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30回复:79喜欢:108
针对Icefighter的《再论牛奶与猪肉》我写了一篇反驳观点的文章,也在原帖回复了。因为码子特别不容易,也希望很多人看到,所以必须要反复发加强传播。现在中国无论是消费者还是投资人对乳业都有一些偏见和误解,尽量帮大家澄清,也欢迎不同观点。以下为我的看法。

首先,非常感谢您引用我的文章给大家传播知识,并且指明出处尊重了知识产权。

不过我非常不同意您的很多观点,您在文中许多地方都有常识性错误或者行业知识不足导致的认知错误,我大概数了一下不下10处,接下来我来一一批判。抱歉,我不大喜欢看到不懂行业的人“胡说八道”,如果言辞稍有不妥,还敬请您谅解。有些小问题我就懒得说了,毕竟码字好浪费时间,我又不靠这个挣钱,有空了、看不惯了多说两句,不屑一顾的也就懒得管了。您的另一篇牛奶和猪肉的我就不说啥了,不过有些观点也不是很对哈。

1. 您说“乳饮料是最垃圾,奶源最差,奶的含量最好,添加物最多,毒害儿童”,我非常不认同您的这种说法,这是对行业的诋毁!首先,您对垃圾定义是什么?就因为乳饮料蛋白质低?含糖量高?那还有不含蛋白的饮料,糖分更高的饮料呢?如果是垃圾,被您说得这么不堪,国家法律就该禁止了;现在市面上所有乳饮料都是符合国标的,他们都是乳制品企业的销售和利润来源,请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产品。在很久以前奶源匮乏、常温奶还没普及的时候,娃哈哈旺旺就用乳饮料(旺旺的儿童奶蛋白质含量>=2.3%,属于调制乳)给很多低级别市场和农村地区儿童补充蛋白质,这在当时就是一种进步,所以您只能说现在大家有更好的选择了。再是,什么叫“奶源最差”?您知不知道娃哈哈旺旺的奶源来自哪里?都是来自新西兰澳洲欧洲的高质量奶粉,跟您喝进口奶是一个意思好不好?还有,添加物多怎么了?认为添加剂有害简直是对食品饮料行业天大的误解!很多添加剂在食品饮料中都发挥着重要的特定功能,例如增强稳定防止分层或者保持风味,可以说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食品工业;我甚至可以说,对很多食品饮料来说,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消费者根本就不会买不回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消费者的选择,不是企业的选择,要知道现在食品添加剂也是很大一块成本啊!所以请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这个您可以找一位在食品添加剂行业的专家求证;而且国家标准都有限定值,所有通过食药监审核的都是安全的,更不纯在毒害一说。

2. 您认为“白奶/高端奶成长就说明消费者确实充满了”?非也!消费者是复杂的,不可否认消费者在经过三聚氰胺一役后确实在选择乳制品时更谨慎了,但却未必真的变有知识了。根据很多消费者研究,乳品消费者的产品认知都是粗浅的或者说片面的。而且很多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到企业广告宣传的影响,不能真正说消费者成熟了。中国消费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您说的这一点其实无伤大雅啦。我倒有句话想说: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在中国随便吃点什么产却要被逼变成化学、食品学专家真是一种悲哀!

3. 您认为“常温酸奶VS低温酸奶,常温白奶VS巴氏奶牺牲了一些健康元素”,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这么看:不置可否常温酸奶确实没有低温酸奶的活菌,的确失掉了酸奶某方面的功能,但是常温酸奶也是发酵产物,相比常温白奶更少乳糖也更容易吸收,对乳糖不耐症消费者来说是很好的选择,从蛋白质补充上来说,常温酸奶不比常温白奶差,所以很多时候常温酸奶替代的是白奶的消费,这个在中国比较特殊;而且考虑到低温酸奶和巴氏奶在现实物流中脱冷链的状况,可能常温产品更安全(建议你去实地考察冷藏产品的配送)。还有常温白奶和巴氏奶之争由来已经,我的观点是:消费者喝牛奶主要是补充钙和蛋白质,但是相比巴氏杀菌,超高温灭菌对钙和蛋白质的损失影响微乎其微,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目的是补充钙和蛋白质,和常温牛奶和巴氏牛奶是没有区别的,建议可以读读IDF国际乳业协会的最新的报告。当然,巴氏牛奶在维生素上稍胜一筹,但你喝牛奶是为了补充维生素???、

4. 您说“进口常温奶的等价产品是伊利蒙牛的高端产品”,对高端奶侵蚀最大。这也不是事实!在KantarWorldPanel的一份进口产品报告中分析过,进口牛奶销售额增长的43%是来自于消费者消费品类的增加(意思是这群人既买进口牛奶,也买国产牛奶,并没有因为购买进口牛奶就不买或减少购买国产牛奶),26%来自与一直购买进口牛奶的人增加了购买量,30%才是源自于品类转换(即是买了进口就不买国产)。然后在这30%的完全品类转换中,受影响最大的是普通白奶和儿童奶,高端白那和其他乳饮料受到的影响是一样的,用一个系数表示,普通白奶受到的影响是223,而高端白奶只有109,进口奶对普通牛奶的影响是高端的2倍。拜托,你看看两者价格就知道这不是同一群消费者啊。 的确实进口常温奶对伊利蒙牛的高端白奶有一定影响,但是我们也注意到进口白奶也失掉了一部分销售给常温酸奶,这部分的消费额比高端白奶掉给进口牛奶的要多将近40%,所以对伊利蒙牛的高端来说,人家是有防御的!

5. 您说“未来中国牛奶已经没有增量”,就根据我的三年消费量增长停滞得出的结论?我只是根据数据表明了我对未来的担忧,但完全没有斩钉截铁地认为中国乳业市场就没有希望了。乳制品的消费和经济发展的相关度非常高,所以在前两年原奶涨价和经济增长放缓的双重挤压下,消费市场很疲软,不光是乳品,基本所有的快消品都是增长大幅放缓,有些品类甚至衰退。我也明白不能把欧美人均消费量简单的和中国人做个比较就得出中国市场机会庞大的结论,中国人也有自己的饮食习惯,但是我绝不会因为三年停滞就得出未来没有增量的结论,要知道中国还有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呢。现在中国的乳制品渗透率已经很高了,但是细分到不同品类情况是很不同的,例如乳饮料的渗透率比白奶高;而饮用情况也很不同,根据消费者研究白奶里面基本是30-40%的消费者创造了60%的消费量,而乳饮料则相对平均。你可以想象如果更多消费者从乳饮料消费升级到白奶、酸奶,这部分的原奶耗用就会增加至少3倍,这不是增长空间是什么?还有,您现在只看到了零售渠道的消费,但忽视了牛奶或者乳品在餐饮渠道的发展(每年20-30%的增长),这个我就不详述了。

6. 您说“国产牧场奶源的牛奶质量不行,所以普遍要添加各种(添加剂)”,这个我就觉得您是偏见了,作为一个业内人士,我必须要反驳。三聚氰胺后,几乎所有企业都加强了对上游牧场的投入,现代化设备和管理的牧场数量增长很快,在原奶供应的占比也逐步提高,牛奶的品质大幅提高;因为这两年消费的疲软和企业限制收奶,散户已经基本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养殖小区,这些小区的牛奶质量用我同事(做牧场的)的话说就是“跟大牧场也就一个蛋白质含量上下两个点的差距”,而很多大牧场牛奶的蛋白含量、细菌菌落总数已经超过欧美标准,只是大家并不知道而已。至于添加各种添加剂,前面也提到了,根据产品品类的不同,添加添加剂是为了稳定产品功能,您以为添加剂不要钱啊?随便加啊?成本!成本!成本!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7. 您在文中有一个假设“1L的牛奶会流行”,我也要说一下。乳业发展初期很多大包装,例如常温奶很多1L的利乐砖和500ml的利乐枕,主要是为了培养消费者的家庭饮用习惯和迅速抢占市场份额;但随着消费者饮用习惯的形成,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发生了变化,例如快速的生活节凑就很难让一家人早上坐下来分享一盒牛奶,单独饮用的机会更多,onthe-go(我翻译成在途使用)的消费也更多,你看看很多人都在拿着一盒250ml的牛奶在上班路上就解决了,或者带到办公室,或者其他什么场合,小包装的发展是符合消费者行为习惯的。您再看看现在,1L包装在几大家里占比还有多少,500ml基本就消失了。之所以现在进口牛奶大部分还是1L,这是从产品成本和经济价值角度考虑的,并不是从消费者消费行为角度考虑的。难道您没有注意到小包装的进口牛奶慢慢多起来了吗?

8. 有一个问题我要特别说明:很多人都觉得现在进口奶的价格便宜是一个常态,非也!最近全球原奶价格都疲软,也是一个时期的支撑因素,但是全球乳制品贸易是有周期性的,价格上下是根据需求和供应走的,有时候奶价也是要往上走的。很重要的一点,进口牛奶市场也是一个经销商推动的市场,以前进口牛奶刚开始做的时候,价格高,利润好,这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贸易商经销商进到这个市场,所以直接的影响就是竞争更加激烈,导致价格战,所以产品价格也下来了。而且,对经销商贸易商来说,品牌和品牌投资也是一个大问题,这有点像无底洞。很多经销商现在都是玩票性质的做,市场在爆发的时候站在风口,一旦市场进入成熟期比拼的就是品牌,但品牌这个东西没有几年十几年的沉淀是不肯发挥效用的,现在很多经销商贸易商都是以代工形式运作,不做任何品牌投资,当你听说很多人购买进口牛奶的同时,也有很多消费者为他们听都没听说过的某某进口牛奶而迷茫,对他们来说蒙牛伊利或者自己城市的乳品品牌可信度更高。未来进口牛奶和国产牛奶会达到一个平衡点(不想详述),到那个时候,进口牛奶的利润也会和国产差不多(估计还没有国产高端的好),经销商和贸易商的动力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大了,那个时候也就是退潮看看到底谁在裸泳的时候了。

9. 您举了一个君乐宝奶粉的例子说明虚高的利润会迅速下降,并且很认同其低价杀入市场的行为,还认为其奶粉业务迅速发展使君乐宝2015年的销售大增。我同意配方粉的利润在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也确实是因为渠道的融合,海淘的发展和竞争者的新玩儿法。不过婴幼儿配方奶不同于液态奶乳制品,其业务模式和分销模式也有很大不同。在这里我就不分析说明哪些不同了,我只想指出的是您没有体会到消费者在购买婴幼儿产品时的心理表现,低价也使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他们害怕因为贪小便宜而置自己的孩子于又一次三鹿奶粉的风险。据我所知,君乐宝的130块的奶粉远没有想象那么火爆,他们还有很长的品牌建设的路要走,市场数据也表明高端和超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成长比普通产品要快。

10. 您最后还谈到了电商进入乳制品自有品牌业务对国产品牌的影响,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非常值得探讨。但我个人不觉得京东和天猫有兴趣做自有品牌的牛奶或其他乳制品(京东的策略和天猫还有很大区别),理由有三个:1.平台型电商的业务重点在做大平台,做牛奶对他们来说是副业,蝇头小利,有那么多利润更高,市场更大的产品他们不做选择做乳品?例如奢侈品;2.做食品饮料现在就是“高危”行业,更别说乳制品了,他们现在的品质管控达不到要求,您去了解一下现在伊利的品控有多变态就知道了3.中国人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决定,外资在中国做自有品牌也有些年头了,您可以看看做的都是什么品类,大概的销量和份额是多少。中国人还是很人品牌这个东西,在低价和低质依然划等号的时代也注定了自有品牌的乳品不会是零售商或者电商的选择的。

全部讨论

tombow2019-01-19 13:45

好文,谢谢分享

问万川2016-09-29 09:51

理性,深入。赞!

龙泽天下2016-04-16 10:03

c249lx2016-04-14 15:58

三聚氰胺事件后,确实很多国人对国产品牌的奶粉的都存在偏见,这种偏见和误会看来短期内是不会消除的。但是真正好品质的东西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十年,二十年,总会有做的好的国产品牌再立起来的。目前来看,伊利的希望最大。

阿荣哥2016-04-14 14:07

价值漫步2016-04-14 12:14

非常同意,首先国家不会允许一个十三亿人口大国的牛奶都来自国外,即使你愿意买,试问有那个产奶国能满足了这需求?类似人人喊的移民,即使假设每个中国人都有条件移民,试问有那个国家能接纳这么多中国人?

爱国红利高波资管2016-04-14 11:24

有争议才有买卖

最后遇到你2016-04-14 10:40

算是有立场的文章,兼听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