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调查:一个私募管理人的合规运营成本

发布于: 雪球转发:29回复:38喜欢:104

坤钰在做FOF投资时,我们会把部分尽调情况结合当前形成文章,以此与各位交流、讨论,本次想聊聊证券类私募运行一年的成本是多少,在此基础上简单反推证券类私募的“温饱”规模。按照基金业协会今年9月份数据,北上深私募管理人数量占比为56.6%,私募聚集效应明显,本文把焦点集中在北上深地区的私募管理人运营成本。

一、人力成本

高管至少2名,分别任职法人代表和风控负责人,这两名高管需要与私募签订劳动合同(在合规审查时需要提供劳动合同+社保证明),一般私募这2个职位都是公司的创始人和股东担任,但也需要收入,招聘网站对此职位定价为3万-5万/月,考虑到五险一金公司实际成本为员工工资的130%,两位高管的基本工资成本每人每年为46.8万-78万。另需要2人负责公司除投资外的事情处理,每人每年成本为12万-15万。一个私募公司的人力成本为117万-186万。

二、房租

出于合规考虑,一般租用面积为150平,我们参考仲量联行今年2季度的报告,北上深甲级办公楼租金每年分别为69万、56万、45万元,乙级写字楼按照65折北上深办公楼租金每年分别为45万、36万、29万。

图1:中国主要城市甲级写字楼租金表现


三、其他费用

其他费用包含差旅费、水电费、物业费、办公费、招待费、培训费、税费、年审费、中基协会费等等花费我们无法精确量化,一般会与私募公司资金来源与规模关系较大,从节约角度计算大致需要20万以上。

根据以上,北上深私募成本大致可以限定出一个范围,即185万-250万(按照乙级写字楼费用计算)。在私募基金无法收取业绩报酬的年份,我们考虑管理规模多少方可覆盖公司运营成本。目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费大多按照每年1%-2%来提取,假设管理费按照1.5%来算的话,除去支付给通道和渠道各方的费用,实际到手的大概为1%。我们反推出,基金规模需要在2亿以上,即2亿是一个私募合规运营的生存线。

从基金业协会的网站上,我们查询到截至2018年9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规模在1亿-5亿元的4269家,管理基金规模在0.5亿-1亿元的2288家,近10%的私募管理人无法仅用管理费覆盖公司运营成本。管理基金规模1亿-5亿没有数据进行细分,我们认为这部分是很重要,因其占据了整体私募数量的20%,且规模跨度其实是包含了上面提到私募规模2亿的生存线。虽然此部分数据包括了除证券类私募外的其他私募类型,股权类私募与其他类私募运营成本也大致如此。

图2:2018年9月私募基金管理人规模统计表

不难看出,实际上私募规模在0.5亿-1亿之间仍有2千多家,运行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比如加入平台型私募,虽减少人力成本开支,办公场地采用共享的模式,但此种方式都或多或少的给公司的运行留下了隐患。私募合规运行是大势所趋,也是长期公司化运营的关键,我们认为更加重要的是私募非常了解自己的生存状况,比我们更加着急解决这个问题。这会有三个解决方式:1、扩大规模,短时间内获取规模要付出的成本是巨大的,不仅仅是接受业绩分成,而且有时会给投资经理的投资带来较多的限制条件;2、转为非阳光化私募,外部资金重回代客理财的模式,需要提醒的是现在注销公司比注册公司要麻烦很多很多,有朝一日想重回阳光化,恐怕难上加难,慎重选择;3、耐心等待,现阶段公司还有“余粮”情况下,减少非必须支出,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鼓励继续坚持做投资。“佛系”仍会面临合规与公司运行的问题,特别是不幸被抽中协会检查后。

我们从一个很小的角度,看见了小私募的发展。在过往的尽调中接触到了众多面临上述情况的私募,我们很钦佩在艰难中仍没有改变自身投资逻辑的私募管理人,但投资必须是谨慎的。

@今日话题 

精彩讨论

仓又加错-刘成岗2020-10-24 12:17

@雪球私募 发产品,大部分这些成本都不需要

浊静徐清2020-10-24 12:15

说到底主要是人力成本,80%以上。
如果几个股东本身具有投资及募资能力,这项支出只是挂账在公司上,在平衡之前不须真实支付。公司实际真正要支出的是房租、几个中台人员开支及其它。其实费用不高。

全部讨论

2020-10-24 12:17

@雪球私募 发产品,大部分这些成本都不需要

2020-10-24 12:15

说到底主要是人力成本,80%以上。
如果几个股东本身具有投资及募资能力,这项支出只是挂账在公司上,在平衡之前不须真实支付。公司实际真正要支出的是房租、几个中台人员开支及其它。其实费用不高。

2020-10-27 23:10

挂在雪球私募下,成本应该低很多吧 @雪球私募

2020-10-25 15:34

来年我也弄个

2020-10-25 02:11

作为一个从业者,人员成本有高估,特别对小私募来说,如果说这两年还没发展起来,很大程度是策略出现了问题,市场不缺钱,也不缺找投资策略的机构,做个人账户和基金账户看似区别不大,实际区别会很大,投资者的购买基金的感受很重要,基金行业这几年迎来了大发展,相对前几年好太多,打铁还要自身硬。合规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行业发展壮大的必要选择。

2020-10-24 20:00

可以把私募搬交通良好的美丽的小城市运营,这样房租还有其它就都降下来了

我们也测算过,即使我们这样的业绩,规模在3个亿之前,做私募产品这件事能获得的收益远不如我们不做产品只用个人账户投资的收益。所以机会成本很大,并且到目前为止基本我没赚钱,甚至还亏钱补贴做这事。好处是有个公开验证,后面时间复利会多起来。相比之下,大部分其他私募如果收益在20%左右的,人员需求和资源需求也比我们高的多,可能盈亏平衡线都要到5亿。坤珏是我们的投资人,尽调做的很好,从我们发产品之后我们的表现一直也比之前开玩笑说要对比的某基金产品好。我相信后面十年大概率会一直好下去。

2023-02-11 00:29

2、转为非阳光化私募,外部资金重回代客理财的模式。这是啥模式?

2020-11-16 17:32

起码要赚钱才能够提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