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散户乙东财留言(2013.11.12-2014.01.12)

发布于: 雪球转发:5回复:9喜欢:38

2013-11-12

不能承受亏损的人一定也不能承受盈利

老窖不到25倍市盈率,不要考虑抛出的问题。如果你之前认为买错了,现在可以跑了。如果你没跑,请不要在股价再跌的时候唠唠叨叨。

2013-11-19

我11月11日在酒仙网买的老窖特曲也是13年10月28日出的。可我在另两家分别买的窖龄30年和窖龄60年却是2011年6月的。不知为什么差了那么多。

再谈我眼中的银行股

从目前市场上看,投资者分歧最大的行业不是白酒股,而是银行。

从盘面看。银行股在目前的箱型价位震荡了很久,稍有风吹草动,股价就连续下跌,甚至跌停。而一旦有银根放松和优先股发行的预期,股价又会连续大涨。这就是投资者分歧的表现。

从多空观点看。看多的主要观点是:我们的 GDP还在高增行,M2还在高速增加,银行的利润一直在增长,银行目前估值很低,国家的发展离不开银行,即使银行未来有什么问题,也会有国家信用担保。

而看空的人认为:目前的发展方式不可持续,我们之前把巨额的信贷投放到错误的地方,M2高速增加使得资产泡沫膨胀,银行净资产只是总资产的1/20,一旦资产泡沫破裂,银行将面临破产。

以上两种观点,基本代表了目前市场分期的主流。

我认为目前对银行股的这两种主流观点都有道理。但我觉得,持有这两种观点的人其实并不真正理解银行,他们只是由于屁股的位置不同,而归纳和强调了银行某些固有的特点。

我谈谈我对银行的看法。

1,银行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其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在可见的将来,银行业不仅不会消失,而且将与社会经济一起不断发展壮大。

2,在不出现经济危机这样的系统风险下,不要过分担忧整体银行业的坏账,因为银行业和保险业是一样的,他们当初的业务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保险业不会因为有灾难赔付就亏损,银行也不会因为有坏账就倒闭。

3,从长期宏观的角度看,银行业整体盈利并持续发展是非常确定确的一件事。

4,从单个银行来看,由于银行静资产普遍只相当于其总资产的1/20不到,这又注定它是非常脆弱的。霸菱银行一个交易员的违规操作,使得这一百年老牌英国银行资不抵债倒闭。

5,在经济发展顺风顺水的时候,普通投资者很难通过公开资料判断一间银行在风险掌控与业绩增速上是如何平衡的。也就是说,甲银行的高速发展,也许是放松了风险防范的结果。而乙银行的低速发展,也许是在严格控制风险下的主动选择。而这些,我们投资者很难识别。

6,我们普通投资者在看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时,一定要关注其总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的高低往往更能说明一间银行的本质。

7,经济危机往往在我们认为不会出现的时候出现,它爆发的临界点就像地震一样无法预报。

说了以上几点,我还想用三间银行举例说明:富通,花旗,富国。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这三家银行无论是业绩还是股东回报率都是非常好的,股价也并不高估,都是很好的投资标的。但经过金融危机后,富通已被政府国有化并将主要业务卖给了巴黎银行,平安因此损失了238亿人民币。花旗银行金融危机之前,股本50亿,股价55美元,总市值大概是2750亿美元。经过金融危机,尽管政府注资挽救避免了倒闭,但股本变成了290亿,老股东的权益被稀释了近1/6。目前10股合一股后,股价49块钱,虽然在美股创历史新高的今天,它的总市值回到了1420亿,但金融危机之前老股东持有的市值目前仅有245亿,还不到危机之前的1/10。富国银行,金融危机爆发前,富国银行与花旗银行、美国银行有着不小的差距。富国银行资产总额仅为美国银行的33.02%,为花旗银行的25.58%;净收入为美国银行的39.84%,为花旗银行的39.09%;不良贷款率比美国银行高出0.5个百分点,比花旗银行高出0.45个百分点。虽然金融危机爆发期间,股价也跌到7块多美元,但今年7月份,富国银行以市值2360亿美元市值超过工行成为世界第一大银行,而巴菲特90年第一次以2.9亿美元就获得了10%的股权。

我最后的结论是:对于投资者来说,银行是一个过于复杂的行业,一般投资者很难透过表面看到本质。巴菲特是学金融出身的奇才,银行业和保险业是他的能力圈,他投资银行和保险,可以不用那些耳熟能详的条条框框,在众多银行里,巴菲特是有能力判断哪个银行值得投资的。而这一点,正是我们目前大多数投资银行的投资者所不具备的。对此,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如果你确定你看懂了你要投资的银行,你大可以大胆买入并持有。即使你看不懂,但你凭感觉短期投机买入赚一把差价也没什么问题。怕的是你不懂银行,但以为自己懂了,把它当作是价值投资,长期持有!因为我属于大多数看不懂银行的人,我的表现不是谨慎,而是对未知的恐惧。呵呵,我原以为大多数人是看得懂银行的,而我只是是少数,但后来我发现沙特王子和马明哲也没看懂银行,因此我开始怀疑:其实大多数投资银行的人也不一定看得懂。

2013-11-25

调研老窖实际销售

老窖由于股权激励,这两年报表会不错,但有可能将货压给经销商,为此需要到卖场调研实际销售情况,我在广州百佳超市看到老窖的各款中档酒(100-350元)生产批号基本都是2012年或2011年,古井贡原浆的生产批号为2013年6月,山西汾酒的生产批号也是2013年的。请各地的投资者一起跟帖汇总一下。

对于消费品,到商场看生产日期能准确反映销售实际情况

泸州老窖的确有些品种是2011年生产的,老窖的品种太多,难免有些品种销售不畅。我今年光棍节买的泸州老窖特曲收到后发现是2013年10月28日的,仅仅是两周前的。

关于会不会因为股权激励向经销商压货的行为,我也怀疑。但股权激励的条件是12%增长。其实2012年的业绩增长了50%,增长如此之多也没有奖励,反而给今年完成带来了难度。似乎逻辑上说不过去。

网友(北99M6W8):若因股权激励而压货给经销商,则低估了老窖管理层的智慧。

据我对市场的调研,老窖中低档酒,生产批号2013年的占多数,2011年以前的极少,400元以上高端酒主要是1573确实存在销售不畅的问题,有批号是2011年的在售。正如老窖董秘所言12年高中低比例1/3强、1/3弱、1/3强,13年三季报高中低比例大约是3:3:4,市场状况在财报中得到了真实的反映。相信随着消费环境的改善,老窖高端酒的销售会逐步好转,今年中端比例有所提高,明年高端酒份额增长应是大概率事件。

2013-12-24

转一个东东,能看明白就看看吧!

银行咋没玩没了地闹钱荒?vs规避监管与贪得无厌

2013-12-23

文/向小田

6月中的一天我正在家里面吃西瓜,老陈突然打来电话。

“田总,不好啦!银行间市场违约了!”

老陈在某金融机构工作,一直负责资金业务。

银行间市场都是信誉良好的大机构,怎么可能违约呢。我看了下日历,并不是愚人节。

老陈接着说:“怎么办?现在借个钱好困难啊,眼看我这池子开放日就到了,快给逼疯了。”

老陈口中所称池子,是他们建在表外,用来给企业放贷的资金池。这几年,银行信贷纷纷出表,将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做成了一边低成本吸收资金(负债),一边通过各种金融工具(信托/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给企业放贷(资产)的所谓中间业务。这么一来,一不用计提风险准备金,二不受信贷额度限制,大大降低了业务门槛,规模飞速发展,赚了很多钱。

低成本吸收资金有几种方式,其中一种就是借金融机构的身份拆借同业资金,另一种,就是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借的钱成本大概都在5%左右。他们的贷款放出去,很多都给了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综合成本都在10%以上。中间的差价,基本上全被老陈所在的机构赚走了。这种借短炒长的业务模式,被认为非常具备竞争力,还曾在全系统推广呢。

但是这种模式运行起来,一个难度就是短期资金一定要跟上,不能出现流动性缺口。比如你放贷出去,资产端的期限是一年。借进来的钱,是要每个月还一次的。也就是说,你必须保证每个月都能借到钱换上个月借的钱的本金,不然就会产生兑付风险。一般来说,借个钱问题不大,首先是市场存量货币充足,一般情况下同业拆借点钱不是难事,无非就是多花点成本。换成理财产品,无非就是提高一下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5%卖不出去,提到6%还不行?所以这样一来,每次遇到问题,总有办法解决。但老陈这两天苦恼的,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我说,老陈,别着急,慢慢来,说说看情况。

老陈说:田总。这几天,7天回购利率一度在7%以上,隔夜利率更高达9%。我们的产品根本没法融资啊。首先就是赎回的量大。我们之前给机构投资者的,都是5%的利息。现在他们一看利率上去了,纷纷要求赎回,量很大,我上哪儿找钱去?卖资产也没那么快啊。你看我钱很多都给开发商盖房子了,哪能说还就还。前面准备的应对流动性的方案,一遇到这情况全不好使了。说实话,我要是客户,肯定也赎回呀,隔夜拆借利率那么高,傻子才在我们这儿玩。但我现在又不敢提高客户收益率。我放贷出去的时候,利率都固定了,赚回来的钱都数得清楚,现在提高融资成本,我必亏无疑啊。

我说,那你们设计流动性应急方案时,怎么就没考虑到这点?

老陈说:我们有考虑。但没想到,今年6月份这么紧张。季末资金紧张一般我们都是有预估的,外汇占款下降、监管考核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就算是5月底、6月初的税费清缴,企业把钱都提出来,交给国库放在央行,那也是可预测可评估的。一般资金稍微紧张点,央行肯定会想个办法。可最近听说,央行好像没有发福利的意思。

我说,你看,还是没有加强学习吧。李克强总理之前在环渤海省份经济工作座谈会上不是说过了吗?要激活货币信贷存量。啥意思?重点说存量,实际上是告诉你,没增量了。你关键时刻跑去央行要增量,人家能给吗?太不政治正确了。再说了,老百姓不是说四万亿货币超发太多了吗?说明存量早就够了,在存量里面做文章,就能解决资金问题。你们自己缺钱,那说明干业务的思路还没有跟中央精神统一。

老陈说:那往后怎么办?

我说,你干的这个影子银行,恐怕后面要管了。之前国家在宏观调控从紧的行业,像房地产、地方融资,产能过剩产业等,都严格限制新增授信,把这些行业的融资需求一股脑全赶进了影子银行。现在对你们融资施加压力,就是让你们一不要把资产负债表做得太大。就算要做大,也要计提一些风险准备金,不能像现在这么搞了。另外,对你们的资金投向,恐怕也要和传统业务一样做个限制,不能过多的把资金流向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要把有限的金融资源分配给实体企业。我想就是这个思路。

……

6个月时间过去,12月份又在闹钱荒了。

9号文(即《商业银行同业融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出来以后,我给老陈打了个电话。老陈负责资金业务有一段时间了,“钱荒”之后,他一直在考虑如何转型的事。好几个月没联系,正好问一下他的业务开展得怎么样了。

我问老陈,9号文草案里面提到,买入返售时候,回购方不能将业务项下金融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转出。同时,同业融资业务还要计算资本占用和计提。对你们影响大吗?

老陈说,我给你讲一下啥是买入返售你就知道影响大不大了。以前啊,我们给房地产企业放贷款,都知道房地产企业的贷款应该比一般企业适用更高的风险权重,一般我们以120%风险权重计算风险加权资产,再按照8%的资本要求计算贷款需要的资本占资本净额的比例。前段时间银监会发了个数字,说宽口径统计五大国有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信用风险占银行资本净额比例都超过15%,估计占比最高的银行能达到20%。这么大量的资本占用,都知道银行的钱是有成本的,占用得越多,计提得越多,资金的成本就更高。所以我们想了办法,用自营资金买信托受益权来干房地产。

我说,银行自营资金怎么能搞房地产呢?这不是违规的吗?

老陈说,当然不是直接干。我们是用信托受益权的模式。比如说,因为自营贷款有资本占用成本,税收也比信托高,我们就用信托来给开发商发放贷款。信托的钱从哪儿来?还是从银行。找B银行发一个理财计划,募集资金,来投这个信托受益权。为什么不是直接买信托呢?因为银监会禁止银行理财资金直接投向信托转让资产,那我们就把信托的受益权转让给一个“过桥企业”,再找B银行理财资金受让这个信托受益权。这样我们就绕过了银监会的监管。开发商借钱成本15%,给信托公司2%,B银行理财资金收益就剩了13%。然后,我们和B银行签一个买入返售协议,约定买B银行理财资金的信托受益权,到期B银行再以11%的年化利息买回去。这样我们赚11%,B银行赚2%。但是本来这个开发商客户就是我们银行的,我们的钱无论是通过信托还是自营贷款给,都是我们承担风险,B银行是不可能承担风险的。于是,我们再找一个C银行,为这笔买入返售签一个担保协议,C银行收1%。C银行也不承担风险,于是暗地里我们跟他们签一个反担保协议。从上面的情况来看,整个资金流就是我们的资金借给了开发商,利率是10%,比贷款利率高多了吧。但是最大的好处不至于此,由于这笔投资是以受让信托受益权的方式,因此是以同业资产入账,不是以房地产自营贷款入账。从会计科目上看,这笔资金有银行兜底,又是信托受益权,风险资产权重和资本消耗比房地产自营贷款低多了。

我说,一圈转下来,这业务实际风险并没有降低,就是资本占用低了。而且对B银行和C银行来说,都是白赚钱的好事啊!

老陈说,这你就说对了。国家限制房地产行业从银行拿贷款,我们就采用这个方式。越限制,房地产融资利率就越高。我们搞同业资金买信托受益权,你想想,同业资金成本多低啊,拿来搞房地产,不是赚大发了?又没有资本消耗,又不计提坏账,简直就是解放了银行的双手啊。那规模,分分钟给你做到几百上千亿。搞贷款,是有多少钱干多大事。搞这个,是空手套白狼啊!只要我能从同业市场上借到钱,我就能不断做大。借短期资金,放长期贷款,现在银行不都在做这个吗?

老陈叹了口气,接着说道:你看看,9号文出来后,又要计算资本占用又要拨备,那不是要了亲命吗?咱图的就是你这个便利,现在这么干,我还不如去搞自营贷款,还没这么多流程这么多交易对手平添麻烦。这下你明白了吧。

我恍然大悟。

2013-12-26

由于银行是高负债行业,他的生死的确是一瞬间的事情。我承认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只有10%的银行会遭殃。大部分银行在短暂调整后会继续发展壮大。但是,当大部分人目前没有能力从100家银行里挑出这10家银行的时候,大家就会一概谨慎小心。这是一种不确定。钢铁行业是重资产行业,目前一吨几千块的钢材只赚十几块,几十块,而且产能严重过剩,未来亏损多少,没人说得清楚。这是一种不确定。老窖去年中低端酒销售额80亿,高端酒销售35亿,合计销售115亿。今年据我个人从相关信息推算,高端酒受三公消费以及茅台五粮液大幅降价影响,销售只有不到25亿,下降近30%。中低端酒销售应该有95亿左右,增长近20%。利润应该有40亿。对老窖来说,明年的高端消费下降趋势将大幅趋缓不会更差了,而中低端消费仍然会适度增长。

老树,我建议你研究一下老窖,这个企业在白酒行业挺特殊,我就不细说了。我认为他是可以穿越白酒调整期的企业之一。另外,企业未来不确定也分几种情况。一种是企业未来的生死不确定。一种是企业亏损到什么程度不确定。一种是企业在未来赚多赚少不确定。当市场把上述三种不确定当作一种情况来处理的时候,我们这些在股市里摸排滚打的老游击队员,要发现这其中的机会。

2013-12-28

投资是个很个人的事情。其中的含义不但包含了个人的性格,脾气,看问题的角度,思维模式,可能还与你的年龄,家庭情况,收入,你投资的目的等等都有关系,而且这些因素又互相交织互相影响,最后决定了你的投资风格。比如,同样是两个刚刚起步的年轻人,甲有个小家庭,有个稳定的工作,他希望把闲钱做投资,一方面保值增值,一方面学习领会投资的不同方法。乙可能急于两房换三房,三房换别墅,普通车换奔驰等,他们的选股一定是不同的。我一向是比较保守的,我宁肯一鸟在手,也不相信两鸟在林。我不买房子,也不换车子,随着荷尔蒙的分泌减少,我与异性约会也减少,我不抽烟,不喝酒,小孩刚上初中,需要我陪伴,我也不能满世界旅游。我尿酸高,不能吃海鲜,大鱼大肉,只适合白菜豆腐。我每月基本不花什么钱,我的投资可能更多的是留给孩子,让他们有稳定的股息收入,这是我考虑股票围绕的重点。你如果和我不是一种情况,你最好不要和我选一样的股票。

投资者一看到三公消费严抓不放松,反腐力度持续,大家都对高端白酒的未来感到不确定,对茅台,五粮液公司来说,53度飞天和普五销售情况基本上就可以看作是他们公司的销售情况,而一说高端酒,就必然是茅台五粮液。目前市场把泸州老窖也归为受三公影响的公司。但在我看来,我更喜欢把老窖分成两个公司来看待,这样便于我们看清老窖的未来。我把国窖1573当作一个公司,这个公司受三公影响很大,从去年的主动限量,到今年的控量保价,销售确实受阻,但即使这样,这个公司比酒鬼酒古井贡,舍得,水井坊要好。我把除了国窖1573以外的所有酒当作另一个公司。目前个公司里,无论是老窖年报中的高端酒:窖龄,特曲等,还是低端的头曲,二曲,今年都是在以20%的速度增长,而且随着老窖千镇万乡工程的不断深入开展,这个公司在未来几年的增长是比较确定的,他应该远好于青青稞酒和老白干这样的公司。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国窖1573在老窖中的业绩比例将会越来越小。但是,正是因为目前是一个公司的报表,让国窖1573的不确定变成了老窖整体业绩的不确定。这会不会是市场犯的错呢?老窖的未来很有意思。三公不放松,中低端酒有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越做越大,彻底弥补国窖1573的缺失,可以没有压力的慢慢培养国窖1573奢侈品的土壤。三公一放松,国窖1573就有了卷土重来的机会。如果三公十年不放松,随着茅台和五粮液的产能不断加大,未来茅台会不会降到500元,五粮液会不会降到400元?如果真的茅台五粮液降价到中档酒,国窖1573会不会顺理成章的填补高端市场的空缺呢?老窖会是个让人有联想的公司。

2013-12-29

我的反思

现在回头看老窖的历史资料,如果你是在2006年五月份之前9块钱买入的,到今年就可以靠分红收回全部的投资,未来你将享受无本万利的回报。但是,泸州老窖在2006年之前的业绩只有几分钱,2006年半年报也只有两毛钱,面对9块钱的股价,市盈率20多倍,2005年分红四分钱,还不到股价的0.5%。我敢不敢买?毋庸置疑,如果仅仅从报表来认识股票,当时我一定不会买泸州老窖的。但是有人买了,华夏基金出于对泸州老窖的深入研究,出于对张良谢明的判断,出于对国窖1573的判断,他们好像从2004年就开始买入泸州老窖了,到了2006年,华夏基金已经持有上亿股泸州老窖,最后在老窖78倍市盈率时,大约相当股价接近100块时分批抛出。仅此一单,华夏基金赚了几十亿。这就是投资水平的巨大的差距。当我之前赚点小钱沾沾自喜的时候,不过是井底之蛙。

我这样的反思对未来的投资有没有帮助呢?其实是没有的,我认识到问题却无法突破,这就是瓶颈,是一个人投资能力的瓶颈。华夏基金目前在老窖股东里已不见踪影,而老窖按照我的标准这时才进入了我的视野,我只能后知后觉的买入了老窖,因为以我的能力,我只能这样,这就是我的能力圈。而如果让我现在挑选股票买入类似2006年时的老窖,对我来说只能是瞎蒙,我没有那个能力,这就是现实。

如果不复权,老窖是在07年是达到股价70多,当时业绩才5毛钱多。如果复权看,股价最高是在2011年,股价接近50块,业绩也才2块。现在由于未来的不确定,股价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跌破20块再说。那么,老窖未来最坏的情况会如何呢?根据目前的公开资料,我预计今年利润会到40亿,高端酒的业绩大概15亿左右,中低端大概25亿左右。明年高端酒再下降10%,到13.5亿,中低端增长10%,到27.5亿业绩就是41亿。业绩不但不会降低还会略有增长。到了后年,假设极端情况,高端再降10%,就是12.15亿,低端依然增长10%,就是30.25.合计利润42.4.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老窖会在每股2.5元业绩以上穿过白酒的业绩调整。每年大致可分红1.5元。如果五年后白酒走出调整期,这五年期间你的分红可以有7块钱,换句话说买入成本会减少7块钱。当然,这是我的预计,我认为并不冒进,但也许实际情况会超出预计,这就是风险。

呵呵,老树兄认为,未来老窖的毛利率会继续走低,这个我是同意的。我们的分歧时:老树认为毛利率降低是因为降价竞争导致的,因此业绩一定会下降。而我认为,老窖毛利率下降是因为中低档酒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导致的。因此,毛利率下降的同时是伴随着销售量的增加的,因此,两者相乘,总体业绩不一定下降。这是我们的不同点。

老窖去年销售20万吨,粗略估计是4亿瓶,销售额是115亿。粗略估计每瓶酒不到30块。请注意,报表是按照出厂价计算的。如果你实地去超市调研,你会发现,老窖即使在大幅降价,买一送一的情况下,大部分的酒售价是超过30块的。请注意,这是零售价,和报表业绩无关的。

以下是最近谢明在当选2013年度华人经济领袖后,接受记者采访中说的一段话“泸州老窖是全国产量最大的白酒企业,产品80%以上是中低价位。如果把泸州老窖的产品比作一个纪念碑,国窖1573由于具有稀缺性,是塔尖;那么碑身就是特曲系列,从百年到特曲老酒到特曲精品到U系列,出厂价从100-500元不等,碑身非常厚重。因此从业绩上来看,泸州老窖要完成预期的收入目标,主要靠腰部,尽管对净利润的贡献率不如高端,但腰部放量才能带来销售收入的增加。” 我刚看到这篇文章,节选下来,给前一篇博文中有朋友质疑“老窖80%为中低端酒,与年报比例不付”的一个佐证。可见,问题出在是统计口径上。

2014-01-04

希望茅台不要走回头路

茅台一直被投资者看好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的护城河。按照我的理解,茅台的金字招牌与53度飞天茅台的独特口味相结合才能构成了茅台的护城河。而且两者是以后者作为基础的,没有了茅台的独特口味做载体,单独的茅台招牌就大打折扣,比如,茅台葡萄酒就并没什么影响。因此,茅台一直在强调它的独特口味,甚至流传出这样的故事:所有原料工艺都一样,只要出了茅台15平方公里厂区,口味就变了。也就是说,茅台自己都不能建分厂,画外音是茅台镇的其他企业就更生产不出茅台的口味。这个故事的目的只有一个,强化它的护城河。

关于这一点,我是信的。严格地说,即使是茅台15平方公里之内自己生产的茅台,不同批次酿出的酒,也一定有细微的差别,绝对不会100%一样。

因此,我可以大致得出如下结论:作为同是生产酱香酒的茅台镇其他酒厂,他们生产的酒与茅台生产的酒应该大的口感是一样的,都是酱香。只是从细微处,茅台与他们不同。但是:这个差别是不是消费者都能喝出来?对此我请教过多为饮酒人士,他们说法不一。这是其一,其二,茅台的这种独特口感会不会让消费者产生生理上的依赖?也就是说消费者会不会对茅台的独特口味上瘾?如果是,茅台的护城河就是牢不可破的。反之,这种护城河就有可能是特定情况下由多种原因形成的,如果其中几项因素发生变化,它的护城河可能就没有以往想象的那么宽那么深。

现在娃哈哈喊出“生产百姓喝得起的茅台”就是向这一护城河发起了挑战,娃哈哈为什么敢这么喊?仅仅是作为噱头喊一嗓子引起注意?还是他们自己品尝后有了自信才喊出来的?这个不得而知,我相信一定会有众多的普通消费者亲自将两者作比较的,娃哈哈会不会是皇帝新衣里的那个小孩呢?

我相信,茅台的口味一定是优于其他酱香白酒的,但是,它的差别一定是微妙的,这一微小的差别正是追求极致的小众们所喜欢的,进而夸大这种差别,他们愿意为此花大价钱,目的是拉开与普通消费者的距离。我曾听过一套300万的音响,音响主人得意的说,这套音箱可以听出歌者从牙缝里吹出的气息,听者无不肃然起敬(笔者:看到这个音箱,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散户乙像不像丁元英,啊哈哈哈。)。这也许就是董宝珍先生茅台精神文化价值的形成基础。 这样的局面是需要茅台的量价配合的,配合得好,茅台的神话就会持续下去。而一旦茅台进一步大幅降价变成民酒,人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感受对茅台作出比较做出评价,而一旦广大消费者发现茅台不过是花3块钱买的三分货时,他们就会觉得不值,他们就会回头花一分钱买一分货,或者花两毛钱买两分货。茅台的精神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这种情况如果得到普遍的共识,茅台再想重回高端就很困难。试想100年前,茅台镇上众多酒坊出产的酒,茅台的价格一定是和他们差不多的,口味应该也没什么本质差别,希望茅台别走回头路。

茅台五粮液这样的高端强势品牌来说,只要他们找到与产量匹配的价格,销售是没问题的。但是:价格X销量=业绩。因此,要保证业绩的稳定,价格的下调与销量的提升之间的关系要把握好。再通俗点说,茅台零售价从接近两千元,下调到1000元,民间的增量基本弥补了三公消费减少的量。但是茅台从2000元到1000元的零售价调整,并没有触及819元的出厂价,所以今年的业绩依然是:819X销量。假如未来茅台下调出厂价20%到650元,业绩=650X销量。销量会不会随即增加20%,就成为业绩能否持平的关键。现在的问题是,没人知道消费量的增加与价格下调的比例是如何的。 今年的五粮液就是一个例子:从公布的数字看,五粮液今年大约业绩下降15%,就说明,今年五粮液零售价的大幅度降低(触及到出厂价),而随之而来的销量增加百分比一定是小于价格下调的百分比。因此才会造成整体下滑15%的结果。未来茅台只要下调出厂价也会面临这个问题。

对于2014年来说,茅台当然是希望保持目前这种平衡。对老窖来说,除国窖1573外,都还在增长,而国窖1573目前的这种状态是老窖自己的战略选择,老窖也会甘于现状,即使未来调整1573的战略,对整个白酒的大局也没影响。目前唯一还没找到舒服姿势的是五粮液,不舒服的姿势不可能长期保持,他一旦调整姿势,想找一个舒服的状态,就会改变目前白酒的格局,上可以牵动茅台,下可以影响原来500块左右的酒。我早就说过,未来白酒的搅局者就是五粮液。

2014-01-06

我的阶段性投资收益以及反思。

自从去年5月份第一笔26块多投资泸州老窖以来,一直不断加仓到去年的11月份。今天在老窖跌破19块之际,打开账户一看,谈笑间亏损已逾百万。

关于市场总是错的这句名言,我其实早已有深刻理解,那就是“相对于市场永远正确而言,市场只是经常犯错而已。换句话说,市场总是错的,其实是对市场有时犯错的夸张描述。如果你真的盲目以为市场总是错的,而你可以轻易战胜市场,那你一定会受到市场的惩罚”认为市场总是错的投资特点就是:逆市场而动。

如果从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来看,过分的强调趋势投资的正确性,其实又是市场永远正确的另一种表述,因为,只有市场中的大多数人的举动才会形成波动的趋势。但是,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形成每一次趋势的并不是同一群大多数人。这就意味着,在多次趋势的把握中,很少有人每一次都幸运的站在大多数人中。因此,同一个人每次都正确把握趋势同样是不可能的,如果时间足够长,这种方式最好的投资收益也只是获得市场的平均收益。趋势投资的特点就是跟在市场后面,亦步亦趋。体现在账户收益上,往往买了后就是正收益。

“逆向投资”,其实是利用市场犯错误的一种投资方法。我对他的描述是:当市场大多数人对它弃之如敝履的时候,你要停下捡起来仔细的看一看,它是不是真的那么不堪?你的这个举动,有可能是未来你获得比市场平均收益高的原因。当然,也有可能是未来你超出市场平均亏损的原因。逆向投资的一个最惹人讨厌的地方就是,当你试图说明自己的股票是被市场错杀的时候,其实是时刻在强调“我比你们市场大多数人聪明”。面对亏损,却要想别人证明自己比大多数人聪明,其实是件很可笑的事情。它的特点体现在账户上就是,买了后收益就是负的。

目前投资泸州老窖,显然具有“逆向投资”的特点。是市场“未来限制三公消费加上白酒产能过剩,三五年内白酒没什么希望的”逆向思维。这种逆向思维的基础是基于“粗粗看是这么回事,但是,把老窖产品结构分清楚,揉开掰碎了算细账,即使最坏的情况也坏不到哪去,目前的价格就是错杀。”未来究竟是不是这样呢?究竟是市场正确还是我正确?只有交给时间来验证。

我们究竟在投资上如何把握和利用市场有效论和市场无效论?我个人的体会是“在战略上要藐视市场,在战术上要重视市场”。翻译一下就是“当基本面并没有证明你是错的时候,你要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要被市场的下跌吓住,要藐视市场。但在战术要要重视市场,尽可能利用市场的下跌,不要轻易满仓,要以尽可能低的价格收集筹码”。我目前的错误从大的战略上还看不出,但在战术上显然对市场的重视不够,加仓有点急。

哦,我可能没有说清楚,我是最后一笔19.35加仓后就停止了继续加仓,因为我感觉到之前有点加仓太急,于是就停止了继续加仓。但我现在并没满仓。在我目前可动用的资金里,股票占了不到60%。我下一步大概的加仓时间,会等到五粮液宣布降低出厂价之时

我会留有资金等到茅台五粮液宣布大幅降低出厂价之时,比如茅台降价到650,五粮液降价到500块,届时市场会担心对中低档酒形成冲击,老窖有可能会出现更好的价格。我会在那种情况出现后继续加仓。

2014-01-07

对本轮白酒调整的猜想

未来几年的白酒调整将会以什么方式进行?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参照以往的白酒调整周期,和GDP的增速周期(我们的GDP增速周期,其实就是投资力度的周期),不难看出,历史上GDP增速周期的确与白酒的调整周期有密切关系。那么,这次会否也是这样的密切关系呢?白酒的最近一次调整也是近十年前。十年前街上跑的车大部分都是公车,私家车的比例还很小。今天,路上私家车的比例已经大幅超过公车。从这个比例变化的基本事实可以认定, 目前公、私消费所占比例与10年前白酒调整时公、私消费比例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了。但这次收紧三公消费却是实实在在的,三公消费占比最大的高端酒的确是突然的减少了。从目前白酒的实际产量数据来看,各白酒企业所受影响是有很大不同的,对五粮液茅台影响,基本靠零售价大幅降低得到化解。而中低档酒的产量也是增加的。因此,对高档酒如果是冬天的话,对中低档民酒更像是春天。下一步白酒的调整有可能是茅台五粮液进一步降价寻求民间消费的支持,来化解需求和产量的增加。而中低档酒可能由于民间消费巨大上升也有足够的支持。如果三公消费是西伯利亚来的寒流的话,巨大的民间消费提升就是一股东南暖湿气流,这个白酒的冬天,很可能是东南暖湿气流与西伯利亚的寒流相遇,最后化成一场冬雨。而不似以往的冰天雪地。

2014-01-08

新浪财经讯 1月8日消息,有消息称目前官方正考虑调整酒类消费税征收环节,从生产环节转移到批发环节。新浪财经致电多位业内人士了解到,大多数人并未听说;熟悉情况的人则回应,目前正在研究而已,能否出台还有很多未知数。中国酒业流通协会会长在接到新浪财经电话时表示未听说这个事情:“这个不太好说,我不太知道。而据业内人士透露,日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确实召集开了第一次内部调研会议,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宋书玉告诉新浪财经,“正在研究,但酒类流通企业太多了,这样的调整政策最后出台恐怕还不太容易。”盛初咨询董事长王朝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这种调整早有传言,不过他认为,第一:征收环节调整不一定最终会推行,因为涉及到地方政府的博弈。宋书玉补充道:“即便政策出来,最后还可能是落在生产企业,对策是在当地成立销售公司。”资料显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2001年,国家通过多种税收政策对白酒产业发展加以限制和调控。从1991年到2001年的十年间,国家对白酒产业加税次数高达四次,分别为1991年30%固定资产调节税;1994年25%当地粮食白酒消费税;1998年白酒广告费不得税前扣除;2001年消费税从价从量双重计征,“一次比一次严厉,而且要么是同类税种中的最高税率,要么是专门针对白酒开征。”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在一次行业会议上如此感叹。

散户乙:转一个观点:如果按网传消费税征收从生产环节转移到批发环节,那么生产企业将不交消费税,批发销售企业交的消费税将大幅增加。一种方法是厂家降低出厂价,给批发企业留出缴税空间。另一种方法,批发企业调高批发价留出缴税空间。或批发企业压低利率留出缴税空间。 很有可能出现,生产企业将原交的消费税作为降价给批发企业留出部分缴税空间,批发企业调高批发价挤出部分缴税空间。 即使这样,又能怎样?谁能说说?要不:老树兄出来走两步?

我不懂税收这么改的利弊,我只从逻辑上判断,这么改逻辑上说不通。现在的消费税收是白酒出了厂门就收,收税对象是企业。上规模的企业财务制度比较健全,收税相对比较简单而且漏洞较少。如果改为收批发和零售商的,这个难度就太大了,且不说征收对象众多,只是网上销售,针对小零售商不开票等,漏税太多,一想都头疼。这是其一。其二,茅台在贵州,是个穷省,茅台销量好的地区都是发达富裕地区,大批发商也都是这些地区的。贵州收不到茅台的消费税了,转到广东上海北京这些发达地区的税务部门来收这个税,贵州能干嘛?那谁,你觉得可能吗?

2014-01-09

真搞不懂,为什么新股发行要市值配售呢?是不是A股不受人待见,新股买了一定赚钱,然后搭配销售呢?这是什么指导思想呢?A股低迷,一定是有A股的问题,要么就是投资者还是嫌太贵,那就让它继续跌嘛。要么是制度问题,那就健全制度嘛,要么是对违规查处不利,造成市场不公平,那就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机制嘛。新股发行就是要走市场化,走市场化的根本就是要有市场说了算,新股发行价可能高可能低,买新股可能赚也可能赔,为什么一定要买了A股才能抽新股?这不是扯吗?

2014-01-10

凡是纯粮固态酿造的酒厂,大量的废料就是酒糟,用食用酒精与酒糟混合,再发酵,就是串香,目的是让食用酒精带有粮食的香气。这样酿造的酒,就是固液法。用食用酒精,加上食用香精勾兑调味,就是液态法制酒。这种制酒方法,其实是很多国外烈性酒的生产方法,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以前我们习惯把纯粮固态法叫古法酿造,食用酒精制酒叫新法酿造白酒,国家有相关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标准。呵呵,我这都是刚学习的,现学现卖,有明白的还望指正。

2014-01-12

白酒对我来说很陌生,白酒股票接触的时间也很短。因此,我关于白酒的所有回复,实在是没有资格说是反驳,只是探讨和学习。

呵呵,我早就发现,对白酒的研究千万不能学巴菲特数可口可乐瓶盖的路子。白酒是个性化商品,不同地区,不同的人群,差别巨大。你如果是个大学教授,可能你身边很少喝白酒的。你如果是一个建筑工人,可能身边全是喝白酒的。不同地区,喜好不同的白酒。如果你在山西,大家都喝汾酒,五粮液茅台很少人喝,你如果是山西人,凭感觉汾酒应该是老大。对于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决定老窖的业绩是出厂价,而不是零售价。你看到买一赠一的合每瓶才19元,似乎对老窖原来的58元冲击很大,其实这酒可能出厂价是16元,零售商19块还有15%的利润。而老窖的成本可能只有12块。而从目前的数据看,老窖的中低端增长20%以上,并没有受这些的影响,这个也是事实。这事你不能只盯着老窖,你要整个低端酒市场来看,老窖的抵挡酒去年产量大概12万吨,是全国目前最大的固液法产量,其规模效益再加上酒糟其实对老窖来说是不花钱的,它的成本极低,他用酒精固液法串香后的酒,就比那些纯液态法小酒厂的酒要好,也比那些靠购买酒糟的固液法小厂成本要低的多。因此,你不要只看到老窖的价格体系受影响,对老窖来说,即使这些酒成本价卖,一年也就4个亿的利润。他可以这样持续几年,对那些近三万家小酒厂,那就是灾难。他们就要关门。对老窖来说让出的就是市场。

全部讨论

03-31 22:14

转发学习
散户乙东财留言(2013.11.12-2014.01.12)
2013-11-12
不能承受亏损的人一定也不能承受盈利
老窖不到25倍市盈率,不要考虑抛出的问题。如果你之前认为买错了,现在可以跑了。如果你没跑,请不要在股价再跌的时候唠唠叨叨。
2013-11-19
我11月11日在酒仙网买的老窖特曲也是13年10月28日出的。可我在另两家分别买的窖龄30年和窖龄60年却是2011年6月的。不知为什么差了那么多。
再谈我眼中的银行股
从目前市场上看,投资者分歧最大的行业不是白酒股,而是银行。
从盘面看。银行股在目前的箱型价位震荡了很久,稍有风吹草动,股价就连续下跌,甚至跌停。而一旦有银根放松和优先股发行的预期,股价又会连续大涨。这就是投资者分歧的表现。
从多空观点看。看多的主要观点是:我们的 GDP还在高增行,M2还在高速增加,银行的利润一直在增长,银行目前估值很低,国家的发展离不开银行,即使银行未来有什么问题,也会有国家信用担保。
而看空的人认为:目前的发展方式不可持续,我们之前把巨额的信贷投放到错误的地方,M2高速增加使得资产泡沫膨胀,银行净资产只是总资产的1/20,一旦资产泡沫破裂,银行将面临破产。
以上两种观点,基本代表了目前市场分期的主流。
我认为目前对银行股的这两种主流观点都有道理。但我觉得,持有这两种观点的人其实并不真正理解银行,他们只是由于屁股的位置不同,而归纳和强调了银行某些固有的特点。
我谈谈我对银行的看法。
1,银行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其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在可见的将来,银行业不仅不会消失,而且将与社会经济一起不断发展壮大。
2,在不出现经济危机这样的系统风险下,不要过分担忧整体银行业的坏账,因为银行业和保险业是一样的,他们当初的业务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保险业不会因为有灾难赔付就亏损,银行也不会因为有坏账就倒闭。
3,从长期宏观的角度看,银行业整体盈利并持续发展是非常确定确的一件事。
4,从单个银行来看,由于银行静资产普遍只相当于其总资产的1/20不到,这又注定它是非常脆弱的。霸菱银行一个交易员的违规操作,使得这一百年老牌英国银行资不抵债倒闭。
5,在经济发展顺风顺水的时候,普通投资者很难通过公开资料判断一间银行在风险掌控与业绩增速上是如何平衡的。也就是说,甲银行的高速发展,也许是放松了风险防范的结果。而乙银行的低速发展,也许是在严格控制风险下的主动选择。而这些,我们投资者很难识别。
6,我们普通投资者在看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时,一定要关注其总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的高低往往更能说明一间银行的本质。
7,经济危机往往在我们认为不会出现的时候出现,它爆发的临界点就像地震一样无法预报。
说了以上几点,我还想用三间银行举例说明:富通,花旗,富国。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这三家银行无论是业绩还是股东回报率都是非常好的,股价也并不高估,都是很好的投资标的。但经过金融危机后,富通已被政府国有化并将主要业务卖给了巴黎银行,平安因此损失了238亿人民币。花旗银行金融危机之前,股本50亿,股价55美元,总市值大概是2750亿美元。经过金融危机,尽管政府注资挽救避免了倒闭,但股本变成了290亿,老股东的权益被稀释了近1/6。目前10股合一股后,股价49块钱,虽然在美股创历史新高的今天,它的总市值回到了1420亿,但金融危机之前老股东持有的市值目前仅有245亿,还不到危机之前的1/10。富国银行,金融危机爆发前,富国银行与花旗银行、美国银行有着不小的差距。富国银行资产总额仅为美国银行的33.02%,为花旗银行的25.58%;净收入为美国银行的39.84%,为花旗银行的39.09%;不良贷款率比美国银行高出0.5个百分点,比花旗银行高出0.45个百分点。虽然金融危机爆发期间,股价也跌到7块多美元,但今年7月份,富国银行以市值2360亿美元市值超过工行成为世界第一大银行,而巴菲特90年第一次以2.9亿美元就获得了10%的股权。
我最后的结论是:对于投资者来说,银行是一个过于复杂的行业,一般投资者很难透过表面看到本质。巴菲特是学金融出身的奇才,银行业和保险业是他的能力圈,他投资银行和保险,可以不用那些耳熟能详的条条框框,在众多银行里,巴菲特是有能力判断哪个银行值得投资的。而这一点,正是我们目前大多数投资银行的投资者所不具备的。对此,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如果你确定你看懂了你要投资的银行,你大可以大胆买入并持有。即使你看不懂,但你凭感觉短期投机买入赚一把差价也没什么问题。怕的是你不懂银行,但以为自己懂了,把它当作是价值投资,长期持有!因为我属于大多数看不懂银行的人,我的表现不是谨慎,而是对未知的恐惧。呵呵,我原以为大多数人是看得懂银行的,而我只是是少数,但后来我发现沙特王子和马明哲也没看懂银行,因此我开始怀疑:其实大多数投资银行的人也不一定看得懂。
2013-11-25
调研老窖实际销售
老窖由于股权激励,这两年报表会不错,但有可能将货压给经销商,为此需要到卖场调研实际销售情况,我在广州百佳超市看到老窖的各款中档酒(100-350元)生产批号基本都是2012年或2011年,古井贡原浆的生产批号为2013年6月,山西汾酒的生产批号也是2013年的。请各地的投资者一起跟帖汇总一下。
对于消费品,到商场看生产日期能准确反映销售实际情况
泸州老窖的确有些品种是2011年生产的,老窖的品种太多,难免有些品种销售不畅。我今年光棍节买的泸州老窖特曲收到后发现是2013年10月28日的,仅仅是两周前的。
关于会不会因为股权激励向经销商压货的行为,我也怀疑。但股权激励的条件是12%增长。其实2012年的业绩增长了50%,增长如此之多也没有奖励,反而给今年完成带来了难度。似乎逻辑上说不过去。
网友(北99M6W8):若因股权激励而压货给经销商,则低估了老窖管理层的智慧。
据我对市场的调研,老窖中低档酒,生产批号2013年的占多数,2011年以前的极少,400元以上高端酒主要是1573确实存在销售不畅的问题,有批号是2011年的在售。正如老窖董秘所言12年高中低比例1/3强、1/3弱、1/3强,13年三季报高中低比例大约是3:3:4,市场状况在财报中得到了真实的反映。相信随着消费环境的改善,老窖高端酒的销售会逐步好转,今年中端比例有所提高,明年高端酒份额增长应是大概率事件。
2013-12-24
转一个东东,能看明白就看看吧!
银行咋没玩没了地闹钱荒?vs规避监管与贪得无厌
2013-12-23
文/向小田
6月中的一天我正在家里面吃西瓜,老陈突然打来电话。
“田总,不好啦!银行间市场违约了!”
老陈在某金融机构工作,一直负责资金业务。
银行间市场都是信誉良好的大机构,怎么可能违约呢。我看了下日历,并不是愚人节。
老陈接着说:“怎么办?现在借个钱好困难啊,眼看我这池子开放日就到了,快给逼疯了。”
老陈口中所称池子,是他们建在表外,用来给企业放贷的资金池。这几年,银行信贷纷纷出表,将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做成了一边低成本吸收资金(负债),一边通过各种金融工具(信托/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给企业放贷(资产)的所谓中间业务。这么一来,一不用计提风险准备金,二不受信贷额度限制,大大降低了业务门槛,规模飞速发展,赚了很多钱。
低成本吸收资金有几种方式,其中一种就是借金融机构的身份拆借同业资金,另一种,就是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借的钱成本大概都在5%左右。他们的贷款放出去,很多都给了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综合成本都在10%以上。中间的差价,基本上全被老陈所在的机构赚走了。这种借短炒长的业务模式,被认为非常具备竞争力,还曾在全系统推广呢。
但是这种模式运行起来,一个难度就是短期资金一定要跟上,不能出现流动性缺口。比如你放贷出去,资产端的期限是一年。借进来的钱,是要每个月还一次的。也就是说,你必须保证每个月都能借到钱换上个月借的钱的本金,不然就会产生兑付风险。一般来说,借个钱问题不大,首先是市场存量货币充足,一般情况下同业拆借点钱不是难事,无非就是多花点成本。换成理财产品,无非就是提高一下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5%卖不出去,提到6%还不行?所以这样一来,每次遇到问题,总有办法解决。但老陈这两天苦恼的,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我说,老陈,别着急,慢慢来,说说看情况。
老陈说:田总。这几天,7天回购利率一度在7%以上,隔夜利率更高达9%。我们的产品根本没法融资啊。首先就是赎回的量大。我们之前给机构投资者的,都是5%的利息。现在他们一看利率上去了,纷纷要求赎回,量很大,我上哪儿找钱去?卖资产也没那么快啊。你看我钱很多都给开发商盖房子了,哪能说还就还。前面准备的应对流动性的方案,一遇到这情况全不好使了。说实话,我要是客户,肯定也赎回呀,隔夜拆借利率那么高,傻子才在我们这儿玩。但我现在又不敢提高客户收益率。我放贷出去的时候,利率都固定了,赚回来的钱都数得清楚,现在提高融资成本,我必亏无疑啊。
我说,那你们设计流动性应急方案时,怎么就没考虑到这点?
老陈说:我们有考虑。但没想到,今年6月份这么紧张。季末资金紧张一般我们都是有预估的,外汇占款下降、监管考核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就算是5月底、6月初的税费清缴,企业把钱都提出来,交给国库放在央行,那也是可预测可评估的。一般资金稍微紧张点,央行肯定会想个办法。可最近听说,央行好像没有发福利的意思。
我说,你看,还是没有加强学习吧。李克强总理之前在环渤海省份经济工作座谈会上不是说过了吗?要激活货币信贷存量。啥意思?重点说存量,实际上是告诉你,没增量了。你关键时刻跑去央行要增量,人家能给吗?太不政治正确了。再说了,老百姓不是说四万亿货币超发太多了吗?说明存量早就够了,在存量里面做文章,就能解决资金问题。你们自己缺钱,那说明干业务的思路还没有跟中央精神统一。
老陈说:那往后怎么办?
我说,你干的这个影子银行,恐怕后面要管了。之前国家在宏观调控从紧的行业,像房地产、地方融资,产能过剩产业等,都严格限制新增授信,把这些行业的融资需求一股脑全赶进了影子银行。现在对你们融资施加压力,就是让你们一不要把资产负债表做得太大。就算要做大,也要计提一些风险准备金,不能像现在这么搞了。另外,对你们的资金投向,恐怕也要和传统业务一样做个限制,不能过多的把资金流向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要把有限的金融资源分配给实体企业。我想就是这个思路。
……
6个月时间过去,12月份又在闹钱荒了。
9号文(即《商业银行同业融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出来以后,我给老陈打了个电话。老陈负责资金业务有一段时间了,“钱荒”之后,他一直在考虑如何转型的事。好几个月没联系,正好问一下他的业务开展得怎么样了。
我问老陈,9号文草案里面提到,买入返售时候,回购方不能将业务项下金融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转出。同时,同业融资业务还要计算资本占用和计提。对你们影响大吗?
老陈说,我给你讲一下啥是买入返售你就知道影响大不大了。以前啊,我们给房地产企业放贷款,都知道房地产企业的贷款应该比一般企业适用更高的风险权重,一般我们以120%风险权重计算风险加权资产,再按照8%的资本要求计算贷款需要的资本占资本净额的比例。前段时间银监会发了个数字,说宽口径统计五大国有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信用风险占银行资本净额比例都超过15%,估计占比最高的银行能达到20%。这么大量的资本占用,都知道银行的钱是有成本的,占用得越多,计提得越多,资金的成本就更高。所以我们想了办法,用自营资金买信托受益权来干房地产。
我说,银行自营资金怎么能搞房地产呢?这不是违规的吗?
老陈说,当然不是直接干。我们是用信托受益权的模式。比如说,因为自营贷款有资本占用成本,税收也比信托高,我们就用信托来给开发商发放贷款。信托的钱从哪儿来?还是从银行。找B银行发一个理财计划,募集资金,来投这个信托受益权。为什么不是直接买信托呢?因为银监会禁止银行理财资金直接投向信托转让资产,那我们就把信托的受益权转让给一个“过桥企业”,再找B银行理财资金受让这个信托受益权。这样我们就绕过了银监会的监管。开发商借钱成本15%,给信托公司2%,B银行理财资金收益就剩了13%。然后,我们和B银行签一个买入返售协议,约定买B银行理财资金的信托受益权,到期B银行再以11%的年化利息买回去。这样我们赚11%,B银行赚2%。但是本来这个开发商客户就是我们银行的,我们的钱无论是通过信托还是自营贷款给,都是我们承担风险,B银行是不可能承担风险的。于是,我们再找一个C银行,为这笔买入返售签一个担保协议,C银行收1%。C银行也不承担风险,于是暗地里我们跟他们签一个反担保协议。从上面的情况来看,整个资金流就是我们的资金借给了开发商,利率是10%,比贷款利率高多了吧。但是最大的好处不至于此,由于这笔投资是以受让信托受益权的方式,因此是以同业资产入账,不是以房地产自营贷款入账。从会计科目上看,这笔资金有银行兜底,又是信托受益权,风险资产权重和资本消耗比房地产自营贷款低多了。
我说,一圈转下来,这业务实际风险并没有降低,就是资本占用低了。而且对B银行和C银行来说,都是白赚钱的好事啊!
老陈说,这你就说对了。国家限制房地产行业从银行拿贷款,我们就采用这个方式。越限制,房地产融资利率就越高。我们搞同业资金买信托受益权,你想想,同业资金成本多低啊,拿来搞房地产,不是赚大发了?又没有资本消耗,又不计提坏账,简直就是解放了银行的双手啊。那规模,分分钟给你做到几百上千亿。搞贷款,是有多少钱干多大事。搞这个,是空手套白狼啊!只要我能从同业市场上借到钱,我就能不断做大。借短期资金,放长期贷款,现在银行不都在做这个吗?
老陈叹了口气,接着说道:你看看,9号文出来后,又要计算资本占用又要拨备,那不是要了亲命吗?咱图的就是你这个便利,现在这么干,我还不如去搞自营贷款,还没这么多流程这么多交易对手平添麻烦。这下你明白了吧。
我恍然大悟。
2013-12-26
由于银行是高负债行业,他的生死的确是一瞬间的事情。我承认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只有10%的银行会遭殃。大部分银行在短暂调整后会继续发展壮大。但是,当大部分人目前没有能力从100家银行里挑出这10家银行的时候,大家就会一概谨慎小心。这是一种不确定。钢铁行业是重资产行业,目前一吨几千块的钢材只赚十几块,几十块,而且产能严重过剩,未来亏损多少,没人说得清楚。这是一种不确定。老窖去年中低端酒销售额80亿,高端酒销售35亿,合计销售115亿。今年据我个人从相关信息推算,高端酒受三公消费以及茅台五粮液大幅降价影响,销售只有不到25亿,下降近30%。中低端酒销售应该有95亿左右,增长近20%。利润应该有40亿。对老窖来说,明年的高端消费下降趋势将大幅趋缓不会更差了,而中低端消费仍然会适度增长。
老树,我建议你研究一下老窖,这个企业在白酒行业挺特殊,我就不细说了。我认为他是可以穿越白酒调整期的企业之一。另外,企业未来不确定也分几种情况。一种是企业未来的生死不确定。一种是企业亏损到什么程度不确定。一种是企业在未来赚多赚少不确定。当市场把上述三种不确定当作一种情况来处理的时候,我们这些在股市里摸排滚打的老游击队员,要发现这其中的机会。
2013-12-28
投资是个很个人的事情。其中的含义不但包含了个人的性格,脾气,看问题的角度,思维模式,可能还与你的年龄,家庭情况,收入,你投资的目的等等都有关系,而且这些因素又互相交织互相影响,最后决定了你的投资风格。比如,同样是两个刚刚起步的年轻人,甲有个小家庭,有个稳定的工作,他希望把闲钱做投资,一方面保值增值,一方面学习领会投资的不同方法。乙可能急于两房换三房,三房换别墅,普通车换奔驰等,他们的选股一定是不同的。我一向是比较保守的,我宁肯一鸟在手,也不相信两鸟在林。我不买房子,也不换车子,随着荷尔蒙的分泌减少,我与异性约会也减少,我不抽烟,不喝酒,小孩刚上初中,需要我陪伴,我也不能满世界旅游。我尿酸高,不能吃海鲜,大鱼大肉,只适合白菜豆腐。我每月基本不花什么钱,我的投资可能更多的是留给孩子,让他们有稳定的股息收入,这是我考虑股票围绕的重点。你如果和我不是一种情况,你最好不要和我选一样的股票。
投资者一看到三公消费严抓不放松,反腐力度持续,大家都对高端白酒的未来感到不确定,对茅台,五粮液公司来说,53度飞天和普五销售情况基本上就可以看作是他们公司的销售情况,而一说高端酒,就必然是茅台五粮液。目前市场把泸州老窖也归为受三公影响的公司。但在我看来,我更喜欢把老窖分成两个公司来看待,这样便于我们看清老窖的未来。我把国窖1573当作一个公司,这个公司受三公影响很大,从去年的主动限量,到今年的控量保价,销售确实受阻,但即使这样,这个公司比酒鬼酒,古井贡,舍得,水井坊要好。我把除了国窖1573以外的所有酒当作另一个公司。目前个公司里,无论是老窖年报中的高端酒:窖龄,特曲等,还是低端的头曲,二曲,今年都是在以20%的速度增长,而且随着老窖千镇万乡工程的不断深入开展,这个公司在未来几年的增长是比较确定的,他应该远好于青青稞酒和老白干这样的公司。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国窖1573在老窖中的业绩比例将会越来越小。但是,正是因为目前是一个公司的报表,让国窖1573的不确定变成了老窖整体业绩的不确定。这会不会是市场犯的错呢?老窖的未来很有意思。三公不放松,中低端酒有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越做越大,彻底弥补国窖1573的缺失,可以没有压力的慢慢培养国窖1573奢侈品的土壤。三公一放松,国窖1573就有了卷土重来的机会。如果三公十年不放松,随着茅台和五粮液的产能不断加大,未来茅台会不会降到500元,五粮液会不会降到400元?如果真的茅台五粮液降价到中档酒,国窖1573会不会顺理成章的填补高端市场的空缺呢?老窖会是个让人有联想的公司。
2013-12-29
我的反思
现在回头看老窖的历史资料,如果你是在2006年五月份之前9块钱买入的,到今年就可以靠分红收回全部的投资,未来你将享受无本万利的回报。但是,泸州老窖在2006年之前的业绩只有几分钱,2006年半年报也只有两毛钱,面对9块钱的股价,市盈率20多倍,2005年分红四分钱,还不到股价的0.5%。我敢不敢买?毋庸置疑,如果仅仅从报表来认识股票,当时我一定不会买泸州老窖的。但是有人买了,华夏基金出于对泸州老窖的深入研究,出于对张良谢明的判断,出于对国窖1573的判断,他们好像从2004年就开始买入泸州老窖了,到了2006年,华夏基金已经持有上亿股泸州老窖,最后在老窖78倍市盈率时,大约相当股价接近100块时分批抛出。仅此一单,华夏基金赚了几十亿。这就是投资水平的巨大的差距。当我之前赚点小钱沾沾自喜的时候,不过是井底之蛙。
我这样的反思对未来的投资有没有帮助呢?其实是没有的,我认识到问题却无法突破,这就是瓶颈,是一个人投资能力的瓶颈。华夏基金目前在老窖股东里已不见踪影,而老窖按照我的标准这时才进入了我的视野,我只能后知后觉的买入了老窖,因为以我的能力,我只能这样,这就是我的能力圈。而如果让我现在挑选股票买入类似2006年时的老窖,对我来说只能是瞎蒙,我没有那个能力,这就是现实。
如果不复权,老窖是在07年是达到股价70多,当时业绩才5毛钱多。如果复权看,股价最高是在2011年,股价接近50块,业绩也才2块。现在由于未来的不确定,股价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跌破20块再说。那么,老窖未来最坏的情况会如何呢?根据目前的公开资料,我预计今年利润会到40亿,高端酒的业绩大概15亿左右,中低端大概25亿左右。明年高端酒再下降10%,到13.5亿,中低端增长10%,到27.5亿业绩就是41亿。业绩不但不会降低还会略有增长。到了后年,假设极端情况,高端再降10%,就是12.15亿,低端依然增长10%,就是30.25.合计利润42.4.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老窖会在每股2.5元业绩以上穿过白酒的业绩调整。每年大致可分红1.5元。如果五年后白酒走出调整期,这五年期间你的分红可以有7块钱,换句话说买入成本会减少7块钱。当然,这是我的预计,我认为并不冒进,但也许实际情况会超出预计,这就是风险。
呵呵,老树兄认为,未来老窖的毛利率会继续走低,这个我是同意的。我们的分歧时:老树认为毛利率降低是因为降价竞争导致的,因此业绩一定会下降。而我认为,老窖毛利率下降是因为中低档酒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导致的。因此,毛利率下降的同时是伴随着销售量的增加的,因此,两者相乘,总体业绩不一定下降。这是我们的不同点。
老窖去年销售20万吨,粗略估计是4亿瓶,销售额是115亿。粗略估计每瓶酒不到30块。请注意,报表是按照出厂价计算的。如果你实地去超市调研,你会发现,老窖即使在大幅降价,买一送一的情况下,大部分的酒售价是超过30块的。请注意,这是零售价,和报表业绩无关的。
以下是最近谢明在当选2013年度华人经济领袖后,接受记者采访中说的一段话“泸州老窖是全国产量最大的白酒企业,产品80%以上是中低价位。如果把泸州老窖的产品比作一个纪念碑,国窖1573由于具有稀缺性,是塔尖;那么碑身就是特曲系列,从百年到特曲老酒到特曲精品到U系列,出厂价从100-500元不等,碑身非常厚重。因此从业绩上来看,泸州老窖要完成预期的收入目标,主要靠腰部,尽管对净利润的贡献率不如高端,但腰部放量才能带来销售收入的增加。” 我刚看到这篇文章,节选下来,给前一篇博文中有朋友质疑“老窖80%为中低端酒,与年报比例不付”的一个佐证。可见,问题出在是统计口径上。
2014-01-04
希望茅台不要走回头路
茅台一直被投资者看好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的护城河。按照我的理解,茅台的金字招牌与53度飞天茅台的独特口味相结合才能构成了茅台的护城河。而且两者是以后者作为基础的,没有了茅台的独特口味做载体,单独的茅台招牌就大打折扣,比如,茅台葡萄酒就并没什么影响。因此,茅台一直在强调它的独特口味,甚至流传出这样的故事:所有原料工艺都一样,只要出了茅台15平方公里厂区,口味就变了。也就是说,茅台自己都不能建分厂,画外音是茅台镇的其他企业就更生产不出茅台的口味。这个故事的目的只有一个,强化它的护城河。
关于这一点,我是信的。严格地说,即使是茅台15平方公里之内自己生产的茅台,不同批次酿出的酒,也一定有细微的差别,绝对不会100%一样。
因此,我可以大致得出如下结论:作为同是生产酱香酒的茅台镇其他酒厂,他们生产的酒与茅台生产的酒应该大的口感是一样的,都是酱香。只是从细微处,茅台与他们不同。但是:这个差别是不是消费者都能喝出来?对此我请教过多为饮酒人士,他们说法不一。这是其一,其二,茅台的这种独特口感会不会让消费者产生生理上的依赖?也就是说消费者会不会对茅台的独特口味上瘾?如果是,茅台的护城河就是牢不可破的。反之,这种护城河就有可能是特定情况下由多种原因形成的,如果其中几项因素发生变化,它的护城河可能就没有以往想象的那么宽那么深。
现在娃哈哈喊出“生产百姓喝得起的茅台”就是向这一护城河发起了挑战,娃哈哈为什么敢这么喊?仅仅是作为噱头喊一嗓子引起注意?还是他们自己品尝后有了自信才喊出来的?这个不得而知,我相信一定会有众多的普通消费者亲自将两者作比较的,娃哈哈会不会是皇帝新衣里的那个小孩呢?
我相信,茅台的口味一定是优于其他酱香白酒的,但是,它的差别一定是微妙的,这一微小的差别正是追求极致的小众们所喜欢的,进而夸大这种差别,他们愿意为此花大价钱,目的是拉开与普通消费者的距离。我曾听过一套300万的音响,音响主人得意的说,这套音箱可以听出歌者从牙缝里吹出的气息,听者无不肃然起敬(笔者:看到这个音箱,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散户乙像不像丁元英,啊哈哈哈。)。这也许就是董宝珍先生茅台精神文化价值的形成基础。 这样的局面是需要茅台的量价配合的,配合得好,茅台的神话就会持续下去。而一旦茅台进一步大幅降价变成民酒,人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感受对茅台作出比较做出评价,而一旦广大消费者发现茅台不过是花3块钱买的三分货时,他们就会觉得不值,他们就会回头花一分钱买一分货,或者花两毛钱买两分货。茅台的精神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这种情况如果得到普遍的共识,茅台再想重回高端就很困难。试想100年前,茅台镇上众多酒坊出产的酒,茅台的价格一定是和他们差不多的,口味应该也没什么本质差别,希望茅台别走回头路。
对茅台、五粮液这样的高端强势品牌来说,只要他们找到与产量匹配的价格,销售是没问题的。但是:价格X销量=业绩。因此,要保证业绩的稳定,价格的下调与销量的提升之间的关系要把握好。再通俗点说,茅台零售价从接近两千元,下调到1000元,民间的增量基本弥补了三公消费减少的量。但是茅台从2000元到1000元的零售价调整,并没有触及819元的出厂价,所以今年的业绩依然是:819X销量。假如未来茅台下调出厂价20%到650元,业绩=650X销量。销量会不会随即增加20%,就成为业绩能否持平的关键。现在的问题是,没人知道消费量的增加与价格下调的比例是如何的。 今年的五粮液就是一个例子:从公布的数字看,五粮液今年大约业绩下降15%,就说明,今年五粮液零售价的大幅度降低(触及到出厂价),而随之而来的销量增加百分比一定是小于价格下调的百分比。因此才会造成整体下滑15%的结果。未来茅台只要下调出厂价也会面临这个问题。
对于2014年来说,茅台当然是希望保持目前这种平衡。对老窖来说,除国窖1573外,都还在增长,而国窖1573目前的这种状态是老窖自己的战略选择,老窖也会甘于现状,即使未来调整1573的战略,对整个白酒的大局也没影响。目前唯一还没找到舒服姿势的是五粮液,不舒服的姿势不可能长期保持,他一旦调整姿势,想找一个舒服的状态,就会改变目前白酒的格局,上可以牵动茅台,下可以影响原来500块左右的酒。我早就说过,未来白酒的搅局者就是五粮液。
2014-01-06
我的阶段性投资收益以及反思。
自从去年5月份第一笔26块多投资泸州老窖以来,一直不断加仓到去年的11月份。今天在老窖跌破19块之际,打开账户一看,谈笑间亏损已逾百万。
关于市场总是错的这句名言,我其实早已有深刻理解,那就是“相对于市场永远正确而言,市场只是经常犯错而已。换句话说,市场总是错的,其实是对市场有时犯错的夸张描述。如果你真的盲目以为市场总是错的,而你可以轻易战胜市场,那你一定会受到市场的惩罚”认为市场总是错的投资特点就是:逆市场而动。
如果从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来看,过分的强调趋势投资的正确性,其实又是市场永远正确的另一种表述,因为,只有市场中的大多数人的举动才会形成波动的趋势。但是,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形成每一次趋势的并不是同一群大多数人。这就意味着,在多次趋势的把握中,很少有人每一次都幸运的站在大多数人中。因此,同一个人每次都正确把握趋势同样是不可能的,如果时间足够长,这种方式最好的投资收益也只是获得市场的平均收益。趋势投资的特点就是跟在市场后面,亦步亦趋。体现在账户收益上,往往买了后就是正收益。
“逆向投资”,其实是利用市场犯错误的一种投资方法。我对他的描述是:当市场大多数人对它弃之如敝履的时候,你要停下捡起来仔细的看一看,它是不是真的那么不堪?你的这个举动,有可能是未来你获得比市场平均收益高的原因。当然,也有可能是未来你超出市场平均亏损的原因。逆向投资的一个最惹人讨厌的地方就是,当你试图说明自己的股票是被市场错杀的时候,其实是时刻在强调“我比你们市场大多数人聪明”。面对亏损,却要想别人证明自己比大多数人聪明,其实是件很可笑的事情。它的特点体现在账户上就是,买了后收益就是负的。
目前投资泸州老窖,显然具有“逆向投资”的特点。是市场“未来限制三公消费加上白酒产能过剩,三五年内白酒没什么希望的”逆向思维。这种逆向思维的基础是基于“粗粗看是这么回事,但是,把老窖产品结构分清楚,揉开掰碎了算细账,即使最坏的情况也坏不到哪去,目前的价格就是错杀。”未来究竟是不是这样呢?究竟是市场正确还是我正确?只有交给时间来验证。
我们究竟在投资上如何把握和利用市场有效论和市场无效论?我个人的体会是“在战略上要藐视市场,在战术上要重视市场”。翻译一下就是“当基本面并没有证明你是错的时候,你要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要被市场的下跌吓住,要藐视市场。但在战术要要重视市场,尽可能利用市场的下跌,不要轻易满仓,要以尽可能低的价格收集筹码”。我目前的错误从大的战略上还看不出,但在战术上显然对市场的重视不够,加仓有点急。
哦,我可能没有说清楚,我是最后一笔19.35加仓后就停止了继续加仓,因为我感觉到之前有点加仓太急,于是就停止了继续加仓。但我现在并没满仓。在我目前可动用的资金里,股票占了不到60%。我下一步大概的加仓时间,会等到五粮液宣布降低出厂价之时
我会留有资金等到茅台五粮液宣布大幅降低出厂价之时,比如茅台降价到650,五粮液降价到500块,届时市场会担心对中低档酒形成冲击,老窖有可能会出现更好的价格。我会在那种情况出现后继续加仓。
2014-01-07
对本轮白酒调整的猜想
未来几年的白酒调整将会以什么方式进行?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参照以往的白酒调整周期,和GDP的增速周期(我们的GDP增速周期,其实就是投资力度的周期),不难看出,历史上GDP增速周期的确与白酒的调整周期有密切关系。那么,这次会否也是这样的密切关系呢?白酒的最近一次调整也是近十年前。十年前街上跑的车大部分都是公车,私家车的比例还很小。今天,路上私家车的比例已经大幅超过公车。从这个比例变化的基本事实可以认定, 目前公、私消费所占比例与10年前白酒调整时公、私消费比例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了。但这次收紧三公消费却是实实在在的,三公消费占比最大的高端酒的确是突然的减少了。从目前白酒的实际产量数据来看,各白酒企业所受影响是有很大不同的,对五粮液茅台影响,基本靠零售价大幅降低得到化解。而中低档酒的产量也是增加的。因此,对高档酒如果是冬天的话,对中低档民酒更像是春天。下一步白酒的调整有可能是茅台五粮液进一步降价寻求民间消费的支持,来化解需求和产量的增加。而中低档酒可能由于民间消费巨大上升也有足够的支持。如果三公消费是西伯利亚来的寒流的话,巨大的民间消费提升就是一股东南暖湿气流,这个白酒的冬天,很可能是东南暖湿气流与西伯利亚的寒流相遇,最后化成一场冬雨。而不似以往的冰天雪地。
2014-01-08
新浪财经讯 1月8日消息,有消息称目前官方正考虑调整酒类消费税征收环节,从生产环节转移到批发环节。新浪财经致电多位业内人士了解到,大多数人并未听说;熟悉情况的人则回应,目前正在研究而已,能否出台还有很多未知数。中国酒业流通协会会长在接到新浪财经电话时表示未听说这个事情:“这个不太好说,我不太知道。而据业内人士透露,日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确实召集开了第一次内部调研会议,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宋书玉告诉新浪财经,“正在研究,但酒类流通企业太多了,这样的调整政策最后出台恐怕还不太容易。”盛初咨询董事长王朝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这种调整早有传言,不过他认为,第一:征收环节调整不一定最终会推行,因为涉及到地方政府的博弈。宋书玉补充道:“即便政策出来,最后还可能是落在生产企业,对策是在当地成立销售公司。”资料显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2001年,国家通过多种税收政策对白酒产业发展加以限制和调控。从1991年到2001年的十年间,国家对白酒产业加税次数高达四次,分别为1991年30%固定资产调节税;1994年25%当地粮食白酒消费税;1998年白酒广告费不得税前扣除;2001年消费税从价从量双重计征,“一次比一次严厉,而且要么是同类税种中的最高税率,要么是专门针对白酒开征。”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在一次行业会议上如此感叹。
散户乙:转一个观点:如果按网传消费税征收从生产环节转移到批发环节,那么生产企业将不交消费税,批发销售企业交的消费税将大幅增加。一种方法是厂家降低出厂价,给批发企业留出缴税空间。另一种方法,批发企业调高批发价留出缴税空间。或批发企业压低利率留出缴税空间。 很有可能出现,生产企业将原交的消费税作为降价给批发企业留出部分缴税空间,批发企业调高批发价挤出部分缴税空间。 即使这样,又能怎样?谁能说说?要不:老树兄出来走两步?
我不懂税收这么改的利弊,我只从逻辑上判断,这么改逻辑上说不通。现在的消费税收是白酒出了厂门就收,收税对象是企业。上规模的企业财务制度比较健全,收税相对比较简单而且漏洞较少。如果改为收批发和零售商的,这个难度就太大了,且不说征收对象众多,只是网上销售,针对小零售商不开票等,漏税太多,一想都头疼。这是其一。其二,茅台在贵州,是个穷省,茅台销量好的地区都是发达富裕地区,大批发商也都是这些地区的。贵州收不到茅台的消费税了,转到广东上海北京这些发达地区的税务部门来收这个税,贵州能干嘛?那谁,你觉得可能吗?
2014-01-09
真搞不懂,为什么新股发行要市值配售呢?是不是A股不受人待见,新股买了一定赚钱,然后搭配销售呢?这是什么指导思想呢?A股低迷,一定是有A股的问题,要么就是投资者还是嫌太贵,那就让它继续跌嘛。要么是制度问题,那就健全制度嘛,要么是对违规查处不利,造成市场不公平,那就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机制嘛。新股发行就是要走市场化,走市场化的根本就是要有市场说了算,新股发行价可能高可能低,买新股可能赚也可能赔,为什么一定要买了A股才能抽新股?这不是扯吗?
2014-01-10
凡是纯粮固态酿造的酒厂,大量的废料就是酒糟,用食用酒精与酒糟混合,再发酵,就是串香,目的是让食用酒精带有粮食的香气。这样酿造的酒,就是固液法。用食用酒精,加上食用香精勾兑调味,就是液态法制酒。这种制酒方法,其实是很多国外烈性酒的生产方法,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以前我们习惯把纯粮固态法叫古法酿造,食用酒精制酒叫新法酿造白酒,国家有相关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标准。呵呵,我这都是刚学习的,现学现卖,有明白的还望指正。
2014-01-12
白酒对我来说很陌生,白酒股票接触的时间也很短。因此,我关于白酒的所有回复,实在是没有资格说是反驳,只是探讨和学习。
呵呵,我早就发现,对白酒的研究千万不能学巴菲特数可口可乐瓶盖的路子。白酒是个性化商品,不同地区,不同的人群,差别巨大。你如果是个大学教授,可能你身边很少喝白酒的。你如果是一个建筑工人,可能身边全是喝白酒的。不同地区,喜好不同的白酒。如果你在山西,大家都喝汾酒,五粮液茅台很少人喝,你如果是山西人,凭感觉汾酒应该是老大。对于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决定老窖的业绩是出厂价,而不是零售价。你看到买一赠一的合每瓶才19元,似乎对老窖原来的58元冲击很大,其实这酒可能出厂价是16元,零售商19块还有15%的利润。而老窖的成本可能只有12块。而从目前的数据看,老窖的中低端增长20%以上,并没有受这些的影响,这个也是事实。这事你不能只盯着老窖,你要整个低端酒市场来看,老窖的抵挡酒去年产量大概12万吨,是全国目前最大的固液法产量,其规模效益再加上酒糟其实对老窖来说是不花钱的,它的成本极低,他用酒精固液法串香后的酒,就比那些纯液态法小酒厂的酒要好,也比那些靠购买酒糟的固液法小厂成本要低的多。因此,你不要只看到老窖的价格体系受影响,对老窖来说,即使这些酒成本价卖,一年也就4个亿的利润。他可以这样持续几年,对那些近三万家小酒厂,那就是灾难。他们就要关门。对老窖来说让出的就是市场。

散户乙131112-140112

01-20 13:13

企业未来不确定也分几种情况。一种是企业未来的生死不确定。一种是企业亏损到什么程度不确定。一种是企业在未来赚多赚少不确定。当市场把上述三种不确定当作一种情况来处理的时候,我们这些在股市里摸排滚打的老游击队员,要发现这其中的机会。

/

01-16 11:58

不能承受亏损的人一定也不能承受盈利。

散户乙对业绩的预估完全错误,但不影响挣钱的结果。这可能就是模糊的正确吧

01-04 09:34

2013-11-12
不能承受亏损的人一定也不能承受盈利
老窖不到25倍市盈率,不要考虑抛出的问题。如果你之前认为买错了,现在可以跑了。如果你没跑,请不要在股价再跌的时候唠唠叨叨。
2013-11-19
我11月11日在酒仙网买的老窖特曲也是13年10月28日出的。可我在另两家分别买的窖龄30年和窖龄60年却是2011年6月的。不知为什么差了那么多。
再谈我眼中的银行股
从目前市场上看,投资者分歧最大的行业不是白酒股,而是银行。
从盘面看。银行股在目前的箱型价位震荡了很久,稍有风吹草动,股价就连续下跌,甚至跌停。而一旦有银根放松和优先股发行的预期,股价又会连续大涨。这就是投资者分歧的表现。
从多空观点看。看多的主要观点是:我们的 GDP还在高增行,M2还在高速增加,银行的利润一直在增长,银行目前估值很低,国家的发展离不开银行,即使银行未来有什么问题,也会有国家信用担保。
而看空的人认为:目前的发展方式不可持续,我们之前把巨额的信贷投放到错误的地方,M2高速增加使得资产泡沫膨胀,银行净资产只是总资产的1/20,一旦资产泡沫破裂,银行将面临破产。
以上两种观点,基本代表了目前市场分期的主流。
我认为目前对银行股的这两种主流观点都有道理。但我觉得,持有这两种观点的人其实并不真正理解银行,他们只是由于屁股的位置不同,而归纳和强调了银行某些固有的特点。
我谈谈我对银行的看法。
1,银行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其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在可见的将来,银行业不仅不会消失,而且将与社会经济一起不断发展壮大。
2,在不出现经济危机这样的系统风险下,不要过分担忧整体银行业的坏账,因为银行业和保险业是一样的,他们当初的业务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保险业不会因为有灾难赔付就亏损,银行也不会因为有坏账就倒闭。
3,从长期宏观的角度看,银行业整体盈利并持续发展是非常确定确的一件事。
4,从单个银行来看,由于银行静资产普遍只相当于其总资产的1/20不到,这又注定它是非常脆弱的。霸菱银行一个交易员的违规操作,使得这一百年老牌英国银行资不抵债倒闭。
5,在经济发展顺风顺水的时候,普通投资者很难通过公开资料判断一间银行在风险掌控与业绩增速上是如何平衡的。也就是说,甲银行的高速发展,也许是放松了风险防范的结果。而乙银行的低速发展,也许是在严格控制风险下的主动选择。而这些,我们投资者很难识别。
6,我们普通投资者在看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时,一定要关注其总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的高低往往更能说明一间银行的本质。
7,经济危机往往在我们认为不会出现的时候出现,它爆发的临界点就像地震一样无法预报。
说了以上几点,我还想用三间银行举例说明:富通,花旗,富国。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这三家银行无论是业绩还是股东回报率都是非常好的,股价也并不高估,都是很好的投资标的。但经过金融危机后,富通已被政府国有化并将主要业务卖给了巴黎银行,平安因此损失了238亿人民币。花旗银行金融危机之前,股本50亿,股价55美元,总市值大概是2750亿美元。经过金融危机,尽管政府注资挽救避免了倒闭,但股本变成了290亿,老股东的权益被稀释了近1/6。目前10股合一股后,股价49块钱,虽然在美股创历史新高的今天,它的总市值回到了1420亿,但金融危机之前老股东持有的市值目前仅有245亿,还不到危机之前的1/10。富国银行,金融危机爆发前,富国银行与花旗银行、美国银行有着不小的差距。富国银行资产总额仅为美国银行的33.02%,为花旗银行的25.58%;净收入为美国银行的39.84%,为花旗银行的39.09%;不良贷款率比美国银行高出0.5个百分点,比花旗银行高出0.45个百分点。虽然金融危机爆发期间,股价也跌到7块多美元,但今年7月份,富国银行以市值2360亿美元市值超过工行成为世界第一大银行,而巴菲特90年第一次以2.9亿美元就获得了10%的股权。
我最后的结论是:对于投资者来说,银行是一个过于复杂的行业,一般投资者很难透过表面看到本质。巴菲特是学金融出身的奇才,银行业和保险业是他的能力圈,他投资银行和保险,可以不用那些耳熟能详的条条框框,在众多银行里,巴菲特是有能力判断哪个银行值得投资的。而这一点,正是我们目前大多数投资银行的投资者所不具备的。对此,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如果你确定你看懂了你要投资的银行,你大可以大胆买入并持有。即使你看不懂,但你凭感觉短期投机买入赚一把差价也没什么问题。怕的是你不懂银行,但以为自己懂了,把它当作是价值投资,长期持有!因为我属于大多数看不懂银行的人,我的表现不是谨慎,而是对未知的恐惧。呵呵,我原以为大多数人是看得懂银行的,而我只是是少数,但后来我发现沙特王子和马明哲也没看懂银行,因此我开始怀疑:其实大多数投资银行的人也不一定看得懂。
2013-11-25
调研老窖实际销售
老窖由于股权激励,这两年报表会不错,但有可能将货压给经销商,为此需要到卖场调研实际销售情况,我在广州百佳超市看到老窖的各款中档酒(100-350元)生产批号基本都是2012年或2011年,古井贡原浆的生产批号为2013年6月,山西汾酒的生产批号也是2013年的。请各地的投资者一起跟帖汇总一下。
对于消费品,到商场看生产日期能准确反映销售实际情况
泸州老窖的确有些品种是2011年生产的,老窖的品种太多,难免有些品种销售不畅。我今年光棍节买的泸州老窖特曲收到后发现是2013年10月28日的,仅仅是两周前的。
关于会不会因为股权激励向经销商压货的行为,我也怀疑。但股权激励的条件是12%增长。其实2012年的业绩增长了50%,增长如此之多也没有奖励,反而给今年完成带来了难度。似乎逻辑上说不过去。
网友(北99M6W8):若因股权激励而压货给经销商,则低估了老窖管理层的智慧。
据我对市场的调研,老窖中低档酒,生产批号2013年的占多数,2011年以前的极少,400元以上高端酒主要是1573确实存在销售不畅的问题,有批号是2011年的在售。正如老窖董秘所言12年高中低比例1/3强、1/3弱、1/3强,13年三季报高中低比例大约是3:3:4,市场状况在财报中得到了真实的反映。相信随着消费环境的改善,老窖高端酒的销售会逐步好转,今年中端比例有所提高,明年高端酒份额增长应是大概率事件。
2013-12-24
转一个东东,能看明白就看看吧!
银行咋没玩没了地闹钱荒?vs规避监管与贪得无厌
2013-12-23
文/向小田
6月中的一天我正在家里面吃西瓜,老陈突然打来电话。
“田总,不好啦!银行间市场违约了!”
老陈在某金融机构工作,一直负责资金业务。
银行间市场都是信誉良好的大机构,怎么可能违约呢。我看了下日历,并不是愚人节。
老陈接着说:“怎么办?现在借个钱好困难啊,眼看我这池子开放日就到了,快给逼疯了。”
老陈口中所称池子,是他们建在表外,用来给企业放贷的资金池。这几年,银行信贷纷纷出表,将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做成了一边低成本吸收资金(负债),一边通过各种金融工具(信托/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给企业放贷(资产)的所谓中间业务。这么一来,一不用计提风险准备金,二不受信贷额度限制,大大降低了业务门槛,规模飞速发展,赚了很多钱。
低成本吸收资金有几种方式,其中一种就是借金融机构的身份拆借同业资金,另一种,就是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借的钱成本大概都在5%左右。他们的贷款放出去,很多都给了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综合成本都在10%以上。中间的差价,基本上全被老陈所在的机构赚走了。这种借短炒长的业务模式,被认为非常具备竞争力,还曾在全系统推广呢。
但是这种模式运行起来,一个难度就是短期资金一定要跟上,不能出现流动性缺口。比如你放贷出去,资产端的期限是一年。借进来的钱,是要每个月还一次的。也就是说,你必须保证每个月都能借到钱换上个月借的钱的本金,不然就会产生兑付风险。一般来说,借个钱问题不大,首先是市场存量货币充足,一般情况下同业拆借点钱不是难事,无非就是多花点成本。换成理财产品,无非就是提高一下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5%卖不出去,提到6%还不行?所以这样一来,每次遇到问题,总有办法解决。但老陈这两天苦恼的,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我说,老陈,别着急,慢慢来,说说看情况。
老陈说:田总。这几天,7天回购利率一度在7%以上,隔夜利率更高达9%。我们的产品根本没法融资啊。首先就是赎回的量大。我们之前给机构投资者的,都是5%的利息。现在他们一看利率上去了,纷纷要求赎回,量很大,我上哪儿找钱去?卖资产也没那么快啊。你看我钱很多都给开发商盖房子了,哪能说还就还。前面准备的应对流动性的方案,一遇到这情况全不好使了。说实话,我要是客户,肯定也赎回呀,隔夜拆借利率那么高,傻子才在我们这儿玩。但我现在又不敢提高客户收益率。我放贷出去的时候,利率都固定了,赚回来的钱都数得清楚,现在提高融资成本,我必亏无疑啊。
我说,那你们设计流动性应急方案时,怎么就没考虑到这点?
老陈说:我们有考虑。但没想到,今年6月份这么紧张。季末资金紧张一般我们都是有预估的,外汇占款下降、监管考核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就算是5月底、6月初的税费清缴,企业把钱都提出来,交给国库放在央行,那也是可预测可评估的。一般资金稍微紧张点,央行肯定会想个办法。可最近听说,央行好像没有发福利的意思。
我说,你看,还是没有加强学习吧。李克强总理之前在环渤海省份经济工作座谈会上不是说过了吗?要激活货币信贷存量。啥意思?重点说存量,实际上是告诉你,没增量了。你关键时刻跑去央行要增量,人家能给吗?太不政治正确了。再说了,老百姓不是说四万亿货币超发太多了吗?说明存量早就够了,在存量里面做文章,就能解决资金问题。你们自己缺钱,那说明干业务的思路还没有跟中央精神统一。
老陈说:那往后怎么办?
我说,你干的这个影子银行,恐怕后面要管了。之前国家在宏观调控从紧的行业,像房地产、地方融资,产能过剩产业等,都严格限制新增授信,把这些行业的融资需求一股脑全赶进了影子银行。现在对你们融资施加压力,就是让你们一不要把资产负债表做得太大。就算要做大,也要计提一些风险准备金,不能像现在这么搞了。另外,对你们的资金投向,恐怕也要和传统业务一样做个限制,不能过多的把资金流向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要把有限的金融资源分配给实体企业。我想就是这个思路。
……
6个月时间过去,12月份又在闹钱荒了。
9号文(即《商业银行同业融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出来以后,我给老陈打了个电话。老陈负责资金业务有一段时间了,“钱荒”之后,他一直在考虑如何转型的事。好几个月没联系,正好问一下他的业务开展得怎么样了。
我问老陈,9号文草案里面提到,买入返售时候,回购方不能将业务项下金融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转出。同时,同业融资业务还要计算资本占用和计提。对你们影响大吗?
老陈说,我给你讲一下啥是买入返售你就知道影响大不大了。以前啊,我们给房地产企业放贷款,都知道房地产企业的贷款应该比一般企业适用更高的风险权重,一般我们以120%风险权重计算风险加权资产,再按照8%的资本要求计算贷款需要的资本占资本净额的比例。前段时间银监会发了个数字,说宽口径统计五大国有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信用风险占银行资本净额比例都超过15%,估计占比最高的银行能达到20%。这么大量的资本占用,都知道银行的钱是有成本的,占用得越多,计提得越多,资金的成本就更高。所以我们想了办法,用自营资金买信托受益权来干房地产。
我说,银行自营资金怎么能搞房地产呢?这不是违规的吗?
老陈说,当然不是直接干。我们是用信托受益权的模式。比如说,因为自营贷款有资本占用成本,税收也比信托高,我们就用信托来给开发商发放贷款。信托的钱从哪儿来?还是从银行。找B银行发一个理财计划,募集资金,来投这个信托受益权。为什么不是直接买信托呢?因为银监会禁止银行理财资金直接投向信托转让资产,那我们就把信托的受益权转让给一个“过桥企业”,再找B银行理财资金受让这个信托受益权。这样我们就绕过了银监会的监管。开发商借钱成本15%,给信托公司2%,B银行理财资金收益就剩了13%。然后,我们和B银行签一个买入返售协议,约定买B银行理财资金的信托受益权,到期B银行再以11%的年化利息买回去。这样我们赚11%,B银行赚2%。但是本来这个开发商客户就是我们银行的,我们的钱无论是通过信托还是自营贷款给,都是我们承担风险,B银行是不可能承担风险的。于是,我们再找一个C银行,为这笔买入返售签一个担保协议,C银行收1%。C银行也不承担风险,于是暗地里我们跟他们签一个反担保协议。从上面的情况来看,整个资金流就是我们的资金借给了开发商,利率是10%,比贷款利率高多了吧。但是最大的好处不至于此,由于这笔投资是以受让信托受益权的方式,因此是以同业资产入账,不是以房地产自营贷款入账。从会计科目上看,这笔资金有银行兜底,又是信托受益权,风险资产权重和资本消耗比房地产自营贷款低多了。
我说,一圈转下来,这业务实际风险并没有降低,就是资本占用低了。而且对B银行和C银行来说,都是白赚钱的好事啊!
老陈说,这你就说对了。国家限制房地产行业从银行拿贷款,我们就采用这个方式。越限制,房地产融资利率就越高。我们搞同业资金买信托受益权,你想想,同业资金成本多低啊,拿来搞房地产,不是赚大发了?又没有资本消耗,又不计提坏账,简直就是解放了银行的双手啊。那规模,分分钟给你做到几百上千亿。搞贷款,是有多少钱干多大事。搞这个,是空手套白狼啊!只要我能从同业市场上借到钱,我就能不断做大。借短期资金,放长期贷款,现在银行不都在做这个吗?
老陈叹了口气,接着说道:你看看,9号文出来后,又要计算资本占用又要拨备,那不是要了亲命吗?咱图的就是你这个便利,现在这么干,我还不如去搞自营贷款,还没这么多流程这么多交易对手平添麻烦。这下你明白了吧。
我恍然大悟。
2013-12-26
由于银行是高负债行业,他的生死的确是一瞬间的事情。我承认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只有10%的银行会遭殃。大部分银行在短暂调整后会继续发展壮大。但是,当大部分人目前没有能力从100家银行里挑出这10家银行的时候,大家就会一概谨慎小心。这是一种不确定。钢铁行业是重资产行业,目前一吨几千块的钢材只赚十几块,几十块,而且产能严重过剩,未来亏损多少,没人说得清楚。这是一种不确定。老窖去年中低端酒销售额80亿,高端酒销售35亿,合计销售115亿。今年据我个人从相关信息推算,高端酒受三公消费以及茅台五粮液大幅降价影响,销售只有不到25亿,下降近30%。中低端酒销售应该有95亿左右,增长近20%。利润应该有40亿。对老窖来说,明年的高端消费下降趋势将大幅趋缓不会更差了,而中低端消费仍然会适度增长。
老树,我建议你研究一下老窖,这个企业在白酒行业挺特殊,我就不细说了。我认为他是可以穿越白酒调整期的企业之一。另外,企业未来不确定也分几种情况。一种是企业未来的生死不确定。一种是企业亏损到什么程度不确定。一种是企业在未来赚多赚少不确定。当市场把上述三种不确定当作一种情况来处理的时候,我们这些在股市里摸排滚打的老游击队员,要发现这其中的机会。
2013-12-28
投资是个很个人的事情。其中的含义不但包含了个人的性格,脾气,看问题的角度,思维模式,可能还与你的年龄,家庭情况,收入,你投资的目的等等都有关系,而且这些因素又互相交织互相影响,最后决定了你的投资风格。比如,同样是两个刚刚起步的年轻人,甲有个小家庭,有个稳定的工作,他希望把闲钱做投资,一方面保值增值,一方面学习领会投资的不同方法。乙可能急于两房换三房,三房换别墅,普通车换奔驰等,他们的选股一定是不同的。我一向是比较保守的,我宁肯一鸟在手,也不相信两鸟在林。我不买房子,也不换车子,随着荷尔蒙的分泌减少,我与异性约会也减少,我不抽烟,不喝酒,小孩刚上初中,需要我陪伴,我也不能满世界旅游。我尿酸高,不能吃海鲜,大鱼大肉,只适合白菜豆腐。我每月基本不花什么钱,我的投资可能更多的是留给孩子,让他们有稳定的股息收入,这是我考虑股票围绕的重点。你如果和我不是一种情况,你最好不要和我选一样的股票。
投资者一看到三公消费严抓不放松,反腐力度持续,大家都对高端白酒的未来感到不确定,对茅台,五粮液公司来说,53度飞天和普五销售情况基本上就可以看作是他们公司的销售情况,而一说高端酒,就必然是茅台五粮液。目前市场把泸州老窖也归为受三公影响的公司。但在我看来,我更喜欢把老窖分成两个公司来看待,这样便于我们看清老窖的未来。我把国窖1573当作一个公司,这个公司受三公影响很大,从去年的主动限量,到今年的控量保价,销售确实受阻,但即使这样,这个公司比酒鬼酒,古井贡,舍得,水井坊要好。我把除了国窖1573以外的所有酒当作另一个公司。目前个公司里,无论是老窖年报中的高端酒:窖龄,特曲等,还是低端的头曲,二曲,今年都是在以20%的速度增长,而且随着老窖千镇万乡工程的不断深入开展,这个公司在未来几年的增长是比较确定的,他应该远好于青青稞酒和老白干这样的公司。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国窖1573在老窖中的业绩比例将会越来越小。但是,正是因为目前是一个公司的报表,让国窖1573的不确定变成了老窖整体业绩的不确定。这会不会是市场犯的错呢?老窖的未来很有意思。三公不放松,中低端酒有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越做越大,彻底弥补国窖1573的缺失,可以没有压力的慢慢培养国窖1573奢侈品的土壤。三公一放松,国窖1573就有了卷土重来的机会。如果三公十年不放松,随着茅台和五粮液的产能不断加大,未来茅台会不会降到500元,五粮液会不会降到400元?如果真的茅台五粮液降价到中档酒,国窖1573会不会顺理成章的填补高端市场的空缺呢?老窖会是个让人有联想的公司。
2013-12-29
我的反思
现在回头看老窖的历史资料,如果你是在2006年五月份之前9块钱买入的,到今年就可以靠分红收回全部的投资,未来你将享受无本万利的回报。但是,泸州老窖在2006年之前的业绩只有几分钱,2006年半年报也只有两毛钱,面对9块钱的股价,市盈率20多倍,2005年分红四分钱,还不到股价的0.5%。我敢不敢买?毋庸置疑,如果仅仅从报表来认识股票,当时我一定不会买泸州老窖的。但是有人买了,华夏基金出于对泸州老窖的深入研究,出于对张良谢明的判断,出于对国窖1573的判断,他们好像从2004年就开始买入泸州老窖了,到了2006年,华夏基金已经持有上亿股泸州老窖,最后在老窖78倍市盈率时,大约相当股价接近100块时分批抛出。仅此一单,华夏基金赚了几十亿。这就是投资水平的巨大的差距。当我之前赚点小钱沾沾自喜的时候,不过是井底之蛙。
我这样的反思对未来的投资有没有帮助呢?其实是没有的,我认识到问题却无法突破,这就是瓶颈,是一个人投资能力的瓶颈。华夏基金目前在老窖股东里已不见踪影,而老窖按照我的标准这时才进入了我的视野,我只能后知后觉的买入了老窖,因为以我的能力,我只能这样,这就是我的能力圈。而如果让我现在挑选股票买入类似2006年时的老窖,对我来说只能是瞎蒙,我没有那个能力,这就是现实。
如果不复权,老窖是在07年是达到股价70多,当时业绩才5毛钱多。如果复权看,股价最高是在2011年,股价接近50块,业绩也才2块。现在由于未来的不确定,股价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跌破20块再说。那么,老窖未来最坏的情况会如何呢?根据目前的公开资料,我预计今年利润会到40亿,高端酒的业绩大概15亿左右,中低端大概25亿左右。明年高端酒再下降10%,到13.5亿,中低端增长10%,到27.5亿业绩就是41亿。业绩不但不会降低还会略有增长。到了后年,假设极端情况,高端再降10%,就是12.15亿,低端依然增长10%,就是30.25.合计利润42.4.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老窖会在每股2.5元业绩以上穿过白酒的业绩调整。每年大致可分红1.5元。如果五年后白酒走出调整期,这五年期间你的分红可以有7块钱,换句话说买入成本会减少7块钱。当然,这是我的预计,我认为并不冒进,但也许实际情况会超出预计,这就是风险。
呵呵,老树兄认为,未来老窖的毛利率会继续走低,这个我是同意的。我们的分歧时:老树认为毛利率降低是因为降价竞争导致的,因此业绩一定会下降。而我认为,老窖毛利率下降是因为中低档酒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导致的。因此,毛利率下降的同时是伴随着销售量的增加的,因此,两者相乘,总体业绩不一定下降。这是我们的不同点。
老窖去年销售20万吨,粗略估计是4亿瓶,销售额是115亿。粗略估计每瓶酒不到30块。请注意,报表是按照出厂价计算的。如果你实地去超市调研,你会发现,老窖即使在大幅降价,买一送一的情况下,大部分的酒售价是超过30块的。请注意,这是零售价,和报表业绩无关的。
以下是最近谢明在当选2013年度华人经济领袖后,接受记者采访中说的一段话“泸州老窖是全国产量最大的白酒企业,产品80%以上是中低价位。如果把泸州老窖的产品比作一个纪念碑,国窖1573由于具有稀缺性,是塔尖;那么碑身就是特曲系列,从百年到特曲老酒到特曲精品到U系列,出厂价从100-500元不等,碑身非常厚重。因此从业绩上来看,泸州老窖要完成预期的收入目标,主要靠腰部,尽管对净利润的贡献率不如高端,但腰部放量才能带来销售收入的增加。” 我刚看到这篇文章,节选下来,给前一篇博文中有朋友质疑“老窖80%为中低端酒,与年报比例不付”的一个佐证。可见,问题出在是统计口径上。
2014-01-04
希望茅台不要走回头路
茅台一直被投资者看好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的护城河。按照我的理解,茅台的金字招牌与53度飞天茅台的独特口味相结合才能构成了茅台的护城河。而且两者是以后者作为基础的,没有了茅台的独特口味做载体,单独的茅台招牌就大打折扣,比如,茅台葡萄酒就并没什么影响。因此,茅台一直在强调它的独特口味,甚至流传出这样的故事:所有原料工艺都一样,只要出了茅台15平方公里厂区,口味就变了。也就是说,茅台自己都不能建分厂,画外音是茅台镇的其他企业就更生产不出茅台的口味。这个故事的目的只有一个,强化它的护城河。
关于这一点,我是信的。严格地说,即使是茅台15平方公里之内自己生产的茅台,不同批次酿出的酒,也一定有细微的差别,绝对不会100%一样。
因此,我可以大致得出如下结论:作为同是生产酱香酒的茅台镇其他酒厂,他们生产的酒与茅台生产的酒应该大的口感是一样的,都是酱香。只是从细微处,茅台与他们不同。但是:这个差别是不是消费者都能喝出来?对此我请教过多为饮酒人士,他们说法不一。这是其一,其二,茅台的这种独特口感会不会让消费者产生生理上的依赖?也就是说消费者会不会对茅台的独特口味上瘾?如果是,茅台的护城河就是牢不可破的。反之,这种护城河就有可能是特定情况下由多种原因形成的,如果其中几项因素发生变化,它的护城河可能就没有以往想象的那么宽那么深。
现在娃哈哈喊出“生产百姓喝得起的茅台”就是向这一护城河发起了挑战,娃哈哈为什么敢这么喊?仅仅是作为噱头喊一嗓子引起注意?还是他们自己品尝后有了自信才喊出来的?这个不得而知,我相信一定会有众多的普通消费者亲自将两者作比较的,娃哈哈会不会是皇帝新衣里的那个小孩呢?
我相信,茅台的口味一定是优于其他酱香白酒的,但是,它的差别一定是微妙的,这一微小的差别正是追求极致的小众们所喜欢的,进而夸大这种差别,他们愿意为此花大价钱,目的是拉开与普通消费者的距离。我曾听过一套300万的音响,音响主人得意的说,这套音箱可以听出歌者从牙缝里吹出的气息,听者无不肃然起敬(笔者:看到这个音箱,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散户乙像不像丁元英,啊哈哈哈。)。这也许就是董宝珍先生茅台精神文化价值的形成基础。 这样的局面是需要茅台的量价配合的,配合得好,茅台的神话就会持续下去。而一旦茅台进一步大幅降价变成民酒,人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感受对茅台作出比较做出评价,而一旦广大消费者发现茅台不过是花3块钱买的三分货时,他们就会觉得不值,他们就会回头花一分钱买一分货,或者花两毛钱买两分货。茅台的精神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这种情况如果得到普遍的共识,茅台再想重回高端就很困难。试想100年前,茅台镇上众多酒坊出产的酒,茅台的价格一定是和他们差不多的,口味应该也没什么本质差别,希望茅台别走回头路。
对茅台、五粮液这样的高端强势品牌来说,只要他们找到与产量匹配的价格,销售是没问题的。但是:价格X销量=业绩。因此,要保证业绩的稳定,价格的下调与销量的提升之间的关系要把握好。再通俗点说,茅台零售价从接近两千元,下调到1000元,民间的增量基本弥补了三公消费减少的量。但是茅台从2000元到1000元的零售价调整,并没有触及819元的出厂价,所以今年的业绩依然是:819X销量。假如未来茅台下调出厂价20%到650元,业绩=650X销量。销量会不会随即增加20%,就成为业绩能否持平的关键。现在的问题是,没人知道消费量的增加与价格下调的比例是如何的。 今年的五粮液就是一个例子:从公布的数字看,五粮液今年大约业绩下降15%,就说明,今年五粮液零售价的大幅度降低(触及到出厂价),而随之而来的销量增加百分比一定是小于价格下调的百分比。因此才会造成整体下滑15%的结果。未来茅台只要下调出厂价也会面临这个问题。
对于2014年来说,茅台当然是希望保持目前这种平衡。对老窖来说,除国窖1573外,都还在增长,而国窖1573目前的这种状态是老窖自己的战略选择,老窖也会甘于现状,即使未来调整1573的战略,对整个白酒的大局也没影响。目前唯一还没找到舒服姿势的是五粮液,不舒服的姿势不可能长期保持,他一旦调整姿势,想找一个舒服的状态,就会改变目前白酒的格局,上可以牵动茅台,下可以影响原来500块左右的酒。我早就说过,未来白酒的搅局者就是五粮液。
2014-01-06
我的阶段性投资收益以及反思。
自从去年5月份第一笔26块多投资泸州老窖以来,一直不断加仓到去年的11月份。今天在老窖跌破19块之际,打开账户一看,谈笑间亏损已逾百万。
关于市场总是错的这句名言,我其实早已有深刻理解,那就是“相对于市场永远正确而言,市场只是经常犯错而已。换句话说,市场总是错的,其实是对市场有时犯错的夸张描述。如果你真的盲目以为市场总是错的,而你可以轻易战胜市场,那你一定会受到市场的惩罚”认为市场总是错的投资特点就是:逆市场而动。
如果从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来看,过分的强调趋势投资的正确性,其实又是市场永远正确的另一种表述,因为,只有市场中的大多数人的举动才会形成波动的趋势。但是,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形成每一次趋势的并不是同一群大多数人。这就意味着,在多次趋势的把握中,很少有人每一次都幸运的站在大多数人中。因此,同一个人每次都正确把握趋势同样是不可能的,如果时间足够长,这种方式最好的投资收益也只是获得市场的平均收益。趋势投资的特点就是跟在市场后面,亦步亦趋。体现在账户收益上,往往买了后就是正收益。
“逆向投资”,其实是利用市场犯错误的一种投资方法。我对他的描述是:当市场大多数人对它弃之如敝履的时候,你要停下捡起来仔细的看一看,它是不是真的那么不堪?你的这个举动,有可能是未来你获得比市场平均收益高的原因。当然,也有可能是未来你超出市场平均亏损的原因。逆向投资的一个最惹人讨厌的地方就是,当你试图说明自己的股票是被市场错杀的时候,其实是时刻在强调“我比你们市场大多数人聪明”。面对亏损,却要想别人证明自己比大多数人聪明,其实是件很可笑的事情。它的特点体现在账户上就是,买了后收益就是负的。
目前投资泸州老窖,显然具有“逆向投资”的特点。是市场“未来限制三公消费加上白酒产能过剩,三五年内白酒没什么希望的”逆向思维。这种逆向思维的基础是基于“粗粗看是这么回事,但是,把老窖产品结构分清楚,揉开掰碎了算细账,即使最坏的情况也坏不到哪去,目前的价格就是错杀。”未来究竟是不是这样呢?究竟是市场正确还是我正确?只有交给时间来验证。
我们究竟在投资上如何把握和利用市场有效论和市场无效论?我个人的体会是“在战略上要藐视市场,在战术上要重视市场”。翻译一下就是“当基本面并没有证明你是错的时候,你要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要被市场的下跌吓住,要藐视市场。但在战术要要重视市场,尽可能利用市场的下跌,不要轻易满仓,要以尽可能低的价格收集筹码”。我目前的错误从大的战略上还看不出,但在战术上显然对市场的重视不够,加仓有点急。
哦,我可能没有说清楚,我是最后一笔19.35加仓后就停止了继续加仓,因为我感觉到之前有点加仓太急,于是就停止了继续加仓。但我现在并没满仓。在我目前可动用的资金里,股票占了不到60%。我下一步大概的加仓时间,会等到五粮液宣布降低出厂价之时
我会留有资金等到茅台五粮液宣布大幅降低出厂价之时,比如茅台降价到650,五粮液降价到500块,届时市场会担心对中低档酒形成冲击,老窖有可能会出现更好的价格。我会在那种情况出现后继续加仓。
2014-01-07
对本轮白酒调整的猜想
未来几年的白酒调整将会以什么方式进行?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参照以往的白酒调整周期,和GDP的增速周期(我们的GDP增速周期,其实就是投资力度的周期),不难看出,历史上GDP增速周期的确与白酒的调整周期有密切关系。那么,这次会否也是这样的密切关系呢?白酒的最近一次调整也是近十年前。十年前街上跑的车大部分都是公车,私家车的比例还很小。今天,路上私家车的比例已经大幅超过公车。从这个比例变化的基本事实可以认定, 目前公、私消费所占比例与10年前白酒调整时公、私消费比例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了。但这次收紧三公消费却是实实在在的,三公消费占比最大的高端酒的确是突然的减少了。从目前白酒的实际产量数据来看,各白酒企业所受影响是有很大不同的,对五粮液茅台影响,基本靠零售价大幅降低得到化解。而中低档酒的产量也是增加的。因此,对高档酒如果是冬天的话,对中低档民酒更像是春天。下一步白酒的调整有可能是茅台五粮液进一步降价寻求民间消费的支持,来化解需求和产量的增加。而中低档酒可能由于民间消费巨大上升也有足够的支持。如果三公消费是西伯利亚来的寒流的话,巨大的民间消费提升就是一股东南暖湿气流,这个白酒的冬天,很可能是东南暖湿气流与西伯利亚的寒流相遇,最后化成一场冬雨。而不似以往的冰天雪地。
2014-01-08
新浪财经讯 1月8日消息,有消息称目前官方正考虑调整酒类消费税征收环节,从生产环节转移到批发环节。新浪财经致电多位业内人士了解到,大多数人并未听说;熟悉情况的人则回应,目前正在研究而已,能否出台还有很多未知数。中国酒业流通协会会长在接到新浪财经电话时表示未听说这个事情:“这个不太好说,我不太知道。而据业内人士透露,日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确实召集开了第一次内部调研会议,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宋书玉告诉新浪财经,“正在研究,但酒类流通企业太多了,这样的调整政策最后出台恐怕还不太容易。”盛初咨询董事长王朝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这种调整早有传言,不过他认为,第一:征收环节调整不一定最终会推行,因为涉及到地方政府的博弈。宋书玉补充道:“即便政策出来,最后还可能是落在生产企业,对策是在当地成立销售公司。”资料显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2001年,国家通过多种税收政策对白酒产业发展加以限制和调控。从1991年到2001年的十年间,国家对白酒产业加税次数高达四次,分别为1991年30%固定资产调节税;1994年25%当地粮食白酒消费税;1998年白酒广告费不得税前扣除;2001年消费税从价从量双重计征,“一次比一次严厉,而且要么是同类税种中的最高税率,要么是专门针对白酒开征。”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在一次行业会议上如此感叹。
散户乙:转一个观点:如果按网传消费税征收从生产环节转移到批发环节,那么生产企业将不交消费税,批发销售企业交的消费税将大幅增加。一种方法是厂家降低出厂价,给批发企业留出缴税空间。另一种方法,批发企业调高批发价留出缴税空间。或批发企业压低利率留出缴税空间。 很有可能出现,生产企业将原交的消费税作为降价给批发企业留出部分缴税空间,批发企业调高批发价挤出部分缴税空间。 即使这样,又能怎样?谁能说说?要不:老树兄出来走两步?
我不懂税收这么改的利弊,我只从逻辑上判断,这么改逻辑上说不通。现在的消费税收是白酒出了厂门就收,收税对象是企业。上规模的企业财务制度比较健全,收税相对比较简单而且漏洞较少。如果改为收批发和零售商的,这个难度就太大了,且不说征收对象众多,只是网上销售,针对小零售商不开票等,漏税太多,一想都头疼。这是其一。其二,茅台在贵州,是个穷省,茅台销量好的地区都是发达富裕地区,大批发商也都是这些地区的。贵州收不到茅台的消费税了,转到广东上海北京这些发达地区的税务部门来收这个税,贵州能干嘛?那谁,你觉得可能吗?
2014-01-09
真搞不懂,为什么新股发行要市值配售呢?是不是A股不受人待见,新股买了一定赚钱,然后搭配销售呢?这是什么指导思想呢?A股低迷,一定是有A股的问题,要么就是投资者还是嫌太贵,那就让它继续跌嘛。要么是制度问题,那就健全制度嘛,要么是对违规查处不利,造成市场不公平,那就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机制嘛。新股发行就是要走市场化,走市场化的根本就是要有市场说了算,新股发行价可能高可能低,买新股可能赚也可能赔,为什么一定要买了A股才能抽新股?这不是扯吗?
2014-01-10
凡是纯粮固态酿造的酒厂,大量的废料就是酒糟,用食用酒精与酒糟混合,再发酵,就是串香,目的是让食用酒精带有粮食的香气。这样酿造的酒,就是固液法。用食用酒精,加上食用香精勾兑调味,就是液态法制酒。这种制酒方法,其实是很多国外烈性酒的生产方法,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以前我们习惯把纯粮固态法叫古法酿造,食用酒精制酒叫新法酿造白酒,国家有相关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标准。呵呵,我这都是刚学习的,现学现卖,有明白的还望指正。
2014-01-12
白酒对我来说很陌生,白酒股票接触的时间也很短。因此,我关于白酒的所有回复,实在是没有资格说是反驳,只是探讨和学习。
呵呵,我早就发现,对白酒的研究千万不能学巴菲特数可口可乐瓶盖的路子。白酒是个性化商品,不同地区,不同的人群,差别巨大。你如果是个大学教授,可能你身边很少喝白酒的。你如果是一个建筑工人,可能身边全是喝白酒的。不同地区,喜好不同的白酒。如果你在山西,大家都喝汾酒,五粮液茅台很少人喝,你如果是山西人,凭感觉汾酒应该是老大。对于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决定老窖的业绩是出厂价,而不是零售价。你看到买一赠一的合每瓶才19元,似乎对老窖原来的58元冲击很大,其实这酒可能出厂价是16元,零售商19块还有15%的利润。而老窖的成本可能只有12块。而从目前的数据看,老窖的中低端增长20%以上,并没有受这些的影响,这个也是事实。这事你不能只盯着老窖,你要整个低端酒市场来看,老窖的抵挡酒去年产量大概12万吨,是全国目前最大的固液法产量,其规模效益再加上酒糟其实对老窖来说是不花钱的,它的成本极低,他用酒精固液法串香后的酒,就比那些纯液态法小酒厂的酒要好,也比那些靠购买酒糟的固液法小厂成本要低的多。因此,你不要只看到老窖的价格体系受影响,对老窖来说,即使这些酒成本价卖,一年也就4个亿的利润。他可以这样持续几年,对那些近三万家小酒厂,那就是灾难。他们就要关门。对老窖来说让出的就是市场。

01-02 19:09

一MAN对银行也有很深刻的见解啊,那我们是不是能在危机时刻来买入?

01-02 10:45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