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桐数据risksdig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回复:27喜欢:12
2016年政府苗减少18%,对口蹄疫销售量影响巨大(政府苗销售量大于市场苗很多),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市场苗大幅增长,市场苗时未来趋势,政府苗是末日黄花,@价值at风险  兄弟 犯了一个明显错误,2017年度Q1 市场苗暴增70%,存货多一点是有必要的,特别是口蹄疫多发之际。对生物股份而言,EBITDA和EBIT相差不大,生物股份模式是已销定产,产成品也不宜储存太久,因此报分析重点放在销售的下降上 的确是偏题了。

热门回复

@价值at风险 ,兄弟,没有一个人可以同时 看懂看透很多股票,成功来自勤奋,更来自专注,你很勤奋,真的,发了非常多上市公司的看法,我们也受益颇多。但对很多股票而言,其行业、其竞争、其模式、其管理、其资本运作、外加A股 奇葩的系统风险,无一不需要深深的专注其风险变化。当然价值兄一定有自己专注的股票,但生物股份 的确兄台有认识不到的地方,这并没有否定你的能力,巴菲特看走眼的股票还一大堆呢[大笑]

2017-04-25 16:32

做财务分析,首先要理解公司的业务模式和商业逻辑,否则就很容易得出一些看似正确实则偏颇甚至谬误的结论。

我们看其产品的趋势和空间,猪周期固然是因素,但不要把它最为主导和驱动因素

我在最后写到了,要分析行业的情况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个文章不是写生物股份的研报。

在原文的研报后面,我补充了中泰的观点:

2015 年的养殖环保浪潮高峰下,大批中小养殖户被迫退出,养殖集团大肆扩张产能,口蹄疫高端市场苗的刚性需求快速提升。超大养殖场(占比约15%)目前处于高速扩张状态,对疫苗的需求最大,越大越规范使用疫苗,因为一旦爆发疫情损失非常大(大规模成片养殖);中大养殖场(占比约35%)对疫苗的需求有分化;散户(占比约50%)则是疫情来了打,不来就不打,且散户不断在推出。
根据券商草根调研显示占比15%的超大型养殖场16年开始高速扩张产能(30-40%),其中四季度单季高端市场苗超过50%,这其中有三个因素作用,一是疫情,二是规模化补栏,三是猪价。市场观点基本都认为猪价及补栏是疫苗高景气度的主因,而选择忽视规模化因素。要知道猪周期为主的养殖周期在16年1季度就见顶慢慢往下,而疫苗行业并没有跟随下滑(注:疫苗成本占养殖总成本的比例极低,受周期影响较小,而饲料占比更高,受到周期影响也越大,所以我们看到海大集团三季度增速一下子下来了),因为真正影响疫苗行业高景气度的是规模化补栏!此外,疫病爆发是短期的偶然因素,且对大型养殖企业影响不大,散户才是疫病来了去打疫苗的主要群体,优质高端苗受众群体根本不是散养的散户。
占比15%的超大型养殖场是目前补栏的绝对主力,也是未来3 年猪高端苗高速扩张的核心逻辑,其他因素在中长期不具备持续性及显著性。
2012-16年,生物股份的市场苗增速CAGR 为70%,同期大客户牧原(超大型养猪企业)的出栏量CAGR 为35%,未来3 年牧原计划出栏量年均CAGR达到40-50%(其他如温氏这种超大型养殖集团也在高速扩张),推测生物股份的市场苗增速保底为30%。不仅是生物股份,预计2017 年整个高端猪疫苗市场30%以上的增长,细分领域竞争格局优秀的品种有望达到50%。
此外,口蹄疫市场增速开始明显提升,2017 年整体市场有望超过40%以上增长,生物股份作为龙头得到最直接受益。小品种猪圆环领域目前市场规模预计已经超过15亿,生物股份一个季度推广市场苗3000万,青岛易邦推广约2 亿,未来生物股份及普莱柯的圆环苗有望顺利放量。
关于疫苗招标新政,很多卖方认为取消政府补贴将利好市场苗,甚至把政策变动当做主逻辑去推荐动保板块,我们认为这一逻辑兑现的过程是缓慢而曲折的,未来1-2 年的周期仍是规模化的市场行为带动需求爆发性增长,政策改革预期不应过高。细分来看,主要产品口蹄疫与禽流感招标短期仍是较为稳定,且对超大养殖场没有实质影响(超大养殖场采购政府苗的比例很低)。只有小品种蓝耳、猪瘟招标比例是大幅下降的(为以前的30-40%),这一块,市场苗会取代政府苗的市场,有较快的增长。

总的来说,在规模群体产能扩张增速强势崛起下,未来2-3 年整体动物疫苗行业将保持30%以上高增速,潜在进入者仍因技术和流程等原因无法过多分享这一波确定性红利,作为口蹄疫龙头的生物股份将成为行业爆发性增长最直接的受益者,同时公司圆环、牛二联、布病等新品2017 年也将进入放量期,2017年40%增长的话对应当前估值25倍。

2017-04-25 16:08

此位仁兄能力圈正无穷

替他回答你吧,先告诉你结论,今年猪周期不是往年的直上直下了,波动会拉平,时间会延长。为何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散户在退出市场不养猪了主要表现如下1老龄化,散户老人做不动了2南方的环保政策,禁养圈等,排放不达标的散户只能出局,也不可能达标(投钱做个处理起码几百万)3上一波亏钱太多,不怎么敢加产能。 另外一方面规模化企业就是猪场,有资金优势有技术优势,赚钱情况下自然而然就是在扩大产能.....那么猪周期由原来的全参与者一起加产能,一起减产的剧烈波动能变成 一部分退出一部分在加大产能,实质上就变成散户的减产和规模化猪企增产之间的较量,这个角力决定猪价,猪周期的存续时间,就是前面说的周期拉长,波动变小.....这种逻辑下,不跌破全市场盈利线,规模化猪企绝不可能主动停止扩张,仍然会继续加产能。

我在最后给了两个假设,根本没说哪一个是我的观点,你怎么就说我下结论了?

[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