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20回复:77喜欢:2
诺辉刚上市的时候就仔细看过,之后也有在简单关注,之前我还关注美股另外两个早筛龙头,但没想到经过几年,现在诺辉的业绩反而是最稳最好的了。
虽然Grail基于DAN甲基化的算法非常稳定,但是敏感性差点意思。在今年ESCO大会上,
Grail公布的意味探路者的“PATHFINDER”临床结果,灵敏度只有29%。对于大部分没有筛
查手段的癌种来说,Grail的数据已经有临床价值,但只能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这对于国内企业来说真是机会。肿瘤信号在血液中的信号实在是太弱。Grail的bug,可能
也说明了,单一靶标检测实际上是存在缺陷的,多组学研究技术应该能发起“超车”尝试。
当然,“超车”尝试的路线也有很多种,因为可选的组合很多,加上自身技术水平的差异,导
致不同企业做出来的数据差异会很大。
诺辉这个挺有意思,做了一个全新的排列组合,不仅有“ctDNA”,还把很少有人做的“cfRNA”加进去了。关注一下后续吧。$诺辉健康-B(06606)$
引用:
2022-11-02 08:23
从Exact Sciences的一路狂奔,再到Grail的大力出奇迹,癌症早筛的征途,必定是星辰大海。
只是,通往星辰大海的征途战意渐浓。无论是不同国家、地区,还是不同起点、体量的企业来说,如何答好这张答卷,变得越发迫切。
始终保持锐意,变革自觉的案例中,诺辉健康是一个难得的样本。
20...

全部讨论

长期跟踪癌症早筛产品研发,我认为谁能做的更好,主要从两个维度去考量:一个是技术实力,一个是临床和拿证速度。

技术上面很多人都提到了,临床速度也说了,但是还没有人说到拿证。临床的根本目的,一个是验证技术的可行性,另一个就是去“拿证。

如果从院内市场来说,单癌种早筛产品在医院有专门科室,推广难度会小很多;而泛癌种早筛产品没有专门的科室,所以只有“拿证”变成医院的检测项目,才有推广的可能性。

如果从院外市场来说,“拿证”是对产品性能的最好背书,这也是$诺辉健康-B(06606)$ 常卫清、幽幽管这些产品表现较好,而不少模仿者却没有掀起太大水花的原因。毕竟,针对C端不是简单的把产品销售渠道转变,而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

所以,癌症早筛,尤其是泛癌种早筛,注定只有两个维度都能做好的企业,才能跑出来。

2022-11-03 14:49

如果多癌肿筛查真的能得到不错的检测效果,那早筛这条赛道的格局就基本固定了。

2022-11-03 14:18

做遗传学的这些大哥们,你们也应该动一动了$华大基因(SZ300676)$ $贝瑞基因(SZ000710)$ $诺辉健康-B(06606)$

2022-11-03 14:17

港股真是太废物了

2022-11-03 12:55

不知道进医保放量的话,诺辉还能赚到钱不。

2022-11-03 10:56

泛癌种早筛产品的临床难度看起来好大。
从Grail、诺辉这些企业的临床规模来看,做一个泛癌种早筛产品的临床需要具备很多特点,包括不局限于:很多钱,强大的资源能力,还有超强的随访能力。
单纯“钱”这个维度,我感觉已经可以劝退很多肿瘤早筛企业了。现在一级市场融资环境都成啥样了,IPO也不容易,难上加难。诺辉倒是有很大的优势,在资本市场火热的时候完成了IPO,现金储备丰沛。这也算是生物科技企业的一个能力吧。
强大的资源能力,这个不用说,因为入组规模大,且需要覆盖的面很多,需要在全国各地入组受试者。诺辉和北大医学合作肯定也是出于这个目的。不过,这个事儿应该是赶早不赶晚,诺辉已经和北大医学合作,未来其它早筛企业只能去别的途径找受试者,难度应该会加大。
超强的随访能力,这个是极其考验企业的。因为一旦脱落率过高,这个临床试验会面临什么结论也得不出来的窘境。随访能力需要企业去摸索,做的越多,经验越多,只有靠时间去积累。
国内具备上面说的三个能力的企业应该不多吧?
$诺辉健康-B(06606)$

2022-11-02 17:46

同时看好Grail和诺辉健康,多几种检测模式的探索,对于消费者,对于行业都是有利的。市场的空间足够大,而且消费路径不一样,各自适合自己的市场。

2022-11-02 16:57

泛癌种早筛是我一直盼望能看到的,这必将成为肿瘤早筛企业的必争之地,布局该业务的企业会越来越多,进度很重要。

2022-11-02 15:25

能把泛癌种筛查提升到的足够的灵敏度,为临床需求提供更可靠的解决方案,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如果能做好,早筛行业的红利就能吃得饱饱的。

$诺辉健康-B(06606)$ 的泛癌种检测技术,加入游离RNA的检测还真有可能带来比较好的结果。

循环DNA是一个被动释放的过程,只有不到1%的凋零肿瘤细胞会释放,丰都还是相对有限;而游离RNA是一个主动释放的过程,所有的肿瘤细胞都会不断的通过外粒体或者其它方式向外释放游离RNA分子。

前者对应1%的肿瘤细胞,后者则是100%,丰都显然不在一个数量级。不过说起来,大家是不是都被“RNA不稳定”这一概念吓到了哈哈哈,导致都局限在DNA层面。

说回来,做技术创新,还是得多一些勇于尝试的思维,因为很多牛叉的创新成果都来源于此,某种程度上来说,创新思维和技术一样重要。

我感觉国内生物科技企业的创新思维还非常欠缺,还是需要更多像诺辉这种勇于创新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