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25回复:53喜欢:31

#医药生物板块悬赏#

有没有一线的销售人员或者医生来谈一谈各家PD1的使用情况啊?用量还有医生满意度都和体验可以。不管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

$恒瑞医药(SH600276)$ $信达生物-B(01801)$ $君实生物-B(01877)$

@科技龙头ETF

精彩讨论

价值投机王者2019-08-26 21:20

近3年免疫发展快速,PD1/PDL1类药物风靡全球。这种激活自身免疫抗癌的药物备受世界瞩目。不过,新药发展时间段,许多机理还没真正摸透,临床上也遭到许多碰壁。如何理性看待免疫治疗是小编今天想阐明的重点,以下将从真实世界数据、疗效、安全性等方面对PD1进行多角度探讨分析,望各位“PD1追求者”能理清思路,合理用药。

一谈真实世界数据

与临床试验结果有差异,真实世界受多因素影响

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开展及数据遍布各癌种,无论是一线或后线都有取得一定的成效,也因此获得患者们的青睐。但这里要提醒大家,试验结果与真实世界使用其实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就拿肺癌来说,Mohammad Jahanze教授前天在OncLive采访中指出,虽然PD1的研究数据不差,但细看试验设计,大部分研究的入排标准都非常严格,为了得到“理想人群”的分析结果,都会排除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体能较差或其他生化指标异常的人群。相信报名过试验的患者深有体会,能成功入组的比例非常小。


这说明了真实世界中的影响因素更多更复杂,容易受患者体质、依从性、其他疾病、其他药物等影响PD1的疗效,用起来疗效不可能跟想象中的一样好。大多研究发现,PD1真实世界疗效≤临床研究,以下列举。

上图为2018年发布在Lung Cancer杂志上的O药(Opdivo)真实世界数据,共分析了260例患者。在中位随访18.5个月后,60%的患者去世,中位OS为5.9个月,体质评分即ECOG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在49例前后都有影像资料可进行疗效评价的患者群中,有效率ORR达到35%,包含9%的假性进展。

仔细一看,怎么OS只有5.9个月?试验中不是达到了9.2个月、12.2个月吗?真实世界的PD1生存获益有所减低,因为未能像临床试验一样只纳入了“优质化”患者,其中体能便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当然,也有个别真实世界数据疗效与试验相仿,这里不细谈,小编只是想把影响用药疗效的事说明白,以便提醒患者用药时一定要注意PD1治疗的不利因素,尽量避免。

二谈疗效

PD1非“神药”?临床使用宜扬长避短

1

起效慢:

与免疫起效的机理有关,PD1/PDL1单抗起效的时间较慢,国外的初次评估时间定在用药3个月后。免疫治疗不如靶向药那么精准、起效快速,因此对于症状严重、病灶转移/增大迅速的急性进展患者,并不推荐单用PD1/PDL1,以免耽误病情。

2

疗效有限:

PD1单药的一线总人群有效率大概在20%-30%,后线治疗更低。因此还是建议想在一线用PD1单药的患者做做PDL1表达、TMB、MSS/MMR这种预测指标的检测,预估下疗效,切勿单纯不想化疗而错用了治疗方案。

3

无进展生存期(PFS)不稳定:

PFS可以简单理解为耐药时间,PFS越长越好,说明该药可以更长久的控制住肿瘤。其实,部分试验表明免疫治疗的PFS并非那么理想,从大型的III期CheckMate026研究看到,O药的中位PFS并未能明显优于化疗组(4.2m vs 5.9m)。



III期的Keynote010试验结果亦如此,K药标准剂量一线治疗的总体人群PFS未能优于多西他赛组。



不过试验中PDL1高表达人群(TPS≥50%)的PFS仍然可以获益。这说明每个人用PD1的效果有一定差异,不如传统化疗及靶向药稳定。

4

生存期还是很乐观:

长生存期是免疫治疗的一大优势,各种研究都提示PD1的中位OS(总生存期)比化疗组更长。2018年JCO杂志发表了经典的209-003研究,发现第一批用O药的患者五年生存率达到了16%,而用标准剂量(3mg/kg)的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26%,相比PD1问世前晚期NSCLC患者5%的5年生存率,翻了4倍!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生存期最久的1位已经有88.6个月,迈过了7年的门槛,突显PD1疗效持久的特性。



三谈安全性

不良反应较小,但致命性副作用可怕

整体而言,PD1/PDL1单抗的不良反应(AEs)发生率较小,患者的耐受性较好。但是,免疫治疗会引起独特的免疫相关性AEs,比如免疫性肠炎、免疫性肝炎、免疫性肺炎、免疫性心肌炎、免疫性肾炎等等。这类AEs容易致命,目前临床尚无招架能力,只能积极对症处理或大剂量激素应对。

近期JAMA杂志就报道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严重不良反应文献。研究发现,3万多使用ICIs的患者中,发生致死性AEs的比例占了0.4%-0.8%,PD1+CTLA4联合方案可将致死性AEs发生率提高到1.23%。要知道,100个人当中就有1个因药物AEs致死,已经是件值得重视的事。



另外,免疫治疗还会出现“超进展”现象,可以简单理解为肿瘤不但没缩小,反而比治疗前更快速生长,病情恶化。这种现象为免疫治疗独有,发生率在9%左右。超进展的发生机制不明确,目前尚无完善的应对手段,临床使用一旦发现该想象应积极处理,或考虑停药。

四谈免疫治疗“死角”

EGFR/ALK突变不推荐用PD1

试验统一数据,对于EGFR/ALK突变的NSCLC患者,使用PD1/PDL1单抗的疗效不理想,明显劣于不突变的人群。最新NCCN指南也不建议EGFR/ALK突变的患者使用PD1治疗,无论其PDL1表达如何。究其原因,2016年ASCO会上报道了EGFR/ALK突变这两类患者的TMB表达低,可能与用PD1疗效差也有一定的关系。



不仅如此,有研究表明这类患者不但获益少,而且用PD1还有增加爆发进展的可能性。因此,EGFR/ALK突变患者建议还是首选靶向药治疗,耐药后想转换PD1得谨慎考虑。

结合免疫治疗特点,给几点用药策略

PD1确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神奇”,但确实是一种创新性的疗法。医患朋友在真正使用时还是要客观对待,在期待疗效的同时,更应明确其弱点,盲目地不合时宜的使用有害无益。给几点简单的建议。

1、免疫疗效与患者体质好坏息息相关,不要太晚使用。2017年JCO杂志发表的大样本(2万多例患者)研究发现,先用免疫药比后用免疫药显著提高了生存期,而靶向药先后使用顺序却无影响。



上图中,蓝色曲线代表试验中患者先用试验药物,即PD1或靶向药,橘色为先进对照组用其他药,耐药后再交叉到试验组用PD1/靶向。图A可以看到,先用PD1比后用PD1的生存期更长,患者整体死亡风险降低了30%以上。而图B靶向药先后用药顺序对生存期无影响。

这证明了免疫药和靶向药很不一样,先用还是后用效果是有差距的。早用免疫药存活期会更好,可能与患者的体质在治疗后由好转坏有一定的关系。

2、免疫单药的疗效有限,联合治疗是弥补的方向,在治疗时应考虑联合其他方案,以提高疗效。

3、注重自身免疫炎症类的不良反应。积累临床经验。出现此类不良反应的患者在一些血液指标上会有所提示。

4.了解免疫的起效特色,勿急症缓治、勿不符硬治,也勿治疗中过于急躁。

免疫药物入市不过3-4载,其为我们肿瘤治疗带来的价值是值得肯定的,而且这种价值尚未完全展现,但在混沌中的治疗摸索,更需要我们实事求是,在岁月回首间不愧对对此抱有希望及以身尝试的芸芸患友们。 @Stevevai1983

全部讨论

2019-08-29 16:10

雪球一线销售人员和医生不多吧

2019-08-28 22:55

信达和君实的定价出现了非常大的失误。这会给后期医保谈判带来不利。

2019-08-27 14:15

恒瑞卖的好的原因是什么呢?

2019-08-27 13:58

沙发

2019-08-27 13:32

这钱有点难领

2019-08-27 13:28

悬赏红包还未发完。。。

恒瑞出来后,目前医生推荐力度明显比以前大,基本用恒瑞,恒瑞一家可能大于其它四家公司总和

2019-08-26 21:21

图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