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呆啊呆呆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8喜欢:9
内外需求端决定了,我们反而不需要那么多普通的理工科大学生。当然,如果能让这批理工科大学生愿意去做普通服务业和体力劳动也是可以的。当然,这么大量的理工科大学生基数,最大的红利是能爆出来大量顶尖科学家,但各种问题又导致了转换率和留存率太低了。强j计划,千r计划这些肯定出发点是好的,但很多时候,土壤才是核心竞争力。
我最好的朋友是牛津毕业的数学博士,毕业后没有转码转金融,单纯的喜爱数学,前些年回国也有了教职,但这几年,还是因为种种原因,毅然辞掉国内的教职去申国外的学校。包括像前些年许晨阳这种数学家,他们是比大多数普通人更纯粹的一些人,都回国后后又再次离开,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的。

热门回复

2023-01-24 14:56

很多人对国际人才的理解确实肤浅,以为钱途就是一切,不知道价值观、自由度、工作氛围等软环境和土壤的重要性

2023-01-24 15:33

这教授真是能自我感动。自己在大学任教应该是最了解国内高校内部有多么乌烟瘴气,没想到竟然反过来产生优越感和情怀了。无语。

就是下面这段话,我都不知道哪里有问题,都一直无法发布,最后删掉了一些文字,用字母替换了一些才能发出来,发出来还不知道能不能被别人看见。一个免费的财经论坛如此,那么涉及到种种利益的其他地方。。。

2023-01-24 20:44

顶级人才某种意义都“无”国际。[俏皮]怎么具备留下来的土壤才是最重要的,就如同李光耀说的“美国整合全球人才”,类比我们差了还很远[俏皮]

国内纯粹基础学术研究风气还没形成,对那种几年十几年研究一个问题却没出成绩的不太友好。

希望未来能越来越好吧。如果大跨度的拉长时间尺度看,整体来说还是进步明显的。

我某次在微信点评疫情政策一下都被拦截了

量变才能质变,什么事都有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