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估值的理解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72回复:42喜欢:147

好多“价投”抄底的叙事经常是PE历史分位多少,所以市场错了,太低估了。别人恐惧我贪婪,现在买入未来躺赚多少倍云云。

实际上这种观点完全属于一厢情愿,因为PE是一个相对尺度,而不是一个绝对尺度,而且其参考价值也不如想象中的大。

常见的估值方法是:

流量->PEG->PE->PB->不可评估的破产价

1.流量:

平台类成长品种用流量估值,可能其利润都是亏损的,但未来可能盈利。这时明显没有PE可以作为参照物,所以只能用一个流量与行业前景叙事来进行,否则就会没有锚点。

2.PEG:

PEG估值作为成长股的典型估值方法,原因在于利润增长极快,因为复利效应利润这个数据变化也极快,所以PE要叠加上一个成长的变量进行估值,才能形成一个参照的锚点,单纯的PE变化率太快了,则不能表示成长属性。

3.PE:

用PE估值本身,就表示这个行业已经失去高成长性了!这是价投最容易忽略的一点。用PEG变为PE估值,失去了高成长性,等于失去了一个估值维度,行业进入成熟期,必然会造成PE永久性下降。如果你的历史估值区间用的是PEG,这时候必然看起来“低估”,但是却是假低估,因为逻辑永远的改变了,除非能出现“第二曲线”。

比如,某行业过去十年整体高复合增长,得出估值中枢是30PE,现在行业进入戴维斯双杀,跌到了20PE,你觉得太低估了,见底了。但是那是错的,因为永远的失增长性了,PE估值中枢会大幅下沉。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银行这种宏观金融行业,过去GDP超高增长时银行也会跟随快速增长,其行业的PE可以给个20-30PE。但是随着经济体量越来越大,增长率下降是必然的,那么银行也会自然的PE下沉。

4.PB:

PB估值一般是周期行业,周期股底部一般PE会百倍,甚至亏损,从而失去参考价值,一般也只能看PB了。

当然有时PB也能亏成渣,上个周期钢企就是这样。但是很神奇的别看你股票的PE负到个位数,PB也是负的,行业处于资不抵债,就是行业资产负债表整体衰退。但是只要企业还活着,某天周期反转了,你这张看似变成废纸的股票,突然就会有价值了,变成印钞机了,这就是周期股的魅力。当然“价投”是没法理解的,他们做法是高位去吃周期股的股息,谁拦着就跟谁急。

5.不可估值的破产价:

绝无反转可能的行业或者公司,比如汽车替代马车时的马车,巴老的伯克希尔纺织厂。当然也会有资金进去玩,博弈下交易价值。

当然通过上面的一番描述你会发现个很有趣的现象,PE作为常用估值法,单独用起来,却实际上却是个最没有意义的估值方法。

能适用这个估值方法的品种,往往都是没啥成长前景的行业,同时也没啥业绩弹性可言。

精彩讨论

泡沫艺术家2022-10-27 11:26

为啥炒高的成长股不能碰呢?比如高成长时40-50PE,好多价投的潜台词都是等跌下去,到了25PE,我卖房加杠杆抄底。而真跌到25PE,这个品种其实交易角度来说,就不能碰了。
大资金跟这些价投比明显具有信息优势,行业前景好,或者短期能逆转,往往不会深幅下跌。因为对于大资金的量而言,吃货与出货都不容易的,不会跟散户一样决策,而真跌下来往往说明,行业前景高概率改变了。
如果公司变成了不增长,20PE合理吗?25PE抄底的先赔20%。然后假如公司业绩只下降20%,直接要赔36%。如果市场情绪悲观,进一步下降到15PE,抄底的“价投”直接腰斩了...

终于破产了2022-10-27 11:27

分析那么多,及早离去四个字而已,好好学习好好上班是唯一的办法

小猪财富2022-10-27 10:58

简明易懂,学习了

全部讨论

为啥炒高的成长股不能碰呢?比如高成长时40-50PE,好多价投的潜台词都是等跌下去,到了25PE,我卖房加杠杆抄底。而真跌到25PE,这个品种其实交易角度来说,就不能碰了。
大资金跟这些价投比明显具有信息优势,行业前景好,或者短期能逆转,往往不会深幅下跌。因为对于大资金的量而言,吃货与出货都不容易的,不会跟散户一样决策,而真跌下来往往说明,行业前景高概率改变了。
如果公司变成了不增长,20PE合理吗?25PE抄底的先赔20%。然后假如公司业绩只下降20%,直接要赔36%。如果市场情绪悲观,进一步下降到15PE,抄底的“价投”直接腰斩了...

2022-10-27 10:58

简明易懂,学习了

2022-10-28 10:21

好多“价投”抄底的叙事经常是PE历史分位多少,所以市场错了,太低估了。别人恐惧我贪婪,现在买入未来躺赚多少倍云云。
实际上这种观点完全属于一厢情愿,因为PE是一个相对尺度,而不是一个绝对尺度,而且其参考价值也不如想象中的大。
常见的估值方法是:
流量->PEG->PE->PB->不可评估的破产价
1.流量:
平台类成长品种用流量估值,可能其利润都是亏损的,但未来可能盈利。这时明显没有PE可以作为参照物,所以只能用一个流量与行业前景叙事来进行,否则就会没有锚点。
2.PEG:
PEG估值作为成长股的典型估值方法,原因在于利润增长极快,因为复利效应利润这个数据变化也极快,所以PE要叠加上一个成长的变量进行估值,才能形成一个参照的锚点,单纯的PE变化率太快了,则不能表示成长属性。
3.PE:
用PE估值本身,就表示这个行业已经失去高成长性了!这是价投最容易忽略的一点。用PEG变为PE估值,失去了高成长性,等于失去了一个估值维度,行业进入成熟期,必然会造成PE永久性下降。如果你的历史估值区间用的是PEG,这时候必然看起来“低估”,但是却是假低估,因为逻辑永远的改变了,除非能出现“第二曲线”。
比如,某行业过去十年整体高复合增长,得出估值中枢是30PE,现在行业进入戴维斯双杀,跌到了20PE,你觉得太低估了,见底了。但是那是错的,因为永远的失增长性了,PE估值中枢会大幅下沉。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银行这种宏观金融行业,过去GDP超高增长时银行也会跟随快速增长,其行业的PE可以给个20-30PE。但是随着经济体量越来越大,增长率下降是必然的,那么银行也会自然的PE下沉。
4.PB:
PB估值一般是周期行业,周期股底部一般PE会百倍,甚至亏损,从而失去参考价值,一般也只能看PB了。
当然有时PB也能亏成渣,上个周期钢企就是这样。但是很神奇的别看你股票的PE负到个位数,PB也是负的,行业处于资不抵债,就是行业资产负债表整体衰退。但是只要企业还活着,某天周期反转了,你这张看似变成废纸的股票,突然就会有价值了,变成印钞机了,这就是周期股的魅力。当然“价投”是没法理解的,他们做法是高位去吃周期股的股息,谁拦着就跟谁急。
5.不可估值的破产价:
绝无反转可能的行业或者公司,比如汽车替代马车时的马车,巴老的伯克希尔纺织厂。当然也会有资金进去玩,博弈下交易价值。
当然通过上面的一番描述你会发现个很有趣的现象,PE作为常用估值法,单独用起来,却实际上却是个最没有意义的估值方法。
能适用这个估值方法的品种,往往都是没啥成长前景的行业,同时也没啥业绩弹性可言。

2022-10-27 12:25

核心都是dcf

2022-10-27 11:42

预判市场的预判

2022-10-27 11:36

挺好

2022-10-27 11:19

虽然我很努力了,但一遇到这几个字母,我就分不清,不知道什么意思,就算当时回头看了,记住了,过两天又忘了,我现在都不用这些参数了,我好难过,我好桑心,有没有办法

2022-10-27 15:21

经典的估值体系

2022-10-27 13:54

转回去惊醒吓自己

2022-10-27 12:56

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