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在中国越混越糟,真相令人极度震惊!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17喜欢:11

前言:在全球通胀压力、消费下行的压力之下,本文试图从一个更新的,可能也更高一点的视角,对可选消费龙头的困境,进行一些探讨

星巴克中国中免这种的困局,恐怕还不是那么类似;跟白酒的逻辑,也并不一样

在00后踏入主流消费社会后,很多观念以及消费路径、范式,恐怕都要受到极大的挑战,尤其是社交媒体对年轻人的引导

很神奇的一点是,星巴克也是在2021年到达历史大顶的,然后连跌了3年

2021年我是非常看空中国抱团的消费赛道的,没想到美股的龙头也是在疫情之后的泡沫中破灭了

高端中药,譬如片仔癀,其实走的也是非常典型的可选消费萎缩的周期去化

当初的专栏:

抱团赛道股的结构性熊市,大概率已经确立

想起来,觉得两个市场的表现,很有意思,可兹深度复盘

投资无非是趋利避害而已,毕竟无论是看多,还是看空,都不能是拍脑袋的结果

而必须对产业和龙头有足够深入的思考

以上

——————————————————————

星巴克目前似乎遇到了天大的麻烦

尤其是在中国,因为越来越不受消费者的待见

业绩一团糟糕,股价一落千丈

5月1日那天,星巴克上演惊魂一夜,股价跳空暴跌16%,市值一夜蒸发160亿美元

约为1200亿元人民币

这是星巴克四年多最糟糕的单日表现了

再跌下去,星巴克就要从历史高位腰斩了!

最直接的催化剂是糟糕的财报

星巴克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由于客户光顾频率和订单规模的减少,该公司的收入、盈利以及同店销售增长均未达到市场预期。

星巴克第二季度全球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4%,交易量下滑6%,尽管平均消费金额增加了2%,但仍未能完全抵消前述下滑带来的影响

星巴克第二季度在中国同店销售额,足足下降11%

远超全球平均下滑的幅度

这恐怕才是事情的关键所在!

那为什么,星巴克在中国遭遇了“滑铁卢”?

某网友、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的化身表示,不是星巴克喝不起,而是瑞幸和蜜雪冰城更具性价比

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中国年轻人更加务实,注重性价比,抛弃昂贵的星巴克,很好理解

还有消费者吐槽,在星巴克“装逼”的性价比不高了,它一杯的价格,够在网红咖啡店点一个单人套餐了

咖啡本来就不是很多中国人的生活必需品,收入缩减的时候砍掉这块支出,或者投向平价咖啡的怀抱,很正常

二来嘛,星巴克这几年缺乏创新,口味也就那样,被新进入市场的许多同行超越甚至吊打

其实星巴克刚开始似乎是有着身份和品位的标签,有人专门买一杯星巴克坐着,拍个照,发个朋友圈

就觉得有高大上的“逼格”

但现在如果还这么做,恐怕会被许多年轻人嘲笑了

现在绝大多数人去喝星巴克之类的,都是很平平常心的普通消费

内心很少会给自己加戏

很显然,星巴克早就在中国平民化了,已经无法提供逼格的加成

毕竟,星巴克都下沉到中国的县城了,早已平民化、大众化了


——————————————————————————————————

有机构的报告显示,中国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喝咖啡的目的更多回归了咖啡本来的功能,提神醒脑,而不是用于彰显社交和个人品位

而且年轻人不爱随大流,相比这种快餐式、大众化的星巴克,更多人喜欢私密性更高的小型咖啡馆和私人咖啡馆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但恐怕这些都不是星巴克在中国溃败的最重要原因

说到底,最深层次的原因,来自于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祛魅以及国货、本土文化自信的崛起

因为不止星巴克在中国遭遇了滑铁卢,苹果在中国也照样卖不动了!

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数据显示,苹果公司iPhone第一季度在中国的销量下跌19%,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中跌至第三位。

这是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iPhone在中国最差的季度表现

今年2月初,苹果公司发布了2024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尽管总体营收和利润表现超出预期,但在其关键市场——大中华区,销售额却下滑13%

苹果在美洲、欧洲、日本和亚太其他地区的营收都呈现增长趋势,唯独大中华区营收下滑,达208.19亿美元,同比去年同期的239.05亿美元减少13%

这很可能是受到本土品牌,如华为等的竞争加剧,以及iPhone 15产品力的不足所影响,这从iPhone 15频频降价便可窥见端倪

受到在华销售颓弱的拖累,苹果今年在美股M7巨头里面的表现很靠后

市值第一的宝座也早就被微软给超越了!

甚至未来要被英伟达给赶超过去

那么,除了性价比之外,为什么越来越多中国人不爱喝星巴克,不爱买苹果手机了?

因为更深层次的来说,中国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对西方商品所承载的文化和价值观,越来越祛魅,甚至难以苟同了

美国好莱坞电影最喜欢宣扬的美式价值观,是什么?
公平竞争,开放、包容的思想,自由主义

但在许多越来越清醒的中国人看来,这些西方式的价值观灯塔,正在逐渐熄灭,乃至崩塌!

(其实说白了,国际竞争,就是丛林法则,非常赤裸的)

有公平竞争么?

中国欢迎全球电动汽车霸主特斯拉,在中国随便竞争,欢迎特斯拉作为一条大鲶鱼,狠狠搅动中国的汽车工业,把中国电动汽车的价格给打下来!

但是中国车企在欧洲和美国受到了什么待遇?

美国财长耶伦访华期间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议题,批评中国在电车、光伏和新能源产业的产能优势。美国会也要求全面禁止中国电动汽车进入美国市场,凸显其保护主义立场。

堂堂正正的竞争,搞不过,就开始拉拢盟友,搞小圈子,搞毛衣壁垒

这就是西方的自由竞争精神么?

欧洲呢?恐怕更搞笑了!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的反补贴调查,既没有欧洲企业主动申请,也未得到业界支持。欧盟一手高举绿色转型的大旗,一手挥舞保护主义的大棒,在应对气变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

而上面的两个案例,恐怕还不是最糟糕的

最糟糕的已经接近于直接“抢夺”,或者强买强卖了!

上周二美国参议院通过一项法案,要求TikTok要么出售给一家非中国实体,要么面临美国应用商店的禁令,某登已光速将该法案签署为法律

这就是“或卖或禁”

这相当于要使用美国的行政和郭嘉力量,将一家企业收归其国有

这与其所鼓吹的自由开放的美利坚精神,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反观任何一家知名的欧洲公司或者美国公司

在中国根本没有类似的遭遇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很多欧美企业在中国所获得的非常深厚的优待

——————————————————————————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中国依然在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

但是在光伏、芯片、生物医药等等领域,中国企业却不断遭遇不公平的非市场化的制裁

一个NATIONAL SECURITY的筐,把所有的西式无厘头霸道都装进去了

说到底,就是无理由的打压中国的发展

而不是与中国在公平的竞技场上公平、自由的竞争,自然令人不齿

其实战略竞争和遏制不是错,都是从郭嘉的利益出发而已。但是一边使用丛林法则,一边标榜自己的价值观更加优越,就是又当又立了

所以嘛,长此以往,中国的年轻人和理性观察者,自然就会质疑西方价值观和精神的含金量

西式精神的典型灯塔,就会逐渐垮塌

中国年轻人,已经见了足够的世面

并不认为喝星巴克,用苹果手机就一定是高级的LIFESTYLE

也已经不需要用西方的商品来装门面

$星巴克(SBUX)$ $中国中免(SH601888)$ $贵州茅台(SH600519)$ #

关于以往有价值的雪球深度投资专栏

可参考以下

聪明投资者成功的六大金科玉律

1、门阀士族、股票投资与阶层突进的一些杂谈

2、历史上的大周期和投资的一些杂谈

3、弱者思维与强者之路:大败局的一些深度反省

4、当一个真正的少数派

5、阶层和财富跨越的一些重要陷阱

6、为什么“龙头战法”和“价值投资”总是失效?

7、个人学历与时代红利、退潮

8、中国市场最本质的三大类终极赢家群体

9、投资成功的三大战略步骤

10、有关中国市场的五大事实以及应对之道的重要性

11、书单汇总推荐:投资,政史哲学、文学等书籍

12、如何通过弱者思维,简单避开A股的天坑?

13、阶层和财富跨越的一些重要陷阱

14、一知半解,一鳞半爪,可能比完全无知更可怕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别人是全世界骗和抢,给自己老百姓高福利我们呢?是压榨自己老百姓,补贴物美价廉产品销售给别人赚外汇,贫富差距全球最大。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普通人消费越来越理性,应该跟经济下行周期,经济增速下降成正相关,可选消费包括地产在内,除了刚需以外,心理满足在下行阶段被淡化,大伙普遍就是钱不好赚,能省则省,都不在维护之前的逼格了

05-04 11:23

当经济初步下滑时,普通人会减少高档消费,采用平替方式努力不过多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美其名曰“性价比”、“健康消费”、“支持国货”…
当经济进一步下滑时,普通人会砍掉大部分非必须消费品,保障自己的生存资源,同时社会治安将会开始恶化。
当经济下滑到恶劣的程度时,普通人将开始放弃廉耻,为满足自己的生存不择手段。
目前,还是经济初步下滑阶段。

05-03 13:52

第一次不认同你的观点,我认为60%源自消费降级就像20年前的日本,在大环境的影响下相当一部分人开始性价比至上,其实这是好事人们不再过多看重面子而是理性消费,这恰恰给了国内企业机会,希望民族产业能抓住这次崛起的机会

05-03 21:14

一杯豆浆,何来这么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