘到10分,精力分配上有时也只能匀六七分过去的。

05-13 11:24

基金经理想法要比较简单的框架,各种深入研究公司的事情是研究员做的

05-13 11:25

梁哥脾气很好啊

05-13 12:52

以前大湿说过,大菊观

05-14 08:28

基金经理主要是聚焦研究Macd技术

05-13 15:14

东西研究的越细,越容易走偏,失去客观性。毛估估弄个大概就行了,错了就认错出局。

简单点好

05-13 11:27

有没研究员骗基金经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