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与旧能源的思考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02回复:407喜欢:668

看了睿郡资产的年度思考,我们关注点有许多相同之处,例如:人口问题带来的消费下降的担忧;看好新能源运营商等。但在新旧能源替代问题上与董先生有不同看法,先说结论:煤炭,石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依然无法替代。

1、我们谈新能源的替代,一定要有容量概念,2021年全国风电利用小时创历史新高2246;同年光伏利用小时1160;而全年8760小时。利用小时的缺陷决定了光伏、风电有容量的上限。

有了容量概念,可以大概计算出新能源占比上限,也就是可以大约计算出煤炭或者天然气等作为基荷占发电量的下限。有了容量概念,相信也不会有“欧洲成为全球电价洼地”的预测。

2、中国电力行业公开的数据有很高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因而要求证一个数据并不难。董承非先生假设“150GW的风、光对应3900亿度电”。按照2021年全国风电历史最高利用小时2260,光伏按照同年1160小时计算。假设光伏、风电各半的情况下(实际情况风电装机要比光伏少)150G风、光发电2565亿,与假设的3900亿差1335亿千瓦时。就算加上水电、核电、生物质能源的增量,恐怕还需要火电出点力。

3、我们谈煤或者煤电离不开量和价的概念,量和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举个简单的例子,目前秦皇岛5500大卡的市场煤价格在1200元,如果全市场按照兜底的长协平均价格在720元/吨,煤炭产量会不会比今天要少?我想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扣除运费、新疆煤炭到不了秦皇岛,贫矿无利可图的不在少数,加上资源成本、建设成本的提高无形中推升了价格。

既希望于能源价格低,又要保证供应。中国做不到的事,全世界做到也难。

4、谈中国的能源达峰,一定别忘了亚非拉国家起点还很低,他们要过上好日子缺不了能源的支撑。现在的印度就像二十年前的中国腾飞才刚开始,还有其他亚非拉的兄弟人口迅速增长,经济才冒头,对能源的需求比二十年前的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

截止目前中国新能源装机占全球的40%份额,中国的人口、GDP占全球大概18%份额。中国电源建设在全世界也属于前列,在电源建设的追赶上亚非拉兄弟可能需要一代人的时间。拿中国可能达峰时间来推测全球达峰晚一年缺乏客观数据支持。

5、受煤矿建设标准提升和通胀等因素影响,新建矿井单位投资额持续加,2022 年的新建煤矿项目吨产能投资约为 2012 年的 3 倍左右。另外:低成本煤炭资源的枯竭问题也不能忽视,十年前四川、重庆等省份还是富煤省份,五年前东北、山东还够用,现在都需要其他兄弟省份的支援。

我们看好新能源同时,也看好老能源。以上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关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朋友有所碰撞。

全部讨论

2023-01-10 22:35

你忽略了储能,相信再过一二十年,储能技术会有大发展

2023-01-10 22:20

不同意用小时数来计算容量上下限的观点,忽略了储能的影响。理想情况下,储能能力够强,风光容量可以是无限的

2023-01-11 08:29

骗子的话术很低级,那是在筛选目标客户

2023-01-10 23:25

国家顶层设计不是已经定了2030年的目标吗, 那中国的煤炭需求达峰时间差不多就是2028-2030年吧, 大家还是喜欢自己验算来的放心啊?

2023-01-10 21:54

董假装做了傻白甜,可手机前的你别当真。人家是钓金龟婿的,你可是要吃饭的。

董说:150GW的风、光对应3900亿度电”应该是口误,这3900亿度电需要核电水电的增量来凑。而且150gw的装机真要今年底完成,也是2024年才可以满发出来。所以董偏乐观了。煤炭达峰 2025年差不多。

2023-01-10 22:44

只有旧能源涨了,新能源才更有价值,资源越用越少,开发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都会推高能源价格。中国如果没有火电,需要增加多少储能和调峰,这些机组的成本不会比火电低。

2023-01-11 10:03

煤炭、火电、绿电的投资,都是机会与风险并存。涨多了就可能涨不大动,且有回撤风险。这种相互轮动,恐怕会持续很多年,因为本身对电力的供给和需求不仅受中长期趋势的左右,也会被各种因素扰动。

火电发电量在2000~2020年的年均增长率为8%,在2010~2020年的年均增长率为5%。过去确实靠火电承担了主要的电力增长。2020年,风光的发电量大概是水电的50%,火电的13%,但风光的增长速度很快。

2022年,由于水电发电量受气候因素影响而缩减,火电承担起补缺的担子。另外,风光的产出也会大幅波动,也需要火电进行临时补缺。而由于煤炭的紧平衡,这些都会额外增加对煤炭的需求。

中长期趋势上,电力需求在增长,风光的供给在加大,煤炭的消耗将达峰,煤炭的供给在减少,抽水蓄能等储能的能力在补上。

同时,也存在着各种扰动:电力需求峰值会受极端气温影响,风光水的发电量会因为气候因素造成出力波动,煤炭等资源的价格也会因对火电的需求波动而波动。然后还有政策的因素。所有这些扰动,都会反应在短期股价上。对于这些扰动,试问谁能预测得准?

2023-01-11 09:02

1 赞同 煤炭,石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依然无法替代
2 目前的可大规模推广的新能源是风光水氢能,新建水电站都是风光水协调发电,未来终极能源一定是可控的核聚变,这个路很长,煤电占比60%以上将会逐步被替代。
3 要关注社会用电总需求数据变化,虽然有政府价格管制,依然看好风光水氢能相关公司股票,
4 电力布局新格局正在逐步实现协调化,数据化管理,电价或有改革,制度变革关系重大。

2023-01-11 08:41

#缘富读能源业# 1.新能源风光核肯定是要挤占煤电的空间的,水电也挤占,只是水电受限于资源的条件。极难的说抽蓄电站其实也是在挤占火电的份额,为什么呢?因为抽蓄在节约煤电的使用。
2.当然这个挤占的份额、绝对额是多少,还是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来看,从各种电源的情况来看,煤电被挤占,这几乎是他的一种天生的宿命,不可改变。
3.150G的装机和3,900亿度发电量,这个数字我当时也是有所质疑的,那怎么可能,150G、3900度电,相当于这个有效发电的时间已经达到了2600小时,2600小时从全国的情况来看肯定是太高了,光伏1200小时,风电2000小时,再怎么也达不到2600小时。
4.欧洲的能源价格的洼地,这个怎么也想不到,除了是在限制俄罗斯的能源煤炭的价格的时候,还有一个欧洲来源的充分,就是就是美国的能源,中东的能源,澳洲的能源,比如说这些供能的价格、煤天然气能够以低于俄罗斯或者接近俄罗斯的价格,向欧洲供应的话,这还可以可能形成洼地,但是从这个情况来看,能源它总的来说有洼地也总是要填平的,从长期来说,中长期来说,能源是不会形成洼地的。而且美洲澳洲的能源企业都是股东的、私人的,他凭什么要低成本的供应给你欧洲来使用啊,这想的美呀。
5.丹书讲的亚非拉的耗能的情况,印度的耗能的情况,这个还是从中长期来说的,如果说我们国内的情况,那确实是房地产受影响的话,钢铁建材、化工耗煤这方面都会下降的话,我们的电的使用量、焦炭的耗用量,确实是要有一个下降,可能这个趋势还会挺明显的。而且随着俄罗斯和澳洲的煤、能源供给给我们中国的话,能源成本下降,这个我觉得也是有可能,更何况国家还需要用通过进口能源来保存我们国内的能源,毕竟我们国内的比如说新疆的煤运出来的话,这个耗费的运费,相对也就是一个巨大的耗能,从全局的情况来看,把新疆煤运到东部来使用的话,这其实也是一种巨大耗费。
6.能源确实是不应该有什么洼地,我们国内的各种能源的价格的差异,还因为是有一个发改委的存在。一方面我们国内的能源要受自己的资源的禀赋和经济的景气度的影响,还有一个进口是一个很大的变量,就是国际市场的能源价格,这是一个巨大的变量。但是总的来说,我们国内投资能源业的话,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就是要看这各种能源资源的禀赋,差的话,那就不得行,只有好的资源,它的成本才低,可能才会效益好竞争性强,在这个各种能源的相互挤占的过程中,禀赋好的他就会更有更大的优势,也就会给股东创造更多的回报。
7.煤炭是非常好的一种储能方式,也是非常好的移动能源的方式,正因为他有这些特点,所以说我们更要把它保管好,能不用它就不用它,让它储存在地下,为以后的能源可能面对的紧缺危机要做更多的准备。但至于他的价格的话,那还是要靠这个各种能源的竞争来博奕形成。
8.投资股票、投资行业,有一个短期和长期的效益的问题,这个丹书看的的是中长期的情况,那位董先生看的是当下或者是1、2年的情况。我的观点就是煤电受挤压,现在全球经济都不是那么景气,那么能源的相对的下行也是可以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购买能源企业那就更要看禀赋、看资源、看低成本的竞争力,看上市公司的实力,不要把仅有的一点点利润被人员工资、利息费等支出给吞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