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38喜欢:0

$比亚迪(SZ002594)$ 2023年这一整年,如果说比亚迪的产品线有什么问题的话,最大的问题在20~30万这个价位的纯电动车始终没有展现出该有的统治力。这个区间的比亚迪纯电,并非说产品力太差,而是国内的消费者已经不再认可。消费者不愿意优先考虑20多万的比亚迪纯电,最普遍的原因是误认为比亚迪的平台落后不是真800V,以及没有超充。友商的“800V”架构,碳化硅各种高大上的名词和花里胡哨的营销,消费者也因此抱着“买新不买旧”的想法,无视比亚迪纯电优秀的“三电”基因。

比亚迪这个价位的纯电在高功率充电桩从零充满的时间最快大约42分钟,电量20%到80%的大概25分钟。对比友商的车型在超充桩从零充满大约是30分钟,电量20%~80%在理想情况下大约15分钟左右。实际情况中,比亚迪充电速度与友商超充的差距并不大,也就10~15分钟的差距。因为宽域恒功率,比亚迪在各种桩充电速度都很好。但即便相比超充也只是慢了这10多分钟,以及不是所谓的“新架构”,就导致了在消费者认知上显得差距很大。

我认为比亚迪跟风友商车企去搞超充和电池包往上堆800V电压,没有意义了。最好要错位,差异化竞争。就像dmi混动技术,靠着技术实力和差异化,至今没有对手。

◆我建议20~30万的纯电车型全部上双枪充电的技术,对标友商的超充。用双枪打超充,技术上基本是对等的,甚至双枪更优。两个技术也有足够的差异化。

◆最近车载冰箱也自研了,建议直接下放到25~30万价位。友商在成本上完全拼不过。

◆最好从技术池再拿个新技术放上去。

在20~30这个价位,纯电的话语权比利润更重要。单车利润少赚一点也不影响。目前20~30万区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跟在友商的屁股后面走是打不赢的,把性价比高的技术拿出来,不能再藏着。而且最好是成本低,但用户感知非常明显的技术或实用功能。

全部讨论

明年比亚迪发展的重头戏是高端化和国际化。但只有在保持住2023的销售增长趋势的情况下,再把高端化和国际化做大做强才是根本。细看2023比亚迪国内销量增长主要靠海鸥的推出、宋系列的出人意料的再次增长及腾势D9的稳定表现。2024没有了海鸥和腾势D9的大几万的月销增量,汉唐老款竞争力不再,油电同价的秦plus有了竞争对手。这都是制约比亚迪销量增长的问题所在。2024新的增长点最主要靠方程豹的增长,但月销量差不多就1万左右的量,根本不可能有海鸥的大几万增量。现在看来唯有dm5.0的尽快推出,比亚迪刀片电池二代量产落地,新技术,智驾下放到汉唐宋L这些经典车型上实现重大改款。元plus/海豚推出新款并降价保持原有的的竞争优势。对于腾势来说,D9明年即将遇到强烈竞争,览图梦想家,MEGA,X9都会打劫D9销量,要想保持月销一万并维持增长,必须提质,同时还有降维打击的手段。N7怎么救这关系到比亚迪反戈一击的高度。据说明年有改款,而且技术池里面新技术下放到N7,如果高快包,效果明显进入第一梯队,这些猛药下去,对于极具驾驶乐趣和舒适性的腾势N7来说,绝对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明年比亚迪要保持住国内销量大幅增长的任务非常重,能维持15-30%的增长就相当不错了。高端化主要就是方程豹358团的组建和u8的量产上升,新款U6/U9发布上市,腾势高端轿车和大型SUV的推出,但这些都无法走量,都属于小众。加在一起总量也不会超过20万。明年最大的增量来自于出口,这是比亚迪能否完成375万目标的重中之重。今年制约增长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运输问题,现在可以知道的就是一场运输7000辆的比亚迪海轮已经交付并正在装车待发。明年年中估计还有一艘交付,有了它们保驾护航,在今年,25万量的基础上翻一倍是有保证的,泰国年产15万量新能源产地也差不多年中就可以实现交付,这都为明年实现出口60万目标提供了保障$比亚迪(SZ002594)$

2023-12-31 14:04

汉唐秦宋,这四款车。
对比亚迪来说,既意义重大,又感情深厚,又民族文化性最强。
不会轻易放弃的。
长期来看,其中任何一款车失去统治地位,都是损失极其巨大。

2023-12-31 15:36

比亚迪的大麻烦是没做出4c电池,即使搞出800v架构,充电速度也没办法媲美最厉害的友商。
比亚迪全产业链自研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坏事。即使强如华为,也是把电池研发制造大部分交给宁德时代(电池需要的研发费用极高),强强联手。比亚迪啥都做,意味着智驾要追华为,电池要追宁德时代,难度有多高,自己可以想象。

2023-12-31 13:55

比亚迪重在打两端,及差异化。比如,仰望与方程豹。
着重布局海外。海外也将面临一个极其残酷的竞争局面,比亚迪需要先进行布局。
中间段着力不多,并且判断也失误,对友商的进展与竞争力度估计不足。
2024年上半年,比亚迪换代,但局面不会好在哪里,换代到宣传到上量需要的时间也不短。

2023-12-31 14:10

记得有篇采访爆料双枪额外增加差不多1w的成本,这成本还是有点高的,需要两套充电系统,像N7的电池散热都是两套的

2023-12-31 13:59

你别认为了,安安静静的看就是了。
20~30万比亚迪依然还是纯垫第一。

2023-12-31 13:52

电池包往上堆800V电压?本来就是,何来堆?

2023-12-31 17:45

跟你说的这些关系不大,还是这个价格段竞争太激烈,产品力优秀的车一大堆,在可选范围大

2023-12-31 22:26

外观,外观,还是外观

吃掉高端和低端已经不错了,中端竞争激烈,可以主动退出,收缩战线让对手血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