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城演艺几点重要信息思考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回复:25喜欢:17

宋城演艺几点重要信息思考

大家好,我是市值蜗牛,专注于长期价值公司的基本面跟踪研究,感兴趣的朋友请关注“市值蜗牛”

2024年5月16日下午,宋城演艺管理层与投资者进行了交流互动,以下对一些重要信息做个分享、解读与思考:

网页链接{宋城演艺几点重要信息思考 (深度首发)}

01 新开项目盈亏状态

2023年:

西安项目主要以抢占市场为导向(打折优惠较多、实际客单价较低),2023全年是亏损的;

上海项目2023年7月1日恢复营业,虽相比以前有一定提升效果,但还在爬坡期,2023年是亏损的。

2024年一季度:

西安项目渐入佳境,2024Q1已经实现盈利,五一期间表现火爆,连续多日单天连演11场,2号剧院也将于暑期启用,以满足更多的市场需求。

上海项目还有待于进一步培育,2024Q1还处于亏损状态。未来提升方向是:将在立足千古情优质内容的基础上,一方面持续面向旅游人群,另一方面着力拓展本地亲子家庭、年轻时尚群体、商务团建、研学游等专题市场,并将做好整体空间布局的整改提升,增加餐饮区、互动体验区、商业等内容,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游玩体验。

广东千古情2024年一季度已经实现盈利。广东千古情的出色表现得益于多方面,首先是公司演艺公园的独特模式。其次是高品质、非常富有珠三角文化内涵的演艺产品,以及独具氛围的景区给游客带来的独特体验。广东千古情的出色表现还得益于精准的定价、市场策略、宣传推广以及公司经营努力。

另外,2024年一季度,轻资产模式的张家界、九寨千古情景区略亏。

信息解读与思考:

1、2023年下半年,宋城演艺景区主业收入约12亿,比2019年下半年同期的12.5亿元下降0.5亿,而实际开业的景区中,2023下半年可比2019年新增了西安、上海等项目,为什么收入还同比2019年下降呢?

原因是:三亚、丽江、杭州宋城三个景区2023年Q4营收不及预期,杭州大本营的表现逊色可以理解,主要是杭州亚运会影响了开园接客,预计前后超过1个月;作为存量项目的三亚和丽江,应该是找不到太硬的客观理由的,不过可以让投资者略感安慰的是,丽江在2024Q1表现已经明显好转,但三亚仍然很弱,为什么呢?根据本人电话调研,公司给的解释是:游客去三亚的旅游目的和偏好发生改变,更多的是欣赏自然风光,不太愿意去观看节目演出,我认为这个理由有点牵强了。

2、2024Q1,宋城演艺景区主业收入约5.6亿,比2019年同期的5.38亿(个人推算数据,但通过电话调研已基本确定)仅增长了约4%。2024Q1比2019Q1,可不光是西安、上海增量项目,还有新开园的广东千古情啊,且开园后表现一直火爆,为什么没有能带动宋城整体营收大幅增长呢?

对此,可能的原因是:其一、存量项目中三亚表现拉跨,可能不及2019年同期的50%,我们知道,三亚千古情2019年收入高达3.7亿,占全部景区收入的比例达21%。其二、增量项目中虽然西安、广东表现较好,但上海表现较弱,整体上填完三亚的坑,就没有剩下多少增量收入了。即使如此,我判断一定还有其他因素左右了宋城的增长,比如杭州大本营没有增长等等。这个,我们只能2024中报见分晓。

3、从宋城演艺2023Q4及2024Q1的收入表现,我对公司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多了一些疑虑:过去,我们更多考虑增量项目的培育时间、爬坡节奏,现在看,存量项目的收入的稳定性也有一些挑战,本质上是对宋城运营能力的挑战,有5个项目能做好,8个项目呢?18个项目呢?50个项目呢?如果都能做好,商业模式的可复制性就再下一城,竞争护城河也因此加宽加厚,否则,宋城演艺的长期价值将大打折扣。

关于近两个季度宋城演艺景区营收不及预期的因素中,有一大不可忽略的就是消费低迷,尽管从数据表现看宋城的客单价并无降低,但如果大多数人捂紧口袋,不愿旅游,或者出去旅游了不愿意消费,一定会从根本上影响宋城演艺的收入,毕竟这还是个非必需消费。

有人问我怎么解决?我的回答是无法解决。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持续消费低迷,整个宏观经济都不会好,几乎各行各业都会不同程度遭受影响。所以,即使离开了宋城,投资其他消费行业也会有这个问题。

02 公司的商业模式特征

1、散客复购率情况如何?

宋城演艺各地千古情节目内容有差异,从全国市场来看,看过两台及以上千古情的游客比例越来越高。

2、公司如何应对淡旺季,确保客流稳定且最大化?

旅游消费具有明显的淡旺季,五一、十一、春节黄金周以及暑期是旺季,冬季是淡季。公司通过持续投入有效提升了接待能力,有利于在旺季实现收益最大化经营。在淡季,公司主要通过开展各类专题活动来保证游客底量的最大化。

3、公司团散客占比趋势?

旅游市场的散客化是大趋势,公司整体的散客比例也在持续提升,每个项目的散客占比和提升速率各有不同。公司成熟景区的客单价相比于2019年整体稳定,有些景区还有微幅提升;培育项目以市场占有率为主要运营导向,票价政策更加灵活更有吸引力(从结果看,西安广东是成功的,而上海表现是暂时失败的)。

解读与思考:

一个公司的商业模式特征从根本上决定了其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即巴菲特所说的“厚雪长坡”。段永平说他看公司就两点,一是商业模式、二是企业文化。那宋城演艺的商业模式究竟如何评价呢?我的观点是:

1、可复制性已基本证实,是宋城最大的价值。尽管有三亚项目的“凤凰”变“乌鸡”,尽管上海的城市演艺模式目前算不上成功,但宋城的品牌方向、节目体系、编创能力、运营能力已经被市场证明是总体成功的,可复制的。这是宋城演艺商业模式的亮点,也是投资宋城最大的价值所在。你要投资宋城,我认为最需关注和考察的就是项目可复制性,而不是复购率、散客占比等次要矛盾。

2、项目盈利周期短,现金奶牛,利润率高。如广东千古情,当年就盈利;销售全是现金,基本不存在应收账款;毛利率超过65%、净利率超过45%。

3、二流的生意、一流的运营。尽管宋城演艺商业模式造就了其项目盈利周期短、现金奶牛、利润率高,但我仍然认为公司是二流的生意。

巴菲特说:“你应该投资一些傻瓜都能经营好的公司,因为早晚有一天他们会落入傻瓜手中。”我翻译过来就是,傻瓜都能经营好的公司就是商业模式一流的公司。而宋城演艺显然不是,相反,公司是强运营驱动的,宋城必需有强大的运营团队持续做支撑,才能驱动公司持续增长、获得优秀的业绩表现,目前的结果我能打90分吧。所以,我说宋城演艺是二流的生意、一流的运营。

03 未来两年的资本开支计划

公司在前几年做了比较大的逆周期投入,对各个项目做了比较大的整改提升。目前来看,2024 年暂时没有大的资本支出,主要在于对现有项目的一些优化提升。其中三亚项目会重点投入打造民国街区,做好入口大厅的改造升级,增加3D 体验馆、光影秀场和幻境影院等科技互动类项目,调整商铺布局和商业氛围,重新规划游历路线,增加网红打卡点,打造更多符合年轻消费群体和海岛消费需求的内容。上海项目会重点做好空间的整改提升,增加餐饮区、互动体验区、商业等内容。其他景区视实际情况增加科技互动体验类的项目。未来公司会根据战略规划适时调整资本开支计划。

解读与思考:

从以上管理层的表态我们基本可以断定:未来2年,宋城演艺大概率不会有新增重资产项目开园,所以我之前判断公司每年新增2-3个项目看来是打脸了。

进一步思考,为什么管理层策略是守住存量呢?我想主要原因可能还是管理层认为存量项目有改进拓展空间,如上海也好、三亚也好,需要从细节上进一步打磨,让每一个项目都成为盈利项目、优质项目,从这点看,我认为是好消息。毕竟,走得稳,才能走得长远!

04 宋城演艺的业绩及估值空间

首先,对花房集团的投资宋城已进行了充分减值,目前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约7.6亿元,接近花房集团的净资产水平。花房集团旗下所有产品均正常运营,我判断继续减值的概率较小,当然也不要指望贡献大的投资收益。

仅考虑宋城演艺的景区主业,我判断2024年收入同比2019年增长20%左右,即达到22.3*1.2=26.7亿元,按照2024Q1 45.6%的净利率测算,净利润约12亿元。给于25PE-30PE,合理市值300-360亿元,合股价11.5-13.7元。

当然,因为广东千古情等增量项目折旧摊销金额大,我预计净利率和净利润可能不会那么高。

近期,有很多小伙伴问我宋城股价为什么不涨,其实从价值角度,即使2024年实现12亿净利润,当前274亿市值对应市盈率也有23倍。这个市盈率只是略有低估,但绝谈不上严重低估。

所以,算清楚企业真实价值,留出安全边际,买得足够便宜才是王道!

从未来三年情况看,我保持前文《宋城演艺:业绩怎么算?估值怎么估?》观点不变,即2026年宋城演艺主业收入在37亿左右,净利润在18.5亿左右。给于25PE-30PE,合理市值463-555亿元,合股价17.7-21.2元。

本文完。

我将持续分享对宋城演艺的基本面的跟踪研究,感兴趣的朋友请关注“市值蜗牛”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各位小伙伴一定要独立思考,为自己的钱包负责。

#雪球星计划# $宋城演艺(SZ300144)$

精彩讨论

善意的回报独行侠05-21 21:05

目前海南的旅游发生很大的变化,给予旅行团的补贴下降了好多,导致去海南旅游团的价格增加,相对于旅客下降,间接影响了宋城

全部讨论

股价具备一些投机价值,有了花房的教训,
我对能否将公司做大做强并有诚意的回报投资者抱有一些疑问。

05-21 20:16

好文,感谢分享。
经过球友们的分析和分享,我也开始认可宋城现阶段更重要是现有景区的运营提升这个发力点。比如三亚项目下降这么大,肯定是当地旅游市场对宋城而言发生了很明显的改变,运营团队能否洞悉并扭转改变项目局面,如成功对其它项目也是很重要的经验借鉴。
还有,每个景区都是有一个旺季接待能力上限的范围(特别是宋城这种面积小的景区,如何在有限时间和空间上接待最大规模的游客且安全运营,这是考验运营最重要的事情),其次才是淡季时候场地的力争资源最小浪费(更大的引流能力)。在旺季安全多赚钱,在淡季尽可能的赚钱,每一个景区都实现赚钱。这是评判宋城运营结果的数据,也是评估宋城可复制性可持续性的指标。
这样看来,运营能力的变化确实是投资宋城最值得一直密切跟踪的(场次、上座率、复购率等等这些都是运营能力的反映),运营能力也应该是宋城的最核心竞争力。
做行稳致远的事情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

目前海南的旅游发生很大的变化,给予旅行团的补贴下降了好多,导致去海南旅游团的价格增加,相对于旅客下降,间接影响了宋城

那西塘项目进展情况呢

05-21 22:26

投资宋城,我认为最需关注和考察的就是项目可复制性,而不是复购率、散客占比等次要矛盾。
同意同意,因为中国人多
每到假期哪里都是人满为患

海南主要受马拉西亚免签影响,另一方面是去三亚费用高的影响,比如一家三口去仙本那,机票也就7000多,去三亚至少10000,而且消费三亚比仙本那高很多。不是三亚宋城在下滑 是整个三亚的旅游竞争力在海岛游中在下滑。
所以未来可见的趋势是非三亚、海口的国内机票价格下跌,三亚酒店票价下跌。。。海南游竞争力与马来西亚旅游的竞争力需要有一个时间的彼此重新认识,然后重新适配,三亚依旧是国内的一线旅游城市这个定位改变不了,三亚作为我国最好的海岛游目的地,战略地位只会在旅游强国的战略地位中加强,因为长期看三亚不会差,而宋城三亚也依旧会有不错的表现,只是需要一个过程。而短期三亚项目是有压力的,而且不易管理层的意志而改变,即使是项目整改也没法大改变,但是三亚依旧是宋城盈利能力最强的项目之一,主要去三亚旅游的客群都是高消费人群,因此客单价是比较高的,而且去三亚的都知道,其实除了海滩,其他的森林公园什么的也没啥可玩的,但是去一趟三亚吧,至少玩五天到一周,那么总不能整天都在海滩吧,所以一个亚特兰蒂斯和另一个三亚千古情就变成了必配项目,千古情在三亚的文旅市场地位是接近垄断的。所以三亚虽然场次看着恢复度不高,但暂时盈利能力比西安还是要强不少的。

05-21 20:16

宋城市值有两个因素是需要注意的,一个是市场风格如果转向交易复苏,那宋城的的估值23倍就是低估的,现在压制宋城估值的是市场对复苏不认可,不认可就意味着对业绩增长和复制不认可,宋城的营收不担心,即使降票价也可以通过场次实现营收增长,西安就是例子,三亚的调整我相信一定会成功,这也是公司适应市场进行调整的能力,其次是宋城现金流正常后,今后成功复制不一定是小公园,很可能是类似之前珠海模式,一个度假区公园可以顶上半个甚至更多的营收,因为演艺公园的模式是成功的,如果不尽兴复制,那分红提升和现有园区提升的成长也是核心资产的特征!

傻瓜都能管好的公司,长江电力

端午前夕,大家可以多关注机场、铁路、公路运输以及旅行、酒店、饮食等,可以把前期的龙头股作为参考。

05-22 13:04

分析的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