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才是吃股息?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06回复:3喜欢:326

先说结论,个人一直觉得超长期持股吃股息是个伪命题,因为市场长期是极度不确定的,持股时间越长,越可能遇到大的行业周期波动,风险其实越大。

比如5%的股息率好多价投觉得可以“吃息养老”了,但是别说20年,就是5年后,你公司代码都可能快没了。别不相信,举个实际的例子,就是地产股。地产股之前不少股息率都挺高,还年年分红,但5年前的18年,你能想象这堆吃息股品种变成现在这样吗?

而想吃股息个人觉得,合适的策略根本不是长期持有,吃那个5%,反而是选择中短期靠吃息可以快速回本,越短越好,只要回了本,剩下的你都是赚的。

而能达到这个条件的品种,只有两种——强周期股与成长股,嗯,都是那些“吃息”价投最不喜欢的品种了。[狗头]

下面看两个实际例子,一个是中远海控,另一个就是茅台

中远海控就是典型的强周期,现在买来吃息属于黄花菜都凉了,真正想吃息得4-5块买入,就是周期业绩最烂的时候。

然后这两年经历一次10送3,接着派息总共(10派8.7+10派20.1+10派13.9)=10派42.7

这意味着你如果是4块多买的,靠吃息你已经成本是零了!而持有的股票都是赚的。

个人举例中远海控是因为这个股票很多人熟悉,业绩爆发有一定代表性。但是你要说这种海运周期百年难遇,那你可以看看方大特钢这样生产普通螺纹钢的钢铁股,16年周期底买入,你成本早分红成负的了。

贵州茅台则是典型的成长股吃息的例子,很多人说现在10派219元,股息率只有1.57%太低了。但那是相对于1600价格买入成本的人,要是你的买入成本只有160块呢?那就是15.7%!估计靠分红已经快变成负成本了吧?

这就是成长股的分红模型,你买入时可能股息率不高,但是业绩数倍增长,推动分红数倍增长,你会发现数年后每股分红率相对你的持有成本,会达到一个离谱的程度。

不仅茅台如此,你看格力等也一样的。但是关键在于你要在业绩成长期买入,等到业绩见天花板,你看5%股息率挺高想去吃息,大概率不会有啥好结果的。

写这个是啥意思呢?其实吃股息这档事,属于高爆发的周期股与成长股的专利,都是靠业绩爆发高分红让你快速回本的。而那些看着5%更高的股息率没啥业绩预期的品种去吃息,很可能最终结果是,你想吃息,但是本金没了。要知道20年回本呀,这不是投资,连投机都不是,而是在重仓赌命!

其实通过这个还能看出来,市场中从来就没有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极高的超额收益都是跟不确定性赌出来的。吃强周期股息是赌周期反转,吃成长股股息则是赌其可以持续成长。

$上证指数(SH000001)$

全部讨论

2023-10-26 12:28

好多人总说吃息,人家大股东成本1块,你10块,假如分红5毛,人家两年回本(实际早成本是负的了),你20年才能回本,这能一样吗?
所以分红其实天然对小股东不利,因为你拿的是二级市场的高成本,而大股东拿的是一级市场的低成本。
而市场是公平的,作为你二级市场买入高溢价的补偿就是随时可卖的高流动性,而大股东不能卖。你想想当你要吃息的时候就是要牺牲掉自己最大的优势,对股权进行长期锁定。你起跑线距离终点1000米,跟只有200米的大股东学,不是扯淡吗?
而跌惨了的超强周期股与成长股为什么能“吃息”,因为某种角度来讲你跟大股东拉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周期股底部大股东可能成本比你还高了,而成长股的超高成长可以大幅降低一二级市场成本的劣势,想想都跑1000米,大股东起跑线只比你前移了10米,实际上等于降低了其优势。

2023-12-21 14:44

发现有些人对我断章取义。
股息在成长股上是进攻属性,对于熊市宽基是防御属性,对于周期股是坑人属性。
1.成长股通过股息可以数倍收回投资,文中写了。
2.宽基比如上证50股息率已经4.5%+了,这个股息率不是因为业绩增长而提升的,而是价格熊市几乎腰斩暴增到这个数据的,这是个防守属性,你想想拿着这个品种相当于4.5%的现金流,而且宽基本身就有行业对冲属性,分红一般整体比较稳定。
3.而不红青红皂白的看股息买股票,就会买到高位周期股啥的。

2023-10-26 13:04

其实,@坚信价值 讲过欧洲不少家族控制但不参与经营的公司的例子,这些公司分红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了,整个家族枝繁叶茂几百号人都指着股息过日子,也就是说,真正靠公司股息过日子在现实世界是存在的,这是一。其二,如果没有看公司的眼力,熊猫还介绍过股息贵族之类的ETF,也是保持几十年分红,且分红是越来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