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50回复:153喜欢:39

数据很不错,逻辑没问题,结论不评价。

全部讨论

一言以蔽之就是所谓欧美内循环。但更关键的问题是:拼命造出来卖给谁?工业生产永远是过剩的。维持一切运转的是毛利率。正如原文所说,劳动参与率提升,人工一直在涨,同时还有环保等等ESG成本,大量的工业产成品怎么竞争?同时你放弃采购,必然也会影响销售市场。奔驰宝马在发展中国家卖才有基于文化和人性的品牌溢价,没有超额收益如何维持竞争优势?产品最终是要赚钱的,研发是要有销量和利润维持的,而不是跟谁斗气的。美国人民以后人手挂两个3nm芯片z在脖子上,就是一个地道就是一个美。同理,想想就明白了,江浙沪能内循环吗?

2023-01-10 11:59

由于政治对抗的加剧,欧美供应链的去中国化是一个巨大而难以逆转的趋势。同样地,技术和相关设备对华出口的封锁,欧美市场的相对关闭,都在发生中。欧美仍然是开放国家,但他们的开放是一个排除中鹅的全球化。鹅体量小,他们无所谓,大不了忍受稍高一点的能源价格。中国体量大,排除的过程是曲折的,但意识形态的的严重冲突决定了趋势如此。

别瞎扯啦!集装箱的数据很明确,欧洲出口美国的跨大西洋西向贸易,其实都是中国输美货物的转口贸易,美欧贸易额暴涨,是因为美国港口拥堵。美线集运仓位不够,很多贸易商就先通过亚欧铁路路桥运输先运到ARA,再找短距集运仓位运到美东,避过美西拥堵和罢工。看看2022欧洲出口美国的海关商品分类数据。那都是欧洲传统出口商品嘛?

2023-01-10 11:00

屁股坐歪了,看啥都是歪的

2023-01-10 11:03

你猜猜为啥原来欧洲自己生产搞不下去

欧美就10亿人不到,地球有70几亿人。中国的生意很广阔

2023-01-10 14:45

这里只需要花拉子模的信使。

2023-01-10 11:57

是要像郭台铭说的分成两个体系吗?

2023-01-10 18:41

结果如何不好说,但是肯定会朝着脱钩来努力,要不然万一打起来美欧就不好办了

2023-01-10 13:02

好文章?可不能砸自己招牌啊,数据和逻辑问题太多了。不过我很佩服作者这种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