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严选指数基金

发布于: 雪球转发:12回复:6喜欢:34

#买基有攻略#

@今日话题

指数基金和ETF都是简单透明的投资工具。基金持仓是透明的,但投资指数基金和ETF却并不是那么简单。在这篇文章里,我想帮助大家选好指数型产品,利用公开的信息看透指数的真面目,并告诉大家在同类指数基金当中,应该怎么选合适的投资品种。

本文分三部分:

一, 三步透析指数

二, 投资指数基金,关注三要素

三, 对指数基金投资者的三点提示

前言

当下指数基金和ETF很火,雪球上就有大V分享投资心得。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指南?我想在这里介绍一些方法,教投资者分析指数基金和ETF的持仓,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指数基金和ETF都是跟踪特定指数的基金产品。相比主动管理的基金,最大的特点是指数规则透明,基金持仓透明。投资者不仅能知道当下基金持仓的股票,甚至可以提前预测基金未来的仓位变化。比如,在沪深300等指数半年调整样本之前,就有机构提前发布预测调样名单。从结果上来看,预测准确率都在80%以上。

下面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指数基金、特别是ETF持仓完全透明的特点,去分析基金组合,帮助投资者明明白白买指数基金和ETF。

分析指数基金的持仓,其实就是分析指数的成份股。因此,关于挑选指数基金产品的步骤,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谈指数,第二部分谈跟踪指数的基金和ETF。

说明一下,以下分析的指数和基金,指的是股票指数和股票指数基金和ETF。不涉及债券指数和债券指数型产品。

一、 三步透析指数

指数基金和ETF都是跟踪指数的基金产品。所谓跟踪指数,就是根据指数每日的成份股和权重去配置股票。在理想状态下,指数每天涨跌多少,跟踪指数的基金当天涨跌也应该是多少。

所以,分析基金的投资绩效,其实就是分析指数的表现。而决定指数当天表现的,则是指数成份股每天的涨跌。我们要做的,就是分析指数的成份股(特别是权重股)、行业分布、编制方法,等等。

指数代表的是上市公司群体的特征。按照刻画的角度不同,可将指数分成以下几类:规模指数、行业指数、主题指数、策略指数等。

哪里去看指数的信息?指数是由专业的指数编制机构所编制。指数编制的规则是透明的,指数编制机构网站上有每条指数的编制方案,并且每天更新指数的成份股。因此,研究指数基金,第一步应该从指数编制方案开始。

举个例子,创业板指数和创业板50指数是由深证信息公司编制,去公司的网站,可以找到指数的编制方案和成份股名单。创业板指数属于规模指数,反映创业板板块中市值前100位的上市公司的表现。而创业板50指数属于策略指数。使用的策略是在创业板指数100家公司中,选择历史成交量大的50家上市公司。

我们建议从以下五个角度对一条指数进行初步诊断:样本空间、选样方法,加权方法、调样频率、成份股数量。以创业板指数为例:

再比较创业板50指数:

对指数的第二步诊断是观察指数成份股的市值和行业分布。也就是说,成份股当中大盘股票居多还是小盘股票居多,成份股在每个行业当中的占比情况如何。继续以创业板指数为例。创业板指数当中,以小盘股居多。关于指数的大小盘状况。可以使用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三条指数的成份股判断成份股的盘别。去中证指数公司网站下载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的指数成份股名单,可以把这三条指数当作大盘、中盘和小盘的代表。打开你研究的指数的成份股,在Excel当中,用vlookup函数匹配每个成份股是否属于以上三条基准指数。比如,在创业板成份股当中,沪深300的成份股17之,中证500成份股34只,中证1000成份股44只。可见,创业板指数是明显的小盘风格。

创业板指数的行业分布,可以参见指数简介中的饼图:

第三步诊断看指数前十大权重股。指数提供商一般不提供每天所有成份股的权重名单。但是,我们通过观察前十大权重股的权重,可以对基金的持仓有一定的认识。比如创业板指数前十大成份股如下:

创业板指数100只成份股当中,前十大股票的权重刚好占到指数权重的三分之一。而且其中温氏股份权重远高于第二大成份股。温氏股份的涨跌对创业板指数的影响最大。

再看看创业板50指数的前十大成份股,前十大成份股权重占所有50只股票权重的40%。最关键的是,我们发现温氏股份不在成份股当中。

通过以上对指数进行三步诊断,我们了解创业板指数和创业板50指数的区别。当投资者选择创业板相关基金产品的时候,就能做到心里有数。

分析指数的行业分布能帮我们更好地挑选合适的指数产品。

再举个例子。最近某家基金公司发行了基本面50指数的ETF产品。所谓基本面策略指数,是从营业收入、现金流、净资产、分红4个基本面要素来衡量的经济规模最大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且样本个股的权重配置与其经济规模相适应。基本面50指数就是按上面四类基本面因子选择50家上市公司组合指数样本。

基本面50指数的行业分布,发现金融地产的权重达到60%。进一步看前10大权重股的分布。看到基本面因子选出来的前10大权重股当中,银行股占据了7家之多。权重最大的是中国平安。如果把50只成份股的列表下载,发现银行股数量总共有15只。

通过这样的透析,我们可以判断基本面50指数是一只偏向金融的指数。如果作为投资者,你觉得基本面策略有效,但又不太看好银行股,基本面50 ETF可能不是合适你的投资标的。也许可以考虑基于深圳单市场的基本面策略指数产品。比如有基金公司基于深证基本面60指数发行了ETF。深证基本面60指数的行业分布如下:

由于银行股大部分在上交所上市,深证基本面指数的金融地产权重只有30%左右。进一步分析前十大权重股,格力电器权重最大,消费类股票在前十大权重股当中占比比较高。

此外,通过分析指数成份股,还可以对主题指数的投资范围有清楚的了解。举个例子,有公司发行了养老产业的指数基金。国内上市公司当中,到底有多少主营业务跟养老产业直接相关呢?看看中证养老产业指数的编制方案,方案中规定,归属消费电子、休闲用品、酒店旅游、教育、文化传媒、药品零售、乳品、家庭用品、医药卫生、人寿保险、互联网软件等行业的股票纳入指数样本。看看指数成份股的行业分布和前十大权重股,能够帮助投资者更好的判断指数基金的投资价值。

二、 透析指数基金,关注三要素

第一部分谈了如何研究一条指数。第二部分谈谈跟踪指数的基金的选择。

这里谈的指数基金,包括传统的指数基金,包括指数增强基金,也包括ETF。在这三类产品中如何进行选择?首先,指数增强基金同指数基金和ETF不一样,指数增强的目的是要超越指数表现。因此,指数增强基金赋予基金经理一定的主动管理空间。而ETF和指数基金的差异主要在运作方式上。ETF是场内交易型产品。对投资者来说,可以像股票一样买卖。它另外一个特征是实物申购赎回,普通投资者一般只进行二级市场买卖,因此申购赎回不多做介绍。指数基金是传统的场外基金。ETF的买卖效率高于指数基金,但只能在场内通过股票账户进行操作。以下所说的指数基金,包括指数基金和ETF。

指数基金的收益特征主要是由指数决定的。指数基金只是简单复制所跟踪的指数,因此挑选指数基金没有选择指数那么重要。怎么挑选指数型产品呢?我想,可以参照三条原则去筛选。第一看费率,第二看规模,第三看跟踪误差。

1、费率

指数基金持仓透明,相比主动基金费率低。比较跟踪同一指数的基金时,费率就是重要的指标。国内指数基金大部分的管理费率是0.5%。目前还有不少分级基金,母基金是指数基金,但分级基金的母基金费率很高。投资者参与指数基金,请避开分级基金的母基金。指数增强基金的管理费率一般比指数基金和ETF高。

强调一点,不管是规模指数还是策略指数,只要是指数基金,都是简单复制跟踪策略。从基金管理人的角度来说是没有差别的。因此,除非是QDII的指数基金,否则基金的费率不宜超过0.6%。目前,已经有几只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数等ETF大幅度降低管理费率。

ETF和指数基金,一个场内交易,一个场外申赎。管理费率相差无几,但综合下来,还是ETF费率更低。交易ETF,券商收交易佣金。申赎指数基金,管理人收申购赎回费。申购赎回费高于ETF的交易佣金。从费率角度说,是ETF更有优势。

对于没有场内账户,或者想参与定投的投资者来说,选择场外指数基金也未尝不可。一般场外基金还分A和C两类份额。A份额收申购赎回费,C份额申购赎回费比较低,但多收一笔销售服务费。基金公司一般会建议投资者,做短线波段参与C份额。我的建议是,如果真打算做短线波段,ETF会是更理想的选择。如果进行场外申购赎回,建议还是选择A份额,在天天基金、基金公司直销平台上申购,申购费率一般都能打折。

2、规模

基金现有规模也是投资指数基金的重要考量因素。这一点对ETF特别关键。因为ETF规模太小,二级市场交易一般不活跃。如果交易不活跃,场内折价的概率会很大。根据ETF的套利机制,折价套利会进一步引发ETF规模缩小。因此,不建议投资者参与规模特别小的ETF。一般5亿规模以上的ETF的流动性都不成问题。

此外规模太小的指数基金和ETF清盘的风险也比较大。比如几年前某基金公司清盘过上证市值百强ETF,原因就是基金规模太小。

3、跟踪误差

跟踪误差其实跟费率是相关的。因为基金的各项费用都是从持有人的基金资产中计提的。费率约高,跟踪效果就越差。指数的收益是不考虑成本和各种摩擦的。但基金在运作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成本和费用。比如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指数使用费,都要从基金资产中计提。除此之外,基金的买卖股票的交易佣金也是运作成本,还有信息披露费、年度报告的审计费等等,这些都是基金资产的净流出。特别是基金的信息披露费、年报审计费等成本,一般都是固定费用,跟基金规模大小没有关系。这笔费用由每位持有人分摊。基金规模越大,每个投资者身上分摊的固定成本会越小。

前面说的费用是基金资产的净流出。而上市公司的分红、证券借贷等等则是基金资产的净流入。资产净流出会拖累基金的表现,而净流入则会增强基金的收益。基金所跟踪的指数分价格指数和全收益指数。区别在于对成份股分红的处理。价格指数对成份股的分红不做处理,因此,当有上市公司进行分红,在除息基准日那天,上市公司开盘股价回落。假设其他成份股股价没有变化,那么指数点位会比前一日收盘的点位低。而对于跟踪指数的基金来说,当天收到了上市公司的分红,基金资产的总市值并没有下跌。因此,分红是对指数基金收益的正向贡献。而全收益指数考虑了上市公司分红再投资收益。所以,要比较基金同指数的跟踪误差,严格的方法是用基金累计净值跟相应全收益指数去比较。从下图可以看到,国内最大的跟踪沪深300指数的ETF的跟踪效果不错。

在跟踪误差方面,ETF比指数基金的跟踪误差小。因为ETF的股票持仓比例更高。而指数基金一般而言会保留5%的现金仓位。更重要的是,所有上市的ETF基金都公布每日的申购赎回清单,申购赎回清单都是根据指数每天的成份股权重数据制作。投资者甚至可以根据申购赎回清单计算出ETF持仓中的每只股票的权重。具体请见观察员写的另一篇文章《如何获取指数成份股名单和每日权重》。

三、对指数基金投资者的三点提示

最后对于指数投资的朋友,提示三点注意事项:

第一、指数基金是高风险品种,对投资者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指数基金是低成本投资,但绝不是低风险投资。所谓低成本,主要指的是管理费率比较低。指数基金和ETF管理人不会帮你择时,基金始终是满仓运作。所以在市场涨的时候,主动基金业绩往往赶不上指数基金。但是在市场跌的时候,指数基金的回撤也比较大。而中国市场的特点就是波动巨大。因此,指数基金的投资者要会择时。

看上面这张沪深300指数5年以来的走势。如果你在2015年牛市大顶点买入沪深300指数,到现在也是负收益。因此,投资指数基金,择时非常重要。这方面,雪球上很多牛人分享了定投、根据指数市盈率进行买入卖出等方法,投资者可以参考。

第二、投资者很关注指数的历史走势,但只有指数发布之后的历史行情才是有真实的。新指数发布的时候,都会回溯前几年的走势,这种回溯难免存在前视偏差(look-ahead bias),就是说,使用了在当时无法获取的信息。比如某指数发布于2015年初,在行情软件里能看到指数2012年以来的走势。其中只有2015年之后的历史行情才有研究价值,2015年前的回溯行情就不要太当真了。

第三、指数的编制方法无法规避个股的财务风险和假账风险。比如现在已经被st的康得新和即将被st的康美药业。目前都还在沪深300指数的成份股当中。往远一点说,乐视网曾经是创业板指数的权重股。规模类指数的编制方案根据公司市值排序。即使是策略指数,也难以避免踩雷。比如st康得,目前还在几条基本面指数的成份股里面。

对于被st的股票的处理方式,中证指数公司的沪深300等指数规则要求不纳入st股票。但是在股票被监管st之后,并不立即从指数中剔除。要到半年调样时才会请出指数成份股名单。而深证信的深成指等指数处理st股票更为及时,规则要求如果被st,则下个月就会触发临时调样,从指数样本中剔除。因此,近日深成指公告剔除了st雏鹰和st印纪。

结语

美国投资公司协会最近做了一份调查,名为2018年美国家庭投资共同基金关注哪些指标,调查结果发现:投资者第一关注的是投资目标和基金的风险水平。第二是基金的历史表现和相比业绩比较基准的相对收益。第三是费率。在本文里,我们通过研究指数的编制方案和成份股考察基金的持仓。通过关注基金的跟踪误差和费率等要素帮助投资者选择合适的投资标的。通过指数和基金两个层面的研究,对指数基金和ETF做了详尽的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投资者选择好的指数,选择好的基金,实现你的投资目标。

全部讨论

2019-06-04 17:22

很好的科普文

2019-05-31 13:34

2019-05-19 22:29

好文,指数主要看编制策略,感觉还是国外公司更有经验。

2019-05-19 20:44

2.指数成份股的市值和行业分布

3.指数前十大权重股
二, 投资指数基金,关注三要素
第一看费率,第二看规模,第三看跟踪误差
三, 对指数基金投资者的三点提示
1.高风险品种
2.指数的历史走势
3.无法规避个股的财务风险和假账风险

2019-05-19 20:26

很细致

2019-05-19 19:46

很好的科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