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回复@恐惧的新韭菜: 几点说一下。
一个是今年订单低,建议不要只看数据,而看到背后,有没有可能是:1、船台占满,扬子江今年第一有没有可能是高技术含量的造不了,而且效率高不挑单;2、美元利率高,船东需求积累中,后移到降息;3、烧气烧甲醇烧氨都出来了,还可能烧氢气马上,需求积累中等待路线明确;4、船价一直在涨可以佐证
第二全球需求方面,疫情到现在的去库存周期即将走完,叠加高息和动荡萧条,将来的降息和重建叠加库存周期会怎么样?//@恐惧的新韭菜:回复@Triangle1980:难得有人正儿八经的出来讨论,那么我可以认真的给你一个回复。 1、关于产能。我承认我确实算错了数据。2021年,中国造船完工3970.3万载重吨(中国政府网),当年产能利用率74.2%(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网)。得出2021年中国造船产能5350.8万载重吨。2011年中国造船完工7665万载重吨。10年期间,产能减少30.2%。2010年全球完工1.66亿载重吨,按照减少30.2%计算,全球产能大概有1.16亿载重吨。这个数据比我说的少一些,比你说的多一些。
但产能数据从来不是一个静态值。为什么?A.因为船舶制造的工业属性,相同数量的船舶制造数量越多,平均每艘建造周期越短。B.现在正处于船舶制造产业转型的初级阶段,很多新型的绿色能源船舶、LNG、LPG等船舶,随着熟练度的增加,建造周期越来越短。C.你认为新增产能很难批复,关停的产能无法恢复。事实是,大家都知道新船厂很难批复,所以哪怕留着壳子,也不会把造船的资格丢掉,而产业转型反而有利于关停产能的快速赶超,就像你开始时写的,你觉得小船厂压根造不了LNG。
从以上三点全部有大量新闻可以验证,同时可以看出,你思维里缺乏动态变化意识,因此我认为你对产能的认知是低估的。
2、需求方面,你就没看懂我说啥就给我扣帽子。我从未说过贸易总量和逆全球化存在负相关,这句话是你说的。我表达的观点是上轮周期是由新增运力需求推动的,不能用上轮周期的节奏来看本轮周期,全球化见顶之后不会有那么高的运力需求增速。和上轮周期主要由新增运力需求推动不同,本轮周期主要由替换需求和环保需求推动。
上轮周期运力需求长期高增速,随着运河不断拓宽,船东拆小船换大船带来的利润增长肉眼可见,所以拆船积极。本轮周期应对环保需求不会带来利润增长,船东主要通过加装过滤和吸收装置改善环保指标,拆船积极性很差,拆船寿命被拉到30年以上,拉长了船舶的替换周期。这两点决定了本轮周期弹性会远逊于上一轮。显然你并没有着重关注两轮周期的区别。
3、我提出的造船周期,基于我的研究和认知。这也是我能提出和主流卖方券商不同观点的原因。如果你承认卖方券商说的都是对的,那你应该早就炒股炒破产了才对。目前造船行业的发展情况,并没有超脱我提出的周期理论,所以你只能说我和卖方券商观点不同,但你没有证明我是错的。
4、LNG船的趋势很简单。A.制造技术正在扩散(从韩国垄断到中国有5家能造,未来会更多)。B.订单量已经暴跌(今年已经跌了63%)C.单价下跌,利润减少。概括来说就是供需关系又要逆转了,行业暴利已经没有了。沪东中华造的前几艘大型LNG,利润真的有10亿。
5、以上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一点,中船的领导从未体现出愿意和散户分享利益的倾向。不管是业绩交流会上恶劣的态度、还是向上市公司收取高昂的授权费、以及51条大型LNG的订单先给沪东中华分了43条这种缺德事,太多了。按照这种做法,你幻想的船周期来了,中国船舶上市公司赚大钱根本就不会发生。这一点你能否认吗?
引用:
2023-10-12 12:00
$中国船舶(SH600150)$ $中国重工(SH601989)$ $中船防务(SH600685)$
#船周期# #中国船舶# #中船科技#
船周期由需求和供给的不匹配而产生。
船舶制造的需求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其一,船舶使用寿命到达极限之后带来的更替需求。 大型货运船舶的使用寿命在30年左右,最近3年的船舶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