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49回复:222喜欢:163

讲一个其实刚刚过去5年的老故事:


2015年6月18日,A股两融余额当时达到历史峰值的2.27万亿,为现今的2倍。除了两融以外,还有各种其他的杠杆,国君宏观当时做过测算,当时场外配资规模大概在1万亿,成本13-20%,杠杆4-5倍;伞形信托规模7000亿,成本10%,杠杆2-3倍。


这里就涉及到2015年杠杆牛的其中一个本质原因——银行系为主的泛理财资金以优先级的方式大量流入股市。


原因也不复杂,2015年除了改革牛、杠杆牛的说法外,还有一个说法至今仍在沿用——“资产荒”。


当时余额宝破3,利率下行叠加优质项目缺失,银行系理财资金一直在市场上寻找具有高收益和高安全边际的替代资产。


他们最终发现了一个“完美”的资产——伞形信托为典型的股票配资优先级。


第一,客户愿意为杠杆资金(也就是优先级)支付10%以上的成本,扣掉平台的抽成后,还能剩下7-10%不等;
第二,股市当时是牛市,杠杆资金需求源源不断,而且看起来也没什么风险;
第三,在产品设计上有安全垫,亏钱先亏劣后级资金,而且在120-130%附近,有严格的止损线,保护优先级安全;
第四,也就是说,除非所有个股都连续出现3个以上的跌停,不然流动性风险极低。——当时那样的大牛市氛围,你相信会出现这种情况么?


所以在这些资金眼里,杠杆结构的优先级,是一个收益动辄8%、风险极低、产品设计上极大“保护”本金安全的优秀固定收益产品。


直到15年6月股灾发生,这些优先级资金开始毫不犹豫、绝不留情、惨无人性的坚决要求产品止损清仓。


为什么,人家是优先级,吃固定收益的,凭啥让我承担本金亏损啊。


当时资金源源不断流入股市的原因在于:所有人都相信股市不会有大幅调整,能持续赚钱,所以也不会有流动性问题,因为一轮轮的上涨已经教育了所有投资者,包括机构。
直到负反馈出现。


这一次,增量资金不再是沿着杠杆资金的方式流入,但是依然也是抱着类似的心思:


他们本质上依然是看好赚钱效应的持续,尤其是新进场的资金,更多是风险偏好更低的理财系资金,如果市场出现大幅调整,并不是每个人都做好了心理预期和亏损准备。


一旦阶段性下跌开始,这些低风险偏好的新人发现了基金是有大幅亏损可能性的,也会类似于上一轮优先级撤离那样,用脚投票离开市场。


谁也不知道这里的负反馈会演绎成什么样,我唯一知道的是:


那一轮,优先级资金们从来没想象过,市场如果出现连续调整,自己会有跑不掉的情况;这一轮,每一个把巨无霸产品推到千亿以上的人们也从来没有想象过,一旦这些产品出现趋同式的调仓,流动性和市场到底能不能撑得住。


截止2020Q4,1330个公募基金经理中,270人管理了4.3万亿的规模,A股总流通市值是68万亿,而真实流通市值(剔除大股东)为——30-40万亿。

精彩讨论

愚钝博士2021-01-26 04:14

这个不叫负反馈,叫正反馈。负反馈使系统稳定,正反馈放大系统的波动。正负的定义与“好坏”无关。

猪油蒙心--鬼吹的2021-01-26 06:15

基金都在买相同的股票 涨的时候同涨跌的时候同跌 ,到时候见识一下散户挤兑的威力吧

流放疯2021-01-26 06:29

15年A股的股灾很有意思的,很多人觉得市场真暴跌了再跑也来得及,结果真跌起来前是暴涨暴跌麻木人,然后最终连续跌停走不掉。还有很多人是先走了准备等回调20%,30%再回来,结果跌了20%抄底又迎来3个跌停走不掉,带了高杠杆抄底的第一批被消灭,这些人为了跌停平仓又导致市场继续集体跌停

KEN_LING2021-01-26 07:24

莫要和新股民争论,牛市里老股民会耽误新韭菜赚钱,老鸟都是享受泡沫的同时绑紧鞋带,所谓的抱紧好股票穿越牛熊,那是因为他没有经历过完整的大熊,当茅台由60pe杀到20pe他就知道了

i知府2021-01-26 05:15

就想知道哪几个手握千亿资金只买了几个股票的基金经理,一旦回调他怎么维护基金净值,跟着一起砸还是死扛?

全部讨论

2021-01-26 09:17

2015年股灾1.0的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集合竞价阶段数跌停的个股数,看有没有创新高。
再数跌停板挂单,琢磨还能连续跌停几天。
然后再数大盘点数,看有无熔断的可能。

2021-01-26 09:16

基金可以暂停赎回,15年又不是没人干过

2021-01-26 09:06

道理是这个道理啊,但谁也不知道拐点在哪里,所以也不能轻易退出游戏。
就比如,去年7月指数和个股有一波快速冲顶,国内疫情好转,央行提去杠杆等,我感觉流动性和情绪要开始反转了,所以看空指数,退出不玩了。然后,市场果然短期跌了10%+。
正当我洋洋得意时,个股更加精彩纷呈了,指数也没有要继续跌的意思,我又只好进来玩。
最近指数也开始冲了…。我感觉,这一次,创业板指数超过上证指数,或者到4月时才会有大幅调整。

这个模型@随云西东 兄之前不是分析过了么
2015年的时候,中小创杠杆崩盘,要么跌停卖不出去,要么赶紧停牌不交易。
于是基金们纷纷砸估值并不高的蓝筹来应对赎回。
我前段时间才查过,基金对银行股的持仓已经降到历史最低。
这次抱团牛、杠杆牛崩盘,有20CM加持,没那么容易跌停。
二个,还没多少蓝筹筹码可以卖出来应对赎回。
可以搬个板凳看戏了。
“看他起高楼
看他宴宾客
看他楼塌了”

2021-01-26 08:42

一切回调都是加仓的好时机——先来个假摔再说。如果大家都这样认知了,那就来个真摔。

2021-01-26 08:33

看到这么多人评论我就放心了,继续无脑抱团

2021-01-26 05:55

尊重常识

2021-01-26 04:03

抢了月风老师沙发

2021-01-26 09:55

市场高涨的时候吹吹冷风不是坏事

2021-01-26 09:11

基金购买者一旦发现基金不涨了 ,开始赎回 是否存在反身性 ,连续踩踏了?感觉还没有到那个阶段。但事后看美国08年金融危机也没有到泡沫程度。所以,难说做好先跑的准备
那一轮,优先级资金们从来没想象过,市场如果出现连续调整,自己会有跑不掉的情况;这一轮,每一个把巨无霸产品推到千亿以上的人们也从来没有想象过,一旦这些产品出现趋同式的调仓,流动性和市场到底能不能撑得住。
截止2020Q4,1330个公募基金经理中,270人管理了4.3万亿的规模,A股总流通市值是68万亿,而真实流通市值(剔除大股东)为——30-40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