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回顾】朱酒:人口红利下降后,如何调整投资方向?(上)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3回复:3喜欢:13

>>>点此进入直播回放<<<

#好市发声,浪底淘金# 雪球基金直播节来啦!基金学习大礼包派送中:年度好书免费邮到家+雪球独家策略报告限量送,点击直播间弹窗/直播回顾下方卡片,添加小雪入群后,基金学习大礼包立马拿到手!

#好市发声,浪底淘金# 百位大咖齐聚2023雪球基金直播节

【直播主题】人口红利下降后,如何调整投资方向?

【直播嘉宾】@朱酒 职业投资人 雪球人气用户

【直播看点】

①人口红利下降对经济环境的影响;

②中高收入阶层不断扩大,改变消费结构;

③品质型取代数量型,高端化产品的投资确定性;

以下为完整直播文字回顾:

朱酒: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人口红利下降后,如何调整投资方向”?现在大家都在讲,人口的数量型红利已经逐步下降,每年的新生的孩子也少了。我们看到很多相关产业,尤其是一些消费品类,比如我们昨天看到一个乳业龙头,它的中报里就直接写了,现在确实牵扯到新生儿的问题,这个是我们回避不了的。所有人都知道。

过去老讲人口红利,讲了这么多年,差不多从80年开放就一直在讲,讲到现在。如果现在人口红利出现不可逆的下降,可能在未来的几十年,现在在直播间里每个朋友的投资生涯里,这个数字是不断下滑的。我们过去可以说依赖于此,不断发展生存的这么一个重大的利好因素现在消退了,那我们怎么做投资呢?这个可能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

说大一点,我们都在享受时代的红利,只有时代的我们,我们赶上这个好的时代才有机会去赚钱。就像巴菲特说的,有一个卵巢的先发优势,刮中了卵巢彩票。在过去30年的股市里边,尽管我们都在开玩笑,3000点保卫战打了十几年,但是我们还是能够看到很多优秀的企业在这期间一直在成长,不断地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业绩,巩固自己的护城河。

你买指数可能要考虑择时的问题,一些优秀的企业也有高潮和低谷,但是一两年它就恢复了,或者是两三年一个周期它就恢复元气了。我们现在看到这些企业确实也遇到了一些跟以前不一样的困难。现在大家可能在怀疑,它们再过两三年还能不能恢复以前的高度,因为人口红利下降了。

因为时间比较紧,我就直接把结论拿出来,直接讲干货。如果大家有可以继续探讨的,可以在雪球上,我们再继续沟通,继续留言。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人口的数量型红利下降了,这个可能更准确一些。人口的红利不仅仅是数量,数量是在下降,但是可能我们的红利还在不断上升,这是有可能的。因为真正决定商品,决定市场的并不是人的数量。说大一点,在80年代之前中国已经有10亿人了,可能年长一点的朋友,或者比我年龄再大的朋友都经过那一段时期,我们怎么过来的?那时候哪有什么红利而言呢?我们虽然有10亿人,但是消费能力是很低的。

这么多年人口的数量是在增长,但更重要的是人口的购买能力在增长。我自己理解,决定市场的不是人口的数量,而是钱的数量。钱的单位数量乘以人口的规模,这才是真正的人口红利。

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人口的数量可能是不断下降的,但是钱的数量是不断增长的,我们看到GDP的数字还在增长。尽管这一两年可能我们受一些不可抗力因素,我们都理解,这个确实有影响,但是我们的GDP还在增长,国力还在增强,只是速度上可能有周期性的暂时慢一点。

我们看到人口的数量这一个乘数出现一些暂缓,但是财富的数量并没有停止。在一家大家都熟悉的银行的财报里,都知道这个数据,现在不是二八定律了。以前是20%的人掌握80%的财富,现在是2%的人掌握80%的财富,这个是关键,这是决定我们未来选择我们的投资标的也好,还是说我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去判断市场,我们自己要创业,都会面临这个问题。你怎么去做,你的目标客户确实是要改变的。

人少了,比如现在做童装的,孩子少了,刚才说的乳制品,喝奶,孩子是主力军,人口数量少。但是空间给我们留下了,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只不过在这个空间里边要调整我们的投资节奏,调整我们的生产节奏。

简单还原一下,我是70后,也经过了那一段改革开放之前的日子。在80年代之前的那几十年里,我们面临的是一个货品时代。那个时候都是凭票供应的,你有钱也没有用,要买肉得有肉票,买米有米票,有粮票。买各种各样的东西都要票,买布都要布票,我小时候都攒过这些东西。

在80年代后期的时候,很多地方还有。有些沿海发达一点的城市可能早就取消了,后期内陆城市还是有的。我们在80年代是凭票供应的,那时候都是货品,你能拿到就不错了,不要挑不要捡,你去排队,拿着票。前两天看一个电影也是,一个电视机多少钱,都得凭票去拿,这是货品时代。

真正的商品时代是90年代开始的,那个时候没有票,你只要有钱就可以。你去百货商场或者超级市场,拿钱就可以买,这是真正的商品,这跟80年代是不一样的。到了90年代的时候,我们就进入了产品时代。

尤其是入世就是进入WTO之后,世界各地的商品都进入中国,大家产生了激烈的竞争。中国很多优秀企业都是在20年前,在跟很多外资企业经过白热化的竞争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大家要拼商品的内在的质量,从设计到质量到创新都要去拼了,这时候真正的变成产品时代。

我们经过了货品、商品、产品之后,到现在大家已经习惯了。我们买东西不太考虑这个东西能不能用得住了,质量已经不是什么问题,款式也不是什么问题。我们要看品牌,现在在品牌的时代。品牌就意味着它背后,包括品质,包括它的一些功能性,包括它的适用性,包括它对客群的满足感,甚至包括它的文化理念都在里边了。

我们现在进入品牌时代,你要想在同样的商品里,买到相对比较好的可心的商品,它有品牌,它就肯定有品牌溢价。我转了一圈,就把刚才的问题圆回来了。我们现在要去抓住那些2%的掌握了80%财富的这批人,他们是最核心、最有增长前途的消费力。

但是他们毕竟只有2%,这个大致的定律往下推也是可以的,剩下的20%大致集中在多少人的手里,这个我还缺少数据,可以细化一下,但逻辑是一样的。就是满足大众消费的产品,仍然有它生存的空间。但是一些品牌的商品,优秀的企业,它逐渐把自己的目标客群在延展向上提升。

现在很多行业里真正有投资价值,真正能够让我们放心去拿股息,跟着一起长期成长的,往往都是一些在行业里拥有定价权,甚至在行业里主导价格的一些企业。比如白酒,我们都熟悉白酒的龙头就是茅台。在白酒走量的商品里,飞天茅台是独一份儿,谁都比不了。茅台赚的钱,那相当于后面排名二三四五六的几名加一块也没有它一家赚的钱多,它是最贵的。

像家电,格力相对来说比其他的产品,空调的价格要偏贵一些,甚至跟一些进口产品的价格差不多。当然现在进口的品牌已经没有多少市场了。现在的大疆无人机,包括像这两天最火爆的华为的Mate 60,大家都说你凭什么卖那么贵?但是刚一上市就秒杀,你还别嫌贵,根本抢不到。

这些品牌给我们做了证明,中国的企业一样能做出来与国际顶级企业的产品相提并论的产品。在价格方面,因为原材料、生产工艺,也不会差特别多,现在都是全球化时代。大家在同样的价格里边,现在越来越多的在选择中国的产品,这个就是我们的商机。数量型现在因为人口受到一些局限,但是品质的不断提升它是无极限的。而且越往高走,这种消费的能力就越强。

就像刚才说的,Mate 60 pro起步价是6499,还有7000、8000,但是被一抢而空。大家现在国货已经有了足够的信心,不像以前,认为Made in China就应该是便宜货,在全世界都是那个样子认为,我们以前也是这么认为,但现在不是了,尤其是这两年新能源车的崛起。

十年前的时候国产车占据的都是10元以下的市场,10万以上的都不太多,10万出头的有一些。你要花个15万以上想买个国产车,可能就比较少了。我印象中十几年前是没有人会花20万去买个国产品牌的车的。但现在15万、20万、25万、30万甚至更贵,仰望现在都上百万,大家不觉得突兀了。因为今天时间比较紧,我今天的都是干货。

我们的人口靠数量,它确实是出现了一些不可逆的这样一个现状。但是在目前的中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和中国普通老百姓的购买能力,甚至一些高端人群的购买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我们是能够撑得起更有品质的消费,甚至大家可以简单地把它划为一些高端。

但是我想高端不代表着品质,很多奢侈品,比如这个包,从专卖店拿出来,你说这个包是假的,怎么一下就碎了?这是真货,真货才不结实,假货你怎么磨都不带碎的。奢侈品未必代表品质,有品质也不一定非常贵。

比如看到现在很多电商上的一些货品,甚至可能都没有太多的品牌,它直接就送到家。但是在供应链上做了很多严格的管理,平台也做了很多一些工作。我们拿到手的这些产品,尤其一些农产品的预制菜等等,品牌并不响,但是它的品质非常好,甚至比很多品牌比较响的产品更吸引客户。这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个大的趋势,也就是说越来越往头部走。

可能简单看来是定高了,实际上它背后渗透的是它的品质,这种工艺流程的把控,这种对市场的消费,对需求动态的把控,对消费者心理上的一种把控,全方位的一个体现。

我们刚才提到的白酒、家电,包括海尔的冰箱,现在卖得都很贵了,但是它是行业里销量最好的。这就是今天简单跟大家分析的逻辑,我们现在看到人口数量是在下降,你往哪儿去投资?你要选择的标的可能就需要在它的产品,最简单的,我自己做投资也是,我在各个行业里边选择标的的时候,我喜欢看那些有高端产品的企业。这些企业的高端产品,尤其有高端产品定价权的企业,在市场顺的时候大家都赚钱。它毛利高,它卖得多,赚得更多。

即使是在逆境的时候,市场不好。比如现在财报基本上都出来了,除了今天晚上有一些我没来得及看,大家可能有的人看了,整体来说表现平平,甚至不是特别好,大家也有心理预期。我们在这里边也能看到有一些企业真的是稳如泰山。它的报表、数据让人看完之后,还是很放心的。我看了十年了,到这个时候,遇到现在这种相对来说市场没有那么景气的时候,但是它的报表仍然让人放心。这就是刚才说的,它自己已经形成了护城河。

如果拼价格,就像我们看到大道说的给我印象特别深的一段话,他问日本人对性价比怎么看,日本人是不懂性价比的,当然那是20年前,那时候日本制造还代表着国际先进水准。日本觉得我要做就把东西做好,这是当时的理念,大道确实很有感触。这是我在几年前看的,一直也在反思,越来越理解,逐渐理解这件事情。

我们看到的一些东西,不要给自己找借口,你品质不到位,做得不好就是不好,你没有人家强就是没有人家强。如果你的品质不到,你就没有定价权,你就没有足够的毛利。没有足够的毛利,你就不能产生研发上的良性循环。

比如我们看到华为的手机,确实很多人挺感动的,各方面的打击,它还能够活下来。你说它以前卖的手机贵,确实挺贵的。但是你卖得贵,赚的钱多,它就会大量地投入研发费用,形成良性循环。时间长了它物有所值了,那么它的护城河就出来了。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企业都是这样的,你再去跟它去拼,你拼不动。因为人家是用了多少年,可能十年如一日反复地投入,建立的护城河。

四月份我们跟雪球调研团去百度做调研。当时百度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太明确去提他们在行业里边的一些东西。但是有一个数据一说,大家就知道了,别人很难追的。因为百度每年要往里边投入200亿的研发费用,做无人驾驶,做这些技术上的一些不断地迭代。你新进的人即使有200亿,每年去投,你这个时间你也付不起。这真是只有几个巨头才能去拼的东西。

真正高端的消费能力,真正有定价权的企业,它跟身后的企业,它们之间的竞争关系是越拉越远的。它不是说现在都在做同样的东西,时间长了,慢慢的客户用的多了,你也形成品牌,不断地蚕食我的市场。不是这样的,它始终在前面领跑,它始终不放弃自己在这种创新,为客户提供更适合当前消费潮流的产品的这种努力。它的研发一直是不断的,这种研发本身就是护城河。

尤其在现在的数量下降了之后,你不能靠外边的人走进来消费你的产品,只能靠你自己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护城河,巩固自己的城墙,让竞争对手攻不过来。这个需要的就是长期的积累。但是这个积累是从几年前就开始不断地一点一点的夯实。

可能它走得不会那么快,它走的有点慢。但是大家回过头来看,当初有些走得快的,可能遇到一个经济周期,它就出现了一些大的波折。拉长一看,包括最近几年有些明星股,拉长一看它现在的业绩比六七年前都高不到哪儿去了,甚至有些连十年前的高度都达不到,只是最近一两年出现股价的爆发,回头一看跟十年前的股价差不多。

有些东西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我自己做投资,更喜欢那些拉长一看,它不见得短期爆发力强,但是你看它的K线向上走,它走得很稳,很少有大的波折。这是一个企业真正遇到逆周期的时候,它自己的一个底蕴上形成的护城河。而这种企业在我看来,绝大部分都是一种品质性生产的能力,包括拥有相对于行业价格的品牌溢价的。

现在是2023年,比如到2030年,可能这六七年的时间再过去,我们回过头来看今天,有可能我们错过的很多牛股,并不是那些概念性非常强的,也不是口号喊得特别响的,而是始终牢牢地掌控着行业的定价权,能够在行业头部的产品里边拥有足够话语权,这样的企业。可能我们几年之后再去看它的时候,它可能不是爆发力,而是一个持续的一个耐久力。投资它不是一个百米,它是一个马拉松。拉长一看,给我们的回报还是很惊人的。

我自己也是非常喜欢,我自己的持仓里大部分都是在行业里拥有一定的品牌溢价、产品溢价的企业,即使遇到逆周期,我也很放心。而且往往这样的企业,它的产品也好,还是企业的经营也好,也不是那么难以捉摸。有些跳的很快的、成长很快的企业,你跟不上它的节奏。但是刚才所说的这种企业它很稳定,时间很长。有的时候甚至就像巴菲特说的,它是一个傻瓜都能经营好的公司,这是最好的公司了。不管你怎么折腾,都折腾不差。

当然你要把它提升到突然间爬上一个高度,也并不是很容易。好在它现有的增速已经满足投资者的需要。尤其是现在利率在不断下调,国债的收益率也在下降。十年前我们看年增速,业绩增速有两位数、10%,大家是看不上眼。那个时候GDP都有两位数的增速。十几年前每年GDP可能有11%、12%的增速,这个企业才10%,你是低于平均水准的。

但是今时今日真的不一样了,我们现在基数太大了,120多亿。以前涨10%是多少?现在120万亿要涨10%,那就12万亿。这个体量不一样了,绝对数据越来越大,但是相对增速的比例没有那么大。这个时候我们回头再看,所谓的10%如果能够长期持续下去,再结合一定的股息,还是非常吸引人的。

有句话叫做水涨船高,但现在可能正好相反,社会整体回报率下降的时候,没有必要追求那么高的成长速度。要长期保持30%、40%、50%的成长速度,那是不可思议的。这个行业的天花板是多高?保持那么高的增速,很多时候是有偶然性的。可能赶上这个周期,能把你的产品力爆发出来。但过了这个周期能不能达到这个标准?如果大家买在这个周期景气度的上沿,在很高的位置进入,还是那句话“追高都是短命人”这两年我们看的非常多了,其实没有必要。

我们把这种扎扎实实做产品的企业把握住,每年有两位数的增速,就已经跑赢市场绝大部分人了。你要想做并不难,这些企业都是名牌,大家都知道哪些企业在未来几年可以长期稳定地保持10%以上的增速,这个真不是很难的。但是往往很多人看不上,一提它增速才10%,或者它拼了命了,到好的时候才15%,这多差的一个业绩,爆雷了。它要真的是十年如一日能增长10%到15%,就已经非常优秀了。

做投资这么多年,我们回头看一下,每隔几年都会有一些明星股,但是它做不到这些的。这个是我相对往下延伸一下,时间比较紧,中间的过渡就省略了。我还是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就是数量乘以质量,这才是真正的红利。现在只是数量下降了,但是质量,也就是我们的购买力还在提升,真正下滑的并没有那么大。

相对来说现在的财富收入越来越头部化,能够满足头部产品、头部消费能力消费人群需求的这部分企业,在未来它会走得更稳。因为竞争对手已经很难再进来了。现在很多行业,比如现在我们看到白酒、家电这些行业,头部的企业现在位置非常稳固,基本上都有什么三强五强,你后边的行业排在七八名的,不是资本的问题?给它投100亿也很难把它扶持过来,因为这个行业现在不缺钱,它是长期形成的品牌的护城河。这就是我们现在能够稳定放心地去拿着这些股票的原因。

这些企业往往可能现在增速没有那么快,爆发力没有那么强了,因为它是老牌企业,本身规模就很大了,几千亿甚至上万亿的市值,你不能追求它每年还是保持百分之三十四十,两三年翻一倍的那种速度。即使有的企业现在有这种速度,它也很难长期保持下去,甚至可能未来几年还会倒退,所以它能够稳定在10%到15%的增速就非常好了。

如果它能稳定在15%以上,基本上你可以高枕无忧,不要轻易把这个筹码放掉。

我尽可能地把时间加快一点,还是希望跟大家互动一下,探讨一些问题。因为前面确实耽误了时间,再给大家说一声抱歉。如果大家有一些互动的问题,可以在直播间里留言。我这边是能看到的,这边放着电脑,大家可以看一下。

大家可以看看这里边有一些互动话题,我们可以多探讨一下。先回答大家的问题,五粮液中报降速怎么看?我在前两天刚写了一篇文章,在我专栏里面最后一篇就是写五粮液中报的。简单说不好就是不好,这个没有什么隐晦的东西,这个数据稍微一算就出来了。二季报的营收、业绩、净利润都是只有百分之五点几,坦白说这个确实是低于我的预期。但是回头想想,其实也正常。

白酒的企业要做业绩是非常容易的。大家想想,大家都在讲压库存,比如咱们就讲五粮液,不展开,因为大品牌多讲一讲,小品牌有荐股的嫌疑,我就不多讲了。

茅台也好五粮液也好,它们的库存周期一般都是以周为单位的。茅台可能两三周,它的库存在经销商里面需要备一些货,随时可能有客户进来购买,两三周,差不多茅台的周期是这样的。五粮液比茅台多一点,也差不太多,就是一个月不到的时间,这是五粮液的常规时间。

现在我自己也做了很多,包括看一些资料,有些机构的资料信息,当然也有一些我自己线下的调研,包括在酒业从业的经销商朋友也跟他们聊一些,就是反复地调查,我大致得出来的结论,他们给我反映的情况也差不多。基本上现在茅台五粮液在今时今日的库存,跟它们前两年差不多,基本上都是不到一个月的,这是我自己理解相对比较准确的数据,这是一个正常的数据。

所谓的压货是什么?只要是在这里边多压一个月,一个月也不是特别长。因为这种头部品牌的酒企选择经销商的时候,它都是有非常强的实力的,对它的资金,销售能力,包括店面、库存都是有要求的。多压一个月不是太大问题。但是多压一个月是什么概念?多压一个月就是它的营收多了8%。

头部的白酒企业净利润率大约都是百分之三十几,五粮液应该是37%。你多压了8%,再乘以37%,相当于什么呢?如果多加一个月货,差不多就是全年接近3%的增速。

刚才有朋友问五粮液中报的业绩速度下降了,降了多少呢?也就降了三个点。如果五粮液想做,中报的业绩做到百分之十五点几,它现在是百分之十二点几,多压一个月的货,没有问题的。五粮液这种代理权不是谁都能拿得到的,它马上就百分之十五点几了,我们在报表上看不出任何毛病来。这就是它业绩的弹性。

五粮液中报的合同负债,去年是不到20亿,今年是三十多亿,差不多多了17个亿,我在文章里也整理了一下,这换算一下就将近六个亿,就是六个亿的纯利。也就是说如果五粮液在这张报表上,把合同服务债变成跟去年同样,也不减,甚至可能再增加一两亿也没有问题,它就能多出六个亿的利润,170亿变成176亿。它仍然可以达到去年百分之十五点几的增速,大家挑不出任何问题。

报表的数据在一定的范围内,尤其是季报或者半年报,对这些酒企来说,也就是动动手的问题。我把这批货给你发过去,就叫合同负债,钱都在我这儿了。我就说这批货我是7月份发还是6月30号发,可能7月份的货,应该7月1号给你发过去,我改成6月30号给你发过去,就可以进入到我的业绩了。

酒厂早一个月,早一天发晚一天发,报表就是12%和15%,有那么大的区别吗?我不是特别看重这些短期的数据。我自己在那篇文章里也写到了,确实这张报表呈现的是整个中国白酒行业的现状,没那么好。我一般不喜欢去做负面的评价,就是免喷,毫无意义的纷争浪费时间。

我了解到有些企业,现在在经销商渠道里边压的库存,正常是两个月,现在能做到3个月甚至4个月。刚才说的五粮液只是个代表例子,还代表别的酒企。你多压一个月,可能净利润就出来百分之三点几,多压两个月,净利润出来百分之六到七。

如果它现在的数据减去7%,结果是不是还是像现在看起来那么好呢?这个不一定。另外有一个对比的基数,大家一定要把数据拆开来看。去年二季度的时候,尤其像华东,我们知道都是封控着,没法出去吃饭,小区都出不去。所以在那个时候,很多企业的业绩并不好。

有的时候你看到今年增长了百分之二十多,因为去年二季度是负增长。它去年二季度没增长,所以今年百分之二十多,看起来比较多。但如果有10%调到去年二季度,按正常年份去算,去年10%今年10%,一算增长了百分之二十多,这个并不好。

五粮液这种品牌有销售能力,行情好不好,经销商都要先买,把自己库存先装上。它去年是15%,今年把这5%,两年加在一起。你刚才说了,不算那些库存的压法,不算那些账目的清算,也有15%。所以确实不好,但是没有那么不好。有的企业确实没有那么好,真正要把业绩跟库存加在一起的时候,真的是没有那么好。

这里面有一些细节,如果研究白酒可以研究一些细节。我们做一个草根调研,比如某个企业现在业绩这么好,那您看一下它现在在线下卖的酒跟去年相比,酒价跌了多少?我不说变化,肯定是跌的。现在连飞天茅台都在下跌了。茅台1935今年是批价跌得最惨的千元价格带的品牌,它跌了三百多块钱的批价,去年是1300多,现在只有1000出头了。

我们看到这些品牌,各家旗舰型品牌的价格都在跌。你怎么能说在价格都在跌的时候,甚至有的时候销售量也没涨那么多。有的企业价格跟销售量的比例的关系,在报表上明显能看出一些问题了,这个大家各自有各自的研究品牌,自己算一下,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还有就是看产能和库存的关系。有的企业是这样的,它现在的产能出现了大幅下降,库存高企。很简单一个逻辑,它的库存比它的产能要高出倍数了,现在是库存太大了,不能增加产量了,你再增加对企业来说压力太大。销量也在下降,但是它做了什么事情呢?提价,以价补量。

每家企业有自己的经营风格,我们不去一一评判。但是我是经历过2012年的,那时候我还是拿着白酒的,我也经历了那个周期,中间起起落落,到现在十几年了我还记忆犹新。在当时就有一家企业是逆势的,在茅台降价、五粮液降价的时候,市场都不好,现在一瓶飞天茅台是2700元左右,那时候我们花八百多块钱就可以买到整箱的茅台,要多少有多少,不用担心什么摇号之类的,但是当时这家企业还在涨价。

市场不好的时候,企业涨价意味着什么?你销量在下降,企业涨价,从酒厂的角度来说,你以价补量,今年的报表很好看,没有问题,业绩是增长的,拿出来一看确实还是不错。大家就说它马上要进入前几名了,但是你的经销商靠什么活?经销商是酒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没有经销商,酒企遇到很多问题时候是解决不了的。

我的思想以前在白酒上也走过一段弯路,当时认为你的酒这么好卖,那就直接全上电商,你把经销商砍掉就可以了。后来我认识一些经销商的朋友,聊得比较深,认识到以前是自己的见识不够。经销商跟酒厂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你不可能保证永远的顺周期,逆周期的时候,这几千个经销商帮你一块儿扛,和你自己扛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现在茅台是老大,但是多少年前,80年代曾经的老大是泸州老窖,80年代开始是山西汾酒,后来变成了五粮液。茅台按营收来算成为真正的老大,才十年的时间,一几年才成为老大的。茅台那么强的品牌,始终是中国白酒第一品牌,拼了几十年才有今天的地位。

所以如果说白酒做不好,它并不见得永远能巩固现在的位置。这个就是我稍微扯得远一点,因为大家对白酒业都比较关心,白酒的财报怎么去看?不能只看它的业绩,你看它利润增速高就好,它要变脸的时候真的是很可怕的。因为现在业绩增速高的企业,往往估值也高。这两年有些业绩还是不错的,但是估值已经杀了快一半了。如果是业绩不变,估值杀一半儿,那你仍然是要腰斩的。

所以这里我稍微延伸一下,大家一定不能只看表面的数据。我在写五粮液这篇文章里边,还是说我不是在推票,也不是说五粮液现在有多好,我只是通过它来展示了一下中国白酒现在行业的现状。五粮液我用的词儿是真实,并不是好,是真实。这里说明一下,我基本上一直是跟踪五粮液的,并不是说我重仓五粮液了,我买多少五粮液了,不是这样的。当然也不排除我会买,那是另外一回事情。

在中国你看茅台,茅台不代表白酒的。茅台好不好,坏不坏,看不出中国白酒现在到底怎么样。茅台是超然的存在。全世界据我所知,可能我没看到的朋友们给我提醒一下,没有哪家企业业绩是自己年初计划来的。茅台的计划一出,大家就知道你今年要赚多少钱了,只有茅台这一个。

2012年一轮那么狠、那么凶、那么残酷的一个行业的没顶之灾,茅台的净利仍然是稳的,没有出现负增长,这个别人谁也做不到。所以你研究茅台就研究茅台,不要把它当成中国白酒。茅台不代表中国白酒,别人根本跟不上它的节奏。研究别人也不代表中国白酒,因为它影响力不大。研究中国白酒就是五粮液,研究五粮液主要研究就是普五,普五的价格就是中国白酒的风向标。

如果大家想关心这个行业,你就看到普五的批价,就基本上了解清楚白酒市场现在到底是好还是不好了。去年大约做到960,甚至有一阵儿在年初的时候是965这样的批价。今年年初的时候普五就做到了920,好一点的位置,可能在华南稍微贵一点930,跌了三十多块钱。现在勉强涨到了930多块钱,有的地方是940,离去年的批价还有20块钱没有涨回去,这是最真实代表中国白酒的,中国白酒行业现在不好,现在就是经销商销售困难。

$沪深300(SH000300)$ $中证500(SH000905)$ $中证800(SH000906)$

【风险提示】本次征文活动中所提到的投资标的,均仅代表用户个人的意见,不作交易推荐所用,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全部讨论

2023-09-01 12:01

前天直播的文字版来了,编辑辛苦,感谢

2023-11-09 01:06

2023-09-01 21:52

这货别出来害人了,啥都不懂,基础概念都搞不清楚。。。雪球为啥捧这种大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