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64回复:182喜欢:47
有点意思。

精彩讨论

臭臭32023-01-24 12:37

文章对于人口质量的标准前后不一致。在对比日本美国的时候,以每代人的历史成就来判断人口质量;在看中国的时候,又以大学生数量来判断人口质量。如果只看大学生数量来判断,当代美国人和食草世代的日本人,可能人口质量都比以前更高哦。哪怕是发达国家社会也是逐步发展的,大学生肯定是越来越多的。中国的老龄化和日本的老龄化没有本质区别。只看历史成就,中国那一代人可是世界上唯一靠自己同时打破封建和殖民两座大山的一代人。

马踏连赢2023-01-24 12:25

中国最顶尖的2-3%,都被人掐尖了,如果不在创新环境,市场经济条件持续稳定和健全发展下去,吸引这些人回来,还是很大问题,因为现在科技领头羊才是真正的国之重器

Degars2023-01-24 12:13

别忘了扩招20多年的质量

看好股市的新人2023-01-24 12:40

史上最强70后要退休了。

穷查理Weston2023-01-24 11:43

这货是怎么当上教授的?

全部讨论

2023-01-24 12:37

文章对于人口质量的标准前后不一致。在对比日本美国的时候,以每代人的历史成就来判断人口质量;在看中国的时候,又以大学生数量来判断人口质量。如果只看大学生数量来判断,当代美国人和食草世代的日本人,可能人口质量都比以前更高哦。哪怕是发达国家社会也是逐步发展的,大学生肯定是越来越多的。中国的老龄化和日本的老龄化没有本质区别。只看历史成就,中国那一代人可是世界上唯一靠自己同时打破封建和殖民两座大山的一代人。

2023-01-24 12:25

中国最顶尖的2-3%,都被人掐尖了,如果不在创新环境,市场经济条件持续稳定和健全发展下去,吸引这些人回来,还是很大问题,因为现在科技领头羊才是真正的国之重器

2023-01-24 12:13

别忘了扩招20多年的质量

史上最强70后要退休了。

2023-01-24 11:43

这货是怎么当上教授的?

2023-01-24 13:43

好像有些道理,但仔细一想日本八九十年代退休的那些人也刚好是年轻时赶上二战没怎么读书的那批人

内外需求端决定了,我们反而不需要那么多普通的理工科大学生。当然,如果能让这批理工科大学生愿意去做普通服务业和体力劳动也是可以的。当然,这么大量的理工科大学生基数,最大的红利是能爆出来大量顶尖科学家,但各种问题又导致了转换率和留存率太低了。强j计划,千r计划这些肯定出发点是好的,但很多时候,土壤才是核心竞争力。
我最好的朋友是牛津毕业的数学博士,毕业后没有转码转金融,单纯的喜爱数学,前些年回国也有了教职,但这几年,还是因为种种原因,毅然辞掉国内的教职去申国外的学校。包括像前些年许晨阳这种数学家,他们是比大多数普通人更纯粹的一些人,都回国后后又再次离开,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