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一下硅光和CPO

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4回复:24喜欢:50

$中际旭创(SZ300308)$ $天孚通信(SZ300394)$ $新易盛(SZ300502)$

很多人一提CPO,就谈虎色变,好像明天就会来临,包括很多不懂装懂的大V也是这样。

其实大可不必那么惊慌、在意。

在讲硅光与CPO前,先说说互联。AI集群内部的互联有三种:
一、C2C (Chip to Chip)就是一个server内部多个GPU之间直接通过NVLINK连接。
二、B2B(board to board) 部分服务器有多块单板,板与板之间的连接。
三、M2M(Module to Module)就是一般理解的光模块之间的互联。
C2C和B2B目前基本用电互联。但是电互联有致命的问题,速率上去后,串行总线跑的时候超高频的信号,每根线就是一根天线,相互之间串扰特别严重,另外衰减也很大。所以,到了212Gbps,电互联难再提升速率,大家就开始另辟蹊径,考虑用光来做。C2C的特点是线很多,但距离短(最多几十cm),所以硅光是很合适的。不过,硅光要与主芯片互联,面临一系列的工程化调整,难度很大,产业化进程很慢。
M2M则要求较长的距离(300m),C2C的硅光,与M2M的硅光,差别非常大。因为光模块有自己的小环境,相对来说,更容易产业化,所以,一般来说:
1、 M2M硅光会率先产业化。尤其是800G开始,硅光有一些列显著的优势,分立方案无法比拟的。
2、 GPU芯片厂家(nvidia、huawei)、TSMC等,一般会把精力聚焦在C2C硅光,这是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好比DDR->HBM一样,属于下一代平台的根技术之一)。M2M的硅光,nvidia等不一定有兴趣,不利于他们攻克主要矛盾。

但M2M恰好是中际旭创等光模块公司的强项。

至于C2C、B2B这些场景,本来就是增量需求,虽然市场规模大很多,但不影响既有市场的格局。

而cpo的概念很宽,至少有三种进阶的阶梯。

cpo的本质是光进铜退。光进的极限是ASIC die的IO,对应CPO的终极形态。

退一步,第二种,就是把光模块靠近ASIC沉在pcb底板上。

第三种,还是光模块,但是通过硅光把通道数做多。

因为硅光是前提,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完全可以化繁为简,把CPO概念转化成硅光即可。

不管哪种CPO,硅光都是前提。不用硅光的cpo是耍流氓。

总的来说,CPO并不可怕,一来他一定要通过硅光模块来实现;二者终极状态的CPO离我们还很遥远。

全部讨论

02-27 22:11

硅光还早。 得要个3年时间,才能量产商用。 据说

02-27 20:14

硅光和光模块是两种东西?

02-28 07:02

硅光和cpo,昨天罗博特科说明稿描述的很清楚

02-27 22:34

大哥,硅光中际也是领军者

02-27 18:15

兄台,硅光看好哪些票呢

02-27 16:34

点赞楼主

02-27 16:56

02-29 20:45

硅光是不是要用到罗博特科子公司的设备?

胡总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