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牛熊周期与监管周期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53回复:72喜欢:261

昨天说的,金融周期除了牛熊周期之外,还有宽创新与严监管的周期循环,而且这个循环很可能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市场的走势风格。没解构过这个周期的朋友,可能有点不太理解,所以今天来简单聊聊。

但是这个问题,不能说的太细,我只能点到为止,更深层次的你需要自己去体会。

这里推荐扩展阅读下“伟大的博弈”那本书,你看了之后就会明白,虽然二百来年过去了,但实质上全球金融周期底层,依然是汉密尔顿理念VS杰斐逊理念在永无休止的周期性博弈而已,在任何市场其实都一样的。

这也是股票大作手回忆录中所说的,市场就如同山岳一样古老,恒久长存,从未改变。股市上今天发生的事情,过去曾经发生过,将来也会再次发生

话回正题聊A股周期。

13-15年为什么中小创带动市场出现大级别牛市,因为当时处于宽创新的周期,不论是中小创并购买业绩,还是后期的伞形杠杆资金等等,其实本质上来说是金融创新从流动性与基本面助推了市场的超大级别牛市。

16年初的熔断,跌到市场满目疮痍,为金融创新周期画上了休止符,由此进入了强监管周期来修复市场。中小创逐渐停止了并购重组,供给侧出清过剩产能来修复债务与利润端,之后17年开始去杠杆,“野蛮人”,“P2P爆雷”,“核心资产”,等等变成了这段时间的关键词。

19年初中小创出现了一批商誉减值大于总市值的奇葩公司,但这也同时意味着上个周期并购重组买业绩的创新周期最后的欠债已经出清了。而且经过了18年的泥沙俱下,上杠杆炒股对于大部分人已经闻之色变了,相应的市场也只剩下7100亿的融资额,也就是说市场在3年强监管周期中已经完成了一轮出清,那么是时候可以发动新的一轮牛市了。

于是19年-21年,便出现了赛道+新能源+半导体+周期的多核发展的结构性牛市。当然美联储20年初的流动性海啸也一定程度上在全球范围助推了资产牛市,不仅股票,大宗与BTC等游戏币资产全在狂飙。

时间到了现在,市场再次出现了类似于15年断杠杆与16年熔断级别异常极端波动,究其原因是量化成交大行其道(看看最近微盘股就知道了),转融通与Snow Ball则成了压垮市场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然看到这里应该明白的,从本质上来说现的市场的这种表现,一定程度上还是结构牛衍生品等创新欠下的债,尤其是量化成交占比过高(21年专栏就写过,量化将来可能是市场的大隐患),其会牛市助涨,熊市助跌,更别提配上转融通、敲入等大杀器了,量变到质变,直接助推了市场的非理性波动。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

13-15年(宽创新)->16-18年(严监管)->19-23年(宽创新)->目前(严监管?)

你会发现A股近些年每次换帅,都可能意味着市场监管周期的转折点,而不能简单的看做市场牛熊周期的转折点,同时还应该看到这么一个现象:

13-15年宽创新时,市场是激进的成长股风格,16-18年严监管时,市场是蓝筹核心资产防守风格,19-23年宽创新时,市场虽然多核发展,但依然半导体与新能源等成长风格主导,当然最后变成量化主导的微盘股了。

也就是市场除了大的牛熊周期外,监管周期一定程度上也决定市场的周期性投资风格。

那么未来两三年呢?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也是个人觉得未来应该注重上证50沪深300低估蓝筹投资,而远离刚刚月线级高位断头闸刀的小市值与微盘股的一部分原因。除了位置与估值高低之外,还有潜在的市场风格切换因素的。

$上证指数(SH000001)$

全部讨论

都几个月了,看别的帖子回复,好多人还没看出来怎么修复市场吗?
管你民企还是国企,造价的最过分的直接st退市,看看最近st板块扩容到多少家了。而那些挖空心思减持卖公司的,减持新规下筹码直接烂在手里了,长期就会变成仙股。
也就是代码太多了,直接代码供给侧。造假的退市,卖公司的也烂在手里,留下更多的流动性给好公司。所以为啥说烂基本面的小微盘股炒作中长期完了,就是这个原因。

02-18 12:05

而且为啥说这两年少碰一些小市值的个股品种呢,其实还有个原因。
就拿最近几个月跌的最惨的科创与创业板来说吧,目前科创567家,21年3月份之后上市的有338家,连创业板都有440家,未来不断解禁了你能永远不让人家卖吗?而且GJD作为平准性质的基金,救急不救穷的,更不可能去接这些解禁股的卖压的,这些股票只能被动跌到不舍得卖的估值为止。
其实复盘来看,为啥当初17年后中小创一直跌,除了业绩问题,这也是因素之一,记得当初好多定增买业绩的盘。也就是说你可能看到中短线的反弹,但在这些实实在在的卖压得到彻底释放之前,会不断压制科创与创业板等小市值品种的整体指数,在市场消化掉之前,这些品种整体是没啥机会的。
所以说现在其实市场的逻辑格局特别类似于17年的,即使沪指今年能涨回3300-3400点(个人感觉有相当的概率),可能也会很长时间都处于赚指数,亏个股的状态之中的。

02-14 10:12

顺便提一句,处于严监管周期,而市场位置很低时,从回避个股不确定性的角度来讲,其实逻辑上也适合买入大市值品种宽基的。
因为你想想,那些乱七八糟的小盘股与微盘股拿不出业绩来,所以很多都喜欢炫财技,好炒概念。处于宽创新周期时,一方面是各种融资方式都相对方便,不容易显现出公司基本面的问题,各方面也比较宽松。
而如果开始严查财报问题,并且回溯的话,就说未来的一季报与中报,甚至24年的年报这些公司会怎么做?当然是想办法赶紧给财报洗洗了。
也就是说,如果你买的小公司如果被查出来有问题,可能被ST,甚至退市,就算财报洗澡,也会因此杀业绩,而持仓踩上一家这样的股,明显就惨了。而且这还是对于散户而言,对于机构则是可能卖都卖不出去,甚至只能等着计提。
假如处于这种博弈中,你如果是机构的话,会怎么办?别管是有问题,没问题,都先减仓小盘股与微盘股,去买大市值基本不会出这种问题的蓝筹品种,或者买不用看个股基本面的宽基,最大程度回避下这种风险。
如果全市场都那么做呢?是不是就是割裂的小市值跌,蓝筹涨的结构化市场,甚至最后反身性会推动趋势形成自我强化,涨变成涨的理由,已经没啥人在乎最早形成这种趋势的逻辑是什么了。
其实这就是上个周期17年-18年发生的事情,当时中小创的中报与年报如同在地雷阵蹦迪挑战,19年初年报最后一波商誉计提后才改善,并且当时中小创的业绩基数也压低了,于是形成了一波牛市。
$上证指数(SH000001)$

Mark一下,最近不少疯炒的妖股被直接ST了,而且看看上周ST的三家特发、汇金与海峡大股东是啥背景。A股现在不是进入了一般的强监管周期,估计是A股史上最强的监管周期,当然好多人估计还没意识到了。
想修复A股就得这样,不只是涨起来,而是要修复市场信用,所以别碰任何小微盘烂股。

05-14 12:34

泡大,我持有券商,所以有个问题,严监管对于券商是否不利?(高股息这个位置肯定不敢进了,券商跌了三年,现在只敢趴在跌的便宜货里)

05-26 13:20

不过按你分析的周期,每次牛市都是成长股

05-25 01:05

Mark一下

05-24 23:35

Mark

05-19 22:46

那买16到17年涨的股票可行吗

05-19 21:11

股市的监管周期就是政策周期,当然时代背景和经济环境也是影响不同股市牛熊周期特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