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噪声与洞见》

发布于: 雪球转发:9回复:20喜欢:14

每个人由于背景不同,看书对书中内容的吸收肯定也不同。价值投资的书看多了你就会发现内容都大同小异,这可能是大部分做价值投资的投资者理念和框架其实是差不多的,差异大的是在细节。二马老师的这本《噪声与洞见》对我还是有不少触动的,包括:

一、弱者思维

虽然老早就知道了冯柳的弱者思维,但看到二马反复提及这个思维模式,并贯穿全书贴合具体场景论述,还是非常有实操价值的。例如:

规避企业的不确定性,“可以陪同企业沐浴春风阳光,但是不能一起面对激流险滩”:

但是如果企业经营发生了困难,而且这种困难不是我们可以明确看清楚的,是由一些短期的外部因素所引起的,企业确实发生了明显的困难。对于企业能否走出困境,我们缺乏把握。当发生这种情况时,站在普通投资者的角度,我的建议是放弃。

注意这里并不是说企业发生了困难我们就规避,而是说在面临当下困难时,我们难以看清楚未来,面对不确定性时,选择规避。

不要试图挖掘别人没发现的金子。可以看出作者也是一个”市场有效主义者“。我们时长质疑个人投资者做价值投资,由于不具备机构的信息优势,又如何能打败市场。与其打败市场,不如加入市场,我想,对于确实商业认知上特别厉害的个人投资者,其能做到先于市场发掘价值,但对于大部分个人投资者而言,还得承认自己的弱者定位。当然,这里涉及到的话题,个人投资者的相对优势,也是值得探究的,例如:没有业绩压力、没有“机构强制性”(同行业绩对比)、资金体量太大等。

不要试图挖掘别人没发现的金子,那不是弱者干的事;不要找困境反转的股票,那不是弱者干的事,一定要选最白的白马股,选这种股的好处是公众关注度高,如果有问题,也早就被挖掘出来了

价格偏离情况下的高抛低吸。作者用了一个短线交易层面的词语“高抛低吸”,但我理解其更多的含义是一个偏长时间周期的交易操作,例如在牛市时,当所持标的价格大幅偏离价值时做的逐步减仓,以及价格低估时的加仓。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也正是弱者思维:

很多人认为我做高抛低吸是想赚尽市场的每一分钱。其实主要是我比较保守,知道自己的认知能力有限,选择了和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及时兑现的投资方式。我的所有操作、所有选择其实都贯彻了一个逻辑,那就是“我是弱者”,按照弱者的方式行事。

在具体操作上,作者还是按企业确定性不同做了区分。

在交易方面,我采用长期持有和高抛低吸相结合,如果买入了高速增长的公司,我会选择长期持有,如果选择了中低速增长的公司,我采用高抛低吸的方式交易。

对周期的判断是只利用不判断。

二、周期

老早也知道霍华德的《周期》,估计因为是多篇备忘录整理出的合集,所以整本书的内容非常啰嗦。我对周期的理解一直停留在货币/信贷周期、经济周期、股市估值周期。一直没留意的是企业的经营周期。

长期持股不是真的长期持有具体企业股票不动。任何企业最终都会走向灭亡,这也是熵增定律。所以我们需要持续研究当前市场中的企业,也需要持续检视持仓企业。其目的是实现持仓标的的更新。

再优质的企业,也会有面对困难的时候。例如在雪球,看多腾讯似乎是zz正确的事,但近一年以来我们也看到,企业内部也面临裁员了、广告业务也面临行业寒冬了。所以个人感觉,尤其不能认为某个持仓标的股价一直涨、业绩一直涨就是没有风险的事,更不能迷恋上具体的企业。

最后,书中企业分析相关的内容属于投资中的术,以下内容全部摘自书中:

选出好企业的13种方法:

一、选择天花板高的行业。我们更喜欢在天花板高的行业里面找市场占有率低的龙头企业。当然,这种情况并不总能遇到。

二、选择集中度低的行业。注意:这里强调的是找低市场占有率的龙头企业,并不是随便找一个市场占有率低的企业都可以被设想它未来能够提升市场占有率。

三、选择技术更新缓慢的行业。京东方的例子比较极端,但是也反映了很多科技型企业的现状。企业的利润不能作为自由现金流分配给股东,为了继续生存及发展,必须将当年的净利润继续投入。

四、选择需求稳定性强的行业

五、选择龙头企业

六、选择护城河宽的企业

七、选择投入产出比高的企业

八、选择自由现金流增长高的企业

九、选择分红率高的企业

十、选择需求稳定的企业

十一、选择提价后销量不下降的企业

十二、选择面向众多客户的企业。“To C”的企业在产品定价方面往往更强势一点。

十三、尽可能不选择产品同质化的企业。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和行业内其他公司的产品严重同质化。这个时候,品牌的影响会小很多,客户更关注价格。这种行业及企业是非常艰难的。

我认为只有看明白企业可能的成长空间及自身的竞争优势,才能基本看懂了一个企业。

商业模式与护城河。护城河评估:5要素与波特五力分析。5要素包括:

1、供给侧规模经济

2、需求侧规模经济

3、品牌优势

4、监管壁垒

5、技术专利壁垒

关于高抛低吸的投资与交易策略:

我的减仓的手法是:一次减仓总仓位的10%~20%,然后每涨5%~8%就开始下一次减仓,每跌5%~8%就启动下一次加仓。也就是说,在高估区反复做高抛高吸。高抛低吸是很多机构投资者做而不述的内容,机构投资者讲得最多的是选好公司,长期持有。我修订后的投资体系为:选好公司,针对中低速成长型公司依旧执行高抛低吸;针对高速成长型公司,选择长期持有,除非估值高得离谱,否则我是不会卖出的。

@二马由之 $腾讯控股(00700)$ $贵州茅台(SH600519)$ 

全部讨论

2022-07-24 17:17

我在微信读书听的,对投资股票特别实用,对我的作用是更加认识到自己是个弱者,我还是玩基金吧,招行和东财套住了,再不开仓股票了

2023-03-13 08:31

一眼定胖瘦选择出来的企业一定是那种荒岛十年不用交易的企业。因此这种企业一定要反脆弱。
A、依靠短期技术领先的企业不选;
B、有政策风险的不选;
C、生产品牌效应不突出的同质化产品的企业尽可能不选;
D、依靠几个大客户的企业不选;
E、处于产业链上游,没有议价能力的企业不选;
F、治理结构不好的企业不选;
G、护城河不牢靠,容易被复制的企业不选;
那么投资者要选择哪些企业呢?
A、可以长期扩大规模的企业;
B、可以长期稳价或者提价的企业。
C、挣钱不辛苦的企业。----- 企业如果是赚辛苦钱,哪怕他当前很赚钱,长期都有风险。另外,C点是补充,主要还是前两点。
总之,我们是需要选出来那些一眼看上去,10年不交易也没有风险的企业。

2022-07-25 09:08

如何看待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中讲的标普500指数,与二马老师书中讲的沪深300,以及二马老师实际购买持有的500成长,500增强?以及弱者体系在指数基金这块的定义。

2022-07-25 00:33

追涨杀跌,人云亦云的二马

很开心这本书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