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学钧:在最好的时机加入BMS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作者 | 玉见

2019年年底,百时美施贵宝(BMS)完成对新基(Celgene)的并购后,一举成为全球TOP5药企。次年9月,BMS全球董事会批准了“中国2030战略”:计划未来5年在中国上市近30个创新药物或适应症,其中多数具有潜力成为肿瘤学、血液学和免疫学领域的“首个”(first-in-class)或“最佳”(best-in-class)产品。

为了实现这一规划,BMS将“扩大组织与人才发展”提到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关键位置,并且聘请了研发领域的资深高管蔡学钧博士担任中国研发负责人。

在诸多高管涌向Biotech公司之际,在历经多次跨国药企(MNC)高管及创业者的身份转换之后,蔡学钧为何选择回归MNC?他在BMS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加入BMS一年有余,他在组织与人才发展方面又有哪些收获与体会?在“最强大脑”云集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医药魔方就上述问题与蔡学钧进行了交流。

百时美施贵宝全球研发副总裁、中国研发负责人

蔡学钧博士

 

实现“授人以渔”的职业理想

对于深耕医药行业的读者来说,蔡学钧的名字一定不陌生。他在上世纪90年代,就以医学部负责人(相当于现在的CMO)的身份领导了多款重磅药物在中国的III期临床试验;见证了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从无到有的过程;并与诸多临床大PI建立深厚合作,共同将中国患者/研究带到了跨国药企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视野/范畴。

而这一系列的职业成果,在蔡学钧看来,不足挂齿。他最怀念的一段时光是:此前在国内工作的时候,提出并落实了将中国人才选送到全球平台去培养的想法。昔日带过的人才,如今很多都已成长为各公司的高管,在行业发光发热。

当BMS“中国2030战略”提出扩大组织、发展人才,将研发及商业团队的员工数扩大到目前的两倍以上时,蔡学钧相信,在BMS他将有机会发掘和培养更多顶级的本土研发人才。

“这与我一直以来所倡导的人才观非常接近。”蔡学钧谈到,“在BMS,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平台,不仅要将其所有潜能充分展示出来,还会努力去开发他尚未被发现的天赋。希望每一个个体,进入到BMS这个团体后,都能实现1+1>2的价值。”

借力BMS“中国2030战略”,蔡学钧希望打造出一支业内梦之队,实现他“授人以渔”的职业理想

在全球平台“引才传道”

加入BMS后,蔡学钧便马不停蹄地招贤纳士,亲自面试的候选人已经超过370名。在他的带领下,BMS中国的研发团队在短短1年内已扩大近一倍。并且,蔡学钧力促中国研发计划与BMS全球研发团队高效协同。据了解,BMS全球已默认将中国自动涵盖在所有的临床试验计划中,以期加快中国创新研发和获批的速度。

在蔡学钧看来,组织与人才战略一定要与公司业务发展相匹配。

以产品为例,BMS在中国上市的免疫肿瘤药物已拿下肺癌、胃癌、头颈癌及胸膜间皮瘤4个瘤种的5个适应症。围绕O药和Y药,下一步目标是继续引入更多适应症,并从后线向前线推进,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基于此,BMS希望引入更多具有良好临床背景和训练有素的人才担任医学负责人,同时也需要临床药学背景的科学家、统计师的加入。”蔡学钧谈到。

从研发角度,BMS在中国聚焦三大核心疾病领域。肿瘤学方面,BMS在中国开展了超过30项免疫肿瘤临床研究,覆盖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肾癌等中国高发瘤种,靶点包括PD-1、CTLA-4、LAG-3、IDO等。血液学方面,有6个处于不同阶段的临床研究,涵盖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地中海贫血、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严重疾病。免疫学方面,则有8个处于不同阶段的临床研究,涵盖克罗恩氏病、银屑病、狼疮性肾炎、肺纤维化等。

“因此,我们也需要对中国法规非常了解的团队成员,希望那些既与时俱进,又接地气,同时尊重科学与法规的复合型人才加入。”蔡学钧进一步细化BMS对人才的诉求。

“BMS需要大量优秀人才,不仅是有经验的,也包括刚刚学成毕业的新生力量。我们愿意提供开放的平台,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蔡学钧还提到,BMS对人才的渴望已经渗透在公司各个细节方面,包括过往以展示创新产品、促进合作为主要目标的进博会,从去年开始,也成为其“招兵买马”的重要窗口。

作为BMS全球副总裁、中国研发负责人,蔡学钧直接向全球药物开发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医学官Samit Hirawat, M.D.汇报。他谈到,BMS全球临床研发的“五年战略规划”中,排在第一的就是人才,第二是优秀卓越的产品线,随后分别是创新的理念和行动,能够成为客户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以及能够持续地成长——创新人才战略在BMS内部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落实到中国研发管理团队,主要是聚焦人才和持续成长两方面,但最后的落脚点都是人。蔡学钧坚信中国正在成为全球重要的科学创新中心之一。他也想借此机遇,进一步促成本土人才在公司全球平台上的流动。

以开放心态“互相成就”

跨国药企在中国的角色已经从扮演“以市场换技术”的中间人升级到“身处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前沿”的弄潮儿,背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蔡学钧是这种新旧动能转型升级催生角色变换的见证者之一。

他表示,“越来越多的跨国药企与本土创新药企业都致力于将中国创新推向全球。BMS也不例外,我们致力于成为根植中国、源于中国的创新领导者,期待能够通过自己的科学创新,造福全球患者,真正做到在中国为中国,在中国为世界。”

“要想走得稳、走得远,要靠大家一起走。”蔡学钧表示,“无论是诺贝尔奖得主,还是业内顶级PI,这些科学家的成长都是与前沿科学、创新产品相辅相成的。企业人才培养与发展亦是如此。”基于此,蔡学钧分享了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从宏观环境来说,正因为科学进步、人才涌现,才使得基础科学快速地转化为产品并实现再生长、再发展。任何一家企业的成长,不能仅仅依赖自己,只有同行们的创新“遍地开花”,公司才能够有更大的发展。

其次,从技术发展角度,制药企业理应大力支持临床科学、转化医学、基础科学这三大块。尤其是基础科学,如果没有基础科学家的默默耕耘,找到新的机制(通道/靶点),临床开发者只能成为无米的“巧妇”。科学是支撑整个社会发展的核心。

第三,从组织升级角度,创新离不开新生力量的参与,老一代医药人需要与时俱进,并且需要对年轻人更包容,给予一定的“容错率”。

蔡学钧表示,组织与人才发展不局限于公司内部,也可通过相互合作将“人才池”做大。BMS正与国内多家新兴Biotech公司展开合作,包括但不限于临床运营、产品特征(分子机理)以及国际化等方面的合作。他表示,如果国内Biotech公司希望走到国外去,BMS愿意提供全球化的开发平台,帮助它们共同开展国际临床研究甚至是在美国的商业化合作。

“患者在等待,患者也没有更多时间等待。”蔡学钧在采访中展现了一位医学科研工作者的紧迫感。BMS在近年来多次强调将致力于在中国成为肿瘤学、血液学和免疫学等核心治疗领域的创新领导者,“作为一名研发工作者,我们要时刻带着责任心与紧迫感,为病人争取宝贵的等待的每一分钟。BMS愿意成为更多专业人才的铺路石,帮助他们实现自身成就、造福患者和社会。”他最后总结道。

 $百时美施贵宝(BMY)$   $罗氏控股(RHHBY)$   $诺华制药(NVS)$  

 #医药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