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自动驾驶三问:市场有多大,技术有多难,估值天花板有多高?

发布于: 雪球转发:99回复:249喜欢:139

1. 市场趋势


众里寻她千百度,牧童遥指芳尘路。投资寻寻觅觅,找下一个大机会。我还是要先说那句话:投资要看大趋势,水大鱼大,在鸡毛蒜皮里锱铢必较,宛如与猪摔跤,又难又累又无益。


比如现在投房地产,不是没机会,但是很鸡肋;操心啊,打逆风局。我听说港股内房股的股友们最近数量一下子就翻倍了,为什么,因为他们裂开了。


那眼下投资啥行业好呢,促进产活效率,符合社会公平,面向三次分配,指明社会发展方向的好行业,还要符合水大鱼大玩家少的要求,这样的行业,真的不多。


我能想到的,眼下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是难而正确的事,是在有限的未来里绝对不会夕阳下山的行业。




作为自动驾驶的吹者之一,我更多的是从行业趋势,而不是从技术面看问题。是不能还是不为呢?不要脸地说,更多的是不为。许多人在投资时执着于技术上的蛛丝马迹,抠细节。其实投资在很多方面与领导一家企业一样,不关乎于技术,而在于愿景 (vision)。这就是为什么,乔布斯不会编程,马斯克也没发过啥正经论文,但这两位旷古烁今的愿景家,就是在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时候,创造出你的需求,生僻出一个市场。


巴菲特也不懂苹果的硬件和软件技术,但这不妨碍他将苹果作为一个大消费股,五年来在苹果上赚了整整1000亿美金,等于中石油七年的盈利。当然还需要很多运气,这个我想真正成功过的公司、企业家和投资者都深有体会。不然就不会有脍炙人口的那四个字——赌性坚强。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科学技术专家,未必会是一个好的公司领袖或投资人的原因。那自动驾驶的愿景是啥?


自动驾驶市场,我们可以不精确地分三块来梳理一下,1. Robotaxi,就是打“没有司机的滴滴”(2025年全球总规模预计15000亿人民币,数据均来自于CIC灼识咨询研报,下同);2.汽车智能化(就是给现在的笨笨车们搞智能设备和插件),2025年大概4000亿,智能交通,这是一块上至,这块非常难估算,我们就假设几千亿吧。加起来20000亿以上的市场,3000亿美元以上的规模。




这是什么概念?我常说我们对天文数字没有直观共情,无论是think fast的系统1,还是think slow的系统2。只能来做举例与对比。


我最喜欢举的例子——癌症治疗市场,规模大概在600-1000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到1000亿美元水平),且增速相对较缓;就这样资本仍然对其趋之若鹜,那么多的企业,仅仅获批的化疗药物(chemotherapy drugs,不包含大家常听到的靶向药和免疫疗法)就有100多种。而很多靶向药的研发又都是只有梦想没有收入的biotech,厮杀疆场,水煮沉浮。


靶向治疗,每个靶点就跟据点一样兵家必争,好难的。但就算如此,以投资界的一般观点来看,癌症治疗市场仍然算是一个不错的高成长市场,因为她看起来比煤炭石油大银行,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600-1000亿趋之若鹜,那3000亿美元的市场是什么概念?3000亿美元也就跟1851年咸丰元年的全世界的年生产总值 (GWP)折算成今天的购买力,大致相当。对数字就是这么大。


当然对于2025年3000亿美元这个数字我们也应该保持适度怀疑,我double check 了一下,基本上与IHS Markit刚发的《中国自动驾驶市场和未来出行市场展望》的数字,match得上。而这个数字的实现,有个前提:国家层面的激励措施在市场上取得积极效果,规模效应在技术成本上快速显现,新兴商业模式有效推动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发展,自动驾驶的渗透率将快速提升,2025年L2以上的新车渗透率至少达到45%。在这个渗透率的前提下,其他可以倒推出来。而目前情况呢,根据Canalys Research的数据,2020年美国、日本、欧洲、中国的L2渗透率,分别为30%、20%、19%和12%。


3000亿里面,大头还是robotaxi;而我比较看好的自动驾驶在国内的应用,也还是是去切共享出行的蛋糕,去做不需要人类司机的滴滴。我们也不说全球市场,国内的科技公司,除了小米几家为数不多的,很难做到去吃全球份额的程度,所以我们还是看一看国内,有可能被自动驾驶蚕食的共享出行市场的一些大趋势与大数据。借用一下滴滴招股说明书里CIC的数据。




解释一下,上图的 shared mobility 指广义的网约车,  bike sharing 是共享单车,traditional taxi是传统出租车,public transportation and others是公交及其他;下图的ride-hailing 是狭义的网约车,taxi-hailing是网约车里的出租车,hitch是指顺风车,Chauffeur是人类司机。


Mobility(出行)这个词有点装B,但大家也不要将其与汽车混淆,因为这个词表达了一种”订阅服务”(subscription) 的意味,比如在未来,你可以一个月支付个200元人民币,然后不计次数地使用某公司的robotaxi服务;而不是像现在的按次、按公里收费。当然这个要有很多配套方面的跟上,比如用户的素质、对黑产的防范,从而不造成里程浪费。


根据CIC,这一块的收入到2025年大概是8000亿人民币。这个数字我认为是蛮有意思的,也比较难确定出来,为啥,我认为我们打车的成本在不断降低,而到了一定阶段,应该是一块钱打一公里,比较合适。我测算过,也问过一些人,这应该是实际上能够做到的,可以算是一个endgame pricing。当然更乐观的,一公里几毛钱也并不是没可能。有人说电费呢能源不要钱?——其实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电费算平均5毛钱一度,以目前技术充70度电大概可以开至少400公里,电费每公里八分钱。


你可以算一下自己出行的每公里价格,(测算方法很简单,拿出滴滴,输入一个地址,用费用除以公里数)网约车现在大概在3-4块钱/公里的水平;而公共交通,以上海为例,0-6公里3元,鉴于大家平均通勤距离是9公里,那差不多就是5毛钱一公里。如果网约车能降价到1块钱一公里,需求会不会小宇宙大爆发?我认为是会的,很多人并不高兴挤地铁。


如果价格降到这个水平,打车的公里数会上升,需求会暴增,但由于单价下降,个人的出行总支出可能反而会减少。当然鉴于整个出行市场规模(网约车+传统出租车+共享单车+公共交通)超过16000亿,我认为共享出行总体8000亿,可能性很大。其中Robotaxi能吃到多少?2025年不好说,但如果技术成熟后,我认为应该是将接近100%。



(根据滴滴的招股说明书,网约车最大的成本就是司机人工成本)



2. 技术路径


当然这个就看什么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现在并没有太容易看清,到底技术什么时候能成熟到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地步,你拿特斯拉的FSD来说事,其实并没有什么说服力。


先聊一聊自动驾驶的实现路径。做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的核心问题是两个字——数据。但不同数据的差异 非常大。无论是什么驾驶,都会产生很多的数据。然而就像不是每一瓶奶都叫特仑苏,不是每一G的数据都能提升自动驾驶。


有三块数据容易被混淆。


第一块是类似行车记录仪的数据。这是数量最庞大、数据里的海王,转化为无人驾驶的能力几乎略等于0。为啥,因为其分辨率低、图像质量差、且安装位置五花八门,无法标准化。这在业内被叫做“土数据”,几乎没用。你不要看很多公司吹大数据,其实很多时候只是数据量大,而不是数据有价值。


所以下次有公司告诉你,我很强,我有“海量的数据”——行车记录仪、出租车网约车,那么我认为这跟告诉你他其实什么也没有,没有本质的差别。


第二块数据叫L2级别数据,比如喂养Tesla的数据; L2数据有一定价值,是数据里的沙子,但由于这个数据不能处理复杂场景,在前期效率就很低;由于传感器的差异,这些数据的应用不能复制到其他车上。


前期这种沙子的效率很低,但到了一定阶段,需要铺天盖地的车搜集海量数据,来完成一些长尾场景的覆盖的时候,这些数据就是沙子里发着光的金子。 在无人驾驶达到99.99%之后,L2数据可能会是公司的护城河。


第三块数据叫L4级别数据,行业里会称是数据里的“金子”。这也是精度和质量都最高的数据。在前期L4的数据由于其质量高,对转化为无人驾驶能力也具有绝对依赖性。主要体现在城市场景数据的复杂性、数据全量落盘能力等。


而许多业内人士的共识就是,无人驾驶的最佳路径是前期高密度L4级别+长期海量L2数据+V2X(车路协同)。


无人驾驶吧,有点类似于飞到火星,或者说攀登珠峰,本质上非常非常非常难,但是目标也非常非常非常确定。从某种意义上,这比一些其他的任务要更有人性,比如你临道跟你说“你看着办”这个任务,就属于不一定难,但目标非常不确定的任务,就很反人性。


目标非常确定,就是把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的成功率提高到五个九,甚至六个九——99.9999%。人类司机基本上是10的6次方小时,开车那么久就很可能发生一次相对严重的事故。而作为无人车最后要落地,目标肯定是一个质变的改善,比如比人类驾驶安全100倍。


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许多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都会走出一条如下的曲线,就是一开始性能提升非常快——“挖牛逼,生态化反!”,然后就是进入焦虑期——“我们要更多数据,喂数据!”,然后就开始进入瓶颈期——“试尽了所有的办法,但还是搞不定啊…”;最后进入绝望期——“整个世界在骗我!”。而此时技术仍然与“人类的能力”相差非常远。


(人工智能的发展难处)


难,就难在这里。



3. Apollo优势


那么自动驾驶到底哪家强?这不容易回答,因为你的衡量指标是哪些,很多家自动驾驶的大佬都是各有所长。大家都知道,在无人驾驶这个赛道上,我押注百度的Apollo。我也粗暴简明地总结了几点Apollo的优势(见下文),当然这也是仅以现阶段的眼光来看,Apollo各方面的优势。


Apollo 的竞争优势:


领先的技术能力: 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1400万公里,车队规模500辆,测试牌照336张,全国30个城市开展自动驾驶测试。


丰富的产品矩阵,包括萝卜快跑、高精地图及智能驾驶套件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以及赋能集度造车等。


值得一提的是,数量总计超过210家的生态伙伴,OEM 覆盖丰田、福特、吉利、现代、一汽、北汽等,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包含Tier1(博世、大陆)、芯片(英伟达Intel、TI)、Lidar(禾赛、Velodyne)、GPS(Novatel)、安全&操作系统(QNX、EB)等。V2X 主要包括大唐电信、联通、移动、千方科技等。生态公司和开发者主要有狮桥、智行者、新石器等。


9月17日,百度生态公司DeepWay正式对外发布首款智能重卡,进军万亿规模的智能货运赛道。在衡量Apollo价值的时候,生态公司力量必须重视。



另外,许多人会认为车企一定会自研自动驾驶,不希望被别人卡脖子。但事实上并不是,不然Apollo也不会有那么多生态伙伴。其实车企自研有非常大的局限,比如他只有自己的数据,属于近亲繁殖;另外研发门槛极高,资本开支极重;车企人才不够,自研需要马斯克或者乔布斯这样的愿景家,但是车企一般没有这样的人。所以外部sourcing 是一个,不说自动驾驶,比如小度车载,2025年市占率将达 50%,目前已经装在的有奥迪、丰田、福特、国内的哈弗。




4. Apollo估值


至于Apollo的估值,其实相对比较困难的,我也怕搞成玄学。但如果我们从市场总量切入,可能能够得到一个模糊的正确。


如果我们给这个市场所有的玩家去估值的话,8000亿市场,2025年渗透率能打到20%(虽然我认为endgame渗透率迟早会达到接近100%,但什么时候发生不好说),就是1600亿,给10倍P/S,就是16000亿人民币,2500亿美元。也就是说这个市场的玩家,(在不折现的情况下)总估值加起来应该有2500亿美元,但国内目前又有几个自动驾驶的玩家呢?


屈指可数。大一点的,百度、华为、阿里腾讯;小一点的小马智行、文远知行。阿里和腾讯的市值,能匹配上这2500亿美元;但百度一共就不到600亿市值,如果Apollo能成功,可想而知能为百度打开的上涨空间。


当然这个渗透率20%是我拍脑袋拍出来的,属于谨慎乐观,其他还有乐观情景预测的。根据IHS的报告:


“基于目前百度、华为、阿里腾讯在汽车行业的积极拓展和智能网联市场奠定的自身竞争优势,预计未来的Robotaxi市场仍然是这些科技巨头公司连同包括车企、Tier 1 供应商的合同伙伴,共同加速中国市场Robotaxi的市场体量,在当前趋势下预估,未来Robotaxi将占到共享出行市场的60%以上,市场规模预计超过1.3万亿。出行市场未来会转向无人车出行服务场景。


根据共享出行服务市场的发展情况可以推断,在技术成本、服务模式资本投入和客户群体规模效应的考虑下,最终将可能形成2-3家Robotaxi服务商占据市场主要份额的局面,或出现头部服务商占据超过40%的市场份额。”


(IHS报告)


所以给Apollo如何估值合适呢?假设Apollo能够成为头部玩家,吃到40%的份额;假设2025年8000亿的共享出行市场Robotaxi能有20%的渗透率;假设P/S 10倍,则Apollo应该有6400亿估值,1000亿美元。但是如果只有10%市占率呢,大概就是250亿估值。如果渗透率能打到60%以上呢,不需要去算,我们也知道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所以Apollo(仅仅共享无人车业务)这块,我认为,不贴现的毛估估,可以是250亿-1000亿美元的任何一个数字。毕竟估值是个艺术,但凡能自圆其说。而再加上ASD业务,我认为400亿打底。


另外有一个估值参照,就是我们以未来的眼光来看,Robotaxi能够吃下共享出行的市场,然后将其折现回来,那我认为这一块至少能够值得现在滴滴的价值,而目在严重的市场负面情绪的压制下,滴滴的市值仍然有400亿。


为什么能取代滴滴,道理也很简单——到2025年,Robotaxi的服务成本将比人工驾驶低得多,届时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张,Robotaxi将实现盈利。具体到数据,当每天大概有5000万订单时,Robotaxi的成本将会是现在的五分之一。而一天有5000万订单,也就是目前滴滴的水平。



结语

投资不是关于过去甚至也不是关于此时此刻,投资是关于预期,关于未来。就像一百年前,当人们要投资的时候,聪明人就会去选择投资铁路、汽车、钢铁、集装箱运输,这在当时都是新兴行业,因为你知道,这些东西迟早会去代替人力车、马车、牛车、散装运输。


所以平推过来,现在我们应该要重点投资的东西,是迟早要替代人力甚至人脑的东西,这是大趋势。而在自动驾驶上面,无论是悲观还是乐观,我们至少要保持达观。还是那句话,就向去火星,虽然很难,但是目标明确;这比去投机一些虚无缥缈的炒作热点,要实际一百倍。


况且价格也不贵,为什么不买呢。



------------------------------------------------

利益披露:作者持有 $百度(BIDU)$  多头仓位,且一直是个度吹。


 网页链接#自动驾驶# } 

  $上证指数(SH000001)$     

 @今日话题    @Ricky    @仓又加错-Leo    @刘志超    @不明真相的群众    @张小丰   @老鬼的逻辑   @大苹果的飞飞   @曹大勇  

精彩讨论

龙傲天v2021-09-18 13:23

达美老师,我百度搜索了一下无人驾驶未来哪家最强,答案就是百度,和你的观点一样!

myDecember122021-09-18 13:57

看到2025年 百分之20的robotaxi就不用看了,这个基本的数据都是严重失实的,百度robotaxi的三年内的目标是30城3000辆车,三年才从500辆扩充到3000辆,而全国光跑滴滴的就有1000多万,3000辆对1000多万,就算到2025年再扩充个20倍,也才不到10万辆车,拿什么占据20%份额?更何况短短几年能不能完全去掉安全员也是前景不明了,去掉安全员各家公司都是非常谨慎的,法律法规和伦理是否允许,技术能否比人安全几十上百倍都不好说,如果不去掉安全员运营,那成本完全不可能打下来,按照robotaxi估值就没意义,目前最靠谱的落地和商业化场景还是L3以及L2+级别的辅助驾驶,这种车随时都有司机接管,商业化落地快,法律法规没有障碍,技术迭代快,如果百度不在这块做出突破,抢占大量份额,未来领头羊位置不容乐观。

黑帆-珍珠岛2021-09-18 12:21

度吹死灰复燃

长期专注特斯拉2021-09-18 13:28

我是真的怀疑大家是不是都没学过财务?百度Robotaxi这条路线本身就是错的,毫无价值:
大家都搞错了,造车企业的自动驾驶才轻资产运营,百度这类Robotaxi是重资产运营,因为运营一辆车需要几十万元买车成本的。而造车企业,它把车卖出后,成本转移给消费者了,未来消费者拿这套自动驾驶去赚钱,造车企业自然就属于轻资产提成了。你百度怎么和这类企业竞争?更重要的,你买车运营自动驾驶,你能买几百万辆车吗?而别人造车企业,车卖出后,几年下来,存量车就是上千万,未来一个ota不断升级后,全变成自动驾驶车。你百度就几万辆运营的,市场份额根本就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百度Robotaxi这块,市场不给估值是对的,因为基本没价值,无人驾驶出现后,单纯为自动驾驶而运营又不愿造车的企业就没生存空间了。百度后续怎么样,需要看的是它自己的集度造车。要做难而正确的事,而百度做的是走全而自以为捷径的路,其实大大分散了精力和资源。

myDecember122021-09-18 14:10

你这里说的也存在几个问题。第一,未来能跑robotaxi的车一定是要拿到政府牌照的,普通汽车公司造的车是否具有L4级别能力,安全怎么样,是未经过认证的,不可能直接无人化的去跑的,未来的政府的牌照是稀缺资源。第二,robotaxi的运营能力也是非常深厚的护城河,就比如滴滴,滴滴模式非常简单 就一个app,然后司机注册 他派单,理论上人人都可以做滴滴,但是实际上滴滴的规模效应 运营能力决定 他是无可撼动的王者。第三,robotaxi不一定是重资产模式,百度未来完全可以把技术开放给第三方车企,形成一个联盟,每个车企的可以从车的运营中获取一定比列的回报、

全部讨论

达美老师,我百度搜索了一下无人驾驶未来哪家最强,答案就是百度,和你的观点一样!

看到2025年 百分之20的robotaxi就不用看了,这个基本的数据都是严重失实的,百度robotaxi的三年内的目标是30城3000辆车,三年才从500辆扩充到3000辆,而全国光跑滴滴的就有1000多万,3000辆对1000多万,就算到2025年再扩充个20倍,也才不到10万辆车,拿什么占据20%份额?更何况短短几年能不能完全去掉安全员也是前景不明了,去掉安全员各家公司都是非常谨慎的,法律法规和伦理是否允许,技术能否比人安全几十上百倍都不好说,如果不去掉安全员运营,那成本完全不可能打下来,按照robotaxi估值就没意义,目前最靠谱的落地和商业化场景还是L3以及L2+级别的辅助驾驶,这种车随时都有司机接管,商业化落地快,法律法规没有障碍,技术迭代快,如果百度不在这块做出突破,抢占大量份额,未来领头羊位置不容乐观。

2021-09-18 12:21

度吹死灰复燃

我是真的怀疑大家是不是都没学过财务?百度Robotaxi这条路线本身就是错的,毫无价值:
大家都搞错了,造车企业的自动驾驶才轻资产运营,百度这类Robotaxi是重资产运营,因为运营一辆车需要几十万元买车成本的。而造车企业,它把车卖出后,成本转移给消费者了,未来消费者拿这套自动驾驶去赚钱,造车企业自然就属于轻资产提成了。你百度怎么和这类企业竞争?更重要的,你买车运营自动驾驶,你能买几百万辆车吗?而别人造车企业,车卖出后,几年下来,存量车就是上千万,未来一个ota不断升级后,全变成自动驾驶车。你百度就几万辆运营的,市场份额根本就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百度Robotaxi这块,市场不给估值是对的,因为基本没价值,无人驾驶出现后,单纯为自动驾驶而运营又不愿造车的企业就没生存空间了。百度后续怎么样,需要看的是它自己的集度造车。要做难而正确的事,而百度做的是走全而自以为捷径的路,其实大大分散了精力和资源。

算得再精也不如一级市场算得精,且,VC的玩法是投遍赛道,只要一家赢就能赢钱,真正的市梦率。看下最近的融资信息吧:
文远知行获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基金战略投资,目前估值已达33亿美元。

纵目科技完成D轮1.9亿美元融资,估值未知,按10%算19亿美金。长城控股旗下自动驾驶公司毫末智行被曝已于近日完成 3 亿元 Pre-A 轮融资,用于扩大人员规模及研发投入,投资方包括首钢、美团、高瓴资本等,估值未知,按10%算30亿人民币。


小马智行宣布获得来自文莱主权财富基金文莱投资局(Brunei Investment Agency)和CPE的1亿美元的C+轮融资,其总额为3.67亿美元的C轮融资正式宣告完成。


滴滴自动驾驶已于近期完成3亿美元融资,本轮由IDG资本领投,CPE、Paulson、中俄投资基金、国泰君安、建银国际等投资机构跟投。


看下老大哥,自动驾驶公司Waymo宣布在新一轮融资中获得25亿美元,Waymo本轮融资的投资者包括母公司字母表、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全美汽车租赁公司、加拿大养老金计划投资委员会、富达管理与研究公司、麦格纳国际、穆巴达拉投资公司、银湖资本、淡马锡和老虎环球基金等。投资者网站PitchBook的数据显示,在完成本轮融资之后,Waymo的最新估值超过了300亿美元。

2021-09-18 12:12

有多大,就有多难,最后就会有多高,可能不是百度,可能要靠百度,只能百度一下答案了

2021-09-18 18:03

啪啦啪啦一队吹,给你举个例子,如果百度是一个小公司,立马有小资金搞,把你的蓝图在股市实现。奈何人家不小了,要做的资金要深入理性分析的,还得呼朋唤友,基于百度战略黑历史,百度没有真材实料的业绩提现,大资金不会齐心搞。举个例子,比如京东,之前年年吹战略,年年股价低,现在选择专注,业绩出来,碰上放水,疫情,股价就起来了。记住有钱的主想的比你还明白,别在市场研究很明白的股上做大梦

2021-09-18 12:12

终于在于正经了一回,俺好好看看

2021-09-18 15:54

达美,它配不上你啊!

2021-09-18 13:49

有个问题,百度算红筹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