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怎样看牧原

发布于: 雪球转发:52回复:113喜欢:55

最近牧原表现低迷,我没有站出来天天给大家打气,我觉得没有必要,真正看懂牧原的不需要。看不懂的,你再鼓励他,也有可能割肉在最低点。

但是,牧原为什么这么低迷呢?有人说,机构是傻瓜,鼠目寸光。我觉着这样想不好,任何时候,都不能低估我们的对手。否则,我们会陷入不断自我强化的意识了,不能自拔,失去客观思考的能力。

那市场的参与者是怎样来思考的呢?我想不外乎是以下这几种:

1、牧原是造假股。为什么它有那么高的毛利率和净利润率?

这类人不少,网上也专门有人别有用心的去散播专门的黑文章,里面的调子都一样,甚至很多都是抄来抄去的。还有一些专门的打假大V,碰瓷大V,蹭热点大V来凑热闹。这种我的态度就是不理会。昨天还看到爆脾气的 @天堂的幻想02   哥专门写文章怼这种人,我觉得没有必要。

2、牧原是周期股。牧原今年300亿利润,明年150亿,后年亏损。

这些人不少,其实,按照牧原现在8倍的PE,就是这种思维下的产物。这种思维有2个问题,1)猪价是下跌的,但是会跌的那么厉害吗?整个的行业的供求格局、种猪体系的破坏程度,非瘟的持续程度等等都是被低估了; 2)牧原只有周期属性吗?它的成长性呢?为什么没有被定价时考虑进去呢?

3、牧原是成长股,但是近期没有什么基本面的刺激因素,不具备大涨的条件,不如先做做其他的热点

这无可厚非。甚至效率更高一些。

4、牧原是优秀的公司,但是今年的出栏并不是算太好(和它自己相比)

这是我自己的看法。这是我3月份的预测表中摘抄出来数据,每个月的实际情况来对比的。大家可以看看。从4月到9月,肥猪的每个月都没有完成,和当时相比,都有缺口。甚至9月份的肥猪相差68万头。

这种业绩和其他猪股相比,固然不错,但是和3月份的展望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我相信老秦也应该是不满的吧!所有,他股东会上说:我们没有养好猪。我想这不是谦辞。这是他不满意,给高管的一种压力。那在这种业绩下,股价迟迟不涨,就是正常的吧! 

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上次问过石哥,他觉得是几个原因:1)我们在计算母猪出生仔数时,高估了第1胎的仔数; 2)在前几个月,由于仔猪价格好,大量卖仔猪,那么后来的月份肥猪的出栏就相应减少  3)前几个月,由于新冠疫情,有些育肥栏舍的建造速度低于预期

其实,我这些分析也都是马后炮。我自己也没有能力做波段,牧原的这波下跌,我也是结结实实地受着。那我对牧原的判断是什么呢:

1、牧原是巴菲特所说的人生20个打孔位中的一个。是人生一次大的机会

2、牧原收益于这次超级猪周期,很多公司在这次猪周期中没有什么太大的收获,因为赚的钱都用来买母猪和仔猪了。而牧原靠着几年的利润,投资1000亿,打造出1亿的产能。

3、牧原的成本优势比大家想象的大。

4、牧原短期的出栏不及预期,无损它的长期目标的达成。牧原明年4000-4500万出栏值得期待。

5、假设2022是这轮周期的低点,则牧原的出栏应该是在6000万+,净利润200亿,20倍PE, 市值4000亿,高于现在的市值

6、我看好牧原4-5年1亿头的出栏。至于那时候的市值,大家自己来判断吧!

全部讨论

2020-11-09 12:57

有点像当年给利亚德打气。

2020-11-09 16:19

一般来讲成长是要体现在利润释放上的,不然就是增收不增利或者增量不增利。


牧原在猪量上,毫无疑问,是成长,而且是高成长,但问题出在价上了。


也就是说未来利润释放会非常具有周期性,这样怎么给成长股的估值?


所以考虑牧原要测算将来市场平稳状态的利润情况,
那时可能cr5占比超50%,竞争格局稳定,龙头压低毛利率,阻止新入者,然后每年利润释放稳定,高分红,妥妥的消费蓝筹。


我之前测算,牧原未来市值应该达到6000_9000亿,甚至上万亿,
起码1亿头的产能,外加养殖肉食加工一体化,前景还是可以,但实现这个过程并不简单,需要时间。
$牧原股份(SZ002714)$ $新希望(SZ000876)$

2020-11-09 15:02

说牧原财务造假的,既不懂公司金融,也不懂财务

2020-11-09 16:58

体现在营收增长速度上,增收不增利为周期底部,增收增利为周期顶部。周期股股价应该提现牧原在扩大养殖规模上的市占率或者出栏量量上。就算出栏是亏损的,那个时候大家都很悲观,所以它的股价处于底部。这样看来,它与普通的股票并没有差异,比如涪陵榨菜它的业绩不好,股价暴跌,到它业绩好时股价暴涨。只不过是一个利好和利空消息的影响,而公司却在不停的发展壮大。

2020-11-11 12:39

说白了知道自己的这笔投资处于哪个阶段就可以了(1)就是未来2-3年行业不顺风是共识。管你有没有成长属性,都要打估值折扣,市场就是这么任性,10倍市盈率也不算太离谱。港股直接给了2.5倍估值这个不夸张?周期属性就是明确存在的,没法因部分成长属性而把它回避掉,现在买的人必须熬过这个周期掀开底牌证明成长属性才可以,(2)另外1亿头这个预期,既然行业不顺风,市场给预期的时候也会保守的再打个折(3)牧原的成本优势,目前属于非正常化的阶段是否被放大了?别的企业外购仔猪比较多成本高,未来这个优势会否被逐步抹平?或者变得没有那么明显?这也是个因素吧。

2020-11-09 19:34

询问了行业从业人员,产能不达到预期,和非洲猪瘟疫情有关系,不光是牧原,很多企业都是这样,大家都知道猪值钱,都想扩张,虽然企业在全行业防疫领先,但是耐不住这个病实在太难防治

2020-11-09 17:32

理论上,2022年牧原的出栏数达到5000万应该没有问题,如果其它几个巨头竞争者的产能也翻翻,前8大巨头的总产能达到1亿头,占市场需求的20%,那肉价将会达到多少?有谁模拟计算过,这个问题的主要焦点是其它几个竞争者未来5年扩产计划和肉价的跌幅。

2020-11-09 15:58

我提供一个角度吧,牧原前段的跌是因为5月份那波调整不充分,现在补跌。目前基本接近尾声了,接下来上涨的空间会超出大多数人的预期。

2020-11-09 17:32

我觉的机构应该也知道牧原的价值,毕竟出栏基本是明牌。但机构顾虑的应该是猪价何时起稳,如果猪价不稳,散户不会进的,机构就算想拉股价也拉不起来,毕竟股价上涨需要散户的合力。现在都在等猪价企稳回升

出栏不及预期最主要的原因是:几乎所有人都把初配母猪当做经产母猪来预估仔猪量了,这是脱离实际的。涌益今年曾经在调研中提到过初配100头大约只有50头能成功产仔,这和我去年了解的情况是基本一致的。