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20回复:49喜欢:13
$中国太平(00966)$ 一级市场的基金投资周期通常是5+2,5年投资,2年退出,也就是7年要为投资人赚到钱;二级市场的投资,监管鼓励以3年作为考核标准,换句话说之前的投资周期还不到3年,我没有公募基金换手率的数据,所以没法说明他们的持股周期有多长,但是看考核,我猜是1-3年。产业资本投资的周期是多久呢?因人而异

说这个什么意思呢?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有些人能等,有些人等不了,忍耐力也是有相当大区别的,期待欲望实现的时间也是有区别的。一句话,人对时间的理解不同。

时间是连续波动的,但是人能够思维的方式是线段的,所以有了线性外推,人不会思维连续流淌似水流一样的时间,但是有的人知道人的思维有局限性,有些人不知道。对时间的思维方式的不同,时间长短定义的不同,二者共同导致了超低或超高的估值。

保险股为什么2015年的时候受资本追逐,因为监管的漏洞,卖短险,把钱通过金融产品的形式拿出来给大股东用,所以那个时期的保险公司股东大多数是高杠杆的实体企业,保险公司只是他们的工具,他们没想经营它。资本追逐一个行业,一定是短期能带来巨大的利益。

现在对保险公司的悲观 第一,长期利率下降,犯了线性外推的错误,我不知道利率从长期来看是如何的,因为就像上面说的,时间是连续波动的,只要加上长期二字,就是加上了时间,所以说明长期利率下降、上升,这种线段式的论断都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不知道。

第二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悲观,没钱买什么保险,需求不足,这种是时间长短理解的不同,短期可能因为疫情等等影响,收入水平下降,但是纵观200年世界发展史,科技革命诞生后,人类的收入水平是指数级别上升的。长期看,这个长期不是炒股票的1-3年,而是10年,15年,居民收入水平一定比现在高。

第三是代理人的悲观,这又是时间长短理解的不同,培养NB代理人是需要时间的,精简代理人本质上是提高效率,但是短期肯定有阵痛。

第四是资产的悲观,地产破产,城投破产,股票不行。这是线性思维+短视。

所以现在的保险行业充斥着线性思维+短视,这是估值低的主要矛盾。想要看懂也简单,用非线性思维+长期视角。

全部讨论

这篇文章没写完,现在补上,我们散户,如何同机构竞争?我们的禀赋是什么?机构中的分析师,投资人,清华北大毕业,不说别的,至少智商够高,学习能力够强,一个行业少则3人,天天跟踪各种数据,同行跟踪的业内的人打交道搞一手信心,出差,别的不说散户天天出差这一条就比不了。我们是业余的,花在股票上的精力有限,投入的成本有限,专业知识有限,怎么才能不当机构的韭菜?机构的弱点是什么?第一时间,他们必须短期赚钱,否则要你清华北大复旦的干啥,为什么每年给你100万,请你来给我亏钱?所以不但要短期赚钱,还不能亏钱,第二就是控制回撤。这是机构的弱点。那么,散户你也跟机构比,很多散户看到这两个月港股暴跌就骂,他是受不了回撤,跌了三年就骂是忍不了时间。然后跑到雪球上找各种行业上的专业分析,这些分析的用处,包括我自己的,最多就是个科普,有些连科普都算不上。每个季度跟踪报表,每个月跟踪保费,这些都是辅助的,帮助自己感受这家公司的变化,但是没法拿来做决策,因为有人比你知道的更早,比如太平,大本营是四川,我要是机构我就跟踪四川的增员水平,每个月在四川待半个月,请个四川分公司的保险代理人,每天把他们晨会的信息告诉我。还有保险的个贷的大单成交靠会议,我跟踪疫情对一线,一线半城市五星级酒店的影响,散户干的了吗?
散户的优势 第一钱是自己的,没有时间周期,没人逼着你3-5年内必须赚多钱,除了你自己。第二浮亏不算亏 我在太平最大回撤50%,除了我自己,没人给我压力,没人指责我。2020年之后我想明白了这个问题,从那时候买任何一只股票,不以专业分析作为决策,不控制回撤,以常识作为决策,1、行业是否成长,成长的本质条件是人购买力、需求的成长,人对这个行业是否有真需求,2、供给多不多,3、需求一旦起来,供给是不是马上就能增加,4、现在的估值水平在历史上处于什么地位。当然也会考虑其他因素,比如大股东是谁,高管是否频繁更换、股息率如何,公司的经营是否与同行差异化,但上面这几条是最主要的
雪球上的两类人最能误导人,有可能他是无心的,但是他们的方法的确起到了误导作用,第一类是每天各种专业分析,证明行还是不行的,扒报表的,报表是静态的,这就是用线段式的思维去思维连续的曲线,但是背后的大逻辑从来不说;第二种就是设止损线,不管什么股票,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劝你割肉的。第一种人,至少你跟他还是能学到些专业知识,第二种人完全是拉你去赌博。每个散户的特点、性格、禀赋不同,我的方法不合适所有人,我是想通过我自己投资策略的简短说明,为什么我是这样投资,不仅是我适合,更重要的是我要发挥作为散户的比较优势,来证明每个人都可能拥有、打造一套适合自己性格、资源禀赋的策略。

保险股,只要翻几倍,人就回来了。绝大多数市场中人,都是趋势的跟随者和解释者。我持续买入保险股,只有一点希望,就是居民收入不能越来越少;经济发展不能长期低迷。

2022-11-11 23:19

大众对保险错误的悲观是好事,否则怎么可能以这样的价格买到呢

2022-12-05 19:23

图片评论

2022-11-12 16:37

2022-11-12 13:39

两个帐号买了30多万股!有点上头

2022-11-12 11:12

信誓旦旦纯粹是看人的态度,别看结果。结果是后面的事。现代人婚恋观越成熟,越不会看重山盟海誓。说爱你的时候是真的爱,不爱的时候也是真的不爱。都是真的。企业的愿景战略可以代表它的真心,但能不能干成老板也不知道。投资人需要替老板去想一些事。

产能/销售力/行业增速——管理/进取心/企业文化——行业前景。

一般人能稍微看清楚前面两个就很牛了,产能/销售力/行业增速是股市里最常用的,代表着一个公司股价的某个波段。一般我们讲长线投资也就是研究到管理/进取心/企业文化这个层面,选择一个优秀的企业,做成什么样要一路跟踪。

第三个其实没表面那么容易。格力美的的成就,和空调的行业深度广度息息相关,回到上世纪90年代,谁能清晰描绘今天家家户户空调的前景,即使描绘了你信吗?这就是格局,格局别随便用,慎用,慎用,慎用。

2022-11-12 11:12

第三是代理人的悲观,这又是时间长短理解的不同,培养NB代理人是需要时间的,精简代理人本质上是提高效率,但是短期肯定有阵痛。

2022-11-12 10:24

我从下注的角度说说。股票投资(赌博?)是为未来下注金钱。成本不单是金钱,还有时间:赌注=下注额*时间

投资人不应动则以十年为赌注,这个下注很重的。十年后若是不行呢,你有几个十年?如果你在时间跨度上很大,是不是下注额小一点?这样不至于赌得太重翻不了身。

下重注需要看得清。因此长期大额的“价投”和短期的融资杠杆投机,一样都是风险大。都是要把握一个看得准不准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艺术,每个人下注时多少都觉得自己看得清,但其实是没有一劳永逸的,投资人永远都不该停止跟踪和思索。我们看到巴菲特长期投资的成功例子,但是不成功的已经被他中间清掉了呀。

回到人寿保险,我觉得有些长期因素我不容易看得清。寿险的长单假如久期匹配,锁定风险则必赚。但现在中国的寿险公司长单久期匹配率有多少?还有一个要命的事,当初以为久期匹配实则长期是变动的。无论是长期国债还是地产收租,都不见得是长久稳定。

市场机制下,财富集中是根本趋势,因此任何经济体只要长久稳定发展最终必然资本过剩,然后就是投资收益下降。到了财富极端集中,损害社会的安定,生产和消费的循环极端不畅的时候就会出来政治经济改革乃至以战争的方式调整——这个周期是如此漫长,可能超过人的生命周期。在这个周期的后期(资本明显过剩,社会矛盾激化一直到激烈改革/战争这个阶段),貌似保险业诱人(因为这时候富人很多),但是投资收益明显的在随时间推移下降,人寿保险有可能是个陷阱。这段话你也可以当我空想,我的意思是,长期来说,我看不清楚。

这点来看,如果长期投资那肯定是管理良好的短期财险公司安全。比如车险,快消性质,逐年根据情况调整。但是管理源自人,人员变动管理可能完全改变,始终还是要跟踪,没有一劳永逸的事。
最近一个领悟是做事要趁势而上,投资当然亦如此。要找业务和利润处在上升期的行业去做。以新能源车为例,即使现在不赚钱,那是因为规模不足,规模过了某个点利润就来了。因此这行里找龙头,龙头最可能迈过盈利点。于是比亚迪和特斯拉就是合适选择(事后诸葛亮)。即使在亏损期,未来盈利总归不是很长和很难预算,去赌就概率大。寿险横跨几十年,说真的,你那么确定吗?假如并非那么确定,其实要抓住的还是一些短期可见的东西阶段性投资。比如经济复苏保险明显好卖了,比如利率有比较确切的阶段性回升等。

最终说到了确定性。确定性客观来说是在一个时间范围内,确定性主观认知还来自每个人的认知深度。我们都是在衡量下注的分量和赢的概率。

2022-11-12 09:22

5-7年一个大周期,我的体会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