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54喜欢:18

突然挖到4年前写的旧帖,想到最近大家都在担心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结构问题,但是很少有人想到去做多人口年龄变化这个高度确定性,“人一定会死,且越死越多”,其中所涉及的产业,必然是长牛的——唯独对于这个行业,“长期看我们都死了”这句话是不适用的,这是一个看得越远收益越高的行业(或者说长期真的死了才是最好的),这是真正意义上可以带进棺材的股票。

全部讨论

所有人都只讨论人口红利,没人讨论人口成本。
全面智能化的情况下,劳动分配占比越来做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如果新增100人口只能新增15个有效就业岗位,那人口到底是应该更关注成本还是需求红利?
人口增长必然有利于经济总量,但不解决有效就业和失业率,必然导致人均消耗下降。
雪球上最多的言论就是谈人口不增长和中国人什么都要卷到没利润,什么都占让欧美不得不打压。问题是这么大的人口基数,不扩大供给怎么解决就业?怎么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耗?某些人同时持有这两个观点就十分滑稽,一边说人口不增长吃枣药丸,一边又冷嘲热讽为了支撑就业的过剩产能循环。人口是有大规模产业才是红利,没有就是净消耗,高失业率的救助和社会稳定成本远大于那点红利。
中国人要不要提升生活水平?不能自己水平上升了就指望别人低碳环保,还一边假惺惺的感叹底层多疾苦。欧美可以接受新加坡加入发达国家,但绝不会接受印度中国甚至越南再加入进来。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想买而买得起才是需求。现在是人口年龄变大。但总体购买力很低。

01-30 00:10

照搬西方那一套思路是行不通的,你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以后这种民生性质的行业,直接类似医疗集采,让你连利润都没有。再者这么大市场且没有技术含量的行业,一定会过度投资,类似光伏一样到时候卷死自己。

02-01 11:48

殡葬业也有变数风险的,现在想开了的人越来越多,不生的将来谁收尸都是个问题,更别提安葬。比较常见的风险是现在有人提倡S后扔大江大河回归自然了

村里的殡葬业是行政垄断行业,市场化的实体非常少,$福寿园(01448)$ ,有独无偶。福寿园大部分利润来自 SH 本地,规模已难扩展。当年特殊时期拿到的牌照,后来老板坐牢,个人代价很大。属于老天赏饭的业务模式。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不私有化?也许为了方便变现……
地方 ZF 也明白这是一个聚宝盆,为什么要和其他无关人员分享。
关于福寿园,如果信任实控人和未来,就持有吧。
$阜丰集团(00546)$ $海天国际(01882)$ 哪怕飞鹤,业务更透明,股息率更高,PE 更低 …… 普通人还是守着看得懂生意吧!

越死越多是必然,但不代表这个行业的公司就越能赚钱,毕竟头上有一把大砍刀,投资也要看土壤。

01-30 00:36

对婴幼儿,别去说教,
对了奖它,
错了打它,
别心慈手软就够3,也所以慈母多败儿。
不罚,就是变向鼓励,会越错越远并且无法逆转与收拾,把自己也拖入泥潭。这就是命,认就行。

01-30 09:13

以目前的地价,殡葬的尽头是树葬、水葬,都不买墓地了,哪里还有这个行业

01-30 07:40

持续不断买入四年了,还亏20%

01-30 07:36

当死亡人数越来越多老板姓死不起的时候后,国家会不会把殡葬行业收回统一搞低价走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